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家孩子现在不愿意上美术课了?

指舞弦飞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从各方面开始趋于独立,形成自己的喜好和认知。可能在他心里,上美术课是任务而不是兴趣。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般都会经历一个特殊的,比较艰难和胶着的时期—瓶颈期。这个阶段我们会发现很难突破自己,在心理上难免会产生焦虑、沮丧情绪,也会导致孩子不想上课。

第三,可以关注一些外部因素。通过一些途径了解一下,孩子在上美术课的过程中是否和老师或者同学产生了什么不愉快,这也很可能是导致孩子不想上美术课的原因。

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原因,都需要家长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根据不同情况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妞妞的火箭先生


要么对美术失去的兴趣。要么现在的学习地方有什么另她不愉快的事情,找准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博拉姆乐园


孩子学习也需要动力和兴趣,要从各方面去分析原因。


玉4194


孩子的兴趣点会发生变化的,他们心智没有完全成熟,外面的诱惑太多,很容易让孩子们转移爱好,这个时候加强引导很重要的!


百味影视剪辑


估计孩子没入门,需要家长引守,试着先让从可爱的卡通铅笔画入手学习。


世事有善恶一心向善


不瞒你说,我家孩子也喜欢美术,兴冲冲给他报了班,结果还没两天呢,立刻没了兴趣。

很多人都会和我一开始一样觉得,小孩子嘛,三分钟热度总是很常见,不学就不学嘛。

但是我和孩子沟通交流了之后,发现并不是这样,很少有本来喜欢画画的孩子会真的不喜欢美术了。因为画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表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收获快乐,而且是完全自由的,不会受限制,画的好坏都只靠自己判断。

但就是这个不受限制,让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无法理解,甚至去主动加上这个限制,让孩子的表达受限,创作受阻,甚至产生厌烦,而这个限制的名字就叫做范画。

为什么不能给孩子提供范画?原因如下:

许多美术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都喜欢提供简笔画作为范例,让学生看一遍明白大致轮廓就行了。简笔画的好处是见效快,学的快,老少皆宜;缺点是忽略了物体的真实样貌和情况,画出来的东西看着挺厉害的但其实只是些小把戏,上不了台面。

而即便不是简笔画,老师们给孩子提供的范画一般也都是看着精美,画着好学,但却缺少技巧性和想象力的东西,是毫无用处的标准答案。

范画除了会扼杀想象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范画无论是不是简笔画,往往完成度都很高,很难再有拔高的空间。

给孩子上过兴趣班的家长不妨仔细想想,孩子的作品是不是全都以彩色为主,画面塞得满满的?如果是的话,哪怕作品再像样也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老师提供的范例,丢掉这些范例,去看他的创作过程,去问他的想法,你会改观的。

不了解的父母,看到这样的作品,自然就会觉得老师教的不错,忽略了这是孩子剽窃来的东西,并没有孩子自己的创造。自己可以不用去思考,用别人的作品就可以获得掌声,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和范例有所出入的时候,老师们便横加指责,认为画的不好,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孩子,模仿来的才最好,自己想的是什么并不重要,这样的限制孩子当然不会喜欢,时间长了就不再会喜欢画画了。

这现象多见于美术速成班或者兴趣班,这样的老师水平一定都不怎么样,多半是半路出家,没什么美术教育经验的。

我家开始选的就是这样的老师,直到后来我家孩子在美术宝1对1上上课,学了大半年就把原来的老师甩下去了,也逐渐回复了对画画的兴趣。画画不是我们家长看着画的好,画得像就是好,而是有孩子自己想法在里面的才是真的好。这一点美术宝的老师做的就很不错,他们教学方案给的比较具体,都是按照孩子的条件量身定做的。


旧言虐心 ゅ1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82996698cd54538969bceb6d8f2b8cc\

宋朵多


从前你姑娘喜欢画画是出于兴趣 可是按部就班学下去 就成了负担

我在大学社会实践期间曾做过一个调查,在126个不限年龄不限性别的随机路人中发现,有67%的人小时候或多或少培养过自己的兴趣,这之中有一半以上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放弃了,而这些人,长大后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

就像蔡康永的一句话特别有名:

 

“15岁的时候,觉得学游泳很难,放弃学游泳,18岁的时候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的时候,觉得学英语很难,放弃学英语,28岁的时候出现一个很棒,但是要英语很好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我们原本也可以成为自己羡慕的人,只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逼自己一把。

