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鉴藏家吴云、沈秉成与吴门真率会

湖州鉴藏家吴云、沈秉成与吴门真率会

清朝末年,封建王朝逐步走向衰败,社会政治腐败,文化专制,加上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中国处于水深火热、国破家亡之中。一些文人因屡遭排挤和打击,官场失意,辞官赋闲后隐逸苏州。他们在苏州建有多个文人园林,都以精致、清幽、雅洁见长,可赏、可游、可居,充满诗情画意和文人意趣,成为都市中人文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山林”,这其中有吴云的听枫园、沈秉成的耦园、李鸿裔的网师园、顾文彬的怡园、俞樾的曲园、盛康的留园、张之万(弟张之京)的拙政园等等。以鉴藏金石书画著称的吴云、鉴赏家沈秉成、书法家杨岘、书法家包承善、朴学家俞樾、藏书家姚觐元、词学家朱祖谋等湖州籍文人也先后寓居吴门(陆心源也曾想移居苏州,后未果),高卧林泉,意趣相投,成为吴下寓公。

湖州鉴藏家吴云、沈秉成与吴门真率会

文人热衷于集会,或游山玩水,或诗酒唱和,或品书论画,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活方式,历史上著名的有兰亭雅集、西园雅集和玉山雅集等。吴门真率会是吴云杜门野服后,与苏州的林下诸老沈秉成、李鸿裔、顾文彬等仿唐宋时洛阳作“真率之会”而成立。“真率”乃真诚直率之意,吴门真率会建于光绪初年,与会人员无定数,时多时少,随时有新宾加入,少则六人,多至十人。先后有吴云、沈秉成、李鸿裔、勒方锜、顾文彬、潘曾玮、彭慰高、杜文澜、陆心源、张之万、俞樾、吴大澂、潘祖荫、盛康、吴清如、高心夔、彭翰孙、潘遵祁、汪鸣鸾、潘祖同、许星台、潘玉泉、潘尉参加。大致每月举行一二次,每年好几集,进行笔歌墨舞、诗词唱和等文事游宴活动,更多的则是在一起鉴赏三代彝器、碑拓古籍和金石书画,考订版本和文字,相互探讨和研究,竭尽风雅之事。

吴门真率会主要成员为吴云、沈秉成、李鸿裔、勒方锜、顾文彬、潘曾玮、彭慰高七人。胡淦曾为真率会画照,他创作的群体肖像共有七帧,每人各执一图,真实地绘制了七人进行游宴、文事绘画活动场景。现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吴中七老图》,为潘曾玮后人潘于达1959年捐赠;另一件吴云题首引的《吴郡真率会图》,目前在顾文彬后人手上,是怡园藏卷,其余五帧现湮没烟海而不知下落。

湖州鉴藏家吴云、沈秉成与吴门真率会

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晚号曰退楼、愉庭,别署二百兰亭斋、两罍轩、听枫山馆。浙江归安人(今湖州)。清举人。官至苏州知府,1862年罢官后侨居吴下。他善书能印,也能画,潜心于金石书画的考藏,专注于学术。性喜收藏,所蓄金石书画富甲吴门,除三代彝器之外,仅秦汉魏晋古印就达千馀钮,还有法书名画、宋元珍本,其收藏富且精,足以称雄东南,闻名大江南北。吴云手稿本《两罍轩收藏经籍碑帖书画目》(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载多为孤本名迹,精典秘籍,金石书画尤多精品。吴云平生著述甚多,有《二百兰亭斋金石记》、《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二百兰亭斋古印考藏》、《两罍轩彝器图释》、《两罍轩印考漫存》、《焦山志》、《华山碑考》、《盘亭小录》等。《两罍轩尺牍》记录了他与众多好友探讨与交流金石等信札。

湖州鉴藏家吴云、沈秉成与吴门真率会

沈秉成藏周嘉礼壶和潘祖荫藏鼎立轴

沈秉成(1823—1895),原名秉辉,字仲复,号听蕉,自号耦园主人。浙江归安人。咸丰六年进士。历任苏淞太道道台、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和各地按察使等职。他退隐吴中,购“涉园”废址扩建营筑而成耦园。他工诗文书法,精于鉴赏,酷嗜金石字画和古籍碑帖,所藏金石、字画、典籍皆为精绝,藏书数量更超万卷,均为宋本等珍贵典籍。有《蚕桑辑要》、《鲽砚庐金石款识》、《鲽砚斋书目》、《所见书画录》、《榕湖经舍藏书目录》、《夏小正传笺》、《鲽砚庐联吟集》诸种著述。

