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需要再次購買蘇35?

蘇廣龍


蘇35雖然已經落後於潮流,但是中國再買一批也挺好。

2015年底,中俄間簽署了蘇35合作協議,2016年12月份,俄羅斯就向中國交付了首批蘇35。到2018年底,俄羅斯完成了全部24架蘇35的交付工作,交付速度可謂神速。

中國引進的24架蘇35全部裝備素有“南霸天”之稱的南部戰區航空兵某旅,該部隊是我國空軍的拳頭部隊,組訓水平非常紮實。接裝1年後,該部的蘇35就開始執行戰巡南海、為前出西太的轟6K護航等任務,戰鬥力生成十分迅速。根據官方媒體報道,蘇35列裝後得到軍方較高評價。

隨著24架蘇35交付完畢,軍迷間又開始爭論起這個問題:要不要繼續引進蘇35?甚至,要不要引進蘇35的生產線實現國產化?

筆者的觀點是:蘇35雖然落後於潮流,但是繼續引進蘇35也是不錯的選擇。

筆者在之前的一篇問答裡說過,蘇35是目前最好的一款過時戰鬥機,無法有效應對未來空戰。至於原因,筆者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麻煩可以翻看筆者的那篇文章。簡單的說,蘇35既不具備隱身性能、航電系統又非常弱雞,而且配套的機載武器也差的一匹,不能與F22/35以及殲20這樣的四代機對抗,只能在未來空中力量中擔任配角。

作為一款21世紀的制空戰鬥機,蘇35仍然以超機動能力為賣點,在超視距空戰大行其道的今天,這根本就是屠龍之技、花拳繡腿。受制於落後的PESA雷達和俄製空空導彈,蘇35的空戰能力或許比不上殲16這樣的兼具對地、制空雙重任務的戰鬥轟炸機。

有很多讀者朋友對筆者看低蘇35的行徑非常不滿,他們經常用這個問題反懟筆者:

殲16要是比蘇35強的話,中國幹嘛還要買蘇35?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一般這樣懟回去:法國幹嘛還買中國的襯衣?美國幹嘛還進口中國的手機?

客觀的講,雖然殲16綜合性能好於蘇35,但是蘇35也有很多長處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比如6000小時的機體壽命、飛-火-推一體的矢量推力技術。但是,中國需要蘇35、以及筆者支持中國繼續購買蘇35的理由來自於下面這張照片:

這張被軍迷譽為空軍哭窮、伸手要錢的照片揭示了軍迷忽略的一個事實:雖然我國已經裝備殲20、殲16、殲10C等頂級戰機,但是仍有600多架殲7/8這樣的二代機以及200架左右行將到壽的蘇27SK/殲11A,即便不考慮空軍戰術飛機規模需要增加,對於這800多架需要換裝的老舊戰機,目前成飛、沈飛方面合計不到100架的年產能肯定捉襟見肘,而且成飛、沈飛目前的重心是四代機。如果能以合理的條件引進蘇35,實現我國空中力量的更新換代、戰鬥力的迅速提升,何樂而不為呢?蘇35是否強於殲16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蘇35強於殲7/8、蘇27SK/殲11A總歸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吧?所以,在800架急需換裝的老舊戰機面前,再糾結於蘇35是否強於殲16就是不可救藥的智障了。

當然,即便以中國的眼光看,蘇35的航電系統和機載武器也確實嚴重落後,白瞎了蘇35這麼好的平臺了。如果能以先進的國產航電系統對蘇35進行改裝,配合使用幾年來琳琅滿目的國產機載武器,那自然再好不過。

試想一下:將殲11D的航電系統裝到蘇35的軀體裡,世界最強三代半呼之欲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