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毒枭豪华别墅被拆:“十秒轰然倒下”,为何恶流宅院不能留?


广西毒枭豪华别墅被拆:“十秒轰然倒下”,为何恶流宅院不能留?


有媒体报道,3月17日,广西柳州柳江区,涉黑涉毒重大犯罪团伙头目张加爱的豪华“别墅”(宅院)被依法拆除。据悉,“别墅”(宅院)占地近2千平方米,共4层,拆除工作共出动200多人。拆除前别墅内所有家具已完成转移,搬运耗时近10小时。别墅内停车场,游泳池,亭台楼阁也将全部拆除,现场将恢复耕地原貌。


坦白讲,奢华光鲜的“别墅”(宅院)被拆掉,总让人感到惋惜。但是,就报道中的信息来看,“别墅”(宅院)是被“依法拆除”的(报道中谈到:恢复耕地原貌,应该属于违建)。所以,从程序上而言,是没什么好说的。然而,作为涉黑涉毒重大犯罪团伙头目张加爱来讲,算是名副其实的“恶流”(恶名昭著),这种情况下,即使“别墅”(宅院)被“依法充公”,作为不动产资料进行拍卖,可能也不会有人愿意接盘(市场议价水平)。


因为,在公序良俗的意识中,宅院本身并不只是居住之所(这里主要指规模稍大的别墅院落),更强调宅院本身的气场,也就是人们时常强调的“前生要好”。但凡。宅院主人名声不好,或者宅院发生过凶案,基本上院落会被打上“不吉利”或“坏影响”的标签。


就比如,宅院发生过凶险事件,会被判定为“凶宅”,一般来讲,转让时肯定会低于市场议价水平。甚至,但凡过意得去,没有人愿意买“凶宅”。至于,“恶流宅院”也会被嫌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宅院的存在,不只是实体的存在,它会因“恶流”的坏影响,受到更多的关注。


这种情况下,作为接盘的人,正常的生活也会受到公众舆论的影响。所以“恶流宅院”,在一定程度上,只要留下,就意味着永远会跟“恶流”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俗世之间,除却积极的出名会被普遍性关注,消极的出名也会被普遍性关注。


所以,就“广西毒枭豪华别墅被拆”的事情来讲,这本身早已不是“拆除宅院”的问题。其中,更强调对消极影响的“消解”。因为,毒枭张加爱的奢靡生活,是建立在涉黑涉毒的基础上。于此,他宅院的存在,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赃物属性”。而这种“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比“违建本身”的影响小。


甚至,就毒枭张加爱而言,他在自己的圈子里,俨然算一个“名流”。据悉,“别墅宅院”(2015年开建,2017年落成)建成后,他曾摆上百桌酒席庆贺,鞭炮从早响到晚,各路人士纷纷到场庆贺,排场非常大,在村子里前所未有。这种情况下,院落的存在,就意味着是张加爱的“道场”。


说到底,只要“别墅”(宅院)存在,就永远无法完全消解,他在小圈子范围内的影响力。所以,很多程度上,并不是“别墅”(宅院)只是违建的问题,而是它存在对“恶流”影响力的延伸。这种情况下,只是单方面惩治“恶流”,还不足以消除坏影响。


还需要从恶流的物质影响力上,进行具体的消解。尤其是标志性的,实体性的建筑物。所以,对于张加爱的“别墅”(宅院)拆除,除却是对违建本身的善后,更多的意义在于,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消解,他对于所属地域的恶性影响。


要知道,在波西米亚文化中,“恶名和越轨”之间的联系一直备受重视,并得到深入的探讨。作为“恶流”来讲,虽然被惩治后,名声可能彻底坏死。但是,在俗世的尺度中,曾经的风光无限,总会被不时地提起。尤其“恶流”曾经居住过的宅院,更是如此。


所以,当人们强调“别墅无罪,拆掉可惜”的同时,可能还是要回到现实秩序中斟酌一下。毕竟,很多时候,对于“恶流”的惩治,还需要讲究“政治正确”。要不然,很难将恶流的影响力稀释到最低。因为,在群体认知中,基本上是捆绑逻辑。


也就是,惩治张加爱,就意味着要惩治他和他周边的一切。尤其,世俗尺度在评价张加爱的时候,更多还是基于他的物质影响力。甚至,在他被惩治之前,可能有人就知道他来路不正。但是,在一个以物质至上为评价尺度的社会中,其它的污点往往会被选择性忽视。但是,往往“名流”在被公判为“恶流”的时候,公众的负面评价也会反扑回来。


不得不承认,“成就饥渴”会被奢靡放大,这是俗世社会最大的恶。所以,在民间才会流行鸡贼话术:“不择手段,才能荣华富贵”。于此,对于“张加爱们”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不少信奉者的。如若不是被查处,可能宅院之内,也常是人流不息。


所以,仅凭“这一点”,拆除“别墅”(宅院)也是必要的。要不然,就算“别墅”(宅院)转手良人,不择手段所凝结成的语境,还是会被普遍性“传颂”。因为,太多人承受着“成就饥渴”的苦恼。这种心理是因未能得到富人和名流所享受的物质财富或浪漫成就而导致的。


于此,当疯狂到一定地步后,就会认为“不择手段,才能荣华富贵”是对的。尤其,当看到奢靡的“别墅”(宅院),会很自然地认为,“张加爱们”就算被惩处,也算不白活一回。所以,很大程度上,“恶流宅院”对于公众有一定的误导性暗示。


因此,对于恶的“消解”,自然就不止是法理一面(据悉,一审判决:张加爱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贩卖、制造毒品罪,行贿罪等10项罪名,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更需要道德一面。


事实上,这种影响已经凸显出来。因为,在毒枭张加爱被判刑后,周遭的关注度就已经聚焦在他的不法财产的处理上。尤其是关于他的“别墅”(宅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别墅”(宅院)从被查封之日起,就意味着永远失去正常的居住可能。


而就“别墅”(宅院)的彻底拆除,更意味着“恶流的消极影响”和“舆论的持续关注”一同走向终结。只有如此,“别墅”(宅院)周边的人们,才能回归平静的生活,十恶不赦的“恶流”影响,才能画上句号。毕竟,大多数人在看待事情时,多是结构性的(偏见或主流)认知,而非都能上升到纯理性思维层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