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特別考驗人的事,現代社會,怎樣盡孝?

現代社會,人們盡孝比古時候似乎更難做好?原因有二:一是社會圈子大了,不像古時候大多數人都是圍繞故土活動,而是天南海北各奔東西,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許多人很長期難廝守父母身邊。二是生活條件、醫療條件好了,老年人越來越長壽,得個慢性病三年五載是常事,需要服侍照料的時間越來越長。可以說,孝敬父母成為一件特別考驗人的事情。

憑心而論,人人都想盡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做到最好,這是人之常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特質。

孝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善事父母就是“善於侍奉父母長輩。”“子承老”意思就是老人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兒孫攙扶老人。它的造字本義就是:“兒孫攙扶老人,服從和奉養父母、長輩。”

一件特別考驗人的事,現代社會,怎樣盡孝?


孔子《論語》中有許多關於“孝”的論述,非常經典,影響深遠。

怎麼做才是孝呢?孔子強調一個“敬”字。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

現在人們一說起孝,覺得能養活父母就行。即使狗和馬,都有人飼養;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順從,那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色難”一語,出自《論語·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要經常保持和顏悅色是件很難的事。 無論古人,還是今人,都或多或少面臨對父母“色難”的問題。有多少人敢於捫心自問,說自己不會“色難”呢?

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是一個孝子,他認為孝順有“三種境界”:一是養長輩的身,保障長輩吃穿不愁;二是養長輩的心,讓長輩心情愉悅;三是養長輩的志,讓長輩活得有意義。

一件特別考驗人的事,現代社會,怎樣盡孝?


要做到這“三種境界”,談何容易?這需要兒女們費心思、費時間,從點點滴滴做起,而且持之以恆。

有網友指出了10個孝敬父母行為: 1、主動做家務2、為父母做頓好吃的 3、和父母聊天 4、帶父母出去旅遊或者散步 5、給父母洗腳或者梳頭 6、瞭解父母的喜好 7、瞭解父母的身材 8、關心父母的身體 9、聽父母發牢騷 10、讓父母開心,我覺得可以成為行動指南。如果能長此以往,就可以算一個真正孝順的人了。

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這些想法和現象千萬要不得: 一,認為父母是家庭的負擔。 二,顧自己而不願顧父母。 三,婆媳不能和諧相處。 四,嫌棄自己父母無能。

如今,人們還是呼喚孝行、力挺孝道的。前不久,《天天雲時間》官博發佈天天兄弟成員的手寫雲告白。王一博手寫信告白父母:“親愛的爸媽:你們在家要做好防護,多多注意身體,我這邊一切都很好,難得有這麼一段可以放鬆的時間,我有練習新的魔術,下次回去可以給你們展示~用好的心態迎接2020,希望你們一直都健康、快樂!”

一件特別考驗人的事,現代社會,怎樣盡孝?


王一博這一舉措很受好評,網友大讚“王一博手寫信告白父母超暖,叮囑爸媽做好防護貼心又孝順”。

為人盡孝天經地義。“百善孝為先”,盡孝道就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更是對下一代的教育。

對父母盡孝其實就是對子女從小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相信當自己老的時候,生活會無比幸福。

人生代代相傳,幸福家庭需要每個人都盡心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