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立的眼光,如何去评价二战里指挥硫磺岛战役的栗林中将(美日大战唯一一场美国损失大于日本的战役)?

我爱亢小丹


敌军太强大,美军不丢人(就怪了)

栗林忠道,被最终的宿命之敌-----美国海军陆战队称为整个二战战场上日方部队中最优秀的将领。套路一下,萨尔浒之战,朝鲜部队向后金投降,经过几年奴隶般的生活后,回到朝鲜,他对君主是怎么说的呢?后金军队太厉害,几百人的骑兵,从山下朝山上一次冲锋,几千明军没剩下啥。真的是这样么?为什么这么说呢?潜台词就是-----不是我无能,敌人太强大^_^~

美军对栗林的评价也是类似的情况,因为硫磺岛战役,对于美军来说这脸丢的太大,这是唯一一次美军伤亡比日军多的战斗。不把日军描述的无敌一些,自己的惨重损失如何解释?仅海军陆战队就3.5倍于日方的兵力,全部参战兵力几乎是日本的5倍,历经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打击,顶级的装备,远超日军的多样性战法,历时30多天的时间,才把硫磺岛占领,怎么解释?敌人太强大嘛,这理由多充分。

战力、伤亡比较

硫磺岛战役地,1945年2月19日—1945年3月26日;

参战方兵力---美国:11万人 日本:2.3万人;

伤亡情况---

美国:6800阵亡、21800人负伤

日本:22700人阵亡、1083人投降

确切的说,日方除1083人投降外,全部阵亡,所以对于伤亡的统计也就无所谓了。

栗林忠道的弯弯绕·不少

栗林对美国的军队部属、装备、作战方式方法等等了如指掌,被称为美国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给美军带来了重大伤亡,他给士兵制定下的原则是不允许自杀,那种死法虽然很“光荣”,但将无法达到以一击十的目标,这证明栗林对美军所部属的战斗群作战人员数量是相当了解的,也充分预料到了此战的艰苦程度。

防守几倍于己的兵力,只能被动的采用机动防御,一个萝卜一个坑是无法堵住美军的进军步伐的,随着敌人的挺进路线而作相应的调整防御,即便这样也要机动起来不能只是值守一个点,这就充分将日军的防御力彻底压榨出来,犬牙交错式的诱杀战术得以充分的贯彻,他还充分考虑到了外援补给被阻断的情况,为节省每一颗子弹,他要求士兵尽量做到在最短距离内给与敌军最精确最致命的打击,也就是说等敌人靠近再打,减少弹药损耗。事实也正是这样,日军2架运输机和4艘潜艇的补给到战斗结束也没有到位,而美国的海空封锁则非常到位。

对美军了解到什么程度?

栗林1891年7月7日生于日本长野,出身武士世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战斗经验也非常丰富,标准的“美国通”,美军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对手。1940年起,栗林曾担任过骑兵第2旅团旅团长、骑兵第1旅团旅团长、第23军参谋长、近卫第2师团师团长、小笠原兵团长、第109师团长。

在实力、装备等等逊于美军的情况下,栗林没有采用海军的作战建议,而是提出了重纵深而轻滩头的作战部属,这个最终决定源于对塞班岛惨烈教训的吸取,当然还有其他后手,我们下面再讲。并且利用人造工事进行防守反击,将不利于己方的作战条件,转为一个个标准军事碉堡的存在。而错误在于为了补给的需要,修建的机场破坏了整体防御的结构,而在美军强大火力和封锁下,无论飞机还是舰艇都无法靠近硫磺岛,其他防御上的短板也可以称之为无奈,条件如此。

对手强大不是惨重损失的唯一原因

美军初期最大的失误就是能够在那个年代就搞水下摄影研究水纹,空中飞机更不必说,但是却没有掌握对战斗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条件,那就是滩头的砂质问题,栗林不死守滩头第一个目的是考虑战斗的持久性和残酷性,所以不能将士兵暴露在滩头这个可以被敌人轻易三方打击的位置,激战尚未开始,可能就会出现大规模减员,这种损失是守岛日军无法承受的,别说人了,就连补给都有可能送不过来,这都是战前就有心理准备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利用松软的沙滩和稳固的工事,再给敌人前行造成极大困难的同时,也使得自己的防御压力减低,可以利用地势,给与敌人最残酷的打击。

这场景·乱

我们来再现一下当时的场景:履带车投送到最前方,但是刚刚落地,直接陷入沙滩,造成舰只上过来的登陆艇受阻,相互挤撞,乱作一团。

陆战队呢,坦克被陷,陆战队的移动“屏障”报废,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武器弹药,每走一步都算是一场胜利,因为人的脚也会向下陷^_^

