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作為R32的接替型號,1995年NISSAN正式推出BCNR33,有標準、V-Spec版本。BCNR33有個別名叫“肥仔版GT-R”,這代起它的車身重量一下暴漲至1530kg,影響它各方面的表現,也因此而背上罵名。當然,第四代GT-R還是有一些地方勝過前任車型的,V-Spec標配一套前任所不具備的ATTESA E-TS Pro傳動系統(該系統是標準版車型的選配件),更先進的Pro能通過ECU與ABS系統現實聯動,使扭矩分配變得更合理,大馬力車型使用起來更安全。而今日要介紹的則是“相撲版GT-R”:Nismo Skyline GT-R LM (BCNR33)。

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如果你是個十足戰神迷,你肯定不認同那些“R33是GTR歷史上最失敗的作品”的流言蜚語,就憑她是第一個在Nurburring北環跑進8分鐘的日本車(比R32快了21秒)就已經證明自身實力,而後來的特別版400R更是創下但是日本車最高售價記錄。而今日的主角Nismo Skyline GT-R LM就是Nismo R33 400R的前身。

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話說在1995年,也就是日產宣佈退出勒芒的第5年,NISMO以日本御用改裝廠的身份進入勒芒的競爭中,由於當時勒芒的賽規,他們必須打造至少一部的街道合法原型車才有資格參加比賽,為此NISMO就用Skyline的當時的拳頭產品R33打造了這款Nismo Skyline GT-R LM(唯一的一臺)。

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從外觀可以看出Nismo Skyline GT-R LM與量產版最大的區別就是採用非常誇張的爆龜寬體設計,雖然筆者對這種非常臃腫的寬體毫無好感,但其卻能為賽車提供足夠的下壓力。

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而BNR時代最引以為豪的ATTESA E-TS AWD四驅系統卻被捨棄了(賽例要求),改為後輪驅動。

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車尾的GT-R LM已經足夠講明其自身身份,只不過後包圍的雙出開孔為何只配單出排氣就實在令人費解。

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RB26DETT經過NISMO擴缸等手段,街道版最大馬力提升至305匹,而賽車版則為450匹。由於改為後輪驅動,Nismo Skyline GT-R33 LM的前輪驅動軸被拆除,帶來的是車頭的輕量化,整車重量也從原來的1.5噸減輕到1.1噸。

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內飾與普通版R33保持一致,由於是唯一一部,所以並沒有安裝防滾架。Alcantara Nismo賽車方向盤非常惹目。

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這款賽車於1995年投入勒芒賽場,當年取得分組第五,總成績第十的成績。要知道她的對手都是邁凱倫F1 GTR、保時捷911 GT2、法拉利F40這樣的怪物,能得此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不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NISMO不甘成為配角,次年將Skyline GT-R LM馬力提升至630匹,只可惜對手實在太強大,1996年只取得分組第十,總排名十五的成績。

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不願久等的NISMO在1997年賽季決定推出專為勒芒賽事開發搭載V8引擎的R390GT1以應付更強的對手,Nismo Skyline GT-R33 LM從此退出了賽場。

400R的前身:Nismo Skyline GT-R LM

在1995年為NISMO取得分組第五,總成績第十的22號Nismo Skyline GT-R33 LM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