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在臨死前為何將兒子交給已經與自己斷絕關係的山濤?

聽故人吟


我是五色土聊歷史,我來回答:



嵇康這麼做,是因為嵇康和山濤雖然志向不同,但是卻興趣相同。

首先,嵇康瞭解山濤的人品,而且認可山濤的人品。另外,吉康認為,山濤是可信的,是可以依靠和託付的人。

嵇康是外方內方,山濤是外圓內方;這是天性使然。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竹林七賢的人品和胸襟的廣闊,這是古代賢者和君子風度。

王安石和蘇東坡也是這樣的一對,興趣相同,但志向不同的朋友。一個是改革派,一個是保守派。當王安石下野歸家的時候,蘇東坡還去看望老去的王安石。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我是五色土聊歷史,歡迎大家關注!!!


五色土聊歷史



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讓我們對山濤產生興趣,也產生了懷疑,嵇康與山濤的關係如此脆弱嗎?山濤真的是一個為了仕途不顧朋友的人嗎?嵇康誤會了山濤嗎?


事實上,稽康與山濤是真正的朋友,他們從來沒有真正的絕交!這也是稽康臨終前將兒子託付給山濤的原因。


一、嵇康與山濤確實在志趣上有不同選擇


魏末政治鬥爭日趨尖銳, 這時候的稽康和山濤確實有不同的人生追求。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曾經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但這只是他早年的生活,後來他厭倦了官場生涯,辭官歸隱,而且屢次拒絕為官。從那時開始,他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追求自由隨心的山野生活。


山濤則抓住時機,利用自己和司馬氏之間的一點姻親關係,投靠了司馬集團,一步踏上了仕途。兩個好朋友從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景元二年(261年),山濤任吏部選曹郎,這是主管官吏選拔任用的官,打算舉薦稽康任他原來的職務。按理,山濤與稽康互為知己,他應當知道稽康志向不是當官,但他可能也想以積極入世的態度來要求稽康,又或者還有別的原因,可以肯定的是,他對好朋友沒有惡意。


總之,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對好朋友在人生選擇上截然不同,但不能以此認定,他們的心也形同陌路了。


二、稽康為什麼要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


稽康知道山濤舉薦自己當官的事,立馬寫下了赫赫有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在文中歷數了自己的種種缺點,痛罵山濤不顧朋友之誼,不顧自己的志向所在,做了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


網絡圖片


表面上看來,稽康對山濤失望已及,認為他強制直木為輪,扭曲天性,他對他是恨意深重,發誓非要絕交不可,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文史專家羅宗強認為:“中散絕交巨源,非惡山公,於當世人事誠不耐也。”也就是說,稽康寫下這封信,其實並不是真的恨山濤,反而是為了保護山濤。以稽康後來遭遇來看,稽康不願意出仕,雖是出於個人的意願,實際上早已得罪了當朝權貴,而山濤恰恰身處其中,與他絕交,其實是稽康對他的一份真情。


三、同是絕交書,為什麼一長一短


稽康還寫過另一封絕交書,對象是呂巽。呂巽與呂安兩兄弟都是稽康的朋友,呂巽看上了弟弟呂安的妻子,就施毒計,給呂安安了個“不孝”的罪名告上了朝廷。稽康得知後非常生氣,宣佈與呂巽絕交,並寫了一封絕交信。


這封絕交信寫得很短,除了痛斥呂巽以外,再無話可說,這人一個側面證明了,這樣一場毫無挽回餘地的決裂。


相反,讀過《與山巨源絕交書》的人都知道,這封信很長,既然絕交,為什麼還要說那麼多話,為什麼不冷冰冰地三言兩語,或直接不發一言,了斷一切呢?也許,憤怒的表象之下,藏著的是字字深情的訴說,聽得懂的人當然知道,那明著是罵,暗地,是一片赤誠。


四、山濤瞭解朋友的心意嗎


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在絕交書後,山濤沒有作任何回應,正是因為理解了朋友的苦心,他才不發一言。


第二,山濤在稽康故後,曾推薦他的兒子稽紹為秘書丞,稽紹因為父親的關係,有些猶豫,山濤勸他:“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可見,他沒有辜負稽康的託付,確實在為稽紹謀劃。


其實,稽康將兒子託付給山濤,從反面也證明了,他們的情誼從未真正斷絕,而事實也證明了,他託付的決定是正確的。


沂溪風


嵇康跟山濤絕交屬於不得已。

山濤在司馬昭的逼迫下沒辦法勸嵇康出山,嵇康處於兩難境地。因為他有個原罪,就是曹操的孫女婿。司馬懿父子對曹操的子孫可謂嚴防死守,基本上該殺的都殺了,苟延殘喘的也在危險邊緣,頭上懸著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



嵇康知道自己的處境,所以選擇了歸隱山林,其實就是避禍,但是麋鹿奔于山林,性命卻操在廚房的廚師的屠刀手裡。嵇康跟山濤絕交時說道,我性情閒散,不適合出山,因為處理不了日常工作,會被官法懲罰。山濤你這是強人所難。

