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人把“酸”當鹽吃:谷蔬發酵生津祛溼,調味提鮮增進食慾

受訪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朱 毅

本報記者 高 陽

國人對於食味的追求,可謂各具特色。四川愛麻,雲南喜鮮,湖南好辣,要問貴州人最愛啥?那自然是“酸”。貴州當地有句民謠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頓頓若有酸,日行一百三”。(“打躥躥”就是走路不穩當的意思),可見“酸”對貴州人來說有多麼深入骨髓。

貴州人把“酸”當鹽吃:谷蔬發酵生津祛溼,調味提鮮增進食慾

貴州人為何愛吃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解釋,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這主要與以前當地缺鹽有關。貴州地處雲貴高原深處,氣候潮溼,沒有鹽湖,遍佈森林、高山、峽谷。貴州人要想吃到鹽,只能從外面運送,但道路險阻,食鹽十分不易得。在貴州,過去只有大戶人家可以吃到鹽,普通人家一年到頭也難得有鹽吃,因此有“鬥米換斤鹽,斤鹽吃半年”的說法。朱毅說,長期吃不到鹽,人會患上低鈉血癥,導致腿軟乏力、營養不良等一系列健康問題。於是,當地人就想其他辦法替代食鹽,酸食就是一大發現。酸食不能直接補充鈉離子,但是能夠減少鈉離子的流失。而且以酸調味,還能為食物增鮮,增進食慾,改變菜餚的寡淡無味。此外,貴州人吃酸也能起到祛溼防病的作用。雲貴一帶潮溼多霧,溶洞遍佈,水鹼含量高,很容易出現風溼、關節炎等病症。通過常食酸味,生津祛溼,讓身體微微出汗,以維持體內平衡。

貴州的“酸味”不是山陝地區的醋酸,而是一種由五穀和蔬菜自身發酵產生的酸味。當地人對“酸”的研究可謂歷史悠久,出神入化,僅僅是“酸”就研製出了千變萬化的種類。白酸是最傳統的酸湯做法,用淘米水、大米、糯米,有的還要加上五穀雜糧,反覆熬煮之後,去除米和穀物,留湯發酵。紅酸是由當地一種野生西紅柿自然發酵得來。國人熟知的貴州酸湯魚,就是以紅酸湯做湯底。當地少數民族更喜歡製作糟辣酸,挑選黔南州的沙寨辣椒,打碎成辣醬,做成糟辣椒,再加入食鹽、姜粒、甜酒裝壇發酵。魚醬酸的關鍵材料是魚,選擇當地特有的爬巖魚為主料,與幹辣椒一同剁碎,搭配鹽、姜米、甜酒裝壇發酵。除了白酸是真正的液體之外,紅酸、糟辣酸和魚醬酸都是漿類,做湯、炒菜都可以。

貴州人如何吃酸?下面這些搭配值得借鑑。酸菜。將食材醃製成酸菜、泡菜,比如,酸蘿蔔、酸蕨菜、酸蓮花白,也可以用醃好的酸菜炒肉,如酸豆角炒肉丁。酸湯配上新鮮蔬菜也十分增鮮,例如春筍等時令蔬菜。

酸湯魚。貴州酸湯魚全國聞名,是外省人來貴州旅遊的必點美食。最出名的要數凱里酸湯魚,其紅酸湯底酸辣爽口,味足鮮美。如果在家制作酸湯嫌太麻煩,酸湯可以用番茄代替,做一道番茄酸湯魚。

酸肉。在黔南有“獨山三酸”:臭酸、鹽酸和蝦酸。臭酸與肥腸、五花肉雜燴,風味獨特;鹽酸和扣肉組合,糯而不膩;蝦酸與牛肉搭配,鮮嫩爽口。

酸粉。貴州人把米粉通過特殊工藝發酵做成了酸粉。其雪白光滑,彈性十足,以一勺熬製得當的紅油辣椒代替湯底,酸辣可口。

朱毅介紹,從營養角度講,貴州人喜食酸味,非常有利於健康。酸湯是自然發酵的產物,發酵過程中產生多種遊離氨基酸和維生素,豐富了酸湯製品的營養成分,並且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酸湯中的魚肉、牛肉,都是優質蛋白,此外,酸湯配料中的小白菜、春筍、木耳等蔬菜,膳食纖維含量豐富。需要提醒的是,由於現在的貴州並不缺鹽,這使得貴州人飲食中鹽分攝入超標,再加上酸味增進食慾,很容易不知不覺吃得很多,總熱量攝入超標。因此,吃酸食、喝酸湯時,一定控制食物攝入量,多吃蔬菜、少吃主食和肉類。此外,腸胃不好,胃酸過多的人要避免吃太多酸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