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孫二孃和武松僅有一面之緣,為何會對他這麼好?文化小說是如何描述的?

養花不迷路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寫的是一部關於義氣的江湖小說,《水滸傳》中所渲染和傳達給讀者的是一種江湖文化。

《莊子.大宗師》道:“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啕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裡所說的“江湖”,和大部分武俠小說中的江湖一樣。但是,嚴格來說,江湖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而我們常常說“江湖義氣”,其實也是一種泛指的情感概念。因為有江湖義氣這種東西的存在,所以人可以在僅碰一面的情況下就能毫無保留地將心交給對方。孫二孃和武松僅有一面之緣,卻能對他像親兄弟一樣好,主要還是因為江湖義氣。

一、兩人第一次見面,小說是如何描述的?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母藥叉孟州道賣人肉,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寫道:“門前窗檻邊坐著一個婦人,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的插著一頭釵繯,鬢邊插著些野花。見武松同兩個公人來到門前,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 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

文中開場非常形象地刻畫了一個美人的形象。但是,自古以來,美人一般都被視為危險人物,加之我們都知道,武松在還沒有見過孫二孃的黑店時,早已耳聞此地:“有名的十字坡”,為此,當他真正看到店時,自然心生戒備,小心謹慎。

進店之後,孫二孃熱情地接待了武松,給他端上了饅頭。因為武松早已心生提防,因此很快發現了饅頭裡有毛髮的問題,於是便向孫二孃求證。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問不出個所以然了,這讓他更加堅定,這位婦人開的就是個黑店。武松雖是個血氣方剛的粗人,但是腦子很機靈,知道孫二孃有詐,便將計就計,在孫二孃給酒下了蒙汗藥後,假裝暈過去。正當孫二孃欲要抬武松時,武松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勢將孫二孃拿下。

二、孫二孃“失手”,主要是因為輕敵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中的孫二孃是一個行走江湖的“女俠”,身懷各種絕技,且是一個老道的經驗主義者,一般情況下辦事都不會失手。而這次栽了跟頭,主要是孫二孃從一開始就輕視了武松,她只是單純地認為武松只不過是個過路的“配軍”而已。因此,當武松心細地發現饅頭裡“有幾根毛”,並以此找事時,孫二孃的態度是不屑的:

那婦人笑著尋思道:“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孃!正是‘燈蛾撲火, 惹焰燒身’。不是我來尋你,我且先對付那廝。”

因為輕敵,所以栽在了武松的手下。

三、兩人由最初的“對立”到“和睦”關係的轉變原因

孫二孃被武松打傷後,張青及時趕回,隨後憑著幾番好話迅速地化將敵化為友。這要說人在江湖飄,沒有點口才真不行。都說了什麼?

這噼噼啪啪地說了一大堆,雙方又是自報家門,又是訴慘,於是一場激烈的打鬥變成了相見恨晚的“交心會”。因為雙方的人生經歷都挺相似,挺悲慘,為此雙方都變得格外惺惺相惜。

都有哪些相似的人生經歷?

1.武松的哥哥被潘金蓮用毒藥害死;孫二孃的父母被仇人殺害。

2.都是闖蕩江湖,也是落魄的“江湖人”……

江湖俠客人士,素來以“俠氣互感”來交友,既然是不打不相識,那就順便交個朋友,結成兄弟。於是,就這樣雙方成了“熟人”。既然已是兄弟,就不再分什麼外人,為此孫二孃對武松的態度,就像對自家兄弟一樣好。之後,雖然彼此各奔東西,但是這並不影響彼此的江湖義氣。

陳松柏.水滸傳源流考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何心.水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 | 一木君

【作者簡介:一枚熱愛寫作的有志青年,寫過上千份稿子,碼過幾百萬文字,夢想做一個有溫度的創作者。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讀書文史


孫二孃一出場,形象就是這個樣子:

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見那婦人如何?

這副輕佻的衣著很容易讓人覺得孫二孃是個不守婦道的女子,但是事實恰恰相反,孫二孃不僅對自己的丈夫十分忠誠,還頗有江湖義氣,為兄弟肯兩肋插刀,算得上梁山泊第一女英雄。

很多人覺得孫二孃對武松好,是因為崇拜他,喜歡他,我承認的確有這麼一點原因,自古美人愛英雄,武松身高八尺,相貌堂堂,這誰頂得住啊?

