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公元618年,是李渊时期武德元年。江都郡中的隋炀帝寝宫中,突然传来杂乱的声音。

其中充满了兴奋,仔细听还能听到一些压低声音的哭泣。

寝宫中,一位头戴凤冠的女子面露悲切,正带着几个宫女拆床板,看样子是在做一口棺材

周围站着一群身穿铠甲的人,正在兴奋的相互交谈,却没有一个人上手去帮这些宫女。而椅子上坐着的,还有一位中年男子。

男子眼睛挣的很大,脖子上被头巾紧紧缠着,显然已经去世了。只是男子的脸上带着解脱,和一丝愤怒。

终于,女子把死去的男子放入了棺材。众人才把棺材放到了西院流珠堂。等到众人都离开之后,这时候最后一位离开宫殿的男子突然张口说到:

“皇上,不要怪我,要怪就怪司马德戡。”

棺材中的这位男子,就是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晚年都经历了些什么?以至于让他死在江都,棺材都只能用床板代替。

临死为何还有解脱和一丝愤怒?帮他收敛尸体的女子和最后说话的男子又是什么身份?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隋炀帝杨广


一、不听劝告

大业十二年秋,东都洛阳的百姓一片沸腾。一艘华丽的龙舟停在洛水之上,引起百姓层层围观。

这是江都郡新造的龙舟,刚送到东都。隋炀帝也见到了这艘属于他的龙舟,心里高兴的同时,又有了去江南游玩的心思。

回到皇宫,正在考虑如何提出巡游的隋炀帝。听到宇文述觐见,暂时放下心中的杂念,让宇文述进来。

行完礼之后的宇文述,立刻上奏说:皇上,龙舟已经到了,又到了我们嗨皮的时候了,要不要再去江南巡游一下。

隋炀帝自然十分愿意,并且通知了文武大臣。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很多大臣都坐不住了,为了江山计,这个时候不能巡游啊!

其实当时隋朝疆土已经烽烟四起,隋炀帝还一直在东都洛阳,没有返回长安坐镇。现在又想着到处瞎玩,这一趟出去,天下很可能就要易主了!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隋炀帝与宇文述


不过没人敢劝柬!

大将军赵才首先反对,被关了十天,丢了半条命才放出来;建节尉任宗劝柬,当天就在朝堂上被打死;奉信郎崔民象劝阻,隋炀帝让人先割了他的下巴,又把他处死。

群臣看到这种情况,再没人敢触隋炀帝的眉头。反正天下是隋炀帝的,性命才是自己的,想玩就玩去吧,这也成了群臣的心声。

隋炀帝随后以最快的速度,安排越王杨侗等人留守东都。便准备带着其余大臣,登舟下江南。为了向亲朋好友和留守官员作别,还做了两句诗: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

甲子,帝幸江都,命越王侗与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总留后事。帝以诗留别宫人曰:“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隋炀帝乘船一路南下,心情自然好到不行。然而这个时候天下却走向混乱的巅峰,其中翟让悄悄建立了瓦岗军,李密也偷偷的上了瓦岗寨,其余各地反叛数不胜数。

不过经历过三次远征高句丽,亲自统领百万兵马的隋炀帝,也有自己的骄傲。见过太多的大风大浪,面对几个跳的特别厉害的反叛之地,隋炀帝虽然并不是太上心,

但也开始派人去围剿

其中唐公李渊,率兵讨伐甄翟儿,杨义臣也奉命在平叛河北地区。只是还有更多的地方顾及不到,许多郡县频频告急。

二、宠信小人

隋炀帝这个时候,自大以及宠信小人的毛病又暴露了出来。

隋炀帝身边有个内史侍郎虞世基,真是个“好臣子”。别的不会,却是揣摩上意,溜须拍马的专家级人物。特长就是,能把大事化小。

郡县上报的告急文书,虞世基害怕隋炀帝看了影响心情。把这些文书经过艺术加工,把天下的起义军都说成是鸡鸣狗盗之辈,洒洒水就能消灭。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虞世基


自大的隋炀帝也相信了这一点,并且对虞世基的话深以为然。这时候有人把实情告诉了隋炀帝,结果被隋炀帝斥责是一派胡言,并且通通吃了一顿板子。

内史侍郎虞世基以帝恶闻贼盗,诸将及郡县有告败求救者,世基皆抑损表状,不以实闻。

有天,传来一封军中急报,直接放在了隋炀帝的桌案上。这是一封杨义臣的奏报,上面说明了自己最近的行动,重点说了自己收服了河北几十万的贼人。

隋炀帝这才感觉形式不对,有了点警觉。不过虞世基又说,这都是小贼,杨义臣手里这么多兵马才是危险。

隋炀帝信了,并且让杨义臣把手下的兵马全部遣散。

对于起义军来说,隋炀帝真是个“大好人”,急人之所急。

杨义臣军势正盛,颇有种要把起义军压下去的趋势。起义军首领也正在发愁要不要回家种地的时候,结果最大的敌人没有了,手下被俘虏的人,又回来了。

一群实在看不下去的大臣,上奏弹劾虞世基隐瞒事实。隋炀帝非但不信,还把弹劾最厉害的治书侍御史韦云,降为大理司直。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杨义臣


三、祸害百姓

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隋炀帝终于到了江都。一群地方官员连忙过来拜见皇帝,等他打发了地方官员。

隋炀帝特意询问,每个人都送了多少贡品,然后根据礼品的轻重来判断,送的重的就升官,送的轻的就贬官。

根据这个情况,隋炀帝收到礼物无数。但也导致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皇帝以礼品轻重来衡量官员,官员就去百姓家抢东西。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很多人最后只能经历最残忍的人吃人。

隋炀帝这才是真正的喝百姓血,吃百姓肉,用的都是百姓的钱!