好不容易爬到了火山灰层,迎接他们的是早已经埋伏好的,短距离的精准打击,坦克兵们的作战过程很惬意,至少初期如此,战友们成片的倒下,自己却有心无力,在这砂质松软的海滩上,无论快慢,哪怕挪动一米都非常不容易,他们当时的想法恐怕是---还是用腿走得快呀。

栗林早已准备好的“大礼”

早在工事修建之初,栗林就想到了战斗的惨烈状况,屯兵坑道竟然挖到10米深,而坑道的数量更是达到了恐怖的1000条之多,宝贵的物资储藏坑道,每种物资长达1000米坑道,为了实现机动防御的战术目标,交通战壕修建了6000米,堡垒的顶部以1.3米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火炮同样被坑道藏在了地下,并且随时可以攻击,还能自由移动,全场移动提供火力支援,火炮堡垒的浇筑方式与普通堡垒相同,但其厚度更是达到了夸张的1.8米。

这样的优势火力输出碉堡,有明有暗,数量为300个左右,美空军无法侦查,即便是炮舰的火力也无法有效覆盖。

日军很“善变”,这恰恰是美军不足

纵观硫磺岛战役,日军做为守方因地制宜,策略得当,依靠地势和战法给美军带来重大伤亡,而美军在开战前就比较轻敌,不单5天没有拿下硫磺岛,反而深陷日军设下的战争“泥沼”战法多样,火力迅猛但缺少起码的应变能力,在日军的龟壳下显得束手无策,一切都是以基础战力去填补,损失惨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说日军的失败是必然的

美军轻敌不是没有原因的,只是把局部战争想得过于简单。一个岛屿的争夺战无法脱离大环境的影响,日军轰炸珍珠港就是被逼无奈的搏命一击。

历时4个多月的战斗,苏共粉碎了日军占领西伯利亚的计划,梦碎后的日本转而计划夺取更多的战略资源,而这一计划造成了日本和美国在东亚地区利益产生碰撞,美国本就对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不满,于是冻结了对日本的贸易,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高辛烷石油。日军迟迟没有动手,是因为中国有效的对日军起到了钳制作用,而石油的短缺问题亟待解决,要么从中国撤军,要么向美国、英国、荷兰开战,日本最终的决定是,绝不停止入侵脚步,孤注一掷轰炸美国珍珠港,妄想取得制空制海权,开拓通路,解除贸易钳制,而美军的加入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

日方态势已经由强转弱,总体形势的恶化给与日方紧迫的危机感,曾经不可一世的军力已经在多方的交战、消磨下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参战各国均给与日本一定打击,尤其美军的大规模登陆战役,海空军全方位的交火,造成日本本土与占领区的一切联系几乎全部被中断,无数颗汽油弹、炸弹投向了几乎全民支持侵略战争的日本本土,日本遭受了3.3万架次轰炸机的多轮进攻,23万日本人丧生,受伤的人数太多,日本没有经历去统计这些数字,半个东京也已被夷为平地。

日方军力遭到大规模重创,尤其是44年10月,美军与日军的大决战最终以日本败北而告终,损失是巨大的,四支舰队被美军全部打垮,正常的编队已经无法再次组建。这样的大背景下,日本在硫磺岛上的战败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栗林忠道的最终结果

几乎到了终场,栗林知道自己没有获胜的可能,只是尽自己的能力消耗美军有生力量而已,诀别电报也发往本土,自家的、军部的都有。被打散的日军当时在栗林周围的还有三百多人,突围无异是个笑话,只能进行最后的“荣誉”冲锋,他们把自己的军衔卸下,冒着美军的炮火前进,先是受了重伤,后在人搀扶下继续前进,最终失血过多而死,并由部下就地掩埋。

虽然以他为题材的电影感动了很多美国人、日本人,但是我却半点都感动不起来,曾经参与侵华的日本军国主义愚忠分子、手上沾满鲜血的法西斯分子,一个即便不死在战场也会死于国际军事法庭判决的屠夫,仅此而已,很多日本年轻人以他为偶像,对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死了死了还在散播军国主义余毒。

撂爪就忘的毛病怎么治?

