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怎麼處理兩代人不同的育兒觀念的?

辣椒賴皮豬狗狗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句很容易說的話,但是做起來是很困難的。需要先理解,而後包容,最後站在客觀角度上對待問題。

如果不做到以上這幾點,那麼最終迎來的只會是不和諧的家庭關係,因為你需要否定另一個人(老人)深信不疑的認知、行之有效(他認為)的行為,甚至會被視為挑戰他的權威。

理解...代際衝突

代際衝突指的是兩代人之間的矛盾與對立,存在於子女和原生家庭,子女與自己的子女之間。

  • 孩子成長的“代價”

孩子總是在以獨立為目標而不斷成長著的,這意味著能力幾何倍增長的時候,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同時在不斷弱化,並且自我需求不斷增強,而父母(無論老人還是年輕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或者是拒絕承認這一點,導致了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沒有隨之發生變化。

  • 社會同樣在成長

不單單是孩子在快速成長著,社會同樣如此,日新月異的科技推陳出新,書本的更換迭代,這些林林總總的變化,帶來了新思想、新話題、新認知,使得孩子與父母的代溝不斷擴大。


這種代溝的擴大用兩句話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

“你(你老公、你老婆)不也是我這樣養大的嗎?!”
“我也是被這樣對待長大的。”

這兩句話意味著,說話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有理有據,但他忽略了自己在成長變化、社會同樣在成長變化。

這些代溝的擴大所帶來的是由代溝所導致的代際衝突,父母與孩子之間,從思想、話題、認知的差異都在不斷擴大,而這種衝突就詮釋了為什麼那些孩子不願意接受父母的命令式,甚至想要產生逃離的原因。

  • 學歷的衝突:社會的進步,使得我們的平均學歷水平在不斷提高,學歷區別意味著知識區別,知識區別帶來的是對事物的認知區別,而這種認知區別所導致的衝突最為常見的。

以我的父母為例,在他們的年代是動盪的年代,最近的三甲醫院需要坐車7個小時的廣州,上醫院給孩子接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所以很多孩子都是自己接生或者是找“穩婆”的;而現在從家鄉到廣州不過2小時,當地也有了成熟的醫院;

  • 環境的衝突:過去人是第一生產力,封建多子思想讓父母習慣群體生活,但漸漸地變成了鼓勵獨生,讓孩子這一代處於習慣個體生活的狀態,這兩種生活環境導致認知的區別,進而帶來了衝突。

舉例:群體生活讓大家互幫互助,有問題的時候更多的是詢問周邊有經驗的人士,當然他們的經驗可能是錯誤的,所以你可以看到當在育兒時遇到問題,老人更傾向於打電話問“熟人”、“神打”;而習慣了個體生活的我們,則更傾向於找醫生、問科學、信專業權威,因為我們身邊除了父母可能就沒有其他有經驗人士。

  • 人際邊界的衝突:父母的命令被孩子認為觸犯了他的私人空間,而父母並無此自知。這是因為,在過往群體生活的關係下信息的透明度更高(七姑八姨家的豬生了幾頭豬崽都能瞬間被“廣播”),孩子認為的隱私並不是父母所處時代的隱私,這是雙方對人際邊界的認知不同導致的衝突。

舉例:今天我們強調要尊重孩子、給孩子私人空間,但在父母所述的年代來說,並無此種觀念--與兄弟姐妹一起擠一張床、一個房間的他們並沒有私人空間而言,而孩子必須參與到農活上,被認為是縮小版的成人的他們,更沒有嘗試過被父母尊重的滋味。

學歷、環境、人際邊界的衝突,構成了父母對孩子的命令傾向,從而使孩子感到難受、壓抑,從而進行反抗,育兒觀念的衝突就此而起。

包容...代際衝突

當我們理解了育兒觀念衝突的由來,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包容。

認知的不同決定了兩代人的溝通困難重重,這種衝突也說明了老年父母並沒有主動感知以及調整自身行為,但實際上使得老年父母產生被侵犯的大部分原因,還是來源於他們的自身感受誤差。

問題隨之而來,當老人認為子女是在與自己對抗的時候,任何的理由都難以被他們接受,也就呈現出了老頑固、拒絕溝通的狀態;而出於對子女的天然的愛,處於老年的父母也不會做出攻擊孩子的行為,而是用與孩子相左的行為進行被動攻擊--你越是要說我不對的,我越是要做。

這種狀態也說明了子女不主動出擊,父母也就不會有被侵犯的感覺,進而不會有反擊的行為。

我們能責怪父母由於所處的環境所限制而導致讀書少、跟不上社會的進步嗎?顯然這是一種“報仇”的行為。就好比一對夫妻按時產檢,醫生也足夠負責,最終卻生出了殘疾寶寶,那不過是當時的醫學檢測技術仍不夠完善所致。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並不是埋怨甚至責備老年父母固執,而是站在理解他們的基礎上包容他們。

而做到包容,要從他們的主動感知以及調整我們自身行為做起。

站在客觀角度:對事不對人

當老年父母感知到我們是在攻擊他、否定他、挑戰他的時候,自不其然地就會反擊,過去他們可是家中的權威,豈容“無知小兒”挑戰?

