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雞蛋市場發展狀況預測分析

隨著氣候變化影響持續加劇及植物蛋白消費熱度日漸上升,全球動物蛋白的生產效率提升空間已變得越來越小,尤其在歐美等農業及畜牧產業鏈和供應鏈發展均比較成熟的國家。就中國蛋雞生產與雞蛋市場而言,雖然高產蛋雞的生產效率接近歐美水平,雞蛋分級、蛋品深加工比例逐年上升,但由於農業面支撐力較弱尤其體現在玉米、大豆等飼料原料方面,同時受供應鏈建設滯後影響,使得雞蛋成本分配在產業鏈上下游差距較大且雞蛋價格在供應鏈各節點差價異常懸殊。  

2019年以來,全球動物蛋白供需格局因中國及越南等亞洲市場豬肉供給缺口引發大波動,業界將視線聚焦在雞肉等肉類產品替代豬肉市場缺口。然而,數據顯示,中國市場的雞蛋與豬肉的價格相關度亦較高。目前,新一輪中國蛋雞產能擴張正在加速推進,但對雞蛋增值而言,更大的空間正向供應端傾斜。  

一、蛋價處全球低位、料價居高位  

從近30年情況來看,雞蛋價格在全球許多國家的波動性均較大,不論美國還是歐盟國家,且雞蛋的價格與它的生產成本並無必然關係。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佈的數據顯示,從1991年到2016年帶殼雞蛋的生產者價格來看,中國(此文中涉及中國的數據,均不包括港澳臺的數據)整體低於全球11個主要雞蛋生產國:2000年最低,約460美元/噸(美國同期價格為810.6美元/噸,下同);2013最高,約1359美元/噸(1533美元/噸),2016年位987美元/噸(1077美元/噸)。日本的帶殼雞蛋生產者價格整體高於其他11個國家,在2000年、2013年、2016年分別約為1631美元/噸、1996美元/噸、1935美元/噸。2018年,美國和日本的這一數據分別為1619美元/噸和1752.3美元/噸。  

然而,中國的玉米生產者價格卻處於全球較高水平,在2000年、2013年、2016年分別約為411美元/噸、489美元/噸、264美元/噸;從1991年到2016年的26年中,12個年份中國玉米生產者價格比美國高出1倍以上,在2000年高出約4.6倍。  

二、生產成本漸降,出場價與零售價差距大  

2017年以來,中國市場的玉米價格波動亦較大,但整體處於上升狀態,除國內玉米批發價之外,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商所玉米期貨價格、國內黃玉米國有糧食企業銷售價格(規格:中等)、國內玉米市場價(規格:混等)的升降趨勢大致相同。進入2019年,後兩種玉米的價格(2.0~2.1元/千克)與蛋雞飼料平均價格水平(2.4元/千克)相差約0.3元/千克。據中國農業農村部專家委員會於2019年12月預測,2019/20年度國內玉米產區平均批發價格將維持在1800-1900元區間震盪。  

在玉米價格波動上漲的同時,國內規模養殖蛋雞的生產成本較之前出現下降,產蛋率略微高於美國蛋雞整體的生產水平。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以及美國農業部、蛋品工業中心(EIC)發佈的數據計算得出,從2015年到2017年,中國規模養殖1枚雞蛋的生產成本從0.5228元降到0.4887元,平均降低約3%;從美國蛋雞整體而言,1枚雞蛋的生產成本從61.5美分降到59.2美分,而按年均匯率來看,從0.3195元上升到0.3329元。比較來看,中國規模養殖蛋雞與美國蛋雞的生產成本之間依然存在較大差距,1枚雞蛋的生產成本相差0.15元~0.20元。1千克雞蛋、1只蛋雞的年均成本差距更大。  

然而,由於中國市場的農產品供應鏈條更長且渠道更多,且由於冷鏈建設投入成本高、難度大,增值的空間被中間商層層佔領。從目前來看,與其他諸多食用農產品一樣,雞蛋供應鏈逐層加價率亦比較高。從數據來看,除了在3月-7月低谷、9月升至高點等異常明顯的季節性價格波動特徵外,國內雞蛋出場價經批發渠道大約加價7%,在超市加價約23%,到集市加價高達30%。

