搞 · “吃鸡”已凉?看看《使命召唤:战区》怎么说

上海外星人旗舰店.人民广场总店

上海市黄浦区西藏中路268号来福士广场六楼06-04

从《绝地求生》到《堡垒之夜》再到《Apex英雄》和《逃离塔科夫》,“吃鸡”游戏仅用了短短几年就完整上演了从“一战封神”到“诸神陨落”,最具代表性的游戏开始走下坡路,导致无数热爱“吃鸡”游戏的玩家变得无所适从。

搞 · “吃鸡”已凉?看看《使命召唤:战区》怎么说


而今年3月11日《使命召唤:战区》横空出世,仅用24小时就收获了超600万的玩家,而不到5天就得到了超过1500万玩家的喜爱。这一成绩着实亮眼,但这款游戏是否真的能重振“吃鸡”热潮?答案我们还得从它的游戏内核找起。

搞 · “吃鸡”已凉?看看《使命召唤:战区》怎么说

01

画面:电影大厂的“常规”输出

随着游戏开发软件的不断跃进,游戏画面逐渐成为玩家挑选游戏的一大标杆。当年推出的《绝地求生》不仅因为玩法而被称为“吃鸡”,更是因为其优质的游戏画面对硬件造成的压力,而被称为有名的“吃显卡”游戏。

搞 · “吃鸡”已凉?看看《使命召唤:战区》怎么说


《使命召唤:战区》这款游戏出自Infinity Ward工作室,该工作室自《使命召唤:现代战争》开始便用高度拟真的精细画面,和电影级别的运镜效果而被玩家称作为“电影大厂”。《使命召唤:战区》与《使命召唤16》同样出自Infinity Ward工作室的全新引擎,该引擎确保游戏每帧最多可以推送高达2400万个三角形,较前几部达到了5倍左右的画面效果提升。

搞 · “吃鸡”已凉?看看《使命召唤:战区》怎么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作还带来了更为流畅的翻越动作,使得玩家每一次冲锋都犹如在玩一款华丽的跑酷游戏,整体移动方式更加行云流水,让玩家不仅体验到更刺激的战斗,还看到了更爽的视觉盛宴。

02

玩法:传承与革新

觉得《Apex英雄》游戏创新较少过于乏味?又感觉《逃离塔科夫》玩法太过硬核体验有些压抑?其实对于“吃鸡”这种较为“年轻”的玩法,想真正地提升体验感,要做的并非是考虑如何“添加”元素,而是更深入地“精简”体验。在这一点上,几乎每年都会让人眼前一亮的“Infinity Ward工作室”着实更懂玩家一些。

搞 · “吃鸡”已凉?看看《使命召唤:战区》怎么说


首先常规“吃鸡”游戏的游戏节奏是“收集资源、遭遇战斗、收集资源、遭遇战斗”,这种体验往往在前期相对优质,到后期在“资源饱和”及“玩家淘汰”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过长的“战斗空窗期”。毕竟与人竞技的“战斗”才是最能激发玩家兴奋点的体验,让这种体验的间隔过久,人自然会感觉到乏味。这也是为什么“吃鸡”游戏要有“毒圈”的原因,利用不断缩小的游戏区域来缩短每次“遭遇战斗”的间隔。

搞 · “吃鸡”已凉?看看《使命召唤:战区》怎么说


而《使命召唤:战区》则大幅缩短了“遭遇战斗”的间隔,玩家落地就自带手枪,令战斗打响的更早。在不额外增加过多的地图面积的同时,让单局游戏的参与玩家数量从常规的“100人”提升到了“150人”,这使得遭遇敌人的时间变得更早。让整体游戏的体验变为了不是在战斗,就是在战斗的路上,更高频率地激活玩家的肾上腺素。

搞 · “吃鸡”已凉?看看《使命召唤:战区》怎么说


在这样的调整下,《使命召唤:战区》还优化了玩家的“死亡体验”。常规“吃鸡”游戏被击杀即被淘汰,而《使命召唤:战区》则在首次被击杀时会传送至“监狱”地图,与其他同样被首次击杀的玩家进行1V1对决,获胜方将直接复活重新跳伞继续参与战斗。如果1V1失败了也不用灰心,这款游戏强制玩家以3人小队的方式进行战斗,1V1战败后玩家会进入观战视角,直至队友凑够金币将玩家“买活”继续参加游戏。总的来说一局游戏当中,玩家平均有3条命。再配合上玩家随时间自动恢复生命值的设定,不仅给玩家更多的容错率,也让单局游戏的质量大幅提高,就连最后的“吃鸡”也变得更具成就感。

搞 · “吃鸡”已凉?看看《使命召唤:战区》怎么说


围绕着这样的改动,《使命召唤:战区》还新增了任务系统、载具系统和补给系统,令游戏玩法维度更多,大幅增强了游戏体验感。

搞 · “吃鸡”已凉?看看《使命召唤:战区》怎么说


03

跨平台作战:终结键盘战

在众多优化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使命召唤:战区》不仅采用免费游戏模式,更是实现了PC端和主机端的全机种跨平台对战。这将一改往日PC党和主机党只能靠键盘进行“文斗”的窘境,现在不同平台的玩家们可以共聚同一个战场开始实打实的“武战”。

搞 · “吃鸡”已凉?看看《使命召唤:战区》怎么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