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爲什麼要和越南打一場戰爭呢?

z先生是不是認為我


越南戰爭從1955年開始,持續了20年之久,是美國在二戰之後參戰人數最多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次戰爭。今天,無論是越南人還是美國人,對於這場戰爭的反思從未停止。

那麼,為什麼當年身為超級大國的美國會和一窮二白的越南打仗呢?背後到底有什麼目的?實際上這場戰爭的本質就是意識形態的衝突,美國此舉不過就是想要藉著南越南圍堵社會主義陣營。和今天的南北朝鮮一樣,當年南北越南也是不同的國家體制,美國所支持的正是南越。

二戰結束之後,胡志明建立了北越政權,法國殖民者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對越南的掌控,扶持末代皇帝建立了越南帝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南越。北越和南越的內戰一直持續了十年之後,後來胡志明在我國的幫助之下趕走了法國殖民者,豈料吳庭豔又發動政變,乘著法國撤離推翻了越南帝國,建立了南越。從此南越和北越勢不兩立,將越南分裂開來。

此時正好進入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冷戰時期,美國當局將東南亞國家視為冷戰之中的關鍵所在,越南和朝鮮一樣成為他們的必爭之地。另一方面,越南的戰略地位突出,和我國接壤,如果北越南真的贏了,那麼東南亞地區整個連成一片,在當時冷戰的情況之下,這是美國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而此時的北越已經實行土地改革,農民分到了土地,相比於南越來說優勢更加明顯。南越和北越的問題本來應該交由國際介入,在和平情況之下進行選舉統一。這時候不得人心的南越肯定會被北越代替,美國看到情況如此,不得不插手進來,以武力幫助南越統一北方。

剛開始美國只是訴訟裝備和軍隊,但是南越依舊沒有打下北越南,美國下了決心立刻全面發動越南戰爭。這場戰爭經歷了整整20年之久,美國借鑑朝鮮半島的經驗,一直沒有越過南北越南的分界線。雖然在當時美國的裝備和軍隊實力都大大超過了北越南,但是北越南的軍隊因地制宜,打起了游擊戰,讓美國一時間無法取勝。美國因此也是消耗嚴重,越往後越顯出疲憊。

美國在這場戰爭的末期不僅僅要面對大量軍隊的傷亡,還有相當嚴重的財政赤字。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紛紛譴責政府。尼克松上任前就以結束越南戰爭的承諾收買人心,後來在他上任之後,立刻宣佈美軍撤離越南。失去了美國支持的南越已經無力抗爭,馬上就被北越南攻滅,宣告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之中,美國最終以失敗告終。

這場戰役之中,美國5萬多名士兵犧牲,而越南也有160萬人死亡,對於兩方來說都是十分沉痛。這樣脆弱的越南卻在之後又與柬埔寨等國發生戰爭,讓越南國家經濟一蹶不振。而美國在另一個戰場印尼發動軍事政變之後,讓印尼的社會主義陣營全部覆滅,從這點來看,他們的圍堵社會主義陣營的目的已經達到。

以上


木劍溫不勝


1945年二戰結束後,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胡志明在越南北部地區建立了一個“越南民主共和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北越”政府。與此同時,越南南部還在法國殖民者的控制下。1954年時,北越在我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持下,擊潰了佔據越南南部的法國軍隊,迫使法國人退出越南。但法國人撤退後,美國人的勢力又滲透了進來。


(中南半島各國)

日內瓦會議後,越南北部仍然由胡志明統治,南部則落到了親美國和親西方的吳庭豔手中。1955年,吳庭豔在美國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個“越南共和國”,也就是南越政府。從此,南越和北越的對峙正式形成。從1959年開始,北越政府不斷出兵南下。胡志明用意在於消滅南越政權,用共產主義統一越南,卻不知道此舉觸犯了美國政府的底線。

(北越與南越分治)

當時已處於美蘇冷戰的白熱化階段,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將中南半島看成影響冷戰的關鍵戰場,因此決定大力扶持南越政府,美國出兵越南表面上看是在對抗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實際上是冷戰的加劇的表現。對美國而言,如果信奉共產主義的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全國,勢必成為蘇聯政府的馬前卒,同時還會削弱美國在中南半島的影響力。

