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项链》:欲望的“坑”,用平庸填补

诗娱远方丨文

莫泊桑《项链》:欲望的“坑”,用平庸填补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欧·亨利、契诃夫并列“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作品里常带有一种很强的讽刺意味,让人读完以后特别想了解那个年代。

莫泊桑以“项链”为切入点,串联整个故事,单单一串项链就能改变人生轨迹,把一个不甘平庸的女人沦为平庸。

莫泊桑《项链》:欲望的“坑”,用平庸填补

《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虽是一个小职员的妻子,但她一直迷恋上流社会的贵族生活,为了能够在晚会炫耀美丽,向她的好朋友弗雷斯蒂耶太太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找了一个星期毫无音讯,只好借钱买了一模一样的新项链还给朋友。随后十年,她与丈夫勤俭节约、辛苦劳作偿清债务。在一次偶遇弗雷斯蒂耶太太时,她才知道那串项链是假的,而他们还了一串真项链,并为此付出了十年的辛苦代价。

听起来是一个很荒诞很讽刺的故事,莫泊桑用这样一个拜金女人的故事,为读者展现当时那个充满“欲望”的社会,如同“项链”一样真的羡煞旁人,却也会假的黯淡无光。

莫泊桑《项链》:欲望的“坑”,用平庸填补

【底层的欲望】被建立在过度渴望之上的欲望吞噬自身的可怜人

作者的小说似乎有些荒诞,但又合乎情理。一条项链引发的人生大反转,让我联想到乐极生悲。人如果快乐到了极点,就可能要发生悲伤之事。如果用这个词去感慨玛蒂尔德的人生就说得通了,作者把她在晚会上的出众与获得感进行大肆渲染,换句话说她在晚会有多幸福,回到现实就有多悲惨落寞。

这在心理学中表现为“心理摆效应”。如果把人的情绪与钟摆媲美,钟摆一头指向快乐,一头指向悲伤,那么当人的开心程度越强烈,“心理斜坡就越大”。作者用自己充满讥讽的笔触打击那些为了所谓的浮华不顾一切的人们。

弗洛伊德这样说过:“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事实上,当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之后又会有另一个欲望接踵而至。

就像《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用丈夫攒了很久的四百法郎买了一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想要买漂亮衣服的欲望已经得到满足,随之她又想要一件好看的首饰。

在一连串的欲望驱使下,我们想要的更多,被欲望支配的程度也越来越深。玛蒂尔德一连串的欲望满足都是在为她的终极欲望——获得男人的青睐与同性的羡慕所服务。

诚然,玛蒂尔德不过是拜金主流社会的一个缩影,她的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小资产者对虚荣浮华的可悲迷恋,作者看不上虚荣心膨胀的人们,所以通过项链这种代表虚荣的物质去启发所有拜金主义者那就是虚荣反被虚荣误。

人类所熟知的《夸父逐日》其实就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欲望的驱动下的人永远处于一个不满足的状态,“知足常乐”不过是缺乏实用性的心灵鸡汤,无论是从古老的神话传说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在不停地追逐自己心中的“太阳”。

而夸父渴死在了追逐太阳的路上,玛蒂尔德因为追求虚荣而陷进“坑”中难以自拔。

莫泊桑《项链》:欲望的“坑”,用平庸填补


【假项链的“坑”】真假不分的玛蒂尔德对自己的无心之过却不敢坦白,无辜的丈夫与其一起承担

我们先来探讨玛蒂尔德对钻石项链分辨不出真假的原因:其一太相信钻石项链的主人弗雷斯蒂耶太太,作为好朋友的不设防,认定好朋友不买假货,以及被钻石项链外表的精美华贵所迷惑;其二对项链的真假没有考究,甚至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素养,说明一个问题:小资产者的见识少,没有真假辨别意识。

其实,项链丢失也是玛蒂尔德的无心之过,假如她能够和弗雷斯蒂耶太太直接坦白说不定就是不一样的结局了,何况她们还是好朋友。说到底还是玛蒂尔德虚荣心作祟,爱面子,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一类人。

何况项链昂贵到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经济能力范围了,需要他们花费十年时间去偿还债务,不得不感叹这个平日她看不上的寒酸丈夫却为他支撑起来,其实项链事件最惨的玛蒂尔德的无辜丈夫。

玛蒂尔德为了省钱还债变得无比平庸是咎由自取,她不再幻想富丽堂皇的房子以及贵族男子的青睐,甚至连好朋友也没认出来,可见变化之大。


莫泊桑《项链》:欲望的“坑”,用平庸填补

【被定义的平庸】:不甘平庸的美丽女人最后沦为平庸的粗糙妇人

对于《项链》所体现的平庸,我是这样理解的:

平庸是指平凡的人做着再平常不过的事,无法出类拔萃、引人瞩目。玛蒂尔德一开始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即便生活贫穷且平凡,她坚信以自己的美丽外表足够弥补自己无法对等的出身,足以获得上流社会男女的青睐,成为晚会的焦点。

比起幻想成真,命运弄人似乎更加可怕。

的确,项链未丢失前,玛蒂尔德有这样的外貌资本获得万众瞩目,但这并不是生活的常态,卸下晚会妆容,她又会回到平凡的生活,甚至会为自己花四百法郎买一件漂亮礼服的奢侈行为感到懊恼,项链也不属于她的所有物,这份炫耀只是短暂的表面的浮华,而小说让这份浮华仅仅持续了几个小时,晚会结束也就意味着浮华消逝。


莫泊桑《项链》:欲望的“坑”,用平庸填补

随之而来的“平庸”,是生活中一地鸡毛柴米油盐的平庸。玛蒂尔德辞退女佣,租了一个屋顶下的狭窄阁楼,贫穷的生活使她与一个平民妇女没什么两样,每天穿梭于地摊货与菜市场,穿不了自己喜欢的漂亮裙子,美甲更加没有必要,因为那一双手已经在大量的家务活中变得粗糙。此时的玛蒂尔德不再抱怨平庸的生活,因为她已经成了平庸的人。

我们对于平庸是拒绝的,因为平庸被定义成贬义词。所以生活中很多人在努力摆脱平庸。对于如何摆脱平庸的生活,我认为自律的行动是摆脱平庸生活的最好方式。张爱玲说过:想要做什么,就立刻去做,不要让人生输在犹豫不决和一个“等”字上。自律的行动当然不能少了方向和目标,并且你要认清自己,不要对生活作不切实际的幻想,找到实现目标的方式并坚持到底。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成功。

追求美丽是女人天性,但要量力而行。认清自我,别被欲望所迷失,欲望是人的劣根性。懂得满足,珍惜幸福,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