李鸿裔(1831-1885),字眉生,眉仙,四川人,咸丰元年举人,官江苏按察使,精书法,工诗古文。

勒方锜(1816-1880),号少仲,江西南昌人,清代词人,书法家,官至贵州巡抚,精通星卜相求,工诗能文,善书画。

顾文彬(1811-1889),字蔚如,号子山,家苏州,有过云楼。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善鉴赏,富藏书画,为著名大收藏家。

潘曾玮(1818-1886),苏州人,潘世恩四子,字季玉,举人,留心经世之学,工诗古文辞。

彭慰高(1810—1887),字经伯、号讷生,苏州人。道光癸卯举人,浙江候补道。同治乙丑补温州同知。

吴门真率会七人中顾文彬、潘曾玮、彭慰高均为苏州人,吴云、沈秉成、李鸿裔、勒方锜曾在江苏、苏州任地方官,为苏州缙绅名宿,学富五车,皆一时名流。他们都在盛年之时罢官,居于吴下,购置园林,迭兴雅集,留连于诗酒翰墨。他们各家园林,相去不远。听枫园在苏州金太师场,在观前街附近,西与马医科巷曲园隔街相望,向东百步就是怡园,耦园则在较远的东面。因吴云年老体衰,雅集常设于听枫山馆。吴云笃志传古,拓器刊书,又精于金石学和版本学,以弘奖风流为己任,是晚清金石学的中坚与枢纽人物,一时才俊都乐于和他交游,听枫山馆颇极文宴之盛。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十一日,吴云病逝,真率会失去了中心人物,至光绪十年后,沈秉成也离开苏州,赴顺天府任,真率会旋即星散。

吴门真率会活动,多有记载,以顾文彬的日记最为详实。光绪元年顾文彬交卸浙江宁绍台道员印篆回到家乡苏州,开始记录,直到光绪十年真率会终止。光绪元年(1875)五月十一日,吴云邀饮,顾文彬即与李鸿裔、杜文澜、陆心源、潘曾玮齐聚听枫山馆,观赏陆心源携示的《东坡行书昆阳城赋卷》、《吴渔山春耕烟卷》、《宋刻四家帖》。苏轼的珍宝、清初画家吴历的作品和宋刻法帖,众人赏心悦目,其乐无比。光绪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吴云、杜文澜在听枫山馆招饮,并嘱各携书画数种,共相欣赏,坐客为沈秉成、李鸿裔、陆心源、吴清如、潘曾玮、顾文彬六人。顾文彬携《宋拓十三行》两种,并梁少甫所押元代赵孟頫《赵松雪书秋兴赋卷》。各人所携者瑕瑜互见,顾文彬评“此种雅集已不可多得矣。”吴云在其《两罍轩尺牍》中,多次提到他们真率会的这些活动。如:

七月初二的一天,正值天气酷热,吴云与诸老在耦园作真率之会,想借此来消暑。他们评书读画,幽赏清谈,颇得清凉之趣,犹如古人所谓“纵有红尘赤日,不到松下林边”。直到夕阳西下,才各自趁凉归去。吴云在回头说笑间,下台阶时失足,跌了一大跤,虽只有皮外伤,但对一个自称“蒲柳易凋”的70多岁老人来说,受到惊吓不小。另又记:一次真率会,沈秉成拿出用80银重金购得的翁方纲隶书联,对联上书“有情今古残书在,无事乾坤小屋宽”,乃清初诗人张埙句也。下方还录有张埙原唱七律及翁方纲、蒋心余、吴榖人诸君诗。此联如此名贵,沈秉成“护如头目”,与夫人严永华以四叠其韵,同作诗和之,又嘱“真率会”诸老同和之。吴云以“宽”字韵,作诗对曰:“舟难欲退流偏急,人到无名境始宽”,以此作为自解之意。沈秉成击节称好,称其韵美意宜。吴门真率会活动频繁,同时也留下了这些吴门名士对众多铭心绝品的题跋、观款墨宝和印迹。2010年上海鸿海商品拍卖有限公司秋拍上一件北宋精拓《圣教序》,曾为吴云所藏,上面有光绪四年(1878年)夏吴云题签、题跋和收藏印,还有李鸿裔、顾文彬、勒方锜、沈秉成、潘曾玮的题识及所钤观赏印,这是吴云在听枫园作第七集真率会时出示其藏品中一件。《虚斋名画记》(卷一)中宋徽宗的《赐郓王楷山水卷》,此画为光绪五年真率会在听枫园两罍轩作第四会集观赏物;在湖州南浔蒋汝藻密韵楼所藏《中兴馆阁录》、《吴郡图经续记》、《新定续志》、《编年通载》、《参寥子诗集》五种宋本,均黄丕烈题跋,为吴云旧藏,皆有光绪五年(1879)冬十月十三日真率会七老宴集听枫山馆的观书题款;《赵孟頫书胡笳十八拍》有光绪七年(1881)吴云自题、勒方锜题和光绪八年俞樾、沈秉成观款暨汪鸣銮等八人合观题款。

