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為什麼要立年僅三歲的溥儀為皇帝?

鄭禕晗


大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宣統帝溥儀是慈禧皇太后親自找的第二任幼年皇帝,第一任幼年皇帝是光緒,這大家應該都知道,無奈這位兒皇帝光緒被帶大後,很慈禧太后很多政令相斥,引來了慈禧太后和守舊派大臣的強烈不滿,於是在光緒帝主持的戊戌變法出現疏漏之時,他們群起而攻之,慈禧罷免了光緒,而光緒的改革派則是逃的逃(康有為,梁啟超都逃亡國外),死的死(戊戌六君子慘被斬首於北京菜市口),一場轟轟烈烈的清末變革就此落下了帷幕,光緒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臺,爾後在慈禧死前的一天被用砒霜下毒致死。

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光緒帝時候,大清朝不能有權利的旁落,這是十分危險的時期,慈禧在彌留之際,又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大清國皇帝,年號宣統,為什麼會選中溥儀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大家看一下上面的族譜圖便一目瞭然,醇親王是慈禧老公咸豐的弟弟,而醇親王的側福晉是慈禧的親妹妹,她和醇親王生下了兒子載灃,所以從輩分上說,載灃和慈禧叫大媽(從父親這邊論)或大姨(從母親這邊論),可謂親上加親,所以在光緒死後,慈禧自然選擇了自己親妹妹的孫子溥儀,這樣同樣是親上加親的關係(溥儀既和慈禧叫大奶奶,也叫大姥姥),所以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下,溥儀幾乎是慈禧的不二人選。


老豬的碎碎念


溥儀繼位時年僅三歲,是清朝繼位年齡最小的一個,比光緒皇帝還小一歲。慈禧立光緒,主要是因為他的身世,光緒是醇親王奕譞的長子,奕譞是慈禧的妹夫,光緒也就是慈禧的外甥。在恭親王奕訢失勢後,慈禧扶持奕譞,並將他長子入繼給了咸豐皇帝,繼承了帝位。

按理說當時最有資格入繼大統的應該是“溥”字輩的,其中年紀最大的是溥倫,就算排除掉“溥”字輩的,競爭力最強的也應該是道光六子恭親王奕訢的兒子們。可慈禧一者要扶植幼帝,以便自己繼續保持朝綱,二者不願恭親王的勢力過大,所以她才打破慣例,立了年僅四歲的光緒。


這慣例一打破也就不是慣例了,在光緒受到厭惡之後,慈禧的首要人選是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儁,他老媽是慈禧的侄女,和光緒如出一轍,都是要有葉赫那拉氏的血脈才行。不過後面由於義和團事件和八國聯軍侵華,載漪因為親近義和團而被拿來做槍靶子,連帶溥儁也就失去了繼位的資格了。

在失去了溥儁之後,慈禧又把目標盯到了妹夫奕譞的醇親王府,奕譞生有七個兒子,其中由慈禧妹妹所生的有四個,第二個就是光緒。其餘的兒子或早死、或過繼,只剩下第五子載灃,而溥儀就是載灃的兒子,也是嫡子。


就像慈禧看中奕譞、載漪一樣,慈禧看中載灃是因為他的嫡福晉蘇完瓜爾佳氏(溥儀生母),乃是慈禧的心腹榮祿之女,也是慈禧的養女,從小養在身邊,對慈禧言聽計從,溥儀和葉赫那拉家也是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的。

慈禧立皇帝和玩似的,只看重親疏(光緒是妹妹的兒子、溥儁是侄女的兒子、溥儀是養女的兒子),而不看重能力、資歷和年紀,就算是個剛滿月的小孩,只要他和葉赫那拉四個字沾上邊,慈禧太后都可以“力排眾議”讓他做皇帝,這實在是一個沒落帝國的悲哀。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先梳理一下清末幾位皇帝的關係吧,清朝第八位皇帝道光於1850年去世,傳位於第四子咸豐皇帝奕詝(zhu),第六子為恭親王奕訢,第七子為醇親王奕譞。咸豐皇帝在位十一年,皇后為晚清實際掌權人慈禧,1861年31歲的咸豐皇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太后以及恭親王,醇親王發動“辛酉政變”,消滅了八位顧命大臣,其子載淳繼位後,慈禧改元同治,意為兩宮太后臨朝同治之意,從此開啟了慈禧太后長達五十年把持朝政的局面,同治十三年,19歲的載淳皇帝駕崩,由於同治皇帝沒有子嗣,失去兒子的慈禧太后只能從咸豐皇帝的侄子裡挑選一個,為了自己繼續把持朝政,慈禧親點醇親王奕譞次子四歲的載湉即位,是為光緒皇帝,除了考慮到載湉年幼,便於控制,還有就是載湉生母為慈禧太后親妹妹,血緣關係比較近,事實也如此,光緒皇帝一生都活在慈禧的掌控之下,後經過戊戌變法的動盪,被慈禧太后幽禁於中南海瀛臺,從此光緒皇帝徹底失去了權力,直到去世。至於光緒皇帝死後,慈禧要立溥儀為皇帝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光緒皇帝沒有子嗣,只能從侄子裡挑選,溥儀年幼,立為皇帝便於自己控制,好繼續垂簾聽政。

