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話說運河》拍攝 80年代的紹興 你記起多少?

本集來到浙東運河上的一座古老城市--紹興,領略紹興風情,最富特色的是船、橋、酒。

紹興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著名的文化古蹟有蘭亭、禹陵、魯迅故里、沈園、柯巖、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


央視《話說運河》拍攝 80年代的紹興 你記起多少?


央視《話說運河》拍攝 80年代的紹興 你記起多少?


央視《話說運河》拍攝 80年代的紹興 你記起多少?


央視《話說運河》拍攝 80年代的紹興 你記起多少?


央視《話說運河》拍攝 80年代的紹興 你記起多少?


央視《話說運河》拍攝 80年代的紹興 你記起多少?


央視《話說運河》拍攝 80年代的紹興 你記起多少?


央視《話說運河》拍攝 80年代的紹興 你記起多少?


央視《話說運河》拍攝 80年代的紹興 你記起多少?

唐代以前,會稽一直是浙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所產的越國青銅劍,漢代到三國的銅鏡,唐及其以後的陶瓷、茶葉,隋唐開始聞名的絲綢,南宋時進入全盛期的紹興黃酒等,質量、產量都曾名揚海內外。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紹興府茶葉總產量達38.5萬多斤(《宋會要輯稿》)。明末清初,平水鎮逐漸成為浙東重要茶葉集散地。清末,每年從平水鎮運銷外洋的茶葉約為880萬斤,運銷國內的180萬斤(《會稽縣勸業所報告冊》)。同期,紹興黃酒每年釀造達30萬缸,計300萬罈(約7.5萬噸)。民國時期內憂外患,天災人禍,生產停滯,民生凋敝。據《中國實業志》記載,21年(1932),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5縣茶葉總產量僅為16.71萬擔,紹興黃酒108萬罈(約2.70萬噸),蠶繭13.93萬擔,生豬飼養量6.22萬頭,糧食106422萬斤,其中紹興縣49390萬斤。紹興人口眾多,糧食不能自給,每年從蘇、皖、贛及省內金華、蘭溪、建德、桐廬等地運入2億斤左右。工業生產則更為薄弱,以當時較發達的紹興縣為例:”機制工業惟麵粉、碾米、電燈、絲襪四業,共12家,職工663人”(民國38年《紹興概況調查》);手工業6798家,從業人員24907人(酒坊203家從業人數無記載)。主要產品產量未見記載,而出口數為:錫箔320萬塊,紹酒108萬罈,茶葉12萬擔,腐乳13萬罈,各種綢緞(含官紗)19.5萬匹。據《浙江經濟年鑑》記載,至民國36年,工農業生產進一步萎縮,5縣糧食產量僅7.75億多斤,茶葉8.4萬擔,酒11285噸,錫箔90萬塊,春繭(收購量)8663擔。到解放前夕,紹興已陷入生產落後、百業蕭條、人民困苦的境地。1949年,全地區工農業總產值3.42億元,年人均僅153.4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62億元,佔76.52%,人均117.4元;工業總產值0.8億元,佔23.48%,人均36元。糧食總產量48.54萬噸,畝產114公斤,人均218公斤。發電量100萬千瓦時,黃酒1.26萬噸,棉布43.6萬米,綢緞54.29萬米,日用陶瓷7.87萬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