吴云和沈秉成同为湖州人,彼此缔结姻亲,相同的出身和经历,也成就了他们相同的志趣和爱好。论收藏之富,吴云可谓闻名遐迩,他与陈介祺、潘祖荫、吴大澂、张廷济、叶志诜等当时古玩界大腕和鉴赏大家,构成晚清金石收藏和研究的中坚力量。吴云好古耽奇,考据文字的涉及面很广,他不仅研究青铜、古印,还涉猎古砖、古泉和碑刻,互为印证,他的研究及著作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不愧为晚清著名的金石家、鉴赏家。而沈秉成酷嗜碑拓、字画和古铜器,且好之而又有力者,遇有著名之品,不惜重值购买,也是名公炬眼,为当世所重,却不被后人所知。沈秉成鉴赏水准也毫不逊色,许多名品也都有他的题跋。《虚斋名画记》卷五,有同治十年(1871年)孟夏沈秉成和严永华夫妇为吴云收藏的徐渭《画册》题跋;《虚斋名画记》卷十二,有光绪四年(1978年)季春沈秉成夫妇为顾文彬收藏的王原祁《湖湘山水卷》共同写的跋文。《北魏张猛龙碑》原色法帖也有吴云、沈秉成俩的书跋。吴云在《两罍轩尺牍》写道:“此间金石同志歇绝几20年矣!近有亲知沈仲复(秉成)、李眉生(鸿裔)均由廉访引退,现居林下,颇能闭户读书,酷嗜金石字画,收藏不少。遇有著名之品,不惜重值购之。颂鼎眉生所得,虢钟则在仲复处。欧阳公云‘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者’,是也”。他收藏金石有多种,其中周虢叔大林钟、周嘉礼壶最为珍贵;收藏的碑帖不是初拓祖本就是精本,有《礼器碑》、《淳化阁帖》(陈继儒等题跋)、《黄庭经》(淳熙秘阁真本)、《瘗鹤铭》、《鬱冈斋帖》,还有许多砚中名品等。难怪文献学家王欣夫先生有如此评述:同时吴下寓公谈收藏者,沈仲复之鲽砚庐,李梅(眉)生之蘧园,亦可与平斋抗衡。网师园主人李鸿裔卒后,李氏藏书名画一时散出,沈秉成得其部分。在如今拍卖会上,还能看到沈秉成的藏品。他的鉴藏印有“沈秉成印”、“沈秉成”、“成”、“鲽砚庐藏”、“鲽砚庐”、“丙辰翰林”、“沈仲复印信长寿”、“仲复”、“复”等,均由篆刻家吴昌硕、钱庚、钱侗等所刻,仅吴昌硕就为其刻印十多钮。沈秉成在耦园渡过了八年(1876年—1884年)隐逸生活。耦园因为耦园主人与吴中文人名土的风流雅事,及其本身所具有质朴、雅致和浓厚书香气息,使之成为苏州“文人园”的典型,2001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吴门真率会诸老均为林泉闲人,以收藏自娱。他们凡会同人,必各岀家中至尊名品,有唐宋时期名家书画、宋元时期珍贵典籍和商周时期古铜器,互资平赏。在鉴赏和考订后,又相互题识、题跋、题款,交流心得。诸老之间时时有馈赠、售让之举,并以摹拓刊印复本,互通有无。他们还举个人之力从事编书、刻印、传拓、写钞等,以考订金石为重,其中以吴云传古之功最为突出,他不仅一生著述著录最为丰富,而且常以双钩法摹刻多种碑帖,成为当时学书临习的范本。他家僮仆和好友汪岚坡、张玉斧都精于摹拓、钩摹之道。吴门真率会虽只维持十年之久,但它对保存和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吴门真率会诸老的高洁与清雅随之所藏名品剧迹而美名远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