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不讓打遊戲就砸東西怎麼辦?

跳蚤46564183


那我來簡單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吧。

那我們講個故事吧。希羅多德編輯的歷史開篇便提到,早在3000多年前,呂底亞王國遭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

呂底亞人們起初心懷希望,期待一切都會變好。而終於有一天,他們實在是挺不下去了。這時候,呂底亞的國王給國民提出了一項要求。這項要求卻成了忍飢挨餓的國民的救命稻草。

他的要求是這樣的,第一天,全國人民什麼都不要想,都去玩遊戲。第二天,全國人民不要再玩了,開始吃飯。第三天再去玩遊戲,第四天在吃飯,以此類推。

呂底亞人民竟然在這項要求下挺過了八年饑荒。在這八年間,他們發明了骰子,羊拐骨,和皮球。還有好多原始玩具。

你可以說,呂底亞人民逃避了飢餓的現實。紛紛沉迷於遊戲世界。而正是這份逃避,他們在幾度饑荒中生存了下來。

故事中的呂底亞人,像極了今天玩遊戲的我們。沒錯,今天的我們的確在逃避現實。我們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不幸。在遊戲世界中都會被拋得一乾二淨。所以我們痴迷這樣的遊戲世界。然而,這樣的痴謎是有理由的。而且這種痴迷是正確的。

有一本書叫做,reality is broken 這是一本關於遊戲的書,是一本非常瘋狂的書。因為這本書裡的每一個字都在告訴讀者。玩遊戲並不羞恥,身為玩家的你也並非不務正業。遊戲玩家擁有世界上最純潔的靈魂。而他們甚至具備拯救世界的能力。

起初我也是不信的,可是這本書,並不是有瘋狂的玩家喝高了瞎寫的。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的博士。他曾幫助過很多《福布斯》500強的企業,設計企業內部遊戲。比如英特爾,比如耐克,比如迪斯尼,比如麥當勞,微軟,任天堂。他寫的兩本關於遊戲的書都曾登上紐約時報最暢銷榜。他又做過很多次ted演講。上過知名訪談,上過cnn,上過無數節目。他一直都在努力的告訴世界,玩遊戲是這個高壓時代下人類的本能選擇。他告訴世界,這個世界上的玩家比你想象的多的多。

中東有400萬常駐(常駐指每週平均遊戲時間13小時)遊戲玩家。俄羅斯,越南,墨西哥,南美,都有1000萬常駐遊戲玩家。澳大利亞有1500萬常住有些玩家。韓國有1700萬。歐洲有一個億。美國有18300萬。而中國,有足足兩個億的常駐遊戲玩家。

在我們中國每週遊戲22小時以上的玩家就有600萬人。而在美國有99%的一家之主在玩遊戲。有97%的青年人玩遊戲。有40%的玩家是女性。每四個玩家裡就有一位年齡超過50歲。全美國玩家的平均年齡是35歲。平均遊戲年齡是12年等等等等。

正如jane所說,玩遊戲其實是你這輩子做過的所有事情中,最正確的一件。所以遊戲是什麼呢?jane幫我們做了一個非常直觀的總結。要知道,這世上所有的遊戲都擁有這四個特點。

goal明確的目標, rules規則,feedback sysrum 反饋系統,voluntary participation自願參與。這四點總結的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遊戲共有的特點。偉大的哲學家bernard suits結合這四個特點對於遊戲做出了這樣的總結。(玩遊戲是自願去克服不必要的障礙的行為)這個定義間接的解釋了你為什麼愛玩遊戲勝過愛生活。

跟遊戲比起來,現實是乏味的平淡的。因為生活裡沒有那麼多.不必要的障礙..,等著你去克服。有的只是"無法戰勝的障礙"和"即使是戰勝的也沒有什麼好處的障礙"。一說道障礙,很多人都會望而卻步。在生活裡,沒有人喜歡面對難題,也沒有人喜歡挑戰障礙。

因為在生活裡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換來的回報實在是微乎其微。有時候甚至都得不到任何好的結果。比如你努力學習。不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比如你辛苦工作。未必會得到加薪。比如你堅持運動也未必會瘦下半斤。

而在遊戲裡,我們的每一次努力都必定會得到回報。我們每一次的揮動武器都會收到擊打的反饋。我們打到怪物。會獲得經驗值。會獲得裝備。經驗值和裝備讓我們變得強大。從而有資格和能力挑戰更強大的敵人。

當我們玩遊戲的時候,特別是當我們去解決不必要的障礙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是處於最佳狀態。因為我們很在乎自己努力換來的成果。如果生活也像遊戲一樣,每一次的克服障礙都可以得到獎勵回報。誰不願意去挑戰自己?