中國雞蛋市場發展狀況預測分析

中國市場不同渠道雞蛋價格比較

來源:雞蛋批發價-中國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全國268個產銷地批發市場;出場價/超市價/集市價-國家發改委36個大中城市有一定代表性的大型蛋雞養殖企業

三、產能擴張、出口帶動力微弱  

相比供應鏈開發及風險管控水平提升,蛋雞生產商通常會更加關注自身產能擴張和產業鏈延伸。2019年以來,隨著國內市場豬肉供給缺口逐漸加大,除牛奶外的其他主要動物蛋白價格全線高漲,且價格和漲幅雙雙創下近16年的最高。  

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雞蛋與豬肉的價格升降具有高度相關性。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簽約、新投、在建、開工的蛋雞項目達3000萬羽。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蛋雞月均存欄創下近8年以來的最低點。但2018年商品代蛋雛雞累計供應10.75億隻,同比增加3.37%;2019年前8個月,在產蛋雞月均存欄10.23億隻,同比增加1.79%。與往年比較,2019年月均存欄依然處於低位水平。對此,中國畜牧業協會分析認為,基於全國人口增長及居民人均收入增長情況,國內產蛋雞月均存欄10億羽為緊平衡狀態。  

結合生產和貿易情況整體來看,中國雞蛋大體屬於自產自銷,食用雞蛋進口多年為零,進口主要是少量的孵化用受精禽蛋及其他禽蛋。如,2019年從臺澎金馬關稅區進口了1枚2千克未列名醃製或煮過的帶殼禽蛋,進口價69元。  

在雞蛋出口方面,中國位列全球第7位,年出口帶殼雞蛋總量在9萬噸左右,且自2008年達到逾14萬噸的高點後一路下滑,2012年以來開始上升,但波動較大。從出口區域來看,鮮雞蛋100%輸出到香港和澳門,其中香港佔比近90%,澳門佔比約10%。2019年前10月,出口鮮雞蛋約6.1萬噸,孵化用受精雞蛋約33萬噸,約54萬枚。從2018年的蛋品貿易情況來看,主要出口到香港、澳門、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地,其中鮮雞蛋佔比70.92%,其次是鹹蛋(14.86%)、皮蛋(7.35%)、其他去殼禽蛋(5.01%),其他品類出口量極小,如干蛋黃出口量佔比僅0.33%。

中國雞蛋市場發展狀況預測分析

左圖/中國雞蛋與其他動物蛋白每週均價比較(從2004年1月2日~2019年12月6日)

來源/中國商務部-重點監測的全國36個大中城市的農副產品每週均價,右圖/中國雞蛋與其他動物蛋白月均批發價比較;來源/中國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全國286個產銷地批發市場

中國雞蛋市場發展狀況預測分析

中國蛋雞及雞蛋生產情況(2011年~2019年);來源/中國畜牧業協會,2019

四、實際消費量極低,居民膳食開發潛力大  

目前,中國雞蛋出口量佔雞蛋產量的比重不到0.5%,蛋類出口量佔禽蛋產量的比重更低,而國內雞蛋與蛋類消費近年來並未出現穩健的上升趨勢,且蛋品深加工發展依然發展比較緩慢。從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來看,從2011年以來,全國人口年增長約700萬人,且鄉村人口逐年下降而城鎮人口逐年增長,全國居民年人均蛋類消費在2017年突破10千克關口,2018年又降落到2016年的水平。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全國居民年人均蛋類消費量與禽蛋產量年人均佔有量(約22千克)之間相差12千克以上。據2011年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數據顯示,全國居民蛋類消費佔90.4%,外出就餐蛋類消費佔9.6%,城市居民的這一數據分別為89.9%和10.1%,農村居民的對應數據為90.7%和9.3%。經過8年發展,假設外出就餐蛋類消費增長到20%,則全國蛋類年人均消費約為12.5千克,仍與禽蛋產量年人均佔有量相差約9.5千克,這意味著蛋類消費約佔禽蛋產量的57%,其他消耗約佔43%。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佈的全球食物損失和浪費率約30%的比例計算,加上蛋殼重佔全蛋重的比例(12%)後的數字為42%,與蛋類其他消耗比重(43%)接近。  