 

那些小时候被逼着学特长的,最后都特别庆幸甚至感谢曾经那段经历。

钢琴王子郎朗童年的学琴经历可以说相当“可怕”,父亲辞职带着年仅8岁的郎朗到北京求学,每天的任务就是监督郎朗学习和练琴。被迫与母亲分离的郎朗在父亲严苛的“监督”下也曾对钢琴失去过兴趣,他厌烦弹琴厌恶钢琴,尤其是在被音乐学院的教授拒绝后,背负巨大压力的父亲甚至为一点小事而爆发逼他去死,为此郎朗三个月没有碰过琴……可最后郎朗走了下去,在1999年夏天的“拉维尼亚世纪明星音乐会”上,郎朗的演出震惊四座,紧接着美国许多著名交响乐团纷纷向郎朗抛出了橄榄枝,郎朗也因此一夜成名。

 

没有办法去评判郎朗父亲的做法是否可取,但无疑是他逼了郎朗一把,才使他坚持了下去,才有了今天的郎朗。

 

很少有什么人在培养兴趣特长的过程中热情始终如一,班里的钢琴课代表,从小被妈妈拿衣架敲手指,长大后最感谢的就是那时候的妈妈和自己。

 

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奖学金之一,在历届罗德学者中,有40余位国家领导人、30余位著名军事家以及1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2017年在斯坦福大学求学的曹起瞳获得了这份殊荣,他从小就对语言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紧接着,就对语言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阅读大量语言学的书籍,参加各种有关讲座,兴趣成为了他的内在驱动力,但面对专业前景,语言学并不是一个极佳的“赚钱”专业,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取舍,曹起瞳决定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也正因如此,在他把兴趣做了十二年以后,拿到了这个奖项。

 

旁人看到的是他的“锦鲤人生”,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是因为“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兴趣,并不意味着容易。最好的培养,是始于兴趣,终于坚持。

 

前段时间,粉丝们为周杰伦打榜的消息轰动整个娱乐圈,他的才华是八零九零后许多人有目共睹的,除了天赋,周杰伦的成功靠的也不仅仅是兴趣,在采访中,周杰伦坦言过:“如果说有机会学音乐,那就不要放弃,因为我学到一半,也会蛮想放弃,因为我看到大家都在玩,那时候就觉得很不公平,然后后来长大才了解,原来这些辛苦是值得的。”

 

他学琴时,妈妈每天都拿着棍子站在他后面,原来只有拼尽了努力,才有可能“水到渠成”

 

所以兴趣也许可以决定一个人走得多快,但坚持,才能决定这个人走得多远。

如果你女儿不喜欢画画了,家长就要适当的引导一下了,如果是因为怕苦怕累,那要坚持,因为学什么都不会轻松了。但如果是真的对画画这件事无爱,可以先放一放。


神兽大本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兴趣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所以,不要把变化看成不正常。

接下来,开始分析一下原因。一般小孩子都喜欢画画,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孩子,那是他们对色彩的好奇,或者是对内心的表达。他们一般对画的好不好没有多大要求,甚至可以说,他们认为自己画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还看不懂,他们会解释自己的得意画作。

但是,如果让他们学习系统的画画技巧,在美术老师眼中,他们就需要画出老师认为的好作品,家长也会有所期待,这样,就让孩子想随心所欲表达的画画变成每一幅作品的任务。他们的画不会是独一无二的,可能跟同班学习的是一样的,这就有了比较,如果在比较中不是特别突出,他们心里就会有落差。这些现象不是每个孩子必然出现的,却也是很普遍存在的。

其次,有的孩子起初确实很喜欢画画,学习画画之后也学到了很多新的图画,很有成就感,很有新鲜感。但新鲜感过去之后,成就感也不会像刚开始那么明显了,就会出现懈怠的情绪。

所以,家长朋友们,如果下决心送孩子去画画,一定不要带着很强的功利心,要学会发现美,发现孩子的收获,发现孩子的进步。再一个,就是坚持。要知道,学习任何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一定要坚持,同时教会孩子坚持。

最后,祝愿孩子学有所成!


有爱的艾克斯


我家孩子也不愿意上美术课!

现在上美术很抵触!

一年级刚上美术课,就被老师批评了!

然后,每次美术课只要画的差一些就被批评!

有几次我都有去和她理论的冲动了!

但是,最后我怂了!

没办法,自己在家里慢慢鼓励着画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