從1961年開始,美國軍方開始介入越南戰場,幫助南越軍隊與北越軍隊作戰。不過由於南越政府腐敗無能,導致戰場形勢急轉直下。為了扭轉戰場形勢,美軍決定找藉口擴大戰爭。1964年8月4日,美國的一艘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宣稱自己在越南北部海域遭到了北越魚雷艇的攻擊。美國政府旋即以此為藉口,出動大批戰鬥機轟炸北越海軍基地。這就是著名的“北部灣事件”。此後,美國宣佈與北越政府爆發全面戰爭,把大量的海、陸、空軍隊紛紛投入到越南戰場上。



在越南戰爭中,美國雖然憑藉武器的優勢重創了北越軍隊,但終究無法徹底消滅北越,而美國自身卻深深地陷入了戰爭泥潭中。這場緩慢又拖沓的戰爭所帶來的財政赤字以及美軍的大量傷亡使得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越來越高,群眾紛紛譴責美國政府。

1973年,已經略顯疲態的美國政府終於決定放棄南越政府,開始撤軍。美軍撤離後,虛弱的南越政府根本無力抵抗北越,旋即被北越軍隊攻滅。

1976年,北越政府宣佈統一越南全國,建立了今天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根據美國方面的統計,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共損失8612架飛機,包括3720架固定翼飛機,4892架直升機,5萬餘美軍士兵陣亡,30多萬人受傷。相比之下,越南受到的創傷更加慘重。儘管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全國,但這場越南戰爭造成160多萬越南人死亡和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隨後越南又先後與柬埔寨、我國爆發戰爭,導致國內進一步崩潰,發展陷入遲緩。


中外歷史


美國之所以會介入越南戰爭的原因,我們其實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大道之爭,在當時的世界上有兩股強大的勢力互相制衡著,其中第一股勢力就是以蘇聯為首的紅色信仰陣營,第二股則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

蘇聯陣營是崇尚著集權的,在他們傳播的信仰下,士兵們會變得極其勇猛,在戰鬥中不懼死亡,從另一種程度上看,其實蘇聯陣營就是披上華麗外衣的軍國主義陣營。

而美國和蘇聯不一樣,它所主導的西方陣營有著另一種與蘇聯截然對立的制度,因為制度的對立,所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是很恐懼蘇聯陣營得到擴張的。

南北越的戰爭以及美越戰爭的爆發

在美國介入越南戰爭前,越南出現了兩股對立的勢力,其中最強大的就是有著信仰力量的北越,他們與蘇聯陣營是一脈相承的,而另一股勢力是越南的傳統力量南越,他們是以越南的國王為首的。


雖然南越同樣與美國的陣營格格不入,但是美國為了防止蘇聯陣營在越南擴張,他們不得不選擇幫助了南越,在北越和南越爆發戰爭的時候,美國人給南越提供了許多的武器援助。

不過與韓國曾經的情況一樣,美國所支持的南越在戰爭開始沒多久,就被有著極其強大信仰力量的北越吊打了起來,他們在戰鬥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所以美國為了防止蘇聯陣營的擴大,他們最終決定了將自身的軍隊介入到這場戰爭中。

美國人將自己從原本的幫助形象轉變為了主力攻擊形象,調撥了大量的武器、軍隊浩浩蕩蕩殺入了越南的土地上。

然後就爆發了我們所熟悉的美越戰爭,在美國的主力進入越南之前,南越和北越曾經爆發了十年之久的戰爭,而在美國主力進入越南之後,從1965年開始到1973年結束,美國和越南又打了數年的戰爭。


越南戰爭中雙方的傷亡

與之前越南人之間的戰爭不一樣,美國人在主力進入越南之後,北越就開始進入了被壓著打的狀態,在美國猛烈的炮火下,他們是處於弱勢的,不過他們憑藉著越南樹葉茂密的熱帶雨林,他們給美國人造成了非常巨大的麻煩。

即便他們自身的傷亡量很大,但他們始終如同雜草一般,無論烈火如何燃燒,都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無法被真正的集中消滅掉。

雖然在這場戰爭中,蘇聯人並沒有直接介入進來,但是蘇聯卻給越南人提供了許多的援助,而同在蘇聯陣營中的我國也給北越提供了大量的戰爭援助,除了物資、武器上的援助之外,我國對北越最大的幫助就是發展到了極致的游擊戰術。

以北越的武器裝備,他們在正面戰鬥上根本就不是美國人的對手,但是在經過我國提供的游擊戰術訓練後,他們開始憑藉著地利和美國人打起了游擊戰,給戰鬥力極為強大的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傷亡,不過武器的差距終究是太過於巨大,越南人在這場戰爭中實際上是殺敵一百、自損上萬的。