但這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且聽我慢慢道來。

在江湖中混,出名要趁早

武松不會吹灰之力,便制住了孫二孃,令她動彈不得,這時候張青回來了,看到武松的手段,心裡想肯定是碰到硬茬了。

武松自報姓名後,張青和孫二孃都很吃驚,武松打虎和替兄長報仇的事早就傳的人盡皆知,這二人自然也知道。

張青夫婦做這個人肉包子,有三種人不下手,和尚道士、女子,還有就是受刑之人,也算自詡英雄好漢。

早就對武松十分欽佩,如今見到真人,自然十分高興,武松喪了兄長,孫二孃死了父親,這倆人算是同病相憐,更是拉近彼此的關係。

孫二孃本身對武松起了惻隱之心,看他受刑,想讓他落草為寇,免去刑罰,結果武松感念公差一路的照顧,竟然不同意。

這份義氣更是讓張青和孫二孃佩服,只能拿了10多兩銀子,又給武松換了新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又結拜成了兄弟,二人都引以為傲,這算是古代最早的名人效應了。


十點歷史君


《水滸傳》中,孫二孃和武松僅有一面之緣,卻對武松十分好,其原因在我看來,是孫二孃對武松既愛又敬!

孫二孃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呢?《水滸傳》中第27回這樣描寫孫二孃的出場:

“門前窗檻邊坐著一個婦人,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的插著一頭釵環,鬢邊插著些野花。見武松同兩個公人來到門前,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

這段話生動地刻畫出了孫二孃的形象,尤其是“敞開胸脯”這一句,我覺得是作者施耐庵的神來之筆,一是寫出了孫二孃的“痞氣”,身為女人,卻完全沒有女人的那種溫柔矜持之態,甚至略帶一點故意挑逗男人的“色相”;二是寫出了孫二孃的“俠氣”,孫二孃雖然外表看上去沒有多少女人味,卻是因為她骨子裡就是豪爽的江湖俠義之士,是強權和封建禮教的對抗者。所以,封建社會里女人應該遵守的種種禮儀規範在孫二孃眼裡都如“浮雲”。


這樣的女人,能夠征服她、獲得她芳心的一定是要能在這些方面更勝過她的男人!而武松,恰恰就是這樣的男人!武松,是中國俠文化的象徵!

所以,《水滸傳》第27回寫武松和孫二孃第一次“交手”,就征服了孫二孃,孫二孃喜歡武松、對武松好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至善如水


十字坡的孫二孃不是龍門客棧的金鑲玉,第一次見到儒雅俊逸的周淮安就想立刻點蠟燭,完全就是一副生撲的架勢。孫二孃是和武松經過一番你死我活的較量後才不得不認栽,並從此以後對這個義弟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的。


能讓孫二孃這個殺人無算的女夜叉心悅誠服的人,肯定不一般。

恰好武松就不是一般人,他是把偶像特質和自身實力結合的最完美的人。他血液裡流淌著不安分的因子,有一顆狂野的心,從小到大就沒消停過。

經常性的打架鬥毆,酗酒滋事,讓哥哥武大頂缸,操碎了心的事就不說了。

探親路上還在景陽岡打死一隻老虎,說起來好像打豆豆那麼輕鬆,要知道,十幾個人的性命就葬送在它的口中啊!這個,無論怎樣也算是為民除害吧,還算有情可原。

可是,這次路過十字坡時,他還是一名被充軍發配的犯人的身份。一般的犯人此時都會小心翼翼,儘量低調,想想林沖吧!

武松沒有,在招是惹非的路上,他一刻也不停歇。明明知道“大樹十字坡”下的這家店是家黑店,卻主動撩撥老闆娘。


孫二孃一看,這是上趕著往包子餡裡鑽的姿勢啊,自己本不想接這單生意,可不行啊。

無可奈何,只好按照正常程序走,海海的迷子雙加料。

哪知道武松早就識破了她的伎倆,一頓操作猛如虎,把這個母夜叉放翻在地。

水滸裡的打架分為三種。

一種是打不過,被對方所殺。崔道成、邱小乙、西門慶、蔣門神就是這樣死的。

第二種是打不過他,就加入他。秦明、黃信、呼延灼、董平、關勝就是這樣上的梁山。

第三種是打不過就結拜為兄弟。很多梁山好漢之間就是這樣,比如少華山上的三兄弟和史進,比如李忠和周通,還有十字坡的張青和武松。

張青和武松都結拜為兄弟了,自己作為嫂子,照顧小叔子那是天經地義。


在孫二孃看來,這個小叔子不但威風凜凜,相貌堂堂,能徒手打死老虎,江湖地位非常高。而且,他信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原則,傍上這個靠山,倘若以後在江湖上有個馬高鐙短,絕對能夠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支援。

