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關鍵期,或將催生智能城市建設“新窗口”!

最近幾年的時間中,我們的生產生活著會有著越來越多的智能技術融入其中,以此來達到更為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的建設。而在這裡,“智慧城市”概念不斷升溫,相關項目的建設更是如火如荼。據今年1月初發布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報告2018-2019》顯示,我國大量城市已經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準備期向起步期和成長期過渡,其中,處於起步期和成長期的城市佔比從兩年前的57.7%增長到了80%。

疫情關鍵期,或將催生智能城市建設“新窗口”!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幾乎影響到了全國所有城市,同時也成為智慧城市建設成果的一次重大考驗。但在防疫的實際場景中,絕大部分城市似乎沒有展現出智慧的一面,尤其是在社區流動人口的管理上,防疫基本都是靠小區封鎖和人口摸排,這與之前所描述的智慧城市有較大落差。

外界也不禁產生疑問:過去鉅額投資建設的各種智慧城市項目,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針對這個問題,浪潮集團副總裁、智慧城市事業部總經理姜振華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從智慧城市建設所處階段來看,目前各界的期望值太高,還需要理性認識。

“智慧城市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智慧城市還處在發展階段,需要先做好基礎設施搭建、行業領域應用和數據的融合工作,找準重點要解決的問題的發力點,才能實現智慧城市的可持續建設和發展。”姜振華說。

數據壁壘是最大阻礙

通常來說,智慧城市的建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建設,包括網站、辦公OA等信息化以及衛生、環保、能源、水利、交通等行業應用建設;第二階段是在第一階段基礎上,提供雲服務支撐;第三階段則是橫向貫穿和打通,幫助政府流程再造,提高解決問題效率。

其中,前兩個階段都是為智慧城市建設打基礎,第三階段才是決定智慧城市應用效果的關鍵。但第三階段,也是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度最大的,因為它涉及到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

姜振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各地政府部門搭建的信息化系統平時可以解決部門內部各種問題,但疫情發生後,應對突發事件時還存在差距。“比如城市人口的數據,目前還是以公安部門身份信息來做判斷依據,並沒有對卡口、社區、醫院等人員信息進行融合統計,所以數據的精準性與疫情防控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位智慧城市領域的專家告訴記者,做智慧城市的本質實際上是重塑流程,它不是簡單的將一些信息數據IT化,而是要把一些舊流程重新改造,並以更合理的邏輯呈現出來。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難點並不是技術,而是數據的融合。

該專家表示,數字經濟的核心是數據,但現在,數據相對分散且沒有有效整合,大家也都以安全、保密等各種理由拒絕向其他人開放數據。因此,數據壁壘也是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最主要的阻礙。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日前也撰文指出,封閉的數據系統已經不適應越來越開放的社會信息體系。一個封閉的城市和社區,可能會投資建設一個信息平臺,但是沒有規模數據支撐的後臺管理和運行,一旦要面對一些突發性事件引發的巨大信息流量,顯然就會捉襟見肘。

疫情催化變革

雖然有一些智慧城市項目失靈,但在抗擊疫情期間,也有一些信息化應用表現搶眼,比如目前正全國推廣的健康碼,它可以記錄一個人過去14天的行動軌跡。

姜振華表示,通過此次疫情,智慧城市的邊界將越來越清晰,之前可能主要圍繞政府互聯服務、產業經濟等,但疫情背景下指向了實用,“智慧城市建設還要注重實用性,智慧城市服務的最終目的不能是為了建設而建設,關鍵還是在於實用,要讓市民、企業、各委辦局等一起進行效果評估,來評判是否實用”。

而疫情期間的數據摸排,將給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帶來幫助。“疫情期間,摸排把企業、個人等數據進行了收集,以解決人員管控,企業復工用工短缺、物流和產業鏈的問題。而疫情過後,這些數據和原有的政府數據可以相互融合,進一步發揮其價值。”

李鐵認為,在抗疫過程中,一些政府開始藉助互聯網的優勢,把各項服務內容交給市場平臺去運營,這或許意味著,今後傳統的由政府單方投入和壟斷運營的智慧城市平臺也將放棄相對封閉的數據平臺體系,轉變為更開放且能與市場化企業更緊密合作的系統。

目前,國內圍繞“新基建”的新一輪投資大幕已經拉開,其中,以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的“新基建”也將迎來發展契機。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雲計算是底座,為整個智慧城市的運轉提供算力支撐,而AI、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則為具體應用場景進行支撐。比如疫情期間,可以看到阿里、騰訊等公司都緊急擴容了數以萬計的服務器,激增的需求能否滿足,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是否有足夠的算力來支撐。

通過這次疫情中,讓人們切身感受到了雲計算、大數據、AI等“新基建”的重要性,尤其是數字化、智能化發揮出的“無接觸”效應,在工廠和企業面臨復工難題時也發揮了高效的作用。

姜振華認為,經過疫情的檢驗之後,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會推倒重來,而是基於現有的框架來進行調整和優化。特別是經此一役,政府對信息化、智慧城市的認識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有針對性,所以,2020年也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非常大的窗口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