在這場戰爭中,越南軍隊被美國擊殺了一百多萬人,加上各種受到戰爭波及的平民百姓,越南在這場戰鬥中死亡了大概600多萬人,但是美國軍隊的死亡人數卻只有5萬多人,受傷人數也僅有30多萬人而已。

這就是雙方武器上的差距,越南人在這場戰爭中是以人命堆出來的,而美國人卻是以金錢、武器堆砌出來的,在這場戰爭中美國花費了海量的資源,在戰爭過後,對士兵們的補貼也達到了2000多億美金。

而美國最後其實並不是被越南打敗的,他們是因為受到自身國民的抗議影響才決定退出越南戰場的,因為戰爭的持久、花費的巨大、士兵們受傷的重大,還有因為美國軍隊在越南的殺戮慘重。


所以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人抗議起這場戰爭後,在國民的脅迫下,美國不得不停止了這場看似永無休止的戰爭,士兵們退出了越南戰場,而蘇聯陣營的信仰也開始充斥在了越南這片土地上。

越南戰爭結束之後的越南

在越南戰爭之前,美國對蘇聯陣營是保持進攻狀態的,但因為這場戰爭的失敗,美國在後來轉入了防守狀態中,而為了制衡蘇聯,美國人最終才打破了冰面,選擇了和我們國家建交。


而越南在一統之後,他們開始不斷地和我國發生摩擦,最終在1979年,我國對越南爆發反擊的時候,越南人用從我國獲得的游擊戰術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傷亡。

在我國和越南爆發戰爭後,越南人把巨大的仇恨轉移到了我國身上,雖然在這場戰爭中越南人的傷亡人數比不上越南人和美國之間的傷亡人數,但是越南人對我們的仇恨卻要比美國人嚴重的多,最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越南人普遍親美起來,而對我們,他們卻是極端仇恨的。

這一點從我們國家的人到越南旅遊、工作所受到的待遇可以看出一般,就如同同樣和我們國家接壤的蒙古國一樣,在他們國家裡美國人就是天,我們則是不折不扣的仇人。


所以說美國之所以和越南非打不可,實際上是因為他們的小弟南越實在太次了,根本就不是北越的對手,因此他們才會懷揣著怕蘇聯陣營得到擴張的想法,花費大量的金錢、兵力投入到了這場戰爭中,而在他們在給越南留下了大量的廢墟、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後,最終只能無奈地抽身脫離了這場戰爭。


孤客生




這要從二戰結束後說起,當時蘇聯和東歐國家在華沙成立了一個政治軍事同盟,叫華約;之後美國人也不甘示弱,聯合西歐各國成立了一個北約,也一個政治軍事同盟,用以與華約對抗。華約在東歐鉅變後就解散了,而北約的勢力卻至少還在擴大。

在蘇聯領導人看來,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應該向外輸出革命。其本質意義就是指要讓那些不是社會主義的國家也變成社會主義國家,這就要打破二戰後美蘇之間達成的平衡格局。

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被日本佔領。之後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共就開始發動人民群眾展開了山地游擊戰,主要是越南北部發展自己的勢力。


二戰結束後,先是胡志明在河內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然後是前越南國王在法國的支持下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

因為北越有蘇聯的支持,法軍在越南被擊敗投降,法國把在越南的權益轉讓給了美國。在美國的支持下,1955年10月,南越公民投票,取消帝制,建立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和北越以以北緯17度線劃界,南北統一選舉的事再論,當時雖然劃定了最後期限,但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自從美國接手南越的監管後,就派出一支軍事顧問團,幫助南越訓練自己的軍隊,用來抵抗北越的進攻。

從一開始美國沒有在越南打仗的打算,因為亞洲不是美國戰略的重點,也就是說越南和朝鮮的戰爭都不是美國的主動行為,是後來被動捲進來的。當時西歐的局勢非常混亂,法國和意大利的共產黨游擊隊控制了這兩個國家,其它國家的共產黨也活動頻繁。美國人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和自己同種同源的歐洲主流國家身上,嚴格防止在蘇聯的支持下,共產黨在西歐建立自己的政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剛開始稱霸全球的美國對亞洲有點力不從心,採取守勢。相反蘇聯自己不敢挑戰美國,就鼓動自己的小兄弟北越和朝鮮向南越和韓國發動進攻,來擴大共產主義在全球的版圖。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雖然亞洲不是美國的重點,但南越卻是一個重點。如果北越統一了南越,就打開了通向東南亞的門戶,就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亞洲的利益,也打破了二戰後各國談判後勢力劃分的平衡。站在這個立場上,美國人是絕對不允許南越出現任何問題的。



