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河工程戰疫丨師同源,夢同根 ——聽校友劉寶玉講他的武漢戰疫故事

 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一場需要同舟共濟的全民行動,河工程人積極響應號召,一直走在戰疫的路上,和全國人民一起肩並肩、手攜手、迎難而上、共克時艱!

  今天特邀校2009級醫學影像學劉寶玉,由他來講述河工程人在最前線共同抗疫的故事。


邯鄲:河工程戰疫丨師同源,夢同根 ——聽校友劉寶玉講他的武漢戰疫故事

  2020年初,荊楚大地,新冠肆虐,隨著疫情爆發,各省市疫情防控等級一升再升。武漢抗疫前線的醫護資源幾近耗竭,各省市一批又一批的醫護人員奔赴前線支援武漢。而正當我和瑞超奮戰在我們醫院的抗疫一線時,接到了援鄂報名的通知,我們幾乎同時報了名,非常的默契,正是基於我們從大學到如今積澱了近11年同學情。


邯鄲:河工程戰疫丨師同源,夢同根 ——聽校友劉寶玉講他的武漢戰疫故事


劉寶玉(右)和劉瑞超(左)

  2月21日晚10:30醫院決定了我和瑞超同去支援武漢,次日啟程。22日下午3:00分別來自石家莊、邢臺、邯鄲、保定的30名影像技師,在石家莊站集結完畢。5:03, 30名技師和一名行政人員踏上了開赴武漢前線的G505次列車,此時我跟瑞超無意間談起了在邯鄲上學的點滴,忽然前排的一名隊員扭過頭來問:“你們也在邯鄲上過學””是的“哪個學校“河北工程大學醫學院”“啊!我也是!我是07級影專,我叫梁銀龍”“你好學長,我叫劉寶玉”“我叫劉瑞超”。

  突然一聲“玉哥”,我趕緊回頭看,“競超”,原來是競超,雖然我們都戴著口罩只露著眼睛,還是認出了對方。他是11級影像的,因為我們是同專業的,平時交流比較多,所以比較熟悉,他入學時,是我接的他們,競超很優秀,競選當了他們班的團支書。我把瑞超和銀龍介紹給他認識,“玉哥,還有一個咱們校友呢,12級影像彭新平”“太有緣了咱們,趕緊叫過來”。短短的十多分鐘時間,居然就找到了五個校友。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


邯鄲:河工程戰疫丨師同源,夢同根 ——聽校友劉寶玉講他的武漢戰疫故事


從左到右分別是09影本劉瑞超、09影本劉寶玉、11影本李競超、07影專梁銀龍、12影本彭新平

  到達武漢以後,所有隊員隨即被分成三組,我、瑞超和銀龍在第一組,去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競超去黃陂方艙醫院,新平去武昌方艙醫院,大家分別負責所在方艙的CT檢查工作。由於我們分在不同的區,基本是見不到面的,只能是微信或者電話聯繫,囑咐對方,注意防護,注意安全,面對病毒心理上輕視,行動上一定要重視!


邯鄲:河工程戰疫丨師同源,夢同根 ——聽校友劉寶玉講他的武漢戰疫故事

邯鄲:河工程戰疫丨師同源,夢同根 ——聽校友劉寶玉講他的武漢戰疫故事


  方艙內CT檢查工作是危險繁重的,在身穿隔離衣、防護服的前提下,還需佩戴護目鏡和麵屏。因為CT艙屬於臨時安裝搭建的,射線的屏蔽防護相對差一些,我們還需再多穿一層重達30多斤的鉛衣。所以我們面對的“敵人”有兩個,既要防病毒,又要防射線。這種負擔之下,我們大概每小時做15個病人,持續工作5-6小時後,換下一組人工作。穿著防護設備不能有太大動作,否則就會缺氧頭暈,所以不能工作時間太長。出艙時汗水浸透了衣服,鉛衣壓的肩酸背疼,我們誰也沒有說苦,沒有喊累,默默的回到駐地,準備明日再戰,有一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概!


邯鄲:河工程戰疫丨師同源,夢同根 ——聽校友劉寶玉講他的武漢戰疫故事


  忙碌中,時間過得很快。因為我們影像技師團隊的加入,臨床醫生才得以快速的獲得患者的影像數據,加快了患者的治療進度,在15天的時間裡大量患者治癒出院。每當看著患者們一幅幅複查正常的CT圖像,還有患者充滿感激的眼神,都倍感欣慰與感動。我們能用所學到專業知識,真正的為疫區人民做一點小小的貢獻,也不辜負黨和人民,以及母校的期望啊。現在我們都在各自的屬地安排的酒店進行為期兩週的隔離休整,還請老師同學們放心,我們很好!勿念!


邯鄲:河工程戰疫丨師同源,夢同根 ——聽校友劉寶玉講他的武漢戰疫故事


  畢業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披掛上陣,奔赴抗疫前線,去護佑人民的生命,而母校和老師們的教導時刻銘記在我們心中,一直在指引著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自從畢業後就不曾回到母校,但我通過學校的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時刻關注著母校,看著新校區一天一天的建好,直到整體搬遷,不禁為母校逐步的發展壯大而感到驕傲與自豪,在此祝福母校,桃李滿天揚四海,碩果累累振中華!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