多行不义必自毙,自甲午海战,全民得到了赔款的实惠,除极少数头脑冷静的民众和学者外,日本全民无限支持侵略战争,这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富足,于是更为贪婪的念头油然而生,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弹丸之地的日本妄想通过武力征服中国乃至全世界终究还是黄粱一梦,并且这场梦还给日本带来了应有的惨烈代价,希望撂爪就忘的他们能够深刻反省二战期间给各国带来的灾难,并谨记自己曾经受到的教训,不要再次妄图以复苏的军国主义挑衅地区局势和平,下一次,日本这个国家未必那么好运能继续得以存在。


古今通史


仅仅从作战眼光评价。

栗林中将让美军吃够了苦头。

栗林指挥的硫磺岛保卫战,是以弱抗强、战术得当(尽量杀死杀伤美军)的典型战役。栗林注定会在一场无法取胜的战役中战死,但他忠实履行了军人职责,赢得了敌人的尊重,并对美军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心理震撼影响(美军最终不愿意登陆日本本岛作战)。

栗林就读过美国哈佛大学,出任过日本驻美、驻加拿大使馆武官,深谙美军的战术思想和战法。

栗林抓住美国惧怕伤亡的唯一弱点,指挥硫磺岛守军绝不盲目的蜂巢般出击送死,而是据点死守,与美军近距离拼肉搏战,给美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并有效迟滞了美军的快速攻势进展。

栗林中将指挥的23000多名硫磺岛守军,是支并非精良的杂牌部队,计有陆军第109师团(栗林任师团长)为主的13,586人, 海军后勤部队和第27航空战队(没有军舰和飞机所用)7,347人,硫磺岛警备队2000余人组成。他们在光秃秃的硫磺岛坚硬岩石的表面阵地上,很难抗住美军舰炮火和飞机航弹漫天盖地轰炸下。栗林下令日军利用硫磺岛天然溶洞,构筑地下掩体,放弃滩头阵地,让美军登陆,让日军数不清的暗藏轻武器火力点予以最大的杀伤。

硫磺岛战役美军预计5天结束,美军邀请了众多记者在军舰上兴致勃勃观摩。结果越看越沮丧。日军承受着美军的饱和轰炸,当美军潮水般登陆硝烟弥漫的硫磺岛海滩时,没料到岛上还有活人,他们被日军暴风骤雨般子弹成片撂倒。硫磺岛攻坚战后来演变为美军的火焰喷射器对付日军的地道战,直到36天后,战役才结束。

硫磺岛战役是二战最惨烈战斗,日军2.3万守军,仅有千余人活了下来。美军海军陆战队伤亡1.9万人,其中6800人战死。在仅有20平方公里的硫磺岛,竟然有4.2万人军人伤亡。伤亡密度之大,堪称屠场。相比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单方面屠戮日军取胜的众多战役,硫磺岛战役美军赢得想当艰难。

美军占领硫磺岛主峰椎体山的战地照片,后来成为宣扬美国海军陆战队英雄主义的“名片”。


在硫磺岛战役最后时刻,53岁的栗林给日本大本营发了诀别电报后,自杀身亡。

栗林指挥的硫磺岛保卫战并非完全徒劳,他用鬣狗般顽强血淋淋厮咬美军血肉,让美军长了记性,也给后人如何对抗美军支了招。

后来美国兵临日本本岛,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死硬分子叫嚣要“一亿玉碎”死拼,令美军畏惧,麦克阿瑟估计美军登陆日本本土作战万付出100万伤亡代价。迫使杜鲁门总统下令用仅有的两枚原子弹攻击日本,逼迫日本天皇下诏书停止了抵抗。日本人民由此避免了遭受更大的屠戮,这里面有栗林作出的贡献。


谌人


硫磺岛战役,美日大战唯一一场美国损失大于日本的战役

作为日本军战史上首次亲自率军突击敌阵的日军大将,抛去立场问题,同样作为一名军人来说,我很钦佩这种勇气。

栗林忠道个人是反对万岁冲锋这种无脑战术:万歳突撃による玉砕を禁じ、徹底的な持久戦を行って出血を強いる作戦に出た。“他认为应该禁止万岁突击这种玉碎战法,要进行彻底的持久战。

栗林在上任后,计划建设了将后方阵地及全岛设施连接在地下的长达28公里的坑道(为设计这种工事专门从本土派遣了矿山工程师),士兵的7成时间用于训练,3成时间用于工程建设。另外,还命令包括司令部、总部的人员一起去修缮阵地,并为消除工程延误,即使是面对来巡视的上司时,士兵在作业中也不需要停止一切去敬礼。

