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河源市東源縣貧困戶餵養竹鼠。隨著河源市全部完成特色養殖轉產,竹鼠養殖已不存在。(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全社會更為深刻地認識到“野味”不能再吃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此前已經將“野味”養殖作為特色產業來發展的貧困養殖戶們咋辦?廣東河源市的實踐表明,儘早轉產及時止損,綜合利用財政補貼、低息貸款、捐贈資金、定點幫扶等手段,是幫助貧困特色養殖戶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擯棄濫食野味的陋習已成為共識,相關立法也已落地。但已經從事相關特色養殖項目的貧困戶們應該如何“止損”,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連日來,在廣東河源市東源縣漳溪鄉群星村,深圳市文聯派駐群星村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梁超一次次深入貧困戶的養蛇場,和駐村工作隊及村委幹部們一起耐心地與貧困戶溝通,指導他們及時轉產。目前,該村涉及46戶貧困戶、產值45萬元的蛇養殖項目已全部停止,將轉為養雞和養豬。
河源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明珠”,有著特色養殖的傳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家明令禁止買賣野生(含飼養)動物,使當地一些從事特色養殖的貧困戶收入受到影響。調查顯示,該市特色養殖主要集中在竹鼠、豪豬、蛇、果子狸、牛蛙、梅花鹿6類,涉及四縣一區、15家企業、229戶貧困戶,產值682.5萬元。
特色養殖行不通了,如何幫助受影響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經濟日報記者從河源市扶貧工作局瞭解到,河源扶貧系統針對貧困地區、貧困戶的特色種養項目,制定了“五個加快”措施:加快摸清實情、加快制定政策、加快止損處理、加快資金籌集、加快轉型轉產。扶貧幹部們與時間賽跑,分秒必爭,指導貧困戶轉型轉產。目前,相關項目已全部停止養殖並制定了止損、轉產、投產計劃,有望3月底前全面整改到位,確保疫情不影響全面脫貧攻堅目標。
據介紹,為摸清受影響貧困戶實情,河源市全體扶貧幹部全部到崗,進村入戶摸查涉貧企業、貧困戶的特色養殖項目,建立工作臺賬並列出清單。該市扶貧局領導帶隊深入20多個村、150多戶貧困戶調查,形成了深入細緻的調研報告。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河源在廣東省率先出臺《全力減小疫情影響確保貧困戶如期實現脫貧的實施方案》,重點解決特色種養轉型轉產中的難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操作實施細則,加強科學指導,培育特色養殖轉型試點,以點帶面推進轉型。
具體而言,河源市對現有存欄特色養殖動物的涉貧企業、貧困戶,採用財政資金購買的方式適當予以補償,統一收購,以“三個一批”的方式妥善解決:與科研院校聯繫,用於科學研究一批;用於改善當地的生物鏈結構,統一放生放養一批;與廣東省、市動物園聯繫,用於遊客觀光、無償贈送一批。
如何儘快籌集特色種養戶轉產所需資金?據初步估算,加快貧困戶、涉貧企業復工復產至少需要投入1億元。對此,河源將通過4個渠道解決到位:一是從廣東省統籌的涉農資金中由市縣財政安排4500萬元;二是鼓勵涉農銀行降低貸款利率、適當延長貸款時間,支持2000萬元;三是今年“6·30扶貧濟困日”捐贈資金、深圳市對口扶持解決1000萬元;四是有定點幫扶任務的單位自籌2500萬元。目前,已籌集各類資金5500萬元。
為加快轉型轉產,河源市還按照“地方實際、相似轉型”的原則,結合疫情後保健養生中草藥需求量大的特點,制定了特色養殖轉型轉產工作指南,指導貧困戶、涉貧企業有序轉產種植艾草、甜葉菊、金銀花等。
在企業、貧困戶們的主動配合下,目前,河源特色養殖項目轉型轉產工作正順利進行。記者在河源市扶貧局提供的一份《河源市特色養殖扶貧項目統計表》中看到,涉及9個村鎮38戶貧困戶的4339只竹鼠養殖項目,計劃轉產為養雞、種植秀珍菇等項目;涉及7個村鎮90戶貧困戶的1249頭豪豬養殖項目,計劃轉產為養魚、釀酒、養殖家禽項目。
“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幫助受影響的貧困戶轉型轉產,預計今年6月份,河源將如期實現全部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並完善退出手續。”河源市扶貧工作局局長鍾志堅說。(記者 鄭 楊)
閱讀更多 新華網客戶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