由是郡县竞务刻剥,以充贡献。民外为盗贼所掠,内为郡县所贼,生计无遗;加之饥馑无食,民始采树皮叶,或捣藁为末,或煮土而食之,诸物皆尽,乃自相食。

其中又以江都郡丞王世充最为受宠,他先是进献铜镜屏风,又暗中挑选江淮民间美女进献,每次觐见带来的礼品,都很符合隋炀帝的心意。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王世充


隋炀帝的宠信,也是王世充最后能手握洛阳兵权,称霸一方的原因。

隋炀帝玩的开心,跟随他一起过去的骁果(禁卫军,取骁勇善战的意思),却有很多人想要逃跑。

隋炀帝去的时候,带着家人,一路上还有人送美女。骁果们光棍一条的跟过去,时间久了难免想家。

这个事情怎么解决?隋炀帝认为既然大家都想家,就在江都给他们重新安一个家。于是隋炀帝下令,把江都的民女和妇人全部召集到皇宫外面

让骁果的将士们,直接去挑选,看上谁直接领走。并且哪怕犯了军规,以前就有奸情的,只要说出来就免罪,还能把自己的情人直接娶走。

这就是完全不顾及百姓和军规,属于强抢民女了,皇帝出行有这样事情的,也就隋炀帝头一份。皇帝都这样,百姓不造反还真过不下去。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隋炀帝


这时候的隋朝,其实已经快要迈入结尾。李渊已经进入了长安,薛举、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等,各自画地为王,整个民间没有一处安定的地方。隋朝唯一算得上有实力的屈突通,也投降了李渊。

四、享乐,江都郡破产

这个时候的隋炀帝在干嘛?他在尽情享受自己为数不多的人生。集整个江都之力,供他一人开销。

隋炀帝在皇宫中特意选了一百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安置一位美人。每天进入一个美人的房间饮酒,所有的饮食美酒都是由江都郡提供。

隋炀帝带着萧皇后,身后跟着一千多美女,每天都是醉生梦死。不过隋炀帝喝酒,更多是为了消愁,天下的局势他不是看不到。

隋炀帝经常彻夜无眠,半夜还在对月饮酒,常常对萧后说:外间有不少人算计侬,不过侬不失为长城公陈叔宝,卿也不失为沈后。我们姑且只管享乐饮酒吧!(隋炀帝喜欢说浙江话)

并且还拿着镜子,看着里面的自己,又对萧后说:这大好头颅,不知由谁斩下?

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沈醉。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隋炀帝晚年与萧皇后

就这样日子得过且过,隋炀帝每天下朝之后,又添加了一个新爱好。就是穿着短衣打扮,在皇宫中四处走动,不停的欣赏美景,不到黑夜降临不回头。

隋炀帝显然已经知道外面的局势,手下禁卫军都想着逃跑,再自大的人也该有所警觉。

只是他更愿意逃避,而不是面对。

又一次上朝,隋炀帝这次提出要迁都。整个中原地区已经大乱,隋炀帝表示不想再回去,准备据守江东地区。

隋炀帝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大臣们的反对,强硬要把国都搬到丹江,并且还让人开始修建宫殿。

江都一个郡,供应隋炀帝文武百官以及随驾将士们的吃喝,就是再富有也扛不住这样花费,江都毫无疑问的破产了。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隋炀帝对花空叹


五、隋炀帝的逃避及意料中的背叛

皇帝决定迁都,这件事情传来之后,骁果中彻底炸了营。

他们每个人的根,都在关中,家中还有妻儿老小。皇帝不想回去,自己只能偷偷回去,于是跟随隋炀帝过去的骁果都想着逃跑。

收到手下逃跑的消息,隋炀帝非常愤怒。派了大批的骑兵,追杀逃跑的将士。然而越是这样,逃跑的人越多。

终于,这件事情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不在仅限于士兵,一些将领和官员慢慢的也参与其中,其中以骁果首领司马德戡为首。

参与其中的人越来越多,一起逃跑也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最后不在避讳,发展到公开讨论逃跑计划。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司马德戡