二:溥儀生母為慈禧心腹重臣榮祿的女兒瓜爾佳蘭氏,慈禧非常喜歡,從小被收養在宮中,後嫁於載灃,和自己比較親近。

三:溥儀生父載灃優柔寡斷、懦弱無能,對自己沒有威脅。

不管怎樣,晚清三位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此時的清王朝已經是日薄西山,風雨飄搖,迴天無力了。








博古論今00


慈禧為什麼選擇溥儀繼承皇位?這要從溥儀的家世說起。

第一,溥儀的祖父奕的嫡福晉葉赫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后胞妹。在溥儀的曾祖父道光皇帝的兒子中,對後代影響最大的有三個人:第四子奕(咸豐皇帝),第六子奕,第七子奕(光緒父親、溥儀祖父、咸豐同父異母弟)。溥儀的祖父奕有四位福晉,共生7個兒子。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后胞妹,生下四子:第二子載湉(光緒帝),其餘三子早殤。第一側福晉顏扎氏,去世早,無子。第二側福晉劉佳氏,生有三子:第五子載灃、第六子載洵、第七子載濤。第三側福晉李佳氏,無子。簡單地說,奕嫡福晉葉赫那拉氏雖生育四個兒子,實際上只有一個存活,就是光緒皇帝。第一、第三側福晉沒有兒子。第二側福晉劉佳氏雖生育三個兒子,但過繼出去兩個,家中只剩下第五子,就是溥儀的父親載灃。就是說,奕七個兒子中,早殤三位,繼承皇位一位(光緒帝),過繼出去二位,只留下一位,就是溥儀的父親載灃。第二,溥儀的母親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的養女,慈禧的心腹權臣榮祿的親生女。慈禧把蘇完瓜爾佳氏指配給載灃(溥儀的父親)。溥儀的外祖父榮祿是慈禧晚年的心腹重臣,如同和珅對乾隆一樣,榮祿既沒有學歷,又不是進士狀元,又沒有武功,官升得很快,步軍統領,兵部尚書,軍機大臣,大學士。在戊戌政變中,袁世凱和榮祿奏報慈禧太后,出賣了維新派。慈禧親手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宣統帝溥儀是養女的兒子。這表明慈禧在挑選同葉赫那拉氏有關係的人做皇帝。


千里草


愛新覺羅·溥儀,道光皇帝第七子奕譞的孫子,光緒皇帝五弟載灃的長子。慈禧太后對於溥儀的選擇還要從同治皇帝駕崩說起。

同治皇帝19歲駕崩,身後沒有留下任何子嗣,慈禧太后只能從近支皇室宗親中選擇一位,承繼大統。出於能夠繼續“垂簾聽政”的目的,慈溪太后不能按照“子承父業”的基本原則,選擇比同治皇帝低一輩分的宗親繼位,那樣一來自己就成了太皇太后,再進行垂簾聽政,與理不通、與祖宗家法不合。慈溪太后想要繼續保持自己太后的位置,就只能選擇同治皇帝通輩分的宗親繼位,有鑑於和自己的親疏遠近,慈溪太后選擇了自己的親妹妹也就是道光帝第七子奕譞的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的嫡子載湉入繼咸豐皇帝為嗣,登基為帝,是為光緒皇帝。慈溪太后繼續以太后之尊,垂簾聽政。

