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孩子爭輸贏,結果兩敗俱傷,各退一步是好方法

文丨一更育兒

大多數的人家裡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狀態和工作的時候是不一樣的,他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總是認為孩子是沒有自己的思想不分對錯,必須要父母去改正。

但是這樣家長和孩子的狀態就變得很緊張,而且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是需要自己的時間相處的,而家長有的時候只是強迫孩子去認錯。

家長和孩子爭輸贏,結果兩敗俱傷,各退一步是好方法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有的時候做錯了他只是需要一點安慰而已,而爸爸媽媽採用命令式的語氣和孩子說話讓孩子有一種認錯的緊迫感,想和爸爸媽媽對著幹。

案例

樓下就經常傳來爸爸和孩子兩個人爭吵的聲音,小張的孩子其實不調皮,只是平常喜歡和小張對著幹,不聽小張的話,小張看到孩子這樣不懂事也會衝孩子發火。

有一次在樓道里碰見小張,小張抱怨和孩子的關係一點都不親近,甚至孩子還有一些討厭自己。但是小張卻又不知道應該用怎麼樣的方式和孩子溝通聊天。

家長和孩子爭輸贏,結果兩敗俱傷,各退一步是好方法

每次小張想要管教孩子的時候都會採用命令式的語氣,這樣就讓孩子產生一種想要和自己對著幹的心理,而小張當發現孩子想要和自己對著幹的時候,更加生氣。

分析

其實這是大多數家長的都會經歷過的事情,因為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必須要聽自己,一旦孩子做了違抗自己命令的事情,並會覺得非常生氣,有時候甚至會動手。

家長和孩子爭輸贏,結果兩敗俱傷,各退一步是好方法

其實這個時候並不是孩子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他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並且也想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家長偏偏是用一種命令的語氣去命令孩子,孩子產生不服氣。再加上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語氣不溫和,因此當孩子們接受到了一種嚴厲的命令的語氣,心裡面就會非常的不服,覺得自己不應該被管教,就會開始頂撞。

家長這個時候見到自己的教育沒有成果,反而讓孩子開始學會頂撞自己,內心更加的生氣,則採用一種更加暴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甚至會斷絕孩子的興趣愛好。

家長和孩子爭輸贏,結果兩敗俱傷,各退一步是好方法

其實這就是一個死循環,家長和孩子都沒有用一個好的方式去溝通,這個死循環的打破是需要家長和父母一起努力的,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做那些努力呢?

家長如何跟孩子一起努力打破溝通的死循環

1) 家長們要牢牢的記住,打罵並不是教育最好的方式,只有溫柔的溝通才可以走進孩子的內心,不會讓孩子產生反抗的心理,甚至是不願意聽家長的話。

2)當爸爸媽媽發現自己的情緒快要失控的時候,可以停止對孩子的管教,畢竟家長們在自己憤怒的時候不知道會說出什麼傷害孩子的話,對於孩子也是打擊。

3)當家長們想要讓孩子不再繼續看電視,可以說我希望你可以不要玩手機這樣的句式,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接受,畢竟大多數的孩子還是喜歡玩手機的。

4) 告訴孩子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很多孩子都是因為不瞭解家長的內心到底在想什麼,才會認為家長幹什麼都是在命令自己,都是在訓斥自己。

5)家長們可以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採用一種詢問的方式,比如說可以詢問孩子看電視看到第幾集,然後跟孩子達成約定,當孩子看完電視之後就讓孩子去學習。

6)讓家長和孩子們出現無法化解矛盾的時候,家長應該先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情緒,讓自己慢慢冷靜下來,不是第一時間就去質問孩子,甚至訓斥孩子的錯誤。

7)當孩子經常無法管控自己的時候,家長和孩子可以達成一個約定,讓孩子自己做好承諾,這樣也可以幫助孩子有一個時間管理的概念,幫助孩子遵守諾言。

8)爸爸媽媽在教育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或者主動和家長報告自己做錯的事情,這樣可以讓孩子主動反省自己,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好處的。

家長和孩子爭輸贏,結果兩敗俱傷,各退一步是好方法

總之教育孩子如果是採用打罵或者是訓斥這種方式的話,一定會造成二者都受到傷害,家長會反思自己為什麼會打孩子,而孩子則會因為家長的責怪而感到悲傷。而家長如果經常採用命令式的語氣和孩子聊天,命令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的話,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沒有自我,甚至是盲目的去遵從家長的命令。

家長和孩子爭輸贏,結果兩敗俱傷,各退一步是好方法

媽媽寄語

如果是一些叛逆的孩子的話,家長的命令式教育還會起到一個反的效果,讓孩子什麼事情都不聽自己的話,什麼事情都要和家長對著幹,局面更加難以掌控。家長和孩子對著幹受傷的是雙方,因此家長在教育的時候可以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而不是採用命令式的方式,溫柔的說話會比命令好很多。

今日話題:

你們家裡面有沒有出現過孩子頂撞自己的情況呢?如果有的話你又是怎麼樣去緩解自己與孩子的關係呢?

家長和孩子爭輸贏,結果兩敗俱傷,各退一步是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