為什麼玩遊戲要比生活快樂得多?這個世界上的快樂分為兩種。簡單的快樂和認真的快樂。什麼是簡單的快樂呢?你看了場有趣的電影。你買到了心儀的衣服。你發現自己瘦了3斤。這些都是簡單的快樂。但是他們並不持久。他們並不會讓我們在心理上獲得長久的滿足。心理學家證明。只有真正的快樂才會給我們帶來長久的滿足。真正的快樂便是幸福。

這面心理學研究表明,獲得快樂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真正的快樂很難求。生命中任何細小的行為。都無法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快樂。除非,我們自己去創造它。

很簡單,如果我們的行為得到了獎勵。那麼我們就會獲得幸福感。這份獎勵呢?可能是外在的,也可能是內在的。大多數情況下,外在獎勵是我們做很多事情的原因以及動力。比如努力工作換來金錢。比如好好學習取得佳績。比如好好唱歌獲得褒獎於粉絲等等。

然而,外在的獎勵是十分不穩定的。你是否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變得越來越難以滿足了呢?小的時候。一塊糖便會讓你開心一天。後來,一包糖才會讓你開心。再後來糖果不再能為你帶來任何快樂。因為你長大了,你的需求變得多了。你的快樂。變得複雜了。不論是糖果,還是1萬塊的薪水?他們終究不會持久,不會永遠滿足你。不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快樂。因為他們都是外在獎勵。

正面心理學家證實,一味的追求外在獎勵是摧毀人類幸福最直接的方式。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mark lepper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者找來兩組孩子。讓他們畫畫。a組的孩子每張畫畫好後,實驗者都會給他們付錢獎勵。是的,每一張畫都付錢。而b組的孩子們就沒有這份金錢獎勵。看到這裡你覺得哪一組孩子更願意畫畫?

實驗的結果。也許和你想的不太一樣。在實驗過程中,a組的孩子的確比b組的孩子畫更多的畫。但實驗結束之後,a組的孩子立刻放下畫筆不再畫畫了。只有b組孩子依然還在畫畫。

這裡。a組孩子得到的金錢獎勵是一份外在動力。它就像是薪水。起初我們期待他。他便成為我們做事情的動力。而這份動力一旦產生,我們的行為就變得被動起來。久了。我們會對這份獎勵不再感冒。我沒想要更多。因為同樣程度的獎勵無法再滿足我們的需求。無法再帶來更多的快樂。大家關於這一點是否有所共鳴?總之這個孩子畫畫的實驗告訴我們。如果在一件我們本身很喜歡的事情上施加一份外在動力的話,這件事會盡量變得越來越索然無味。我們最初的喜愛。只會慢慢的轉變成厭惡。只有內在獎勵。才會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快樂。

當我們自己為自己找樂子的時候,我們在創造屬於自己的內在獎勵。這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獎勵。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能為我們帶來非常深刻而持久的快樂。

講個真實的故事。著名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曾經研究了一個工廠工人rico medellin 他把自己的工作變成了遊戲。rico在傳送帶前工作。每有一個貨物過來的時候,他就要花43秒的時間完成貨物的包裝。他每天要做600次這樣重複的工作。非常的枯燥乏味。很多人沒做幾天就放棄了。

然而rico做了整整五年卻依然享受。原因就是她對待自己的工作。就像是奧運冠軍對待自己的體育項目一樣。他每天都在想。我該如何打破我的記錄?起初是43秒。後來是40秒。38秒。35秒。30秒。他一直在挑戰自己的最快包裝記錄。並且樂此不疲。五年下來,他個人的最快記錄是28秒。rico認為這份工作比任何事情都有趣。同樣是上班賺錢。rico不同於其他工人的是,他把一份外在動力驅使的苦力活兒。轉換成了內在動力驅使的行為。這樣下來。不僅自己輕鬆。工作也變得更像是娛樂。

說了這麼多。我們之所以傾向於選擇遊戲,是因為有時候,現實世界的機制是破水的難以掌握。現實世界的每一件事情。都缺乏明確的目標。缺乏及時的反饋。缺乏誘人的獎勵。缺乏內在的動力。在遊戲世界裡。我們像個英雄。我們永遠是世界的中心。是目光的聚集。我們有著很多故事。有的很多身份。我們的每一次努力都會獲得認可。我們的每一次付出都會獲得回報。而在現實裡,這份認可在哪裡?這份回報。又在哪裡?

