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陽縣教學研究室研究員楊曉峰:線上教學,關注“三度”

楊曉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狙擊戰捷報頻傳,網上教學也備受全民關注。“停課不停學”已成為網絡高頻詞,既有對主播教師的點贊,又有對“線上教學”諸多問題的吐槽。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適應,再加上上級文件對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工作進一步指導和規範,許多中小學校都已找到了適合學校的“一校一策”,好多教師和學生也實現了“教學雙邊”的大轉換,真正實現了翻轉課堂。

經過對線上教學開展情況的調研,針對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認為還需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線上教學要有深度。

因不能上新課,教學內容受限,好多老師覺得上了幾節課之後無新的教學內容可上。我覺得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備課:

一是疫情防控教育再深化。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要用好疫情防控這本教科書。向學生講勤洗手、戴口罩等防護措施,更要讓學生了解為什麼這樣做可以阻斷病毒傳播?病毒從哪裡來?人與野生動物該如何相處?野生動物保護現狀如何?怎樣才能保護野生動物?進而讓學生多瞭解一些與疫情有關的科普知識,讓有條件的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尋找答案,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愛國主義教育再深入。結合近日教育部黨組印發《教育系統關於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引導組織學生認真學習防疫阻擊戰中湧現的先進事蹟,在共情上下功夫,在弘文上下功夫,在力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疫情防控一些先進人物的育人功能,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像“逆行者”鍾南山院士,“英雄院長、白衣戰士”劉智明,歌唱家韓紅,快遞小哥汪勇等等,都是感人肺腑,震撼心靈的真實故事,讓學生結合鮮活的事例去思考什麼是愛國?什麼人才是英雄?用真實的事例感染學生,讓愛國情融入個人的血液和生命,築牢每個人心中的英雄夢。

三是生命教育再深刻。疫情既是一次災難,也是對人性的一次大考。白衣天使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奮戰一線,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3萬餘人紛紛請戰支援湖北武漢,還有醫院建造和改造現場與時間賽跑的施工者,物質保障服務者,社區工作者等等,但還有與這些英雄形象鮮明相對的拒絕隔離者、強行闖關者、隱瞞外出者、傳播謠言者等等,甚至更醜陋的違法犯罪者等等。這些災難中形形色色的人性值得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如何承擔個人應有的責任。

線上教學要有廣度

線上教學不只是學校課程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要打破課本束縛,掙脫學科界限,照顧全部學生。

一是開發課程資源。圍繞疫情防控、愛國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科普知識、新聞事件等,設計專題學習、項目學習、綜合性實踐學習等多元學習,也可以結合當地實際,設計本土化學案。以項目、任務驅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德智體美勞全課程育人。

二是持續指導跟進。20分鐘到30分鐘的直播,要有與學生必要的互動,課堂活動設計要有可操作性,便於課堂的適時指導;課後通過教師個人空間、電話諮詢、QQ在線、微信群等進行答疑輔導,持續指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進行線上個別指導,力爭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三是選用網絡課程。網上各類課程資源浩如煙海,可以甄別篩選適合學生學情的現有教學資源,為我所用。

線上教學要有溫度

不能因為冰冷的屏幕阻擋,讓我們的線上教學也變得冰冷,線上教學一定要“目中有人”。

一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因學生持續宅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焦慮,因此難以專注學習,不同程度的存在其它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安慰、情緒疏導、學習引導、方法指導等尤為重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關愛,讓線上教學變成愛的教育。

二是引導學生好學樂學。線上教學學生學習的環境是家庭環境,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缺少集體學習氛圍,如果教師只是生硬的教,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無效。因此教學內容要有生動的事例,鮮活的知識,教師要有網絡主播的“黏合力”,讓學生有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學習成果交流與知識建構過程,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三是發揮家庭教育作用。線上教學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利用這次難得的親子共育的機會,親子共讀一本書,共同查找資料,共同探討問題,共同完成一次作業,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讓線上教學豐富而溫暖。

只要堅守教育初心,落實立德樹人,用我們教育人應有的擔當和使命,用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做好線上教學,相信在這段艱難的時期一定會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