光緒皇帝在慈禧太后的嚴密控制下,只是一個傀儡皇帝,毫無皇帝權力和威嚴可言,終其一生,也未能生育皇嗣。光緒皇帝駕崩以後,慈禧太后只能從光緒皇帝的近支宗親,也就是奕譞的後代中選擇一位繼承皇位。當時,奕譞的前四個兒子都已經不在人世,排位第五的載灃就成了首位人選。光緒皇帝駕崩以後,慈禧太后不能再按照原先“兄終弟及”的繼位原則安排皇位繼承人,於是就選擇了光緒皇帝的下一輩,也就是載灃的長子愛新覺羅·溥儀。另一方面,載灃性格懦弱、政治智慧和處理政事的能力在慈禧太后眼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溥儀又不到三歲,慈禧太后對今後的政事處理狀態已經能夠預見,那就是繼續實行“垂簾聽政”。奈何,在慈禧太后做好了皇位安排以後,便一命嗚呼,去世了!


正說清代十二朝


清朝的咸豐帝(文宗)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有實權的皇帝。公元1860年,咸豐帝為逃避英、法聯軍的進攻,帶著七大姑八大姨逃到了熱河,也就是現在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的避暑山莊。次年,31歲的咸豐帝駕崩,6歲的同治帝(穆宗)即位。同治帝是個短命皇帝,19歲就翹辮子了。因同治帝無子,掌握實權的慈禧太后立了道光帝的孫子、咸豐帝的侄子、同治帝的堂弟載淳為帝,也就是光緒帝(德宗)。沒想到光緒帝比同治帝還倒黴,當了34年的傀儡皇帝,最後還被慈禧毒死了。

實際上,早在1898年維新變法失敗後,已經和光緒帝翻臉的慈禧就打算廢掉光緒帝,另立新君。但是立誰為新君,慈禧是有講究的,有一個硬性標準——此人必須與葉赫那拉氏有血緣關係。

當年立光緒帝,就是因為光緒帝是慈禧(葉赫那拉氏)的親外甥,光緒帝之父醇親王奕譞娶了慈禧的妹妹,生了光緒帝。基於這一點,很多條件夠格的宗室都被戀權的慈禧給刷掉了。以這條標準,溥儁(也作溥俊)被慈禧盯上了。溥儁是誰?他的父親是端郡王載漪,祖父是道光帝第五子淳親王奕誴。不過,由於嘉慶帝第四子綿忻無子,載漪過繼給了瑞親王綿忻。

載漪的嫡福晉是慈禧的弟弟桂祥之女,也就是說,溥儁是慈禧侄女的兒子,有了這層關係,慈禧就認為溥儁可靠。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慈禧以光緒帝無子為由,立溥儁為大阿哥,準備廢掉光緒帝改立溥儁,年號定為保慶。慈禧立溥儁,其實就是給自己找個背鍋俠。

當時的清朝早已不是康乾時代的清朝了,至少那時的清朝還有個大帝國的模樣。極盛時的清朝疆域廣闊,面積1300多萬平方公里。清朝的東北邊界,以黑龍江(河流)以北的外興安嶺為界。清朝北部與沙俄的邊界,差不多就是蒙古與俄羅斯的邊界。清朝的西北部約以巴爾喀什湖與沙俄為界,唐努烏梁海(今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那時還在清朝版圖內。

乾隆帝上臺後,用了六十年時間,把大清帝國的家底敗光了,再加上嘉慶帝、道光帝才幹平庸,根本無力拉住大清帝國這輛破車衝下歷史懸崖。公元1850年,道光帝剛嚥氣,廣西就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起義。天王洪秀全從金田起兵,一路北上過湖南、湖北、安徽,以清朝兩江總督駐地江寧府(江蘇南京)為都。清朝的東南財賦重地淪為戰場,這對清朝的統治造成了沉重打擊。

清朝內亂不止,列強自然要弱肉強食。英國先在1840年通過第一次鴉片戰爭割佔香港島,然後又在1860年與法國進犯京師,火燒圓明園。不過,割佔清朝地盤最多的是沙俄,沙俄利用清朝陷入內亂以及清朝統治者的愚昧,大發了一筆。1858年,俄羅斯強迫清朝割讓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河流)以北的60多萬平方公里。1860年,沙俄又佔據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1864年,沙俄強迫清朝割讓巴爾喀什湖東南約44萬平方公里。