所以這個問題不是如何讓孩子不要再玩遊戲。而是成年人應該好好想一想。你的孩子為什麼要玩遊戲? 謝謝


虎小胖動漫胡說八道


你好!我是愛打遊戲的糟老頭,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14歲孩子正好是孩子的叛逆期,大人說話根本聽不進去,你說那一套在他面前什麼也不是,他只認為自己那一套是管用的,這也是很多家長到孩子叛逆期令人頭疼的事。

我以我30年打遊戲的經驗和你分享一下我對於孩子打遊戲上癮的感觸吧!因為我也是從那時候過來的,身邊很多朋友在自己叛逆期家長沒有管教住,而他們也走上了不同人生道路。

有偷東西的換錢打遊戲的,有騙家裡人,同學,朋友,親戚的錢出來玩遊戲的,也有打架管人家要錢去打遊戲的,很多種呢!最後他們也為他們這樣的行為付出了自己應有的代價,不能說都進局子了吧!反正大多數人吧!

我本人還好,因為家裡困難,沒有那麼多錢去打遊戲,所以對於遊戲也就沒有上癮,都是理性的去玩,雖然學習沒學好,我只能歸結到自己沒用心去讀書,而不能賴在遊戲上面。

迴歸正題,怎麼解決孩子的網癮,我的建議是兩種結合著用,效果會好,單用一種會害了孩子。

第一個,武力解決,先讓孩子知道你們這個家庭誰最大,因為孩子涉事未深,總有一種誰是老大就聽誰的,害怕和敬畏他,要是不信你想想孩子在那個班是不是都有一個男孩是頭,大家都怕他,那個孩子打誰都行,他們還不敢還手。從各個方面下手,最簡單的,孩子再敢摔東西,只要不是把你氣的非動手不能結你心頭只恨,那咱們就先別動手,餓著他,把家裡吃的全部扔掉或轉移出去,把他的錢沒收,封鎖他一切來錢的路,第二天保證跟你說好的。

第二個,就是和他談談,不能說不讓孩子一點遊戲也不碰,那樣同學會孤立他的,因為他沒玩這遊戲,不知道該說啥,也就沒有了共同語言,適當的讓孩子玩,勞逸結合嘛,你可以以遊戲作為他的動力,給他規定好這一天學習幾個小時,鍛鍊身體幾個小時,和同學朋友玩到幾點之前回家,然後適當的一天當中讓孩子玩多長時間遊戲。孩子假如做的好或者考試考得好,就多獎勵他的玩遊戲的時間。

以上就是我個人觀點哈!不代表所有家庭和孩子都能適用。想用我這兩個方法的,請先考慮好適不適合你家或者孩子。



愛打遊戲的糟老頭


hello我是雙子星。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14歲的年紀,剛好處於叛逆期,那時候的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也許大部分都會耍賴皮吧。

然而,這種時候,我希望家長不要用暴力來樹立威信,不然或多或少會形成難以彌補的隔閡。

我的觀點: 好好溝通 和孩子約定好時間。

比如,平時週一到週五要上課,你可以和他約定晚上可以玩一個小時,但是必須先做完作業。週末的時候每天玩三小時,每天玩之前先把作業完成。

這種方式,我想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喜聞樂見的吧。

如果孩子還是拒接,可以和孩子溝通一下如果他再繼續鬧,以後電視也不準看,電腦也不準玩了,因為不乖這些東西要拿去賣掉。

總之,14年了,或多或少小孩子都會有一些不能割捨的東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好好“協商”一下吧。

說說我的經驗。

以前,其實我也很愛玩遊戲、看小說、去網吧,可以想到的我都涉及了,那麼後來我是怎麼改變的呢?