所以,孫二孃後來會對武松特別好,甚至做過武松的形象設計師——伴隨武松一生的頭陀形象,就是孫二孃一手策劃的。


田獲三狐


《水滸傳》中,武松接觸過三個女人,其中兩個是嫂子,一個是騙子。而且和兩個嫂子都有“肌膚之親”。然而,孫二孃對他好,並不是因為這個。那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四個原因。

第一,真性情。

武松做事,表裡如一,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掩飾情感的人,對誰都敞開心扉,最容易交朋友,也最容易受傷害。武松感激宋江,對他敞開心扉,丟了一條胳膊;感激張都監賞識,差點枉死獄中。這是兩次傷害。他感激施恩厚待,替他暴打蔣門神,施恩也以真情回報,兩人結成深厚的友情;對孫二孃張青敞開心扉,收穫了勝似親情的友情。

張青愛結交好漢,定了“三不殺”的規矩,及時回家,解救了孫二孃。並且對武松敞開心扉,武松也把自己的為兄報仇的往事對他們說了。三人赤誠相待,誤會消除,相互之間,自然引為知己。這是真性情加速了友誼。

第二,親情。

親情對武松和孫二孃張青夫婦來說,都是很稀缺的。武松僅有的哥哥武大郎被嫂子和西門慶給謀害了。而張青和孫二孃也是相依為命。失去了親人的武松一聲“嫂嫂”就叫到了孫二孃的心裡。武松的為兄報仇的經歷也讓孫二孃感覺到了他的傷感落寞,女人母性的一面自然就使孫二孃覺得武松親近了許多。然後就有一種親人般的感覺。接連三天的款待(宋江也是這樣感動武松的,但是宋江另有目的),讓武松深受感動:

武松忽然感激張青夫妻兩個。論年齒,張青卻長武松九年,因此,張青便把武松結拜為弟。

張青和孫二孃送武松出門,更是讓武松想起了死去的哥哥武大郎,因而“武松忽然感激,只得灑淚別了”。這是親情的力量。

送走武松後,兩口子還給手下加了條規矩,抓人不許傷人,必須帶回讓他們過目。為的是怕武松被誤殺。多像一對貼心的哥嫂,讓人感動。尤其是血濺鴛鴦樓後,讓孫二孃更是有了嫂子的風範,為弟弟思前想後,心細如髮,到家先是安排他休息,二人準備飯菜,(多麼溫馨的畫面)。隨後官兵搜捕,安排武松去投二龍山的哥哥魯智深。出門前,更是像一個關心弟弟的姐姐一樣細緻入微,金印(刺配)容易被發現,兩個大男人卻渾然不覺,武松還打算用膏藥混過去。孫二孃精心的把武松打扮成一個頭陀,解決了問題。武松特別放心,“嫂嫂說的定依。”精心為武松打扮的畫面真是自毀“母夜叉”的招牌形象,讓人感覺非常溫馨。

第三,惺惺相惜。

武松打虎的壯舉江湖上人人傳送,而張青孫二孃又愛結識好漢,結識的好漢多了,自己也就成了好漢,江湖上也有了名號。打虎的威名和“三不殺”的規矩讓雙方相互敬慕,相互的抬愛更是加深了雙方的友誼。

第四,仗義。

張青為了武松方便,建議殺掉兩個解差,武松死活不同意。

武松道:“最是兄長好心顧盼小弟。只是一件,武松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漢。這兩個公人於我分上只是小心,一路上伏侍我來,我若害了他,天理也不容我。你若敬愛我時,便與我救起他兩個來,不可害他。”張青道:“都頭既然如此仗義,小人便救醒了。”

武松是個真英雄,他有真性情,不做作,把感情看得很重,這樣的武松受到了孫二孃張青夫婦的愛戴,並且,把他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再加上武松的仗義,跟讓他們夫婦佩服,這些都加深了他們的情感,讓他們一見如故,像溫馨的一家人那樣親近。

