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真如歷史評價,是口腹蜜劍之人嗎?

自古以來都有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之說,而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所以說評價一個人的行為得失,僅憑個人的喜惡,短時內的相處,是斷斷不可行的。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想必各位聽官很熟悉,他就是曾經風靡大唐一時的李林甫,那麼究竟這個人是如何做到口蜜腹劍?又如何獨攬大權的?真像歷史所說的如此不堪?還是他也有過人之處,下面我們就為大家揭曉。

一 口蜜腹劍之來由,從此一評定終身

提起他莫不知他曾連任16屆宰相之職,官居要位之久遠,讓人唏噓不已,一直以來他都被大家認為是禍國殃民的罪臣,且不說他為官時的好壞,功過,僅大家對他的評價,就可以看出他的為人處事不咋滴,當時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有這樣一句話:"李公雖面有笑容,而肚中鑄劍也"。後宋代的司馬光先生描述的更加真切:"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從此李公便得此"雅評"——口蜜腹劍,後人也多用這個詞來形容人的品行奸詐,狡猾。大有笑面虎之意,讓人覺得琢磨不透,陰險可怕,總覺得敬而遠之的比較好。也從這裡開始,他便一評定終身。

李林甫真如歷史評價,是口腹蜜劍之人嗎?

二 一朝得勢飛上頭,全憑後宮婦人言

若說在古代在朝為官,平步青雲的最好且最有利的辦法莫過於依靠裙帶關係,縱觀古往今來,後宮和前朝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如果一個男的足夠聰明,有遠見,能看出皇帝最寵幸那個妃嬪,只需要搞好關係,利益掛鉤,這一生的仕途就可以不用愁了,然而大多文學清流,都不屑於這樣去做,一來覺得自己跟吃軟飯並無二異,二來覺得好男兒志在四方,當考取功名建功立業,報效祖國。

然而用總有那麼幾個奇葩,註定要走不尋常路,咱們的李公就是這其中之一,當時他出生於官宦之家,簡單來說。就是與皇親國戚掛鉤,然而自己卻不被人待見,經常被詬之品行惡劣。正應了那句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每個人必定有他人所沒有的閃光點和優勢,李公的絕活就是能言善辯,會說話,俗話說就是會拍馬屁。並且他善於揣摩人的心思,這也為他後來青雲直上打下了基礎。

李林甫真如歷史評價,是口腹蜜劍之人嗎?

一來他學會了揣摩皇帝的心思,二來他找到了捷徑之路,跟後宮裡的妃嬪示好套近乎,這些都是為了更好的探聽皇上的聖心,由此一來,每回李公上的摺子都深得聖心,想不偏袒他都不行試問有幾個皇帝能拒絕的了頗合他心意的支持者?就在當時,楊貴妃還未進宮,最得寵的莫過於惠妃,為人母親的,想要套近乎,想要討她開心很容易,那就是她的子女,當時惠妃的兒子很是欣賞李林甫,因為他讓惠妃的兩個兒子開心了,所以惠妃自然對李林甫多了幾分信任和偏愛,由此一來,枕邊風時常的吹著,壞的也變出了許多的好,日子久遠,便慢慢的麻木,用慣了就不想換了,畢竟沒有幾個皇帝喜歡別人給他挑刺兒,挑戰自己的天子權威。有了惠妃的幫忙,李林甫開始步步高昇,一路到了黃門侍郎,進入了宰相的仙班陳列。從此一發不可收,為了達到獨攬大權的目的,可以說是不擇手段,最常用的就是排擠別人,踢除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剷除一切攔路虎的意思,當時他也有害怕之人,那就是張九齡,畢竟奸佞小人最怕不過正直有豪氣的官員,當時他不敢得罪,不敢正面交鋒,就開始耍陰招,經常在皇帝耳邊吹耳邊風,說張九齡的不是,打小報告,無所不用其極,時間久了就會製造君臣之間的矛盾,父子之間常有嫌隙,何況君臣之間。

這種小人,最怕的就是抓住你的把柄,但凡有一絲絲細小之錯,他就會拿出來大做文章,正巧張九齡的好朋友嚴挺之的前妻之夫王元墕貪汙事發,念在早前情誼,想要為其脫罪,奈何被李林甫逮住機會告了密,但是張九齡還不知道他告密了,一味的還在為好友辯護,正所謂撞槍口了,越描越黑,玄宗聽信了讒言,將其罷官免職,扣了結黨營私的罪名。如此一來,朝廷大權已被李林甫掌控,這也為後來的蔽聽言路,埋下了禍患。

三 蔽欺天子耳目日,杜絕言路攬大權


李林甫真如歷史評價,是口腹蜜劍之人嗎?

唐朝以廣開言路,善建言為美談,然而李林甫的到專權專事讓這條言路成了閉塞之道,好多言官的諫言上不達天聽,因為但凡違揹他的言辭,他都一律攔了下來,還用"立仗馬"來形容言官,說他們就像皇帝庭前的依仗馬,只是擺擺樣子,毫無可用之言,大家久在他的高壓政策下,便開始懼怕不已,不敢再盡心盡力的進言了,於是諫諍之路被徹底阻斷了。

為了更好的掌握權利,掌控朝堂,他在選人用人方便,專門挑一些性格意志不堅定,對他唯唯諾諾前後懼怕的人,這樣就成了他手裡的提線木偶,隨時可以用來把玩,最主要的是不敢武逆他,可以唯他馬首是瞻,更好的掌控,前前後後被李林甫除掉的人很多,很少有人可以與其和平共事。再後來玄宗想要求得天下飽學之士,李林甫特別特別還怕後來者居上,就利用了玄宗對他的信任,使那些有才之人全部落選,還假惺惺的恭賀,足見其卑劣行徑。

臨了的時候他的下場也不是特別的好,當我們都以為玄宗不知道他的這些事情時,其實我們是被矇蔽了,玄宗是心裡明鏡兒似的,所以也有說玄宗才是全面否定李林甫的第一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當時的玄宗已稍有年歲,又加上一開始對李林甫的依賴,所以也就不願意追究,更是聽之任之,想偷個閒,享受一二。由此看來,李林甫也還是一個有自己的本事之人,俗話說的好,沒有那個金剛鑽兒,也不攬那個瓷器活兒,他既然能走到那個位置,並且連任多年,可以說是有自己的兩把刷子的。不然也不可能伴在君王側,沒有一朝禍,足見其揣摩聖心的功夫了得,不然都說伴君如伴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