名義上是寫給山濤,其實是寫給司馬昭的,向司馬昭效忠,希望司馬昭給一條活路。但是司馬昭最終沒有放過他。



嵇康和山濤的絕交書,其實就是託孤書。這封信一寫,司馬昭就把嵇康殺了,山濤就把嵇康的兒子嵇紹收留了,精心培養,嵇紹最後給司馬衷擋了刀,死掉了。

嵇康其實並不反對司馬昭,他只是想苟活而已,但是他想盡一切辦法,也沒有保住自己一條命。


唐風宋月


嵇康和山濤,一個隱居,一個求仕,這只是事業選擇上的不同。嵇康提出的絕交,更多的是向為官之路的否認,表示自己不想做官,甚至不想跟做官的人做朋友,很有魏晉風度,狂放不羈,意氣用事。嵇康執意絕交,也是為了跟山濤劃清界限,保證山濤的安全,畢竟自己屢屢犯上,司馬炎必不容他,而自己又是山濤最好的朋友,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牽連山濤。

兩個人在文學交流,精神溝通,人生態度上也是很合拍的。山濤哪怕從政,也是嚴於律己,選賢任能,恪盡職守,最後家無餘財而死。兩個人都是那個時代的清流,前者不願匯入汙濁的大江,後者則願意儘自己的一份力去滌盪這個混濁之世。

這可能就是情深義重的最好的註腳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歷史隆中對


古人之交就是如此,觀念、立場不傷友情,無關道德人品。實際上嵇康寫給山濤的那封信,並不是絕交信,他是在藉此表明自己的立場、心志。山濤是可信之人,可託付之人,他與嵇康的區別只在比較圓融。山濤的確也沒有辜負嵇康,這種相知非常難得。

柳宗元與韓愈也是這種關係:政治上是敵人,文學、生活上是朋友。


九鴉人物


嵇康何許人也?竹林七賢之首,字叔夜。論學問,論德行,給多大的官也不為過。

山濤何許人也?嵇康的親密摯友,字巨源,也算飽學之士,在司馬昭手下任職。

山濤升遷,留一空缺,推薦隱居山林的嵇康出山,司馬昭求之若渴。

尷尬的是嵇康的身份,嵇康乃是曹操曾孫女女婿,曾在曹魏時任中散大夫,後來隱居。



山濤的推薦無疑將嵇康陷於兩難,嵇康乃曹魏舊人,不願也不屑效力司馬氏,他是有著正統思想的文人,而且有礙身份。如果不答應,無疑給司馬氏落下口實。

嵇康必須向天下人表明態度,一紙《與山巨源絕交書》出爐,旗幟鮮明的,態度決絕的同山濤絕交,同時也斷絕了司馬昭的幻想。

儘管山濤承受了巨大壓力和打擊,面對摯友的謾罵,面對天下讀書人的責難,他也豪無怨言,表現出驚人的大度。



人各有志,嵇康和山濤兩個摯友雖然絕交,兩個心靈卻是隔空交流著。猶如黑夜裡的兩顆星星,彼此照亮著對方,卻各在各的軌跡運行。

司馬昭得不到嵇康的名望和支持,就必須親手毀了他。

臨刑前,嵇康把十歲的兒子嵇紹交給了山濤,一個他曾經絕交的人。山濤沒有拒絕,他相信只有他才能撫養這個孩子長大成人。


山濤沒有辜負嵇康,嵇紹終於長大成人,在晉朝長大的他終究不會揹負舊朝的恩怨,他在司馬炎的朝中當官了,他要去做他自己該做的事情。

嵇康應該含笑九泉了。

本人頭條號《走著聊著》,歷史領域創作者,歡迎點擊加關注!


走著聊著


嵇康是竹林七賢精神領袖,崇尚黃老哲學,其人顏值俊美,詞書曲均佳。山濤入仕,薦其為官,他拒之並寫《與山巨源絕交書》。後在其40歲時被宰首時作《廣陵散》千古絕唱。同時把兒女交付山濤伏養,其子嵇紹成東晉棟樑之臣,在八王之亂遇難。縱觀歷史,嵇康知人。他與山濤觀點不同,一信道,一信儒,但二人私交情深,真乃莫逆之交,堪稱友誼之典範。


愛豆2老者也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嵇康與山濤絕交,主要是政治上的見的不一,因為山濤舉薦他出任為官,但他根本不屑與司馬氏為伍,正因為視其為知己,卻沒想到山濤如此不懂他,所以氣憤之餘寫了絕交書。

但從根本上來講,兩人的關係還是十分親厚的,更何況山濤為人可靠,出官入仕也正直有為,所以無論從情感還是以後的為子籌謀,都是最好的選擇。


市井裡的小確幸


ez //~4444:;:~:444444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