隋炀帝又是如何应对呢?一个宫女向隋炀帝报告这些事情,得到的不是赏赐,而是被隋炀帝杀死。

后来还有人想要报告,被萧皇后拦了来。萧后说:天下局势已经没法挽救了,就不要和皇上说了,免得他担心。

从而,在没人和隋炀帝提外面的事情。

等到逃跑的风气压不住的时候,终于有人提出了逃跑不如反叛。这个人就是宇文智及,并且在油灯下与司马德戡等人商议,决定拥护宇文化及为首领。

几人既然决定反叛,就需要大批的人手,他们便把主意打到了骁果将士头上。

司马德戡诓骗自己的手下:皇上已经知道我们的逃跑计划,准备用毒酒把我们都毒死,大家一起提前反叛还有一条活路。

德戡使许弘仁、张恺入备身府,告所识者云:“陛下闻骁果欲叛,多酝毒酒,欲因享会,尽鸩杀之,独与南人留此。”骁果皆惧,转相告语,反谋益急。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晚年隋炀帝

六、反叛进行时,隋炀帝如同认命,走向生命的终点。

公元618年四月初十,黄昏,大风。

司马德戡开始偷偷的磨自己的兵器,到了傍晚还和裴虔通等人约定,各处的城门和宫殿门都不上锁,方便夜晚行事。

三更时分,整座城仿佛活了过来,亮如白昼,反而每户人家都静悄悄的,仿佛听不到外面的喧闹。

司马德戡在东城聚集了几万人,并且点火与城外呼应,整个东城喧闹一片。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影响到了皇宫,本来睡眠就不好的隋炀帝,起身就问值守殿门的裴虔通,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裴虔通这时也是紧张万分,为了打消隋炀帝的疑心,强制镇定的告诉隋炀帝:坊间失火,外面的喧闹是大家都在救火。

隋炀帝也没说什么,转身又进了宫殿。

到了十一日,天还没亮。司马德戡等人已经带兵冲进了皇宫,还驱赶了值夜的守卫。而裴虔通等值守的将领,立刻关闭了皇宫中的城门,只留下东门让司马德戡带兵进入。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宇文化及

这么大的动静,早就有人感觉到不对劲。隋炀帝身边的千牛孤独开远,首先带领几百皇宫内兵来到隋炀帝的寝宫门口。

孤独开远敲响寝宫大门,并且向里面喊到:“陛下,我们的武器还有很多,能够击破敌人。只要陛下亲自征讨,人心就会安定,否则,会有大祸。”

只是这个喊话,隋炀帝并没有回应。寝宫内也是死寂一片,外面的将士看到喊了几次,没人回应,也慢慢散去。

千牛独孤开远帅殿内兵数百人诣玄览门,叩请曰:“兵仗尚全,犹堪破贼。陛下若出临战,人情自定;不然,祸今至矣。”竟无应者,军士稍散。

其实这个时候的隋炀帝,如果听了孤独开远的话,出来作战,还是有机会胜利的,皇宫内卫都是绝对忠心隋炀帝的。

而且以隋炀帝的威慑力,只要许下重诺,很多将士都会保持中立。最终的对决胜负至少还有点期待,

只是隋炀帝选择了认命

隋炀帝听到消息,司马德戡等人已经领兵从玄武门进入宫城。慌忙换了衣服准备逃走,只是被他宠幸的一位美人暴露了行踪,最终被裴虔通领兵围住。

十一日天明,宇文化及被众人簇拥着来到皇宫。几人把隋炀帝带回寝宫,先细数了隋炀帝的过错,并且杀了隋炀帝十二岁的爱子赵王杨杲,还准备杀死隋炀帝。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隋炀帝身死

这时隋炀帝说:我是皇帝,我有我的尊严,怎么能用刀。给我取毒药过来!

众人都害怕夜长梦多,让令狐行达按着炀帝坐下。隋炀帝自己解下头巾交给令狐行达,示意用这个,而令狐行达也用头巾绞死了隋炀帝。

七、结语

接下来就是,开头的一幕。

众人杀死了隋炀帝之后,并没有在意他是否需要进入棺材。

看着事情发生的萧皇后,默默的带领着宫女,拆下床板,做成一个小棺材,把隋炀帝和赵王杨杲一起停柩在西院流珠堂。

等到众人都离开之后,宇文化及最后才离开灵堂。

等到宇文化及离开江都之后,右御卫将军陈棱在成象殿奉侍皇上的灵柩,埋葬在吴公台下。大唐平定江南之后,将隋炀帝改葬于雷塘。

隋炀帝临死的解脱,来自于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不用每天担惊受怕。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真正到来的时候,反而能坦然面对。而那一丝愤怒,则是来至于手下的背叛。隋炀帝没想到自己会死的如此憋屈,如此丧失一个帝王的尊严,连最后的死亡方式都无法得到满足。

隋朝为何灭亡那么快?从隋炀帝晚年下江南,可以看到一二

隋炀帝巡游江南


隋炀帝在晚年无论是不听劝,还是逃避现实,哪怕是荒淫无道,其实伤害的都是他自己的利益,和别人关系不大。最可恨的是隋炀帝给百姓带去的伤害。隋炀帝一生也能称得上丰功伟绩,却没有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反而一味地压迫百姓,来满足自己。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话用在百姓和皇帝身上也是合适的,君视我为子弟,我视君为父兄。隋炀帝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蝼蚁,完全就是一副予取予夺的架势。有这样的皇帝,隋朝的覆灭怎么能慢的下来?

参考:《资治通鉴》《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