此外,栗林自己在岛内各地徒步巡视了所属21000名的所有士兵,另外将步兵第145联队的军旗放置在兵团司令部内。

考虑到塞班和佩里硫的经验,栗林中将所采用的战术是把现有的防御战改为内陆地区的持久抵抗战,即主要针对登陆的敌军进行消耗。

1.为了防止火力点位置提前暴露,日军在美军登陆前的火力准备期间不进行攻击。对美国舰艇进行炮击。

2.登陆时在海边不进行抵抗。

3.如果美军登陆部队进入500米内陆,可以利用部署在元山机场附近的武器进行集中攻击,海岸北侧则是从元山,南面是折钵山,进行炮击。

4.对美军登陆部队造成最大损失后,火炮将从千鸟机场附近的高台向北移动。

栗林向硫磺岛守备队全体人员散发自己起草了的『敢斗诺言』,贯彻战斗方针的同时,也努力维持着士气。

一我们要全力去守护本岛

一我们拥抱炸药去粉碎敌方战车

一我们挺身进敌中全灭敌军

一我们一发必中

一我们每一个人要杀死十个敌人

一哪怕我们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让敌军感到苦恼

也许正因为他的上任,美军原定打5天的战事结果延续了36天,美军指挥官霍兰·史密斯

(Howlin’mad Smith「美国现代两栖作战之父」)称栗林为他遇过最棘手的敌军将领。

栗林忠道早已预知他的任务终将以失败收场,所以他在1945年1月21日写给妻子的信里提到:不要再祈祷我回家,我已注定要死在硫磺岛。我不在乎我的坟墓在哪里,我的骨灰也不会被送回家,但我的灵魂将同你和孩子在一起,你要尽可能活下去,请照料好孩子们。我死之后,请在我的墓上放一块石块,刻上‘陆军中将栗林忠道之墓’就可以了。不要让记者在他们的作品中宣传我,即使死后,我也要保持清白的名声。”


霂霖清看世界


这个问题没有中立的。侵略者和自卫者之间非此即彼。

只能从战术上说才可以不考虑正义性。

美军在硫磺岛伤亡过重,很多人都归结于日军的反斜面阵地。该阵地在开始确实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对美军实现了战术突袭。

美军失利的原因有多种,刚开始不知道反斜面阵地,使得初期的火力准备没有有效摧毁防御体系。但是这不能说反斜面阵地如何好。

如果对反斜面阵地了解不多,支援火力可能不能充分发挥效能。但是一旦了解了反斜面阵地的布设情况,反斜面阵地依然摆脱不了优势火力打击。

反斜面阵地放弃了制高点,不利于发扬火力,主要依靠后方的炮兵火力。步兵能够坚持下去,主要是地形复杂,反斜面只在特定地形下比较有效。如果进攻方在前沿能够有效指引火炮支援,依然可以实施精准打击。加上美军完全掌握制空权,利用空中打击效果会更好。

美军的伤亡主要是缺乏经验,战术单调不灵活。在冲绳的伤亡就减少了很多。

另一个原因是战前情报工作失误,缺乏照片判读人员,没有识别出大量炮兵阵地和火力点。还有就是地形崎岖,机械化武器难以展开。

就是说,美军自己的失误占了很大部分。战前海军没有携带足够的弹药。而指挥官缺乏应变能力,战术呆板,也是重要原因。没有发挥三军联合作战的威力。战前,美军登陆指挥官特纳预计伤亡2万人,实际伤亡2.8万人。

如果按照现在的作战思想,主要利用空军的绝对优势对防守阵地火力点实施打击,建立火力支援兵力,前沿步兵引导火力打击,为空军指示目标。

从另一方面看,正是由于日军的拼死抵抗,让美国产生了用原子弹结束战争的想法。造成30万人灰飞烟灭。



一叶枫流


栗林忠道,日本武士家庭出身,陆军大学毕业时,是当期“军刀组”成员,后面还专门到美国生活学习一段时间,据说是在哈佛。跟海军的山本五十六一样,是日军里的美国通。硫磺岛战役,按当时的情况,日本不会再有人能指挥的更好了,这一战,栗林非同于一般日本将领的指挥,其实就在于按牌理出牌,都到了四四年,日本人自己都知道,日本完了,只是在做垂死挣扎,战略物资的匮乏,造成日本高层都迷信于精神力量。



我们中国作为日本侵略受害国,是异常反感日本军国主义武士道培养出来的日本军队,也反过来夸大了日军的精神教育,而事实是美军的物质力量对日本有压倒性优势时,非常喜欢日军神话般的万岁冲锋,在别的太平洋岛屿战斗中,日军这种万岁冲锋战术,造成的后果就是美军士兵必需多抠一阵子扳机,然后就可以干净利落的打扫战场了,完全没有什么被日军不怕死的精神力量感动、震撼的意思,你不怕死我就打死你好了,有什么好矫情的?!栗林忠道一到硫磺岛,第一时间并非忙着修工事挖地道,而是反复再三的下部队,直面每一个日本士兵,再三强调不许轻易牺牲自己,每个人在杀死十个美国人之前,没有死亡的权力!战后美军审问日军战俘,惊讶的发现,每一个日军战俘都不止一次的面见过栗林忠道,也都亲耳听到过他的这道令人印象深刻的命令,现在想来,栗林忠道恐怕也是不敢相信由下面军官去传达这道命令,才亲自反复的下部队面见每一个士兵,亲自告诉他们这条命令。战术上来说,也许准备时间更早些,物资再充分些,还能把折钵山挖的更深一些,不过毫无意义。


