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iYanJiu


蒙古帝國是是在13世紀由蒙古人 鐵木真 等部建立的的蒙古政權。蒙古國建立後屢次對外侵略擴張,佔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世界歷史最大的帝國之一。

面對戰無不勝的強大蒙古國,為何延續的時間不長,忽必烈建立的大元蒙古國也不過百年,為什麼如此之快就消沉下去了呢?

一是內部分裂,使蒙古國的力量不再集中且強大。蒙古國由鐵木真於1206年春天建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他先後殲滅了西夏,攻滅了金國,

西征花拉子模,取得了大片領土。但他還是在1227年在他66歲時病逝。成吉思汗死後,窩闊臺即大汗位,其後又是蒙哥即位,在蒙哥之後,忽必烈爭得了大汗位,但此時的蒙古力量已經高度分散,分別為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忽必烈部得不到其它三個部落支持與認可,中間多次發生內部征戰,誰也吃不了吃,誰也拿誰沒有辦法,慢慢形成了分裂分治的局面,這種分裂使當年強大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國漸漸陷入衰落之中。

二是蒙古的遊牧文化在與各地的文明衝突中不佔有優勢。蒙古是典型的遊牧文明,在馬上生,在馬上長,以草原為生,以草原為伴,他們東征西討,以強大而強悍的戰鬥力佔領了無數的土地,但佔有並不等同於佔據,後者需要有系統的文化理論去治理,去感化,這個過程中蒙古正好缺少對農耕文化這種更為先進文化的引領性,反而是農耕文化同化了遊牧文化,使得蒙古的強勢漸漸衰落。

三是人口與經濟的不發達,讓蒙古帝國漸漸力不從心。蒙古國最主要經濟來源就是以戰養戰,也就是通過戰爭的掠奪來支持下一場戰爭,這種模式缺少穩定而長期的財富供應,沒有一個穩定的稅收或經濟來源,單單靠搶奪只能是一時興盛,而不可能長久興盛強大,在戰爭沒有取得勝利的情況下,軍隊就會很快陷入無糧無餉,後繼無援的情況,這使得蒙古很難保持持續的強盛。另外,蒙古佔有了大量的地盤,而人口基數卻無法支撐去佔領地進行有效的統治,很多的佔領也僅僅是名義的佔領,這對於蒙古也是一種漸進式的削弱,使其過於分散,過於薄弱。

蒙古帝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帝國,興盛和強大於一時,作為馬背上的民族,習慣於征戰,習慣於掠奪,但卻不習慣於治理國家,內部的紛爭與外部的反抗,註定了他勢必衰落的命運。


華豎


1:席捲全球的黑死病;2:人口凋敝,軍事和經濟上都無法再像從前那樣相互照應,相互支援;3:經濟衰退帶來的貨幣制度失控;4:旭烈兀的那支蒙古人在伊利汗國逐漸消失了,或被殺,或被本土人同化;5:在中國,四十萬蒙古人被明朝反叛者消滅,小量逃走的那些退回草原;6:俄羅斯的那部分金帳汗國分裂為許多個小汗國,逐步衰落;7:在老家中亞草原,成吉思汗的後人繼續在莫臥兒斯坦掌權,直到1920年,最後一位掌權者被驅逐。

蒙古帝國徹底落下帷幕。

一百年或者幾百年幾千年,轉瞬即逝,眼見到起高樓,眼見到樓塌了......歷史不言不語,就在身邊,不抽象也不遙遠。


朝飛暮卷


一句話來說就是 可以馬上得天下 而不可以馬上治天下。

其實衰敗的原因有太多太多,有很多學者總結過,這裡就不班門弄斧了簡而言之是治理的問題,比方說在漢族居住地區的元朝,首先將讀書人的地位弄得非常低,這很明顯是錯誤的,歷朝歷代都想辦法將讀書人納入自己的管理體系,而元朝倒好,讀書人的地位很低,好像一些有名的元曲家他們寫的曲子,看看他們寫的詞,就可以略知一二他們對當時的管理有多麼大的意見。其次主要是丞相的地位過高,以前成吉思汗、忽必烈他們能管住身邊的丞相與謀臣,但是後面的就不行,後面的元朝皇帝甚至可以被丞相隨便廢,自然離滅亡就不遠了,所以朱元璋一上臺就廢丞相制度,甚至跟子孫說誰敢說立丞相馬上斬,可見元朝的丞相制度給朱元璋上了深刻的一課另外在其他地區,元朝的統治,開國的過程過於血腥,比方說比車輪高的男子要統統處死,這給滅亡埋下了伏筆,而且一些地區管理的真的不好,而且動不動大汗一去世,其他王子就帶著軍隊回去搶大汗的位置,導致很多地方本來能打下來都沒打,更別提有效管理了。。。其實好像蒙古帝國,成功因素主要是騎兵,據說以前蒙古成吉思汗的軍隊移動速度比得上二戰的機械化摩托師的速度,但是主要是管理的問題,每個地方有具體的情況,不同的生活習慣還有不同的文化,還有他們的遊戲規則沒有制定好,簡而言之就是不能馬上治天下,治理出現了問題。。


口水雜談


蒙古人口不過數百萬,所佔歐亞大陸領土空前巨大,他們又不是具有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充滿智慧的民族,在殺伐之外先天缺乏統治能力……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周方851


