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再次來到“步步如初醉八仙”的
“內觀”世界:
國學:當“師父”變成“老師”,“天才”趨向“才 庸”
何為師,傳道授業解惑也。何為父,生身教育傳承也。何為師父,承傳生存創業也。
真想習煉掌握真功夫,非師徒傳承和父子相繼不可。
正如中國中醫思想,務須異法方宜,只能是少數人的傳承,大多數的認同,絕非無緣人的普遍開花。
不僅中醫,華廈武學的思想與實踐,《道德經》經典哲學思想的應用領悟,《易學》的傳授,等等,沒有“師父”的真知琢見和悉心傳授,即使“徒弟”的再睿智聰慧,努力刻苦,勤奮好學,也難以掌握期間真諦。
正負就在一念間。
何以為師,貴在品與行。
我有位師父,滿族旗人。學歷不高,知識有限,但見識久遠,文化頗深。其品,不僅時尚,而且精專;其行,不僅坦蕩,而且大方。
面對成績,談談一笑,如綏浮雲;面對失誤,直接糾正,毫無架子。讓人感動,令人敬佩。亦師亦友,革命友誼,人文情懷。
何以為父,貴在教與育。
為人父,必須教。教什麼?
教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魂,傳統文化的魂是道!道!就是中國精神。道是一個立體的圓,教就是要教期間定位的“點”,如此才能影響人生不同時間段上的“面”。
細而品來:
教者,從“文”,聽聞;從“孝”,仿效;是精神思想的傳承領悟。
主於內者;為育,如“雲”與“月”,是身心所處境遇的造就,
主於外者:兩者內外兼修,虛實相間,混然一體,不可分割。
“文與孝”者,貴在“承與順”。
精神思想上的傳承與溝通,不可強加與逆勢;逆反與叛逆的形成,多數來源於身心的壓抑與經絡的堵塞;思想上的偏執與缺失,必然有其
身體上的對應和不足。適合才是最好,康莊才能通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思想上的溝通一定得發現優點與共振點,這樣才能與人相處長遠,和諧發展;任何拿人短處比長處的行為,遲早會引起反感;看不到人家長處和嫉賢妒能的眼界,無論怎樣也不會成為身心健康的人選。
唯有即看到自身和人家在“日”能方面的長項,又要看到兩者之間在“月”方面的不足,才能揚長避短,各取所需,各安其事。
就學生而言,“師父”與“老師”的不同,決定著學業與職業的未來。
在“協同作戰”的小學階段:
這期間是見識和習慣的養成期,意志品質是階段重點。孩子天性的培養,不是父母長輩的主觀願望;逆勢而不順為,或是泯滅天性所賦,或是壓制本性所願,必會為日後的逆反埋下“禍根”;
在“先鋒作戰”的初中階段:
考取重點高中是這個時期是分水嶺。小學階段的見識、習慣所形成的意志品質發揮了作用,初中是選撥教育的醍醐灌頂,是較好學習習慣的衝勁體現。
在“集團作戰”的高中階段:
如果說,在小學階段的好習慣中,有一項“武”的技能,長期習煉達到十年;而“文”的好習慣,經歷了中考“先鋒作戰”的洗禮;兩者的支撐,能夠在初中階段,於全市擇優或全校的比例中“優勝”。
來到高中階段,要想在全省範圍“集團作戰”中“勝出”,僅靠這種好習慣的衝勁,還想如初中“先鋒作戰”那樣,贏得“集團作戰”,實在難說。
其核心理由在於:缺少後勤保障的無限循環。
兵法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戰爭的勝利,其勝負的關鍵都在於後勤,高考這場“戰役”亦如是。
一代英豪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夠一時雄霸歐亞大陸,除了他所統領的蒙古大軍的那股子“衝勁”外,最核心的是他解決了糧草的“後勤保障”難題:蒙古族軍隊是遊牧人種,打到哪裡就把牛羊帶到哪裡,隨時餵養,隨時繁殖,實現“後勤保障”的無限循環借給,可謂是“海潮推浪,生生不息”。
時代不同,“後勤保障”體現形式的也不同。高中階段最核心的“後勤保障”就是個人身心能量的“無限供給”。
