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 I 父母一定要在6岁前培养孩子的性格

去年坚果无意中看到朋友转发的一个视频,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谈教育孩子的,看完后瞬间被圈粉。她的育儿理念,大部分坚果是认同的,有很多可取之处。

李教授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少年犯的年龄也越来越低,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不健康。

李玫瑾教授 I 父母一定要在6岁前培养孩子的性格

李教授讲到她曾接触的一个案子,四个少年伙同绑架勒索并杀害同学,并且在法庭判刑后,他们四个竟然当众相视而笑,因为他们早就知道青少年没有死刑,到了这一刻,他们仍然没有丝毫悔意。细思恐极,连杀人都不害怕,还毫无悔意,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随着相关人员探访这些孩子的家庭后,发现他们并不是所谓的没有人管,家庭条件恶劣的孩子,相反,他们的成长环境良好,父母感情也稳定,并非离异家庭。在后来与孩子的父母对话后,李教授发现这些孩子的共同点都是“任性妄为”,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并没有及时纠正孩子任性的行为,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当孩子越长越大后,自主能力更强后,他的叛逆足以让大人无计可施。

李玫瑾教授 I 父母一定要在6岁前培养孩子的性格

那么究竟如何帮助孩子从小培养好的性格,压抑他们的任性呢?李教授提出:6岁前可以这样做:

1. 为什么抑制孩子“任性”是在孩子6岁前?

其实当孩子会说话,懂得表达之后,就可以开始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了,一般是在3岁左右,6岁之后孩子的自主性和行动能力都足以和大人对抗,他可能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所以应尽早抑制孩子的任性。

2. 管教孩子的前提是,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3岁前孩子的养育者最好是母亲,母亲亲自抚养和照料孩子,有利于孩子依恋母亲,只有当孩子对母亲形成了依恋之后,父母的管教才能顺利的实施,否则孩子会无视父母的管教。

李玫瑾教授 I 父母一定要在6岁前培养孩子的性格

3. 恩威并施,抑制孩子的任性。做到这点需要父母在孩子无理取闹时,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打骂或说教孩子,把哭闹的孩子带到安全的房间,在他哭闹期间冷静的观察他,不去安慰也不评价,即使是看见孩子有伤害自己的行为(如撞墙),也不要急于安慰,要用冷静的态度告诉他,他的行为是无效的,起不到要挟父母的作用。

李玫瑾教授 I 父母一定要在6岁前培养孩子的性格

4. 鼓励沟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理由,同时也要听取别人的理由。孩子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通常是哭闹,父母应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获得某样东西的理由,同时告诉孩子你拒绝他的理由。当孩子的理由合理时,父母可以适当满足孩子,孩子便会认为沟通是有效的。

李玫瑾教授 I 父母一定要在6岁前培养孩子的性格

5. 让孩子知道想要得到,必先付出。

父母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知道他所得到的一切都不是白来的,是父母通过努力为他提供的。也可以制造机会,让孩子努力付出一次,然后获得回报。

6. 克制欲望,抵御诱惑,延时满足。利用小游戏,让孩子学会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和冲动,抵御诱惑,

7. 防止自私,替他人考虑,换位思考。可以利用吃饭这件事,教会孩子要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人考虑。当孩子着急上桌吃饭时,一定要让孩子等大家都到齐了再上桌,让他知道不只他饿了,大家都很饿,在一个集体中,不能只考虑自己,忽略他人。

李玫瑾教授 I 父母一定要在6岁前培养孩子的性格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其实都是人的发展,而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想要国更强,家更旺,我们必须培养出人格健全,性格健康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