一,外來宗教信仰對蒙古人的腐蝕和分化作用。蒙古人原本是信仰原始薩滿教的,但在擴張的過程中先後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文明和宗教,蒙古人對宗教信仰選擇了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一部分蒙古人選擇了皈依伊斯蘭教,還有一部分蒙古人選擇了藏傳佛教。此外,蒙古人對道教,基督教乃至其他宗教都採取了一種相對包容的態度。對宗教沒有一個明確選擇的態度這讓蒙古人的宗教信仰變得分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蒙古軍隊的戰鬥力,而對整個蒙古統治集團的瓦解和分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主要說說其中的藏傳佛教,是大部分正統蒙古人選擇的信仰。這對一個民族戰鬥力的影響我認為是比較大的。在佛教未開始普遍影響到西藏地區之前,吐蕃是西藏地方最強大的軍事存在,一度能和大唐爭雄,多次控制河西走廊,導致絲綢之路的中斷,而大唐卻一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吐蕃,對吐蕃的戰爭也是勝少負多。但從佛教影響到西藏地區之後,似乎再也沒有能夠再現吐蕃時期的輝煌。

二,蒙古的急速擴張導致其無法對統治之下的各種文明形成資源整合。蒙古帝國板塊的擴張的速度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也導致了一個致命的問題,蒙古對治下區域只能更多地依賴當地人的管理和原來的政治運作體系。而蒙古統治下的各種民族文化,政治體系,都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乃至衝突。可以說,蒙古人是在對各種文明做出選擇的猶豫中喪失了最後的機會,是“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勃焉”的最佳寫照。

三,蒙古人口的密度劣勢。除了在蒙古人的發祥地,蒙古在其他任何統治區域,都處於人口上的劣勢,而這也是蒙古人每攻克一地必大肆屠城的主要原因。這讓蒙古人雖然佔據統治地位,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一地區原有的政治生態和文明體系。

四,蒙古遊牧文明的落後性。蒙古能夠攻城略地,並非是先進文明的勝利,而且落後文明的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反噬。蒙古並不具備文明上的領先優勢,自然無法讓其他民族在心理上臣服,從而建立起穩固的統治。

最重要的是治理的問題,比方說在漢族居住地區的元朝,首先將讀書人的地位弄得非常低,這很明顯是錯誤的,歷朝歷代都想辦法將讀書人納入自己的管理體系,而元朝倒好,讀書人的地位很低,好像一些有名的元曲家他們寫的曲子,看看他們寫的詞,就可以略知一二他們對當時的管理有多麼大的意見。其次主要是丞相的地位過高,以前成吉思汗、忽必烈他們能管住身邊的丞相與謀臣,但是後面的就不行,後面的元朝皇帝甚至可以被丞相隨便廢,自然離滅亡就不遠了,所以朱元璋一上臺就廢丞相制度,甚至跟子孫說誰敢說立丞相馬上斬,可見元朝的丞相制度給朱元璋上了深刻的一課

另外在其他地區,元朝的統治,開國的過程過於血腥,比方說比車輪高的男子要統統處死,這給滅亡埋下了伏筆,而且一些地區管理的真的不好,而且動不動大汗一去世,其他王子就帶著軍隊回去搶大汗的位置,導致很多地方本來能打下來都沒打,更別提有效管理了。。。

其實好像蒙古帝國,成功因素主要是騎兵,據說以前蒙古成吉思汗的軍隊移動速度比得上二戰的機械化摩托師的速度,但是主要是管理的問題,每個地方有具體的情況,不同的生活習慣還有不同的文化,還有他們的遊戲規則沒有制定好,簡而言之就是不能馬上治天下,治理出現了問題。。


道中道道史道文


蒙古帝國經過了幾代代人的開疆拓土,給兒子們分封的四大汗國,在拔都,忽必烈,旭列兀這幾個出色孫子的時候達到了鼎盛,基本上佔據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但是由於蒙古人口太少,而且文化基礎差,只能接受被征服地區的文化和宗教,融入這些地方社會形態。由於是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強行吞併,征服過程中殺戮過重,也沒有成熟的管理方式,還把人分成了好幾個等級,被征服的的民眾很難有認同感,一旦蒙古衰落,會立即反抗和爭取獨立。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們,爭權奪利自相殘殺,大大的削弱了戰鬥力,隨著伊爾汗國和欽察汗國伊斯蘭和突厥化,元帝國被朱元璋趕出中國,不過百年間,無敵於天下的蒙古帝國,只能回到蒙古高原苟延殘喘,再也沒有了曾經的輝煌,如果蒙古人沒有內亂,在冷兵器時代,就是無敵的存在。


想當妖怪936


跟滿清一樣是一個工具。中國人跟猶太人一樣認死理,給了二次教訓還是認死理。所以有仨次當狗🐶當🐷🐷豬,還是認死理。到現在快得癌症還有人認死理。中國人必須的要有堅定的一個信。


陽輝881


蒙古崛起的那個時代太特殊了。蒙古衰弱是因為,當火器與高產量農作物的普及之後,歐亞大陸的幾個定居國家從不同的方向對草原國家形成合圍之勢,所以草原遊牧帝國變成了草原定居國家,怎麼會有不衰落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