真性情,容易被人算計,但是,也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友誼,就看你到底需要什麼了。真性情的武松歷經坎坷,但收穫了親情般的友情,也收穫的精彩的人生。所以,做你自己就好,無所謂好與不好。不想活的那麼累,就真性情好了,像武松一樣。心懷詭計善於表演的宋江,可能仕途一帆風順,卻永遠不如真性情的武松活的灑脫。


月淡風青


武松是一個頂天立地、武功高強的男子漢,他打死過吊睛白虎,醉打蔣門神、血濺蜈蚣嶺,反殺飛雲浦,速戰耶律得重、刀斬飛天蜈蚣,小說將他塑造成了一個沒有敗績的常勝將軍,他幾乎是個完人。

孫二孃是個性格開朗、風騷妖豔、敢愛敢恨的黑店老闆娘,身上劣跡斑斑,這兩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捱上邊,可是孫二孃偏偏對武松關愛有加,像親兄弟一樣對待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要搞清這件事要從他們的相識說起。

當年武松是陽穀縣的都頭,他為了替哥哥報仇殺死了西門慶和潘金蓮,吃了人命官司後他被髮配到孟州,在去往孟州的路上他和兩個差役在十字坡路過孫二孃開的酒店,他們三人在店裡打尖,在那裡武松遇到了孫二孃。

還沒進店時武松就發現孫二孃不是個普通女人,她穿著暴露,長相兇殘,一看就不是等閒之輩。加之武松在做都頭時就聽說十字坡有一家“人肉包子店”,這時武松就對孫二孃有了警惕。

緊接著店小二在酒裡下了蒙汗藥,兩個差役被迷倒了,武松也假裝昏迷,這時孫二孃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她把這三個人捆起來,準備動手將他們全都殺死,武松大喊一聲跳了起來,他和孫二孃打到一起。

那孫二孃自然不是武松的對手,武松三下五除二將孫二孃擒住,幸虧張青及時趕到,他認出了武松,武松這才把孫二孃放了。

孫二孃雖然第一次和武松見面,但是武松的大名她早就有耳聞,她一直想結交這位大英雄,可是苦於沒有機會,現在機會來了,她高興的不得了。她與武松打交道時武松的機智和本領讓孫二孃對他更加敬重,她打心裡佩服這位有膽有識、聰明機智、武功高強的真漢子,她不顧張清的面子,當場就向武松獻殷勤。

孫二孃對武松示好是出於她對武松的仰慕,孫二孃是個狠角色,她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有“母夜叉”之稱,但是她對自己敬重的人卻掏心掏肺,一個人同時擁有這兩種性格看似很矛盾,不過細細想來又不衝突。她對自己看不起的人毫無憐憫之心,對自己敬仰的人百般呵護,這種做法沒毛病。

自從孫二孃結識武松後她就像對待兄弟一樣對待他,後來他們都投奔了梁山,兩個人見面的機會就更多了。孫二孃在所有人面前毫不掩飾她對武松的關照,她負責梁山的後勤,她利用職務之便經常照顧武松,對此大家心知肚明,可是誰都沒有說破。這兩個人並沒有做任何有悖倫理的事情,孫二孃對武松的好意純粹是出於她對武松的敬重和仰慕。

試問自古以來哪個大英雄沒有幾個仰慕者呢?說到底孫二孃只是武松的一個粉絲而已,她對武松示好並不要求有任何回報,只是為了表示她對武松的欣賞罷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歡迎關注劉笑東,更多精彩內容會持續奉上哦!


劉笑東


在《水滸傳》的各位好漢中,武松是施耐庵著墨最多的一個,全書總共一百二十回,武松個人的事蹟和經歷就單獨用了十回,從他離開柴進家裡,到景陽岡打虎初露崢嶸,一直到最後上二龍山。也可以說,這段個人描寫幾乎就是一個獨立成篇的武松傳,其中出場的人物也很多,比如潘金蓮、西門慶等,都是濃墨重彩的描寫了的。所以,這段通常被稱為武十回。

而在武松的這段描寫中,潘金蓮是當仁不讓的女一號,戲份是非常重的,作者也用了大量的筆墨。從武松跟著武大郎回到家中第一次出場,一直到最後被武松開膛破肚,剖心挖肝領盒飯,人物形象非常飽滿,性格鮮明,因此也給後人留下了寬廣的再加工、再創作空間,由此就誕生了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大奇書,《金瓶梅》。潘金蓮經歷的衝突和複雜性也給後人留下了無窮的話題,她和武松的愛恨情仇更是讓人遐想無限。