战略上孤军陷入重围,没有外援,只是个失败早晚的问题,现实里美军也没有去清理折钵山坑道,而是选择了一个工兵军官的建议,用谢尔曼推土机推着混凝土去一个个的把坑道口堵死,所以下面坑道再多也没什么意义。这一战美国伤亡人数是比日军多,但死亡人数只有六千多人,全歼硫磺岛两万多日军,并不能说损失比日军大,栗林忠道的这种杀伤战术,倒是真的吓住了美国人,让他们相信了日本本土一亿总玉碎的恫吓,不过栗林没有想到的是美国人没有缩头回去,而是为此动用了原子弹。美国人确实不愿意和日本一起碎,但并不在乎日本碎不碎。


李三万的三万里


这个眼光没有办法中立,过多美化栗林忠道的军事能力是一种忘本和误读历史的行为,从1940年起栗林忠道就是侵华日军“驻蒙军”的重要将领,历任骑兵集团(师团级)第1和第2旅团长,是坚持绥远抗战的傅作义将军之大敌,在内蒙古地区曾经指挥日军骑兵部队疯狂围剿屠杀抗日武装,这样一个日酋,有什么好值得吹捧的?



(骑兵大佐时期的栗林忠道)

1941年少将栗林忠道调任在广州组建的第23军参谋长,负责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入侵香港,该军司令官酒井隆在卢沟桥事变时正是“中国驻屯军”参谋长,在司令官田代皖一郎病重的情况下,实际是日军在华北制造事端的最高指挥官。这两个家伙搭档后指挥日军于12月底占领香港,在当地制造了很多惨案,考虑到日军参谋体系的独特性,栗林忠道对香港发生的屠杀和其他暴行难辞其咎。

栗林忠道毕业于日本陆士26期和陆大35期,在昭和军阀中资历不深,1943年晋升中将回国就任近卫第2师团长(这个职务存疑,因为近卫第2师团很快调往太平洋战场)。1944年5月转任硫磺岛第109师团长,这是个在中国山西出现过的特设师团番号,硫磺岛是所谓“绝对国防圈”最北边的海上据点,靠近日本本土,在当时还是相对安全的,所以栗林忠道算不上什么重用。



(怎么可能有大将领章照片?)

结果美国人为了取得轰炸日本的前进基地,采用跳岛战术突然就杀到了硫磺岛,于是日军大本营匆忙任命栗林忠道为“小笠原群岛”驻防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整合以109师团为基干的部队准备负隅顽抗。栗林忠道有个重要的优势,就是曾任驻美国和加拿大的使馆武官,是日本军队中为数不多的“美国通”,对美军的作战方式和特点有一定研究。所以他弃用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死打硬拼的二杆子战术,给美军造成了较大伤亡。

硫磺岛战役从1945年2月19日开打,美军原定在五天内拿下这座弹丸小岛,结果整整打了36天,仅美国海军就消耗舰炮炮弹14000吨共30余万发。登陆部队伤亡占第5两栖军总人数的30%,其中陆战3师的战斗人员伤亡60%,而陆战4师、陆战5师的伤亡率更是高达75%。不过硫磺岛如此难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单单是垂死挣扎的日军如何疯狂,研读战史需要全面而精准。

(栗林忠道剧照)

硫磺岛日军拥有非常强大的炮兵火力

以日军“小笠原兵团”的部队数量来看,也就是一个甲种师团的兵力(陆军15000多,海军战斗兵7300多),但是却拥有75毫米口径以上的大口径火炮361门,另有94门高射炮、70门火箭炮、33门海军炮,以及速射炮、迫击炮和高射机枪等大批武器。熟悉二战日军编制的答友应该清楚,这几乎是四到五个野战重炮旅团的配置,所以岛上的日军火力非常强大。举个对比的例子,冈村宁次1939年打一个南昌战役,面对20多万国军才纠集了200多门大口径火炮。

日军还拥有一个23辆坦克的战车联队,并且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修筑了坚固的地下工事,每个工事都有多个出口,比较大的暗堡甚至可以容下两个中队300到400人,仅地下通道就长达27000米,用以连接所有的地下工事。众所周知,鬼子挖地洞防守的抵抗能力是非常顽强的,1944年的滇西松山战役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并非栗林忠道所独创。



(栗林忠道在广州23军司令部)