基於以上,通過雞蛋產量在禽蛋產量中所佔的比重,可以推知2011年~2018年全國居民年人均雞蛋消費量的大致情況:  

全國居民年人均雞蛋消費平均水平為6.5千克、120枚。  

全國城鎮居民年人均雞蛋消費平均水平為7.5千克、139枚。  

全國農村居民年人均雞蛋消費平均水平為5.3千克、99枚。  顯然,中國雞蛋實際消費水平遠低於業界及媒體所報道的數字—將雞蛋產量人均佔有量等同於雞蛋人均消費量。同時應看到,中國雞蛋消費的增長空間依然較大。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薦,適量吃魚、禽、蛋、瘦肉,每天吃蛋類40~50克,每週吃蛋類280~350克。以此推算,年人均蛋類消費為14.60~18.25千克,以雞蛋產量佔蛋類產量70%比重粗略推算可知,全國居民年人均膳食結構中的雞蛋消費量為11.45~14.31千克,約合189~236枚雞蛋(以帶殼雞蛋計算,蛋殼重佔全蛋的12%),與目前的全國居民年均雞蛋消費量120枚比較,相差69~116枚,而農村居民的這一數字差距更大。

從全球來看,雞蛋消費水平依然屬於未知數。由於雞蛋產業不確定性較大,聯合國糧農組織自2013年後未發佈過世界各國雞蛋生產與消費相關的報告,而多數機構目前發佈的數據均是雞蛋產量年人均佔有量,雖然有以此為消費量進行炒作的信息,但對促進民眾雞蛋消費而言不會構成直接的正面影響。據全球民眾營養改良聯盟(GAIN)發佈的報告顯示,未來10年,雞蛋生產和市場需求仍將持續增長且在各地表現出不同增長態勢:


中國雞蛋市場發展狀況預測分析

2018~2030年全球主要雞蛋產量年人均佔有量預測;來源/全球民眾營養改良聯盟(GAIN)Saul S.Morris及其他機構人員研究報告

增長潛力較大的地區。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歐洲和中亞地區、北美地區,從2018-2030年,雞蛋產量年人均佔有量增加約10枚,年均增長率約3%~4%。  

增長潛力一般的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中東和北非地區,從2018-2030年,雞蛋產量年人均佔有量增加約5枚,年均增長率約2%。  

增長潛力小的地區。南亞和沙哈拉以南非洲(設定集約化生產的雞蛋供給城市,所有形式生產的雞蛋供給農村)從2018-2030年,南亞年人均雞蛋產量增加約1枚,年均增長率約1.5%,潛力在城市;沙哈拉以南非洲雞蛋產量年人均佔有量增加約0.6枚,年均增長率約1.4%,潛力在農村。  

此報告亦稱,年人均雞蛋供給數量在100枚以下地區以及年人均雞蛋供給數量100枚~200枚地區的開發潛力和出口貿易機會均比較大:  年人均雞蛋供給數量在100枚以下地區。亞洲的蒙古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朝鮮、越南、老撾、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印度、孟加拉國、約旦、也門、蘇門答臘島、加里曼島,歐洲的波黑,以及北非的埃及、撒哈拉以南非洲(除南非外,剛果、南蘇丹數據未知)等地。  

年人均雞蛋供給數量100枚~200枚地區。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歐洲的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波蘭、芬蘭,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南非,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以及南美洲的巴西、委內瑞拉、尼瓜多爾、秘魯、智利等地。

來源:Evans Guo 作者:佚名;版權歸屬原作者,在此向轉載平臺與作者致謝,文章主要供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