雖然南越和北越劃分了各自的領土和分界線,但雙方之間的衝突一直存在。南北雙方都是自己的國家內部,對敵對勢力進行嚴厲打擊。

1959年,北越決定推翻南越政權,開始向南越派出人員,協助南越成立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1961年4月底,美國總統肯尼迪決定增加駐越軍事顧問和派遣首批特戰部隊,對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展開空中打擊。

1962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北越和蘇聯的支持下,力量大大增強,甚至擊落了一架美國直升機。美國政府開始幫助南越訓練了幾萬名的民兵,並建立了軍事觀測點,防止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偷襲。


1964年,北越開始派出軍隊,直接進入南越,協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作戰。在這一年的下半年,北越襲擊了美國的軍艦,美國展開了大規模的報復,越南戰爭從這一時期開始升級。

從1965年開始,美軍開始直接派出軍隊,直接參與對北越作戰。



早在1961年,在美國的支持下,東盟正式成立。1967年,在越戰進入高潮後,東盟更是強化了反共職能,建立東南亞各國的協防體系,在政治軍事各方面進行合作,防止越南共產黨向這一區域滲透。

另一方面,在蘇聯和中國的支持下,北越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大大加強,攻勢非常凌厲。美國不得不多次向越南戰場增兵,但傷亡數字也一直在增加。

鑑於美國在朝鮮戰場的教訓,美國人民不願意有更多的人員傷亡,何況不是為了本國的利益而戰。國內的反戰運動此起彼伏,美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用其它方式解決越南問題。

正好在這個時候,中國和蘇聯的關係開始破裂,進入了敵對狀態。相反中國和美國的關係逐漸升溫,甚至毛澤東也開始學習英語,以方便可以直接和美國代表交流。

同時,美國總統希望快速解決越南戰爭,向越南派出了更多更強大的軍隊,甚至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給北越軍隊造成了很大打擊,迫使雙方回到了談判桌前。



1973年,作戰各方在法國巴黎進行了談判,最終達成了停止協議。美軍撤出了南越,南越和北越也實現了停戰。

當美軍撤出南越後,北越的軍隊在全民皆兵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快速恢復了戰鬥力。1975年4月30日,北越的軍隊大規模開進南越,越南真正實現了統一。這同時也標誌著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徹底失敗,也是在亞洲戰場上在朝鮮戰爭之後又一場失敗。

統一後的越南政府並沒有停下戰爭的步伐,在蘇聯的支持下,又開始向中國挑釁,被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在這個時候,東南亞各國也加強了軍事政治合作,對越南展開了除軍事之外的任何打擊。越南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蘇聯解體後,失去靠山和援助的越南就更加沒有辦法堅持下去了,開始停止了近十年對中國的騷擾。

之後,越南被迫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加強了經濟建設工作,中越關係才得到了緩解。當然美國為了打擊中國,美國和越南的戰略伙伴關係比中越關係更加緊密。


新知傳習閣


像美國這麼貪婪的國家肯定不會平白無故的幫助越南平定國內的叛亂的,而是有更直接的目的,可以叫隔山打牛,那麼誰是山,誰又是牛?這山應該是當時越南內亂的第一股勢力也就是北越,這牛就是當時以蘇聯為首的華約。



既然有北越就有南越,這股南越勢力主要是以國王為首的傳統力量,而美國幫南越表面上是幫助國王平定叛亂,而真是目的是為了限制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勢力的發展。在二戰結束之後蘇聯就和東歐國家成立了一個軍事聯盟叫華約,而美國也不甘示弱,組織西歐國家成立了北約,而當時的蘇聯就是站在北越這邊的,所以美國決定大力支持南越。



但是美國越幫越覺得不對勁了,因為南越的實力根本不是物質上的支持可以解決的,雖然美國提供了武器彈藥,但是還是打不贏北越,無奈美國只能從一個幫助者變成了一個主攻者,於是美越餓戰爭這才拉開了序幕,總得來說,造成美國和越南直接幹上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出於壓制蘇聯,第二個是南越太弱,只能自己出馬才能起到對應的作用,但是美國人高估了自己!