美军对日军突然改变打法一时不太适应。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攻击四步曲是:飞机炸、舰炮轰、炮兵射、步兵冲,这套一成不变的战术早已经被鬼子摸透了,因此当美军进行前三项“工作”时,日军步兵都躲在地下工事和岩石掩体中损失轻微,而当美国大兵冲上来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有日本人的子弹飞来。栗林忠道一改日军在塞班岛等地实施的反登陆战术,绝不与美军死拼和争夺滩头阵地,直到美军步兵深入岛上距离500米时才开火,大量杀伤美军有生力量。

栗林忠道运用了近距射击、机动防御、埋伏诱伏等战术,还严禁日军进行“传统节目”自杀冲锋,号召每一个鬼子少要杀死十个美国大兵,这样的打法完全出乎美军预料,所以战役初期美国海军陆战队有点懵圈不知道怎么玩了,进展非常缓慢。其实,有塞班岛反击三天伤亡30000人的教训,日本人再一根筋也会进行变通,不是栗林忠道如何高明,实在是美国人把日本人当成不会拐弯跑的野猪了,过于轻敌。



(硫磺岛家书电影剧照)

日军在战场上的死亡人数仍然远高于美军。

别被伤亡数字所迷惑了,伤亡不等于都是尸体,硫磺岛战役日军被击毙22700余人(被俘1000余人),而美军阵亡仅为6800余人,但是美军负伤较多达到21800多人,因此在伤亡总数上确实超过了日军,也是太平洋战场上唯一的一次。同样是陆空绝对优势的火力,松山战役国军的阵亡数字是日军的六倍多,所以这一仗美军并不算太丢人。

日本本土空中支援分散了美军海空火力。

硫磺岛在行政上是归东京管辖的,可见距离日本本土之近,日本关西地区各机场的“神风敢死队”直接威胁着美军舰队,因此必须首先使用舰载航空兵对上述机场进行压制,如此造成美国海军每艘航母上只有30架轰炸机和鱼雷机,其余全部得搭载战斗机。其后果是用于硫磺岛的轰炸力量略显薄弱,没有很好的支援地面部队的进攻。



(栗林忠道剧照)

美军情报分析失误也是损失惨重的原因。

早在硫磺岛战役开始前几个月,美军第7航空队就出动侦察机进行航拍,后来又以很低的高度冒险对硫磺岛实施了侦察,照片被转送到太平洋舰队的联合情报中心进行分析,然而遗憾的是,此时的情报中心却缺乏有经验的情报分析员对这些重要照片进行分析研究,因为刚刚在关岛成立的高级情报中心调走了联合情报中心所有有经验的照片分析人员。

由此造成美军情报部门严重低估了硫磺岛防守日军的人数、武器配备以及防御工事的水准,使美军上下充满乐观的情绪,也为美军后来付出惨重的代价埋下了伏笔。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硫磺岛战役美军损失惨重的几个因素中,栗林忠道的战术正确仅占区区一条,并不是什么所谓的战术大师,更多的还是美军方面自己的问题。

打到最后,已经晋升陆军大将的栗林还是走了老路,率领350多名残余鬼子兵发起自杀性冲锋,偷袭了美军营地后遭到追杀,最终剖腹自尽。

(栗林忠道在硫磺岛照片)


度度狼gg


在珍珠港被偷袭之后,工业实力雄厚、财大气粗的美国迅速回过神来,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寇进行了猛烈的反击,到1945年时,美军已经在太平洋战场取得绝对优势。

1945年2月,为了攻入日本本土,按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令,美国海军上将斯普鲁恩斯将军率领第5舰队开始对硫磺岛发动进攻。

太平洋战场

之所以将硫磺岛的硫磺岛列为攻占的目标,原因很简单,因为硫磺岛是日本占据的小笠原群岛的主岛之一,位于马里亚纳群岛与东京之间,距离东京只有1200千米,战略位置极为突出。一旦盟军能够占据这个岛屿,利用岛上日本修建的两个机场,美军的轰炸机可以直接从硫磺岛出发,轰炸日本本土。

为了攻占硫磺岛,早在1944年12月开始,美国航空兵就开始出动远程轰炸机对硫磺岛进行大规模空袭。这场空袭一直持续到了1945年2月16日美军登陆前夕。

登陆战

1945年2月19日,美军第5舰队高达450艘军舰汇集在硫磺岛周围,在美军惯用的空袭、炮击之后,海军陆舰队开始向硫磺岛发动进攻。

类似的夺岛战役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早已进行了多次,在美国的原计划中,硫磺岛战役并不特殊,美军以绝对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优势,计划5天之内拿下硫磺岛。

然而,令美军万万没想到的是,守岛的日军一改之前坚守滩头阵地和自杀式冲锋的习惯,开始放弃滩涂,采用坑道作战、坚持纵深防御等手段,使得进攻的美军极为难受,伤亡也十分惨重。

