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不要让孩子回避各种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健康成长

<code>请点击右上角蓝色“+关注”,关注英语启蒙老师Nemo头条号,及时接收精彩内容。/<code> 

李玫瑾,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李玫瑾:不要让孩子回避各种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健康成长

她既是育儿心理老师又是一位好妈妈。她的很多育儿理论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家庭的抚养不仅是物质抚养,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视频文本:

由于回避的观,导致他们也最容易缺失这方面的念,我们来看马加爵曾经讲的一段话,他曾经在逃亡期间,他杀完四个人以后他就逃掉了,但是当我们发出A级通缉令之后,他几乎无路可逃了,于是他就在买了10盘英语磁带,在大海边坐下来,他刚开始听英语磁带,最后他觉得他有话要说,他没有办法了,拿了2盘磁带开始录音,这两盘磁带他鲁给的全是他的姐姐,2个姐姐。其中有一段话是录给大姐的,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100年后早死迟死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我来时钻牛角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想这个问题想不通,王菲有一首歌,歌词是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我们可以看到,他这段话其实已经表述了,高智商大学生一种心理上的一个问题,他是学生命科学的,学到大四杀人,然后再逃亡期间发出这样一个感概,就是,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既然100年前100年后你我都不在,那么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当记者问他,4个年轻同窗的生命在你的铁锤下消失,你对生命有过敬畏感吗。他茫然,没有,没有特别的感受,我对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对他人的生命也不重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的生命这个教育它的难点在哪里。观念它还有一个特点,刚才我讲他是感知的一幅画面,所以他是现实的。那么现实的,它还会受制于人经历的视觉,,经历是一个纵向的,视觉是什么,是正反的。你要发现你要经历的越多,人的观念才会越丰富,经历越杂,人的观念才会越完整。


点击【了解更多】,免费获得388元外教课

李玫瑾:不要让孩子回避各种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