後來大家知道美國灰溜溜的跑了,為什麼跑了?真的打不贏嗎?不是,是因為不值得,首先美國所支持的南越太過無能,幾乎所有的殺傷都是美國士兵造成的,而美國士兵上了戰場就少不了傷亡,還要吃喝,軍械等等都是自掏腰包,士兵因為戰爭犧牲美國還要補錢,傷殘了回國了還要養著,這些條條框框算起來就已經很多了,那麼戰況到底如何呢?



長達七八年的戰爭中,雖然越南有地理優勢,故意把戰爭帶入熱帶雨林中,但是仍然傷亡慘重,軍隊死亡人數有100多萬,而美軍僅僅在5萬左右,但是受傷的就多達30萬,可見美國的醫療食物保障做的很好,沒有讓很多人因為氣候,食物等問題致死,可見美國這七八年的消費是巨大的,而戰後對士兵的補貼更是一個天文數字,最後之所堅持不下去也是因為壓力太大,這樣無休止的戰爭會引起美國每一位公民的反對,所以最後撤出了越南。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沒少發動近代戰爭,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結果是絕對的贏多輸少。然而,越南戰爭作為二戰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的局部戰爭,竟以美國的失敗而告終,這在老美的戰爭史上可算不上光彩。

越南戰爭發生於美蘇冷戰期間,當時美國的戰略重心並不在亞太地區,戰線長達二十年之久,最後還被冠上了“失敗方”的名號,現在看看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但仔細想來,美國之所以參與越南戰爭,其實是冷戰白熱化的產物。

1945年,胡志明建立我們口中的北越政府,南部則仍在法國殖民者的控制之下。法國作為當時的“幕後BOSS”,北越那場游擊戰打了近十年,才在蘇聯和我國的幫助下在北方真正站穩腳跟。然而,你方唱罷我登場,前腳法國被趕走,後腳美國就迫不及待地來蹚渾水。1955年,美國扶持下的吳庭豔政權上臺,南北兩大政權形成對壘之勢。

一山不容二虎,南北統一是大勢所趨。本著和平主義思想,越南一開始是打算“文統”的,就是選舉統一。因為北越勝出的概率要比南越大很多,美國自然不能眼睜睜看著南越政權土崩瓦解,在破壞統一方面出了不少力。文統不成,北越政府迫不得已揮兵南下,而它背後是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

所以,美國要打擊的並不是北越,而是北越身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當時美蘇冷戰已日趨白熱化,美國如果按兵不動,就等於眼睜睜看著北越統一越南歸入蘇聯的共產主義陣營,它不會允許這種“漲他人氣焰滅自己威風”的情況發生。至於越戰被無限拉長的戰線和帶來的巨大損失,也是美國未曾完全預料到的。


軍機圖



要想完全,徹底地論述完全因後果,回答這個問題,十本幾十萬字的學術研究著作也說不完,首先夾帶下私貨,推薦一本涉及這個問題的好書: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弗雷德裡克·羅格瓦爾(Fredrik Logevall)2012年的新著《戰爭的餘燼:法蘭西殖民帝國的滅亡及美國對越南的干預》

簡單來說,越南問題是二戰後冷戰化和東南亞地區去殖民化運動的共同產物。胡志明領導下的越盟志在打破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秩序,實現越南獨立。但作為舊有的殖民宗主國,法國在二戰後國力大減,卻不願放棄印度支那。但另一方面,二戰期間,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確信歐洲殖民主義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對法國重返印度支那的慾望深感憎惡,希望通過建立聯合國託管機制逐步實現殖民地的獨立,另外,在二戰中後期,美國與越盟也有過短暫的合作蜜月,共同對付侵略擴展的日本。這在胡志明看來是實現越南獨立的重大機遇,美國似乎是一個可以爭取的強大盟友,所以胡志明起草的越南獨立宣言中,也引用了美國《獨立宣言》中的句子。

然而冷戰迅速改變了這一切。法國作為北約核心國,美國希望它在整個北約防禦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歐洲冷戰鐵幕一線的得力夥伴,所以作為對法國合作與支持的交換,越南獨立統一的需求被美國忽視了。胡志明在轉而試圖獲得蘇聯和天朝的支持後,更堅定了美國關於“胡志明首先是個共產主義者,而非一個民族主義者”的論斷,並且進一步推論,越盟的民族獨立運動是共產主義在全球擴散其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冷戰之父喬治.凱南的理論,如果美國拒絕干涉越南,那麼東南亞國家就會像保齡球擊中的球瓶那樣一個接一個的倒下,從越南,到泰國,菲律賓等等,從而讓美國對整個東南亞國家與民國的解放運動缺乏多樣性理解,堅持僵死的非黑即白二分法。