而我們要做到讓他們沒有這種被侵犯的感知,往往只需要從態度上、從表達上、從讓他們看到現實(社會、孩子的進步)中做出一些變化。

01 自我表露

我們過去的教育文化中倡導“內斂”,這就導致了我們並不擅長主動表露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成年孩子對老人父母,又或者年輕父母對自己年幼的孩子時---你有多久沒像個孩子一般像父母說出“我愛你”?或者給予父母一個擁抱?

當我們不直接表達的時候,對方就會根據我們的行為進行胡思亂想:他長大了,他不需要我了,他翅膀硬了---一個事實是,你不說,父母又怎麼會知道?

成年的子女不加掩飾地對父母表露自己的情感,讓老年父母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體會到自己是被關注、被重視、被關愛的,他們就不會也不需要通過與子女的育兒衝突乃至生活衝突上尋找這些感覺。

另一個層面,當我們自我表露的時候,也就斷絕了他們胡思亂想的路徑。

02 擺脫預設認知

我們時常會從身邊同類群體中不知覺地捕獲我們需要的信息,進而預設我們面對一些場景,在這些信息的影響下,我們早早架設起了“老年人頑固”、“老年人難以溝通”、“婆婆總是難以相處”的預設認知,在這種認知的影響下,老年人的所有行為在這個動機性偏差的影響下,都是“頑固”、“不合理”的,都是為了與我們“對著幹”的。

因此,要擺脫與老年父母之間的育兒觀念衝突,首先要擺脫“老年人頑固”這種預設認知,而後用基於互惠理論的自我表露方式,建立與父母之間愛與關懷的正確傳輸通道,從而找到與父母合適的溝通方式。

實例:一次在我的母親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出現了一隻蟑螂,老人抓起蟑螂就放到孩子洗澡的水盆裡讓孩子玩。誠然這是很不衛生的行為,但她的本意是和孩子玩,讓孩子認識蟑螂,知道蟑螂並不可怕。如果此時我預設了老母親是一個老頑固、不講衛生的老頑固時,我就不能體會到她的本意,進而引發衝突--要麼抱起孩子不讓她再給孩子洗澡,要麼母子大吵一場。我所做的只是購買了一堆洗澡用的玩具,讓母親能在給孩子沐浴的時候享受天倫之樂,也能正確地使用道具給孩子做科普。

03 對事不對人

要做到對事不對人,尤其是在兩代人育兒觀念衝突的時候,這就要求我們把事件細化到“每一次”。

我們不能因為今天奶奶給孩子玩蟑螂,就認為奶奶不適合帶孩子,她的本意沒問題;但通常我們會對人不對事的認為奶奶是一個落後份子,進而在往後的育兒事件中統統植入這個預設認知。

把每一次育兒觀念衝突所引起的事情,都當成一件獨立事件去處理,接受老人的好意,並嘗試改變他的行為。

在這裡我要提及一位商界的名人,鐵娘子董明珠。我們所見到的她的形象,看似非常蠻橫、脾氣暴躁的,但實際上她始終是對事不對人:當下屬做得不好、做錯事情的時候,她會發脾氣罵人,但事後她並不會處處針對這些下屬。(當然她的表達方式我們不能用之於對待我們的父母上)

即便在育兒事件中發生爭吵,也不需要去記恨上父母(家翁家婆)。

實例:在我們家庭中,前期我經常會因為脾氣暴躁而和父母起爭執,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老人習慣溺愛孩子,而我習慣站理。但爭執之後,並不記恨(即便我的妻子也是如此,我對岳父岳母同樣如此),相反在爭執之後還會去哄他們開心,保持著對他們的關心,在行動上、在言語上、在心底裡。對事不對人所帶來的結果,就是他們逐漸認識我們之間有代溝,但我們出發點並不是為了對抗他們、侵犯他們,而是讓他們認知到科學育兒的好處,同時也明白我們能讀懂他們為孩子好的心思。