硫磺岛战役

这场夺岛之战,从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所用的时间也比美军预估的5天延长了7倍,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1945年3月26日,美军才正式攻占硫磺岛。

而美军遭遇的伤亡也远比预估的要多,这场惨烈的硫磺岛战役中,美军遭遇了28,000余人的伤亡。而守岛的日军除了1000多人被俘和投降之外,其余22,000多名日军全部身亡。

硫磺岛战役也成为太平洋战场上极少数的美军伤亡人数大于日军伤亡人数的战役。而带领日军坚守硫磺岛,给予美军巨大杀伤的日本将领,就是日军第109师团长栗林忠道中将(硫磺岛战役最后时刻被晋升为大将)。

栗林忠道

带领居于全面劣势的日本军队,在硫磺岛给美军带来如此巨大的杀伤,栗林忠道是否是日军的名将和天才将领呢?

然而,并不是。事实上,栗林忠道在日军诸多将领之中并不起眼,也并不多受日军大本营的重视。一直到1944年被派往硫磺岛负责守备任务时,他也不过是一名中将而已,而且率领的109师团,还是临时拼凑的陆军师团。

在硫磺岛战役之前,栗林忠道也从未表现出多么卓越的军事才华和天赋。1914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成为日军一名骑兵军官之后,栗林忠道按部就班的晋升大尉、从陆军大学毕业、担任中队长、联队长、旅团长等职。

栗林忠道

抗战爆发之后,担任日寇骑兵旅团长的栗林忠道还曾在内蒙古与中国军队作战。为什么之前表现平平的栗林忠道,却能在硫磺岛战役大放异彩的,给予美军如此巨大的杀伤呢?

这其实与栗林忠道特殊的经历有关。在1927年到1931年时,林忠道曾离开部队,前往北美担任日本驻美国及加拿大武官。也正是在美国期间,栗林忠道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了美国军事,并对美国军队作战的方式有了极为深刻的了解。

而对对手有如此深刻的了解,也使得栗林忠道能够针对美军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布防。例如,他坚决反对海滩设防,主张纵深防御,以规避美国空中及舰炮的打击;他反对日军的自杀式冲锋,要求每个士兵杀十个敌人;他坚持修筑坑道,在硫磺岛上修筑了长达28公里的坑道阵地,从而给美国军队带来巨大杀伤。

硫磺岛战役

除此之外,能取得能将硫磺岛战役打成唯一一场美军伤亡人数大于日军的战役,栗林忠道当然也有其可取之处,而其最大的优点则是:他是当时狂热无脑的日本军队中少数比较“正常”的人。

二战时的日军,几乎将兽性发挥到极致,除了烧杀掳掠之外,战斗中的日军往往悍不畏死,脑子一热就发起了自杀式冲锋,不仅不把别人的命当成命,也不将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儿。

这样的冲锋对于武器装备落后、重武器严重缺乏的中国军队自然百试不爽,但是,对于财大气粗、武装到牙齿的美国来说,不过是送人头。

硫磺岛战役

而栗林忠道在指挥硫磺岛战役时,一改日军无脑冲锋、自杀式袭击的作战方式,利用坑道等防御设施,灵活机动的与登陆的美军作战,从而使得美军在登陆战时极为不适应,也因此遭遇了巨大的伤亡。

当然,无论如何挣扎,无论栗林忠道如何狡猾,面对美军的绝对优势,在顽抗36天之后,硫磺岛依然被美军占据。栗林忠道本人也在最后时刻战死。也许李琳中到最大的欣慰,除了给美军带来大于日军的伤亡之外,大概就是最后时刻日本天皇将其晋升为大将军衔了。


鸢飞九天2018


我们很多人对这场战役的第一印象都是来源于影视作品。初看《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的家书》时确实很让人震撼。那个印第安人美国兵一步一步的经历身边的死亡,还有栗林忠道在美国登陆时强调等他们挤满滩头再开火。美国角度看这场战役,没有过多的高层指挥镜头,却有很多的国内镜头。日本却有很多高层的镜头和回忆。比较下来你会发现这场战役的背景很明确:美国人已经在想着胜利和欢乐的日子,而日本是在从上到下的榨干自己负隅顽抗。会有很多人因为这两部影视作品不由自主的去欣赏和同情栗林忠道。因为先入为主的宣传,让我辈人如此轻易的原谅了这个在中国血债累累的刽子手。我们设想下这样一个情形,一个类似于马宝山一样的杀人犯,在连你友善的邻居、甚至是你的家人都不放过的时候,然后他被枪决时哭着说自己还是很孝顺母亲的!你会对他有多少欣赏和同情?类似于这样的日本坑道防守,中国战场上有松山战役。日本守军1200人左右,中方牺牲7000多人,还有上万伤者。就是我们的影视作品里《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龙文章和虞啸亲在沙盘上推演的结果,比之更甚。而我们身边却有大量的人选择去最爱《亮剑》《顺溜》《雪豹》这些剧。活在自己想象里太久了!我们居然真的就去相信了一些东西,我们居然很轻易的就替我们的先辈去原谅了类似于栗林忠道和牛岛满。你们在可怜美日双方的火力不对等时,你有想过中日双方的火力不对等吗?你在佩服栗林忠道的为国精忠时有先想过张自忠将军的为国捐躯吗?你在感叹日军被屠杀时有先想过中国土地上被刺刀挑起的婴儿吗?所以抗美援朝一战真的很必要,让跪了一个清朝的国人思想有了信心。不是非要钻牛角尖去争什么理。硫磺岛之战日方确实打的尽力好。但是现在看着文字数字图片的我们首先没有资格替先辈去原谅他们,其次如果你觉得欣赏他们,那你先把生你养你的土地上的历史先多看些,再去欣赏他们。再者,还有那个一直觉的很牛逼的美国确实很牛,两部电影就能洗多少国人的脑。