在這種大背景下,從1948年開始,杜魯門政府為法國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法越衝突在冷戰背景下真正走向國際化。戰場上,越盟的軍隊在中國援越軍事顧問團的幫助下取得1950年邊界戰役的勝利,但在紅河三角洲的三次戰役中傷亡慘重,越方不得不轉戰法軍實力薄弱的西北一帶,意圖打開通往老撾的道路,從越南中部狹窄的蜂腰處切斷法軍的南北聯繫,進而對紅河三角洲進行迂迴包抄。1953年底法越雙方在奠邊府要塞形成對峙。越盟軍隊成功控制了奠邊府要塞附近的制高點,居高臨下對包圍圈中的法軍持續發動進攻,使得後者傷亡慘重。為解奠邊府之圍,法國寄希望於美國可以直接派遣空軍轟炸越軍陣地,而艾森豪威爾政府一方面加大對法援助期望法軍守住陣地,另一方面試圖說服英國一道進行軍事幹預。但令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大為光火的是英國非但對聯合行動不感興趣,反而積極說服美國進行包括中國在內的五大國會議。結果有關各方最終走上了日內瓦的談判桌。

1954年7月,日內瓦協定正式簽字。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的新任法國總理孟戴斯-弗朗斯聲稱要在一個月內結束印支戰爭,越方也受到中蘇方面的壓力,雙方相互妥協,將越南以北緯17度為分界線一分為二。在“撤出越南”和直接武力干涉之間,艾森豪威爾選擇了看似穩妥的中策,即美國不直接對北越胡志明政權發動武裝進攻,但在南越支持一個“能夠保證該地區自由,安全的政府”從而為美國長期干涉越南種下了肇因。在日內瓦協定簽字後僅一個月,美國就組織成了東南亞條約組織SEATO,這被看做是北約在東南亞的迷你版本,宣佈將保衛“柬埔寨,老撾以及越南國家管轄權限之內的自由土地”,參聯會主席柯林斯將軍立刻宣佈,美國將花費至少20億美元,支持一個駐越軍事代表團,負責南越軍隊與其他保安力量的訓練與裝備。然後,深感南越需要一個強有力領導人,類似南韓李承晚的美國,最終選擇了吳庭豔。

吳庭豔的政權支柱主要有四:美國援助,因擔心宗教迫害而大批流亡到南方的越南天主教徒,厭惡共產主義的部分右翼民族解放運動支持者,以及害怕越盟一旦統一越南,就會開始實行嚴厲“土改”的富裕農民和地主。不過直到此刻,胡志明也不願意公開與美國決裂,因為北越並沒有十足把握和人力物力入侵南越,實現統一。於是身在南越的越盟成員們成立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NFL,被美國稱為越共)開始在南越農村開展游擊戰,直到1961年,越共控制了南越60%以上的農村地區。肯尼迪政府奉行的,美國軍事顧問指導的特種戰爭也未能有效抑制這種蠶食戰略。繼任的林登.約翰遜總統更加認為,不能在東南亞向蘇聯示弱“今天在越南退縮,明天共產黨人就會抵達夏威夷”。在這種情況下,1964年8月2日,發生於北部灣的“馬多克斯”號事件,終於成為美國全面參戰的導火索。

直到1975年4月底西貢陷落為止,美國在越南的軍事幹涉中付出了56717人的死亡數字,受傷人數超過30萬,軍費開支超過1000億美元,有超過2000架固定翼飛機,3000架直升飛機被擊落,南越損失18萬人,而北越和越盟的死亡人數超過百萬,最終迫使美國在尼克松和基辛格的指導下,不情願地回到現實主義地緣外交的路線上來,承認所謂“鐵板一塊,拼命陰謀擴張”的共產主義陣營並不存在,並直接促使了美國與中國建交。


晴天有時下豬


越南戰爭是人類近代歷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他是當時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在越南進行的一次較量。這場戰爭從1959年開始,到1975年接觸,總共打了16年,最終以美國失敗撤出越南而結束。

從當時的國際格局上來看,由於二戰之後紅色蘇聯的崛起,以及社會主義思想在全世界的廣泛傳播,社會主義革命已經成為當時落後國家,想要擺脫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奴役的重要工具。