在武十回中,其他女性的戲份都不算太多,孫二孃只能勉強算個女二號,戲很少,人物形象相比潘金蓮來說,也比較單一,性格也比較簡單,戲劇衝突不明顯,複雜性不足,也就沒有太多可以挖掘和拓展的空間。不過,這不等於孫二孃這個人物多餘,恰恰相反,這個人物在武十回的結構中,非常重要。因為她的出現是用來反襯潘金蓮的,所以張青在這一段中只是一個龍套,真正的女主是孫二孃。

在剛一出場的時候,對潘金蓮和孫二孃的形象描述風格實際上都是相似的,但是相對來說,潘金蓮的風格是風騷,而孫二孃的風格是豪放。在與武松初次見面時,潘金蓮流露出來的是愛慕之心,孫二孃則是不打不相識的豪爽。武大郎和張青兩人的出場方式也完全相反,武大郎是和武松一起回家的,而張青在武松和孫二孃交手的時候並不在場,一直到武松已經將孫二孃控制住,張青才趕來,救下了孫二孃。在潘金蓮面前,武大郎和武松是有明顯的對比的,而在孫二孃這裡,並不存在這樣的對比。

潘金蓮和孫二孃對武松的感情也完全不同。潘金蓮看到武松的第一眼,首先是和武大郎對比,馬上開始嫌棄武大郎,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對武松的愛慕之情,而孫二孃對武松的感情首先是對英雄好漢的由衷欽佩,並沒有因此就嫌棄自己的丈夫張青,也就談不上對武松有男女之情。一個簡單的對比是,潘金蓮顯然比孫二孃更加漂亮,但武大郎卻比張青要更加矬,從讀者的角度看,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婚姻明顯不般配,而張青和孫二孃的婚姻則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從感情上來說,武大郎和武松是同胞兄弟,武松對潘金蓮是發自肺腑的尊重的,但是潘金蓮卻要情挑武二郎,武松和張青並沒有血緣關係,只是結拜兄弟,和孫二孃之間的關係也是擬血緣的叔嫂關係,但張青和孫二孃對武松是發自肺腑的愛護。即便是上了梁山之後,雖然張青和孫二孃都跟武松一樣,屬於二龍山一系,但孫二孃對二龍山的大當家魯智深並沒有特殊的感情,對武松則是時時處處都格外關照和愛護。

親嫂子勾引武松不成,就去勾引西門慶,害死了武大郎,而只是結拜兄弟的嫂子孫二孃卻始終對武松關愛有加,超越常規,乃至讓人覺得有些曖昧。但從作者的本意來看,在這種對比之下,主要還是想要突出英雄好漢之間的結交,首要的在於一個義字。類似的情況還有李逵,李逵的親哥哥嫂子對李逵並不待見,但梁山的兄弟對李逵卻始終都很好。正是在這裡,突出了以義氣相交的梁山好漢們,這種擬製的親緣關係,比真實的血緣關係還要可靠。

而且,和現在影視劇裡的比較年輕、嫵媚甚至有些妖豔的孫二孃形象不同,《水滸傳》裡的孫二孃形象是沒有太多的女人味的,反而是和顧大嫂一樣的中年婦女形象,所以在原著中的孫二孃是不容易讓人對武松與孫二孃之間的關係有什麼曖昧的聯想的,就像不可能有人覺得武松和王婆之間有了什麼曖昧之情一樣。在原著裡,孫二孃對武松的感情是真正的比較接近所謂的長嫂如母的那種感情的,武松對孫二孃和張青的感情也是比較單純的。


蕭武


很簡單,孫二孃對武松好原因有兩點,一,武松生的英俊,是個女的都瞅著歡喜,而孫二孃更是動過春心;二,武松本領強大,江湖地位高,張青不中用,武松適合做靠山。


其實一種有這樣一個論調,那便是如果在《水滸傳》裡挑一個男人嫁了,也許絕大多數女人都會選武松。


書上說他“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而無論是後期梁山泊108將中14的排位還是初期打虎樹立的江湖威名都讓事後張青夫婦在面對武松時是勢弱的一方。