何以實現,唯有煉氣。“氣力氣力,有氣才有力”,有“氣力”才會有量入為出,量體裁衣的後勤“能力”。“練氣”就是練“能力”。
這個時候,別不耐煩,
只要嫌麻煩,都是“活的不耐煩”。只要方向明確,大義不變,任何的“不耐煩”都是氣力能量不足的表現。氣力能量不足,要想在“長期煎熬”的“集團作戰”中立於不敗之地,實屬背離太遠。看一個人有沒有“能耐”,就是看他能不能夠忍耐。而能不能夠忍耐,主要就是看他能夠有多少氣量可用於忍耐。
氣量小,心胸就小,胸懷和格局就不會大。在不斷“升級”“燒腦”的高中功課“修煉”中,避免不了,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抓心撓肝”和“心煩意亂”;
這勢必造成,以損傷身心健康為代價,換取所謂成績的“以身發才”;而不是“以才發身”,以自身真實好用的功夫,提供無限循環的能量保障,長久保持成績的紮實穩固。
煉就文武兼修的氣量循環,就好比是隨身攜帶了一批無限繁養的牛與羊:精氣神明,糧草充足。“技多不壓身,能多無限量”。有能耐就是有氣量,力氣是衝勁,氣力是能量。會了就不忘,煉了就不丟,答了就得分,安能不勝。
在“間諜作戰”的大學階段。
很是認同大學階段真正的自主招生。這是從“品學兼優”的單方面考量,到“文武雙全”的全方位選撥;是教育體制進步的表現。
特別是對體育專項學生,提供“武極至文”的轉化,與“文極至武”形成優勢的互補與靈轉,實現大學階段“博專全能”的“間諜作戰”。
何為“間諜”,具有全面而精專才能的人,武可上戰場,文可立朝堂。
大學階段,面對撲面而來的各類社團活動,一大部分學子,把專業精準的才幹習煉,放在次了要地位;這是中學階段“以身發才”後遺症的最終爆發,是本末倒置,是能量缺失,是空中樓閣的必然表現。
看看牛津大學的圖書館,晝夜“人滿為患”,這才是大學“間諜”精英們,學習“能耐”的狀態。
術業有專攻,更需能量供。只有特別能夠忍耐,習煉氣量,練就能量的人,才能夠成為專業領域的實用人才。
而不至於從幼兒園畢業到小學的幼兒園畢業,再從中學的幼兒園畢業到大學的幼兒園畢業,整個就是一群終身讓人照顧的“廢才”,和躺在安樂窩裡面的“庸才”。
在“殲滅作戰”的職業階段。
職場與事業的持久性,越是要求後勤保障的持續性。“以身發財”不可取,“以財發身”是正途。切不可自不量力,“不知不覺”;做不到“先知先覺”,也得做到“後知後覺”。
人生是場與時間的競賽。“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修為習煉的日常訓練,都是為了關鍵時刻的應用;“逆水行舟,不進是退”,就是要不斷的修煉自己,活到老學到老,以量定標準,量變到質變。
由此來看,現代社會的發展與競爭,與其說是孩子的競爭,不如說是“真知”傳承的競爭。“真知”亦“真智”,就是真實的“能量”;就是要時刻給“先鋒部隊”,補給“師徒傳承”的“後勤能量”。
而如今,師徒相承越來越稀少,父子相斷亦是越發的遠離;而此時,各類的“老師”卻越來越多,無以傳道授業解惑,失去傳承的名分,必然導致功利的傾向。
恩師如父,貴在相應;靜極生慧,學以致用。此之道者,傳習你生存、立命、創業的本事,安不是如父所為。文武通才的教育與培養,是與時代主題不離的大義。
總之,“發展才是硬道理”。當“師父”變成了“老師”,真知也就多半變成了“功利”;功利哪裡會產生真傳,頂多就是“課時”。“功利”的即時滿足,很少會有“天才”的發展,只能是遠離延時滿足的“才庸”。何以傳承供給,唯有“師徒相授”和“父子相繼”,把“老師”再變回“師父”。
醉八仙拳,動態哲學;步步如初,內動外勢。
“閱讀”飽滿觀念;“點贊” 收穫認同;“評論”洞察已見;
“收藏”隨時查看;“轉發”友群掛念;“關注”彼此如面。
閱讀更多 步步如初醉八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