當時的東南亞不僅僅是越南社會主義革命搞得風聲水起,連當時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也同樣在醞釀著社會主義大革命,所以美國如果不能及時遏制住社會主義思想在東南亞的擴散的話,其後果對於美國來說是難以承受的,這也是美國為什麼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打越戰的主要原因。

美國當時打越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撲滅東南亞地區社會主義革命。

當時的社會主義革命幾乎席捲了整個東南亞地區,而不僅僅侷限於越南國家,比如當時的印尼就有超過300萬的共產黨員,此外馬來西亞也有大量的共產黨員在二戰時抗擊日本侵略者。

所以美國在二戰之後撲滅社會主義革命運動,是一場幾乎涵蓋了整個東南亞的運動,越南只是其中之一,所以越戰的戰鬥最激烈,只不過由於越南由於最靠近社會主義國家等原因。

美國人如果消滅了越南的社會主義力量,那麼就等於掐滅了社會主義思想向南擴張的通道,這對於美國把握對整個東南亞的控制力是至關重要的。

2、保障美國在亞洲地區的戰略佈局。

越戰對於美國的來說,並不僅僅是對越南領土的控制。而且也是對美國在亞洲地區進行戰略佈局的一次重大挑戰,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障美國對亞洲地區重要節點的保衛工作。而這個戰略節點就是馬六甲海峽。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馬六甲海峽是鏈接亞洲和歐洲的一個重要海上通道的節點,美國控制住了這裡,就等於是卡住了整個亞洲通向歐洲的咽喉,如果當時的美國不在東南亞地區撲滅各國的社會主義運動,那麼隨著運動的興起,東南亞各國必然會改變“顏色”,投入蘇聯人的懷抱。

如果這樣的話,美國是不可能再有機會取得對馬六甲海峽的及周邊區域的控制權,這樣的話美國不僅僅會失去整個東南亞,也會隨之威脅到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美國傳統盟友的國家安全,因此美國如果想要繼續領導西方世界,那麼就必須要在越南和社會主義陣營來一場正面的較量。

所以在上世紀中頁發生的越戰,事實上並不是美國與越南這兩個國家的較量,而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在東南亞地區的交鋒,雙方你來我往可以說有勝有負。

雖然美國失去了越南,但是保住了馬六甲和東南亞其他國家,基本上還是達到了控扼亞洲重要節點的戰略目的,而對於社會主義陣營來說,在東南亞的土地上又升起了一面社會主義旗幟,也可以說是一次重大的勝利。


落下m


首先一個經濟,文化的強國是有權利,有義務向比較落後的地區輸入它的主流價值,文化觀!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看做是一種文化的流通,同時也可以看做一種文化的侵略。美國當時對越南就是想達成這樣的目的。

很明顯,當時越南政府形成三個組織,一個是越南南方聯盟,這個組織是中立的,並不參與任何一方,剩下的兩個組織就是互相對立,並且在越南戰爭之間掐的死去活來的南北越!其中南越政府就是秉承了美國的主流價值文化觀燈,附著在越南輸出美國主流價值文化觀和提高美國在越南的文化,經濟影響力的這樣一個重大任務,所以美國一直都特別支持南越政府。

從另外一層道理上來講,東南亞這塊地區是石油和橡膠的重要產地,石油和橡膠是工業化革命車輪裡面最重要的兩項原材料之一,美國一直希望能夠把手伸到這裡面來,但是一開始這個地區每個人確實不能進入,為什麼這個地區很多地方都是殖民地,尤其是印度啊,越南啊等一系列國家是法國和英國的殖民地。

後來,法國和英國相繼退出了美國,開始看上這一塊兒權力真空的地帶,美國人當然不傻,他們有兩個成功的案例,首先第一個就是朝鮮戰爭。朝鮮戰爭開闢三八線,表面上來看,美國人和志願軍打了一個平手,但實際上美國人的計謀是得逞的。如果說美國不介入朝鮮戰爭導致朝鮮統一的話,那美國在亞洲大地上面尋求爆發點,使得前蘇聯一直把注意力放在這個點兒不是日本。戰略企圖將會落空,那麼美國人將會在日本一直跟前蘇聯互相扛呀!這樣的話對於美國人來說,日本原先營造成一個大後方的戰略企圖,將不復存在,三八線的存在,最符合的是美國人的利益。