心翼35056347


如果山本五十六手底下有更多地向栗林这样的实干派的将军的话,那太平洋战场上面,联合舰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很讲究军国主义精神,讲究的是为天皇尽忠,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迎接他们的是美国人无情的机枪和子弹,所谓的自杀式进攻曾经在亚洲所向无敌,但到了太平洋岛屿上面,就是被美国人活生生虐的料。

我们国家著名的排球教练郎平女士曾经说过,不要空谈精神,空谈精神的人会失败的很惨!到了战场上面确实讲究有我无敌的气势,但是得活用脑子,不能够只一昧的拼损失,拼伤亡,到最后呢,你的那些伤亡都是徒增伤亡,白白送了自己的资源,白白送了自己的优势。

很显然,在整个日本国内,脑子已经不正常的情况之下,栗林还算脑子有点儿正常,他和山本五十六同时意识到日本和美国之间无法取消的那种国立上面的差距,以及技术上面的差距,这在战场上面形成的就是装备上面的碾压。在战场上面时刻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冷静的对待战场上面的任何一草一物,分析敌我双方之间实力的,对比这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很显然,很多的日本将领都不合格,尤其是在太平洋岛屿上面守岛作战的那些日本将领。

空谈精神,这暂且不谈,更是拿士兵的生命不当回事儿,你可以不记伤亡,但是你必须得为后面的防守后面的准备工作赢取时间,而不是一味地成就自己的忠勇之名,面对美国人的装备优势,将自己的不对置身于美国人的火力之下,明摆着自己作死的行为,却被日本大本营看作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借此大肆宣传,这种错误的做法,使得整个日本军队弥漫着一种遇见,每个人子弹不上去把那子弹蹭到自己脸上,那都不算事。这种愚蠢的作战行径,也为日本人付出了血一般的代价。美国人也凭借着这种作战方法,一层一层的剥开了日本人的防御,然后将日本20多艘航空母舰,一艘接一艘敲死在了太平洋上。

栗林在全国上下,整个军队内部已经没有办法进行正常思考的时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思考到了双方之间的实力对比,装备差距,所以在守卫硫磺岛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防御选项,并且撑了那么长时间,让美国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种冷静才是他难得可贵的地方,不是说莅临这个人作战有多么明智,只不过是日本将领的平均智商拉高了栗林的平均值。

这一点对于一个军队来讲是很难掌握的东西,什么时候该拼,什么时候该退,进退有度,这样的军队才会无往而不利,该打印账的时候逃了,不该打硬仗的时候,硬着头皮上了,这样的军队只会越打越少,越打越死,最终即便你有800万的美械化部队,你仍然还是战胜不了几十万拿着小米加步枪的。


漩涡鸣人yy


如果抛开善恶之分,把美日两军看成沙盘作战,栗林忠道是少有的,富有智慧的指挥官。

在二战后期的太平洋战场,日军作战很多都是以滩头战开始,很快在海滩就折损大半军力,之后再组织剩余一小波人,烧了旗子,机密文件,就发动“万岁冲锋”。

但是栗林忠道明令禁止士兵发动万岁冲锋,不可以做无意义的牺牲,喊出了“以一杀十”的口号,两万日军隐藏在硫磺岛那挖空的折钵山的山体里,隧道四通八达,与美军持续缠斗游击数月。美军伤亡两万余人。

这也是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首次在岛屿争夺战中,伤亡超过日本的战役。

再缺少后勤,淡水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这个原本只能养活千号人的荒岛,是如何容纳上万日军的。

在栗林忠道的作战思想指导下,与美军纠缠数月。不得不说,栗林忠道确实是一个军事奇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