此外,孫二孃在原著中與張青的家庭地位本身就是女強男弱,按照書外的民間傳說,張青乃是入贅的孫家,自然家庭地位不高,孫二孃指不定也看不上自家丈夫。


武松就不一樣了,雖然武松初上十字坡的時候,對孫二孃又是語言上調戲,又是把孫二孃按照地上羞辱,不過江湖兒女,這些計較不大,反倒是那一身氣力本事,英雄氣概,讓孫二孃對武松這個叔叔仰慕不已。


這其中有幾個細節十分有意思。


話說武松大鬧快活林,還把蔣門神收拾了一頓,孫二孃聽了情不自禁為武松叫好,稱讚武松是頂天立地硬漢子。


但是,但她聽說武松被人抓了,還被張都監給關了起來,甚至有喪命的危險,孫二孃立時慌張了,馬上安排人到處打聽消息。


而孫二孃吩咐手下去找武松,又擔心那幾個人和武松發生衝突,所以明確要求,不能用兵器,不能傷到了武松。


之後武松從鴛鴦樓出來,剛殺了張都監,蔣門神和張團練,還幹掉了張都監一家,月色下奪路狂奔,結果遇到張青和孫二孃手下四人。

原來孫二孃派人之後還是不放心,便自己出馬。


從這點看出,孫二孃雖然蠻橫兇殘,但對自己看重的武松,也是個心思細膩的可人。


再者,當孫二孃看到武松的時候,原著描寫說她差點流下眼淚。


這還不算,她看到武松太累了,一邊安排武松去睡覺休息,然後孫二孃馬上下廚,給武松準備酒菜。


這樣細心照顧,如果說沒有一點感情,怎麼也說不過去的。


而之後武松成了通緝犯,當孫二孃看到周圍到處都有捉拿武松的海捕文書,孫二孃就為武松的前途擔心,為他的生命擔心,就和張青商量,策劃他去二龍山避難。

怎麼才能讓武松能夠安全去二龍山呢,孫二孃又操碎了心。


當時孫二孃就提出,自己以前殺了一個頭陀,家裡有一套頭陀的行頭和服裝,然後親自把武松裝扮成頭陀模樣,這樣武松看起來就像個頭陀。孫二孃還給他雪花鑌鐵刀護身,以保護安全。


當然,光有這些還不夠,孫二孃對武松是瞭解的,她生怕他的性格太直太火爆,容易吃虧。


於是在武松要李逵的時候,就深情叮囑武松:二哥,於路小心在意!凡事不可託大!酒要少吃,休要與人爭鬧。也做些出家人行逕,諸事不可燥性,省得被人看破了。


這樣的話語,聽了都讓人感動。


還有兩個細節,一個是希望武松到了二龍山寫信給她,這點說明武松是認識字的,會寫字。另外就是給錢,孫二孃擔心武松一路上的花銷,就給了武松不少金銀。

可以說,如果張青不在旁邊,孫二孃表達感情的方式或許會更熾熱。


祭酒說玩物


張青夫婦二人都對武松情深義重,但那都是兄弟之情。好事者妄加猜測,強行將武松和孫二孃湊成一對,簡直無聊至極!《水滸傳》主要寫兄弟之情,如魯達與史進的刎頸之交;寫了家國之情,如宋江的不負朝廷;寫了親情,如宋江的孝義,林娘子的忠貞;寫了姦情,如西門慶和潘金蓮之流……唯獨沒有寫愛情,扈三娘和王英之間沒有,孫二孃和武松之間更是連影兒都沒有。

你以為孫二孃是這樣的風騷婦人?

大錯特錯,電視劇版《水滸傳》“誤人子弟”,小說中的孫二孃“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錘似粗莽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 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髮。金釧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總結一下:孫二孃相貌醜陋,形象粗野,凶神惡煞一般,滿臉的胭脂欲蓋彌彰,敞開的胸脯也不可能激起男性的慾望。

武松是什麼樣的人,潘金蓮那樣的主兒都不能令他心動,更何況是不堪入目的孫二孃呢?武松不可能愛上孫二孃,孫二孃更不可能愛上武松,她的身後還站著張青呢,也就是說張青夫婦是哥哥嫂嫂,照顧武松就像照顧弟弟一樣——這一次,不會再有西門慶,不會再有嫂嫂通姦,不會再有哥哥慘死。此刻,讀者應該欣慰,敬畏,而不是去想一些烏七八糟的男女之事。