第二個正確案例就是關於歐洲的馬歇爾計劃,使得歐洲在二戰結束以後在國際事務上面,尤其是對付前蘇聯的國際事務上面,(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一直堅定地站在美國人這一個方向,美國人對於這兩個成功案例一直都是引以為豪,他當然希望能夠在東南亞創造相同的案例,能夠使得前蘇聯朝這個地方發展的趨勢得到遏制,甚至於說把這塊土地變成自己的地盤。

所以越南這塊土地,美國人的想法就是,如果說南越政府給力,能夠把整個越南給佔領下來,那麼整個越南就作為美國人將來的一個前進基地。如果說越南政府不給力,雙方僵持在一條軍事分界線上那美國政府沒有任何顧慮,繼續加強對於菲律賓的建設和控制,使得菲律賓成為第二個日本!實際上這麼想想菲律賓好像錯過了好幾個億呀。

一開始的時候,南越政府是和韓國人一起,美國人當然是不大願意參加啦,如果說真的把前蘇聯人逼急了,二者軍隊在這個地方對峙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誰都承擔不起這樣的歷史罪責,美國派遣南越政府和韓國人過來試驗試驗態度最主要就是看前蘇聯到底是怎麼看的,結果南越政府打了半天,前蘇聯就是承得住氣,就是不參加!美國當然是覺得快刀斬亂麻,趕緊結束趕緊把軍事分界線或者是把越南給拿下來。這第一實在是南越政府和韓國是豬隊友,根本帶不動給她那麼多錢給他那麼多裝備,白給反而很多裝備轉兒送給了北越政府,第二是美國人雖然說給裝備這件事情做的很隱蔽,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了,全世界都知道你跟南越政府捆綁在了一起,如果說這個時候你把南越政府給拋棄了,那對於美國人的國際聲譽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現在處於兩極的時代,這個時候如果說一個人的國際聲譽得到損害的話,另外一方肯定會抓住這個點,死裡打。

所以美國人加入了越南戰爭,但是美國人很快發現這就是一個坑,由於美國人加入了導致前蘇聯對於這個地方的投入也增大了!雙方都在這裡耗著,就是不讓你的勢力得到擴張,這就有點像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人培育像本拉登這樣的恐怖分子去抵抗前蘇聯的進攻,一樣的道理。

後來實在是支撐不住了,在越南作戰損失的利益比美國撤出越南損失的國際聲譽來的更加的大的時候,美國人自然而然的就選擇撤軍了。打仗嘛,本身就是商業的終極體。對於美國人來說,打仗就是做生意。


漩渦鳴人yy


最近在看越南著名作家保寧的經典作品《戰爭哀歌》,這部作品被美國大學當作課堂分析作品,在歐美多次再版。這部作品展現了越南戰爭的殘酷,對個人生命從肉體到精神的摧毀,若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戰爭對人的一點點蠶食,即使活命,依舊可能煎熬。


(庫布里克的經典《全金屬外殼》)

對於越南戰爭反思的作品非常多,特別是美國人,從越南戰爭時期的反對戰爭的浪潮,到戰後不少經典影視作品,都對這場戰爭有深刻的反思,像庫布里克的《全金屬外殼》,奧利佛斯通的《野戰排》已經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經典,可見美國人對這場戰爭反思之深。

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持續了將近十年之久,特別是後期美國國內對越南戰爭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大,主要就是針對的這場戰爭的非正義性,以及對美國國內的消耗。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下,美國最終結束了這場消耗戰。
(奧利佛斯通的經典《野戰排》)

當初之所以發動越南戰爭,主要是因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冷戰氛圍最為緊張,美蘇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兩大霸主國家分毫土地都必爭。

越南又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與中國接壤,南越和北越的國內戰爭已經持續了十年之久,北越由於蘇聯的支持逐漸壓倒南越。美國看在眼裡,很明顯,如果北越統一越南,那越南必然成為蘇聯陣營,亞洲就會形成兩道屏障。

在這種地緣局勢下,美國開始支持南越,輸送武器裝備,軍隊支持,在依舊打不下北越的情況下,美軍全面發動越南戰爭,從武器裝備到軍隊實力,美軍都佔據優勢,但北越軍隊利用越南的地形氣候,打起了游擊戰,這一打就是將近十年。最終美軍在國內一片反戰的浪潮中結束了這場戰爭。

你覺得美軍發動越南戰爭是非正義戰爭嗎?關於越南,你的印象如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