育兒寄語:在育兒觀念衝突的時候,我們都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忘記了關懷對方的感受,尤其是老人的初心,最終形成對抗、形成矛盾的往往不是那些相左的育兒觀念,而是我們對彼此的偏見。


淅爸育兒記


年輕人和老一代人由於受到的教育不同,成長環境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育兒觀念上也會存在很大的不同,這就導致很多家庭會出現育兒矛盾。

自古就有這麼一句話:“家和萬事興”,也就是說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和和美美才能促進其健康發展。如果家裡老人和年輕人之間由於育兒觀念的不同而出現矛盾,那麼不僅影響彼此的正常生活,同時也會對小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遇到老一輩人和自己產生育兒分歧時,應該怎樣處理呢?

1、用實際行動去感染老一輩人

撫養教育孩子本來就是作為父母應該盡的職責,如果自己和老一輩人在育兒觀念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那麼請你不要要求他們立刻轉變這種觀念,你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教育撫養自己的孩子,讓老一輩人真切的感受到你的育兒觀念才是正確可行的。

2、多與老人一起溝通交流

溝通交流是最有效化解矛盾的方式,如果自己的育兒觀念確實是對孩子有利的,那麼相信你在和老一輩人真誠溝通交流之後,他們也會贊同你的做法,畢竟他們也是希望自己的孫子更健康快樂的生活。

3、可以買一些權威性的育兒書籍和老一輩人一起探討學習

老一輩人也是很喜歡學習一些先進性知識的,只要你態度端正,好好和她們一起探討育兒知識,她們也是很願意聽的。有時候你可以買一些權威性的育兒書籍和長輩們一起學習探討,從中學習一些適合自家孩子的育兒知識,然後再吸收一些老人提出的好建議,這樣把育兒知識運用在自家孩子身上,說不定效果會更好。

通過這種方式,老人會感受到你對他們的尊重,同時也能用一些更好的育兒方法在自己孩子身上,老人和自己的育兒觀念就會越來越統一,這樣和和睦睦的解決一些育兒不同點會帶來更好的效果。

總之,家庭和睦才會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與其與老一輩人在那爭吵誰的育兒觀念是正確的,還不如通過一些和平方式來化解這些矛盾,達成育兒的統一性,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有利。

大家是怎麼處理兩代人不同的育兒觀念的?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二胎寶媽談育兒


我認為首先內心要接受兩代人有不同的育兒觀念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生活的年代、環境都不相同。首先大人間要相互理解。

其次教育孩子時,如果老人的觀念不是原則上的大問題,我們可以先不去指正,以老人的做法為準,事後避開孩子,與老人溝通你們之間的想法,把你的教育理念傳達出來,以及你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好處,主要考慮了哪些未來的事情。

比如老人喜歡給孩子餵飯,但是年輕人覺得讓孩子自己吃飯,是在鍛鍊孩子手的協調能力,減少孩子依賴性,以後遇到突發事件或去幼兒園能夠獨立自主,也不會餓肚子。老人可能會覺得孩子自己吃不好,飯容易涼,而且孩子自己吃弄的到處都是,不方便打掃,送幼兒園還是一兩年以後的事情,總覺得到時候就會了,他們沒有想到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實雙方可能只是想法或者出發點不同,也許老人沒有想那麼長遠,但是多增加有效溝通,相信通情達理的老人還是會聽從建議,尊重孩子爸爸媽媽的教育方法。

如果實在是溝通無效,那就只能在自己有時間的時候儘量多的對孩子進行引導


九零年的媽媽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怎麼樣處理兩代人不同的育兒理念呢?我覺得如何讓祖輩瞭解新一代教育的核心概念,請他們一起配合爸媽,是教育寶寶的關鍵。
1.傾聽老人的意見;2.尋找合適的平衡點3.不能出了問題就找老人;4.避免在孩子面前衝突。希望可以幫到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de9eb981b8e47b991400183d9703992\

果小姐


首先,最重要的是,需要客觀承認代溝的存在,承認兩代人之間育兒理念存在不同是必然的

承認問題會客觀存在,是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前提條件。存在不同是正常的,問題不在與有不同的觀念,而在於你,你的先生,你家裡的老人準備做出如何的選擇?


