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歷史久遠,始於漢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把二郎灘一帶生產的"枸醬酒"欽定為貢酒。 北宋年間,古藺土著居民開始用郎泉水釀酒,史稱"鳳曲法酒"。明代,赤水河畔出現了釀酒的"回沙工藝"。清代,二郎鎮已有大小酒坊、糟房20餘家,酒師、酒工數以百計,除生產著名的"鳳曲法酒"外,還釀造各種麴酒、白酒、果酒和雜糧酒,供應當地居民飲用。
清乾隆十年(1745年),貴州總督張廣泗擴大食鹽運輸的通道,疏鑿赤水河道。隨著川鹽上運,一些商賈便以二郎灘為中心,經營起販運鹽、酒、布匹、百貨以及木材、山貨等土特產的生意來。赤水河中游的二郎灘也由此慢慢成了一個熱鬧的河濱碼頭與商品物資集散地。鎮上居民人口達三、四千,大、中、小鹽號近三十家,每日挑鹽過山的"背夫"不下二千人。還有南來北往的商販、鹽船更是終日奔忙於二郎灘頭。正是頻繁的鹽業運輸,促進了赤水河兩岸經濟的繁榮,帶來當地釀酒業的發展與興旺,更為郎酒的誕生創造了良好條件。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榮昌商人鄧惠川攜家來到二郎鎮,在二郎開辦了"絮志酒廠",所制的酒質地醇和、清香爽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鄧惠川將"絮志酒廠"改名為"惠川糟房",聘請貴州茅臺酒廠前身之一的"榮筆酒坊"的師傅張子興,採用茅臺酒工藝並自己又在酒麴中加入多種草藥,在原"鳳曲法酒"的基礎上釀造出一種"開壇噴香、入口呈醬"的醬香型美酒,以工藝命名為"回沙郎酒",由於與茅臺酒風格相近,開壇時香氣撲鼻,入口醬香更濃,獲得了巨大聲譽,這就是郎酒的前身。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雷紹清等生意人合股辦了"集義新糟坊",以高薪聘請"成義糟坊"(茅臺鎮較早的酒坊)的鄭銀安為總技師,"惠川糟坊"的莫紹成為總酒師,釀出一種融惠川、茅臺風味為一體的,既有焦香、酯香、醇香,又略帶濃香的醬香酒,為彰顯此酒是用有優美傳說的郎泉水釀造的,命名為"郎酒"。
1956年,在成都金牛壩會議上,周恩來總理說:"四川還有一個郎酒嘛,解放前就很有名,要加快發展!"當年,國營四川省古藺郎酒廠成立。 1999年,國家質量監督局、標準樣品委員會將39°醬香型郎酒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醬香型低度白酒標準樣酒,成為中國醬香白酒標準。2011年,郎酒品牌價值達到了175.55億元,排名中國500強第51位。
郎酒是一款浸潤時間的美酒,青海豪喝酒拉拉我們邀請您一起品嚐郎酒時間的味道。
閱讀更多 豪喝酒拉拉青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