張青立下“三不殺”的規矩,孫二孃雖偶有違犯,但總體來說執行得還不錯。武松此時的身份是配軍,孫二孃起初也確實沒起歹心,“本是不肯下手。一者見伯伯包裹沉重,二乃怪伯伯說起風話,因此一時起意”。武松調戲孫二孃時,孫二孃心裡想的是“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孃!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倘若孫二孃對武松有意,也就不會想著要弄死武松了。

武松要喝熱酒,孫二孃自忖道: “這個賊配軍正是該死,倒要熱吃。這藥卻是發作得快,那廝當是我手裡行貨”——孫娘一心想讓武松死。武松假裝被麻翻,孫二孃按照工作流程,要將武松拖進去剁成肉餡——哪來的狗屁愛情!不打不相識,武松結拜張青為兄,孫二孃自然就成了武松的嫂嫂。古代長嫂如母,孫二孃雖然粗野,但絕不是敗壞人倫的惡女。

武松是大英雄,張青夫婦亦是好漢,雙方一見如故,相處甚歡。血濺鴛鴦樓後,武松在樹林裡被張青手下人捉住,原來張青一直在牽掛著武松,怕他有什麼閃失,因此吩咐手下人劫道時不拿刀仗,只用撓鉤套索,捉住後先看是不是武松。歇息了三五日,公人緝捕得緊,張青和孫二孃便提議武松去二龍山安身,並給他換上了行者的裝束。

孫二孃和武松並非一面之緣,結識後他們在一起相處了三天,血濺鴛鴦樓後又在一起相處了三五日。一見如故,英雄惜英雄,患難之交,生死之交,都可以拿來形容張青夫婦和武松之間的親情關係。後來張青夫婦也上了二龍山,最後三人又一同上了梁山,再後來,小說的架構發生了變化,不再寫特定好漢之間的情義,然而我們相信張青夫婦和武松之間的感情必定有增無減。


上頭派掌門


十字坡的孫二孃不是龍門客棧的金鑲玉,第一次見到儒雅俊逸的周淮安就想立刻點蠟燭,完全就是一副生撲的架勢。孫二孃是和武松經過一番你死我活的較量後才不得不認栽,並從此以後對這個義弟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的。

能讓孫二孃這個殺人無算的女夜叉心悅誠服的人,肯定不一般。

恰好武松就不是一般人,他是把偶像特質和自身實力結合的最完美的人。他血液裡流淌著不安分的因子,有一顆狂野的心,從小到大就沒消停過。

經常性的打架鬥毆,酗酒滋事,讓哥哥武大頂缸,操碎了心的事就不說了。

探親路上還在景陽岡打死一隻老虎,說起來好像打豆豆那麼輕鬆,要知道,十幾個人的性命就葬送在它的口中啊!這個,無論怎樣也算是為民除害吧,還算有情可原。

可是,這次路過十字坡時,他還是一名被充軍發配的犯人的身份。一般的犯人此時都會小心翼翼,儘量低調,想想林沖吧!

武松沒有,在招是惹非的路上,他一刻也不停歇。明明知道“大樹十字坡”下的這家店是家黑店,卻主動撩撥老闆娘。

孫二孃一看,這是上趕著往包子餡裡鑽的姿勢啊,自己本不想接這單生意,可不行啊。

無可奈何,只好按照正常程序走,海海的迷子雙加料。

哪知道武松早就識破了她的伎倆,一頓操作猛如虎,把這個母夜叉放翻在地。

水滸裡的打架分為三種。

一種是打不過,被對方所殺。崔道成、邱小乙、西門慶、蔣門神就是這樣死的。

第二種是打不過他,就加入他。秦明、黃信、呼延灼、董平、關勝就是這樣上的梁山。

第三種是打不過就結拜為兄弟。很多梁山好漢之間就是這樣,比如少華山上的三兄弟和史進,比如李忠和周通,還有十字坡的張青和武松。

張青和武松都結拜為兄弟了,自己作為嫂子,照顧小叔子那是天經地義。

在孫二孃看來,這個小叔子不但威風凜凜,相貌堂堂,能徒手打死老虎,江湖地位非常高。而且,他信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原則,傍上這個靠山,倘若以後在江湖上有個馬高鐙短,絕對能夠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支援。

所以,孫二孃後來會對武松特別好,甚至做過武松的形象設計師——伴隨武松一生的頭陀形象,就是孫二孃一手策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