其次,避免矛盾衝突最好的辦法就是“距離產生美”

我是一個寶媽,以我個人的經驗,會糾結兩代人不同育兒理念問題的,一般多處於寶媽群體。從寶媽來說,不管是自己的父母,還是先生的父母,幫著養育孩子,都會出現觀念衝突,只是跟自己的父母爭執後效應較小,跟公婆爭執後的後續事端會更多。因此,如果有可能,那就儘量避免讓老人過多參與育兒,能自己帶是最好的。


第三,實在無法制造物理距離,那就明確心理底線

育兒是一個大工程,諸多環節關聯,現在很多寶媽寶爸無奈之選,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輕鬆灑脫地全職在家靜心育兒,那麼在孩子養育過程中,特別是幼兒階段,那就需要找到合適的代養人。從安全的角度來說,自己家的老人幫忙照看確實是風險係數最低的。然而,當老人和你們一家共處一室,共同參與育兒之後,事情會慢慢變得很複雜。我個人的經驗是,要明確心理底線,並不是所有的事情一招定勝負,有些事情老人一兩次弄錯了,其實大可一笑而過,但是有些原則性的問題,那就不容放鬆了。至於什麼是原則性的問題,這個是沒有統一標準的,每一家都是可以根據自己的育兒理念制定不同的原則的。


第四,不要活在育兒童話中,還是要保持心理距離

必需承認,隔代相處,隔代育兒天生就會產生很多問題的,只有可能保持相對的和滿狀態。人和人的關係都靠處的,和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公婆,和自己的老丈人丈母孃都是一樣的,育兒理念和諧與不和諧的時候,保持應有的心裡距離都是必需的。


Nicole時間


兩代人育兒觀念不同,在寶寶的問題上很容易出現矛盾。

調查顯示:兩代人因育兒觀點不同爆發矛盾的家庭高達82%,其中,經常爆發矛盾的家庭佔40%,偶爾爆發矛盾的佔42%,而兩代人育兒觀點一致僅佔2%,還有7%的家庭因為自己帶孩子所以沒有產生矛盾。

看來兩代人的育兒衝突確實是個普遍的問題。

這不,14日,杭州一位五旬大媽因與兒媳婦的育兒觀念不同,竟要爬上小區16樓樓頂欲跳樓輕生。原來大媽為了兒子特意從四川來杭州幫忙帶孩子,可是在照顧孫子的問題上與家人存在意見分歧,大媽心生委屈,一時想不開,起了輕生的念頭。


淘氣姐妹花日常


哈嘍大家好,我是遊遊。下面的視頻講講怎麼處理兩代人的育兒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77237f27cf449ee90ee242bdaec228a\

遊遊遊老師


兩代人的教育理念確實不一樣,處理起來會有分歧,建議年輕的爸媽可以虛心向老人請教,同時,對於老人錯誤的做法要耐心的向他們解釋


航行一晟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

觀點無分對錯,感受卻分真假。

畢竟是你和對方是不同的人,“不同”是常態,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觀點、想法,何況是兩代人。我想你問這個問題也是希望可以在不傷元氣更好處理彼此的分歧。不妨在溝通不一致的時候,試著帶著這樣的出發點:“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相信你有你的理由。”我可以不認同但可以接受他跟我不一樣,那麼這樣對方不會在談論這個話題時感受到被指責或者你想改變他,那麼也會容易放下對抗,可以以開放、好奇的心態來看待問題。

同時,如果不是對孩子造成無法容忍傷害或影響的,可以嘗試“誰帶孩子誰負責”,我相信對方也是用他認為是愛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如果無法容忍,那請把你的真實感受,和你認為的觀點,分享給對方,請求對方配合。

關於兩代的育兒觀不同,其實我們可以還這麼看:觀點一致,確實讓我們更省心、高度配合。觀點不一致,也是有好處的,孩子可以在很小的時候開始體驗很不同的人相處是什麼樣的方式,他也在擴張自己的溝通方式。

以上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親子關係導師吳米奇


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我講去年經歷一件事,老媽九十高齡了,兄弟姐姐們不定期聚會在一起,那是老媽最開心的事,大哥大嫂應我之邀去老媽家,領著三歲的孫子,剛進屋,孩子不適應,那小臉說變就變,怎麼說也不行,蹦高要走,給大哥急的直罵,按常理,我也是爺爺輩級人物,但沒有像大哥他們一樣方式處理問題,我小聲問大嫂孩子幼兒園老師姓氏,拿出手機,當孫子面假裝說,喂,王媽媽你好,他在家不聽話,小紅花送給聽話的孩吧,頓時孩子馬上停止哭鬧,一直到最後孫子也沒鬧,哥姐是喜笑顏開,誇我有辦法,不是幾代人問題,講的是處理問題的方式對與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