當初因為是寄宿,很多時候沒得到父母的關愛,也就有的事隨隨便便了。當時家裡的親戚對我並不太友好,讓我感覺不到家的感覺。

只是,每一次我爸媽回到老家,他們都會和我好好聊天,親戚們當著爸媽面數落我的時候,他們會替我說話,我內疚、心疼……

爸媽離開的時候,我也會賴皮地哭,一次次地,還是得分開,因為學業很重要。

於是,慢慢地,我學會獨立、堅強、自覺。沒有遊戲玩就學會和自己相處,看看勵志的文章,學會自覺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學會照顧好自己,學會和父母分擔事情……

其實,相比遊戲,也許小孩子需要的是陪伴、關注、理解,對於他 我想你比我更懂,所以好好理解他想要的,做個計劃一起執行吧。


火影雙子星


14歲的孩子不讓打遊戲就砸東西。我看了很多回答,總覺得很官方。我們都是從青春期那種叛逆走過來的,誰的青春不迷茫。有些人覺得孩子慣上頭了,再不治就沒救了。但是14歲的孩子已經有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了,怎麼去引導其實做父母的我們有很大的責任。

在我們14歲的時候手機遊戲還沒有這麼普及,但那時候網吧似乎成為我們遊戲的最大平臺。我記得當時網吧關的並不是很嚴,來上網的多數也是14歲左右的未成年人。時常會發生有家長過來來起自己的孩子,一頓拳打腳踢帶回家。

如今我們思考做父母的哪個不是希望自己兒女將來能過的好,能有出息。當年他們將孩子從網吧打出來,是因為他們不瞭解網絡,遊戲是雙刃劍。而大人們害怕孩子走向很多極端的負面案例。

當年的父母沒有接觸過,而現在已經身為父母的我們呢?我們的明白如何去引導孩子,關於父母是非應該和孩子一起打遊戲?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換位思考,究竟是什麼讓孩子變得如此暴躁,我們應該從他的角度去考慮。

百年大計教育為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願天下的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天下父母少操點心。


愛遊戲的何西


14歲的孩子,初中了吧,說實在的,這個時候正是上學時的關鍵時候,如果這時候沉迷遊戲荒廢了學習,學習生涯就算了斷了。特別是理科學科初中不好好學,高中完全接不上。但是,另一方面,這個年齡的孩子確實是很痴迷各種遊戲的,因為遊戲確實好玩,讓他們很有興趣!與其讓他們痴迷遊戲,不如另外培養好的興趣愛好,比如琴棋書畫之類,佔據他的遊戲時間,轉移他的興趣方向。說實話,我小時候是捱過不少打的,是真管用!要是我孩子不讓打遊戲敢砸東西,我絕對一頓揍!真的,現在不嚴就等著以後後悔吧!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哈,畢竟每個人的教育方式都不一樣。


找遊戲的小夕河


孩子脾氣不好那是孩子和家長兩方面的原因

孩子的原因:

1.可能他貪玩,就覺得這樣玩著很開心,開心就夠了,你突然不給他玩了,就好比毒品,突然戒了,有開心轉變為不開心,那小暴脾氣是不是就上來了。

2.周圍環境的因素,導致了孩子可能的自閉症啊,自卑啊,這個時候你如果沒有察覺這些變化,那他可能就只有一頭扎進網絡世界裡面,而在這個時候你想再去幹擾他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會與你好好交流,用摔東西,或者不理你來發洩。

3.還有一個就是熱愛遊戲,這個可能會在這個年齡的孩子中佔個大多數吧,你熱愛一個東西的時候,那你就會想法設法的保護它,當有人阻止你熱愛它時,那可能就會不顧一切

所以說孩子玩遊戲呢打擾他,他就摔東西是有原因的

而家長的原因呢:

1.對孩子的不夠理解,就認為你這樣那樣是錯誤的,或者一味的指責孩子

2.一味的嘮叨,明明他知道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當家長的就彷彿是一個指揮官一樣,用命令的口氣,立刻,馬上,不停的命令他做他知道並一會就要做的事,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厭煩心理,結合上面,到一定的時候,你再去幹擾他,你可能就會與你對著幹。不聽你的

3.還有就是家長的攀比心理,時常拿出那句: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的,這個時候你認為你家的孩子會這麼覺得我在你眼裡什麼也不是嗎,這種情緒日積月累後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或者其他。當然這也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但是他可能就不這麼想,偏要與你對著幹以表達心中的不滿。

所以說這個事情是雙方的事情,單靠一方的期望是達成不了的,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適當的引導,告訴他你做了這件事情的後果(當然不是恐嚇他)而是然他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然後再讓他自己決定改變的措施,並鼓勵他。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可能太過單方面了,所以不要噴我,有什麼其他的也可以留言。



lnnocetn路人


唐糖:

14歲不讓打遊戲就砸東西怎麼辦?