到了1900年前後,清廷名義上還在,實際上早就成了列強的盤中餐了,列強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沙俄的勢力範圍包括黑龍江、吉林、奉天(遼寧)、內蒙古、外蒙古、新疆、直隸北部(河北、內蒙古、遼寧三省交界)、甘肅西部。德國的勢力範圍包括山東,日本的勢力範圍包括福建,英國的勢力最大,包括長江流域、淮河流域,有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江蘇、上海、河南、江西、浙江。法國的勢力範圍包括廣東、雲南,不過英國在這兩省也有很強的勢力,廣西則是法國和清廷互相爭奪的區域。清廷直接控制的不過直隸、山西、陝西大部、甘肅大部、青海和西藏。

清朝爛成這樣,剛愎自用、愚昧無能的慈禧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慈禧貪婪無能導致甲午戰爭慘敗,把光緒帝抬出來給自己善後。光緒帝維新變法是激進了點,看到光緒帝不聽話,大權在握的慈禧自然不敢把這顆定時炸彈留在身邊,急著要立保慶帝。只是讓慈禧意外的是,列強堅決反對廢黜光緒帝,慈禧怕洋人,最終還是繼續讓光緒帝當空殼子皇帝,保慶皇帝美夢破滅,花天酒地,最後潦倒而死。

慈禧不會讓光緒帝死在自己後面,這就面臨一個問題,誰來當新帝給自己背鍋。當然,新皇帝還是要符合那個標準——與葉赫那拉氏關係較近,慈禧又盯上了醇親王府。此時的醇親王載灃是老醇王奕譞的次子,長子就是光緒帝,但和光緒帝不同母。換句話說,載灃是慈禧名義上的外甥,與葉赫那拉氏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也不遠。只是載字輩已連立同治帝和光緒帝,不能再立載字輩了,只能立和葉赫那拉氏關係較近的溥字輩,所以新君只能從載灃的兒子裡找。

載灃的長子是溥儀當時只有3歲,但已是慈禧沒有選擇的選擇。1909年,3歲的溥儀在一片淒涼中繼位。有一件野史軼聞,說溥儀登基時哭鬧不止,攝政王載灃只好安撫兒子說:“快完了!快完了!”當時就有人說:“大清朝真的快完了!”果不其然,1911年,武昌一聲炮響,帝制終結,大清朝成為歷史煙塵。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慈禧在死前,替清王朝選擇了新一代接班人,那就是載灃僅有三歲的幼子溥儀。那慈禧為什麼選擇一個只有三歲的小孩當一個王朝的皇帝?

溥儀的父親載灃與光緒是異母兄弟,兩人血緣關係親近,慈禧選擇溥儀是合情合理的,可以替光緒選擇一個後代,而且載灃的福晉瓜爾佳氏,不僅是軍機大臣榮祿之女,還是慈禧太后的養女,溥儀算是慈禧的孫子。而且按照血統來說,溥儀也是最好的選擇,溥儀的父親載灃是醇親王,但他不是第一代,他的父親醇賢親王才是第一代醇王。而老醇王是道光帝的皇七子,咸豐帝的七弟,是根正苗紅的皇子,按照這血統來說,慈禧選溥儀為皇帝是合理的。而且溥儀有一個能力較強的父親,載灃在當時算是比較傑出的皇族,可是按照輩分,載灃不能當皇帝,慈禧選溥儀當皇帝,讓載灃當攝政王,也利於載灃掌控朝政,因為誰都知道小孩子只是名義上的皇帝。


當然,慈禧選擇讓一個小孩子當皇帝,也是為了控制他,三歲的孩子在政治方面的成熟起碼要成年之後。而慈禧也長了記性,因為她選擇的光緒就一直與她對著幹,接連挑戰慈禧的權威,慈禧從這也懂得了皇帝大了不容易管的道理,所以選一個小皇帝,可以方便自己的控制。慈禧這樣做,也可以讓她的侄女隆裕太后控制住溥儀,但隆裕太后的手段遠比不上慈禧,她只能退居幕後,干預不了朝政,清朝的實際掌握者是載灃。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清朝的皇儲制度主要有三種,大概分佈在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清朝入關前,由議政王大臣會議選舉,也就是所謂的諸王貝勒旗主選舉制度,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選舉制度,卻符合清初的形式,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以及世祖章皇帝福臨基本上都是屬於這種方式上位。第二種是秘密建儲制,自雍正皇帝開始,把立嗣的詔書放在“正大光明”匾的後面,等皇帝駕崩後,取出,宣佈新皇帝繼位。這樣就避免了康熙朝晚年皇子爭奪皇位的悲劇。

以上兩種制度中,會考慮該繼承人的出身以及序齒。尤其是第二種秘密建儲制,乾隆的前兩次立儲都優先考慮了嫡生子。而道光以及咸豐都算某種意義上的嫡長子。第三種則是,清朝後期,由慈禧太后一言定之的不成制度的制度。比如己亥建儲所冊立的大阿哥溥儁。關於溥儀的問題,大家都說了很多。筆者不妨從大阿哥被冊立的理由中嘗試分析慈禧的心路歷程。

首先,宗系不遠也不近,比較容易控制。

大阿哥的父親乃是,道光帝旻寧之孫,惇親王奕誴之子,但是卻過繼給瑞敏郡王奕志(嘉慶帝四子瑞親王綿忻子)為嗣,因此如果沒有慈禧的幫扶,載漪一系應該會遠離皇位。這就會造成大阿哥繼位以後,瑞王一系對慈禧太后感恩戴德。同理,醇親王一系不同於恭親王曾經深得道光寵愛,如果不是慈禧太后一而再再而三的選擇,那麼醇王系也很難繼位。

第二,血緣或者宗法關係上比較近。大阿哥是端郡王載漪兒子,母親為慈禧的弟弟桂祥之女。這點同光緒類似,而在光緒過繼給咸豐以後,光緒的母親則變成了溥儀名義上的奶奶,這樣,慈禧太后作為溥儀的“親姨奶”控制起來比較方便。

第三,大阿哥年幼無知,其父庸碌不堪。有學者評價載漪:少不讀書,剛愎自用。愚而不學,驕盈特甚。

大阿哥則是一個“人情上的事他一點兒不通。在宮裡,一不如意,就會對著天長嚎,誰哄也不聽”的主。

所以,這樣的一對父子,利於慈禧掌權。

而溥儀繼位時只不過一個幼兒,自然無法阻礙慈禧。他的父親醇親王載灃性格懦弱,自然讓慈禧放心。

第四,溥儀的母親是福晉瓜爾佳氏,閨名“幼蘭”,是慈禧太后的心腹重臣榮祿之女。有了這一層的關係,溥儀被選中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LUCKYWATER愛歷史


背景:戊戌變法使得光緒和慈禧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

1、初意欲溥儁

此後慈禧其實一直想立她弟弟葉赫那拉.桂祥之女的兒子愛新覺羅·溥儁為儲君而廢黜光緒,以此將權力永遠掌控在葉赫氏手中,但是此舉遭到了滿朝文武及外國使臣的舉家反對,沒辦法啊大家都反對,此時年老多衰時日不久,她也只能作罷。

2、後便宜溥儀

其實此時溥儀的弟弟載灃是比較合適的人選,奈何慈禧認為如果載灃為帝,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則無法像她一樣優秀的把持朝政,那麼選誰呢,三歲的溥儀落入了年老色衰的慈禧眼中,溥儀—自己喜愛的大臣榮祿外孫也是載灃之子,以此不僅名正言順而且以隆裕垂簾聽政,同時由載灃入攝政王也可平衡二者,葉赫氏亦可永葆萬世太平無憂。

謀之拙見,寥寥數語,歡迎討論。




查理99


從1861----1908,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慈禧一直是垂簾聽政,並沒有效仿武則天而稱帝,這是為何呢?

1.時代決定的。武則天時期是我國的封建社會高潮時期,當時的生產關係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的而且當時的外在關係相對比較融洽,社會穩定; 而到了慈禧太后時期,這是處於封建社會的衰弱時期,社會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加上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人民不斷起來反抗推翻清朝的統治,所以慈禧也不敢貿然行事。

2.傳統思想的制約。慈禧所在的清朝末年是封建禮教非常完備而嚴苛的時代,同時也是西方男女平等意識興旺的時代,她不敢輕舉妄動.搞不好,不僅她做不了皇帝,而且,還有可能引發整個帝制體系的崩潰.

3.吸取歷史教訓。她自少女時期就博覽群書,研讀歷史,深知中國是一個男權社會,女人想當統治者,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擁護。她瞭解呂后和武則天,也知道那些曾經垂簾聽政的太后們。慈禧並非愚蠢之人,儘管說過一句話,"女人能如武則天那樣,一生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