我們要給孩子愛心,讓他體會到溫暖和安全感。少責備多鼓勵,給他信心,使他開朗,讓他放開手腳去拼搏。放下家長的架子,和他交朋友,讓他主動向你吐露心聲,而你就可以為孩子解除他內心中的困惑。關愛,鼓勵,平等,做他的導師,才是孩子的助長劑,他才能健康的發展。

暴力只能使他表面上屈服,暗地裡卻會和你較上勁。長期對他施暴,會增加他的暴力傾向,養成欺軟怕硬的性格。孩子14歲也能明白事理了,你說的對,他也是會聽的。至於玩遊戲上癮,他一時難以自制,那就讓他玩吧,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要教會他學習技巧,學習要有松有馳,真正學習好的,不見得是整天抱著書本死讀的,反而是些很會玩的孩子,甚至有的學生說,就沒見他用功過,成績卻那麼好。真正的好學生是上課認真聽,下課完成作業,在學習在時間努力學習,在娛樂時間放鬆娛樂。整天思想緊張,大腦不能放鬆的孩子,思維和記憶,以及反應能力會下降的。


唐糖叨遊戲


——孩子走到這一步,為人父母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畫布,就看你要給什麼顏料,在上面寫點什麼,畫點什麼。

——孩子性格、習慣方方面面的養成,父母是第一老師,不可懈怠、不可放任;哪怕工作再苦再累也不要忘了培養孩子的責任。

——問題出來了,你只有去正視、去面對:

1、放低身段,心平氣和地與孩子談談人生:人活在世上要有人生的目標和理想追求,平庸一世,隨波逐流,那人生的意義在哪裡呢;

2、坦誠地承認自己的錯。告訴孩子,自己因為忙於生計,缺少了對他的關愛,請他理解和原諒父母。做父母的出發點,無非是為了他有個幸福完美的人生,給他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3、循循善誘地引導孩子,讓他意識到沉迷遊戲就是遊戲人生;今後的路還很漫長,只有學知識、長本領,今後自己才能自強自立。父母是不可能跟隨孩子一世的。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增強危機感。

4、教會孩子感恩。問問他,你今後也要為人父母,也要面臨子女教育的問題,你也愛你的孩子,你打算用什麼方式培養教育你的孩子呢?難道你不介意你的孩子對你發脾氣、摔東西?還和你打架?父母之所以忍著,是希望等到你發現和改正不良習慣的這一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5、教會孩子自覺。做得好的表揚他,做的不足的引導他,做得錯誤的批評他。只要有耐心,持之以恆,大多數孩子是會隨自己意願發展的。你的付出是值得的。





幽默的江哥哥


14歲不讓打遊戲就砸東西,首先要沉著冷靜,其次要跟他講道理。畢竟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到青春期,如果實在不聽權的話,可以這樣子懲罰孩子,並且不要以打的方式來要求孩子。

教育 14歲到18歲孩子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作為家長要沉著冷靜,和孩子講道理。什麼能做什麼不該能做,並且讓孩子自己說明,比如:為什麼你不愛學習?孩子就會找亂七八糟的理由來說服你,其次,和孩子慢慢談談心,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再次,說明不給你打遊戲你就砸東西是什麼樣的後果?這後果不是為了打。你可以和孩子說:不學習將來考上好的高中,大學,學習是為了你自己成就事業。如果你現在不愛學習,你可以現在出去打一份工,看一下家長照顧你辛苦嗎?過了兩天,孩子知道工作的辛苦,就會好好的學習,將來考得上好的高中。再和孩子說,你能不能不砸東西了?孩子說:是,已經體會到辛苦。保證好好學習不砸東西。

良好的教育是對孩子健康的成長,作為家長時刻要關注孩子每一點每一滴,加油吧,青少年!


展鵬聊育兒


這個很有可能是他玩遊戲玩上癮了,我之前也一樣,你可以強行將他最喜歡的遊戲刪了,不過這樣子很有可能對孩子有打擊心理,你可以好好的教育他,不能一言不合就打,如果摔的是家中的貴重物品,並且怎麼教育也不聽,那就要去看看心理醫生吧![微笑][微笑]我在考遊戲領域創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