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楚國:楚人為什麼不服周?

在秦統一中國之前,楚國一度非常強盛。中國歷史上許多的第一都存在楚國的歷史上,第一隻毛筆,第一把鐵劍等等。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在《離騷》這篇自傳式的詩裡自認為是“帝高陽之苗裔”。但隨著秦的大一統,統一度量衡,楚國慢慢消失在歷史的星河中。楚國的歷史和輝煌,只能在《史記》、《楚辭》、《詩經》等之中略窺一二。

而今荊楚大地的老百姓,還喜歡說的口頭語“不服周”怎麼來的呢,不禁讓人很好奇。


不屈的楚國:楚人為什麼不服周?


到戰國末期。六國天災不斷,楚幽王八年,秦滅韓國。秦滅趙當年,楚哀王立。哀王二月後為負芻所殺,自立為王。負芻三年,秦滅魏國。但是楚國不是那麼好打的,在吃了幾次敗仗後。負芻四年,王翦、蒙武以秦軍六十萬攻楚。負芻四年,在幾場大戰後,秦滅楚國。隨後秦設楚郡。秦隨後滅燕、滅齊,統一六國,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選擇,但是楚人不是那麼容易屈服的。

《史記·項羽本紀》: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臺。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但滅六國是軍事行為,治國是否有才能是另外的說法。秦給六國帶來了統一,但是沒有帶來安寧。在《史記》中可知,楚人南公是博學之人,曾預言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不屈的楚國:楚人為什麼不服周?


秦二世元年,楚人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拉開了反秦的序幕。接著項梁、劉邦、楚霸王項羽登上了歷史的舞臺。項羽統帥楚軍勢如破竹,楚人以一當十,大敗秦軍,楚亡秦後,項羽無意為關中王,有思鄉之心,後稱西楚霸王。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不屈的楚國:楚人為什麼不服周?

楚霸王項羽

楚文化影響深遠,春秋戰國、秦漢時期,雖離我們遠去,但是陳勝、項羽等等楚國的熠熠繁星,無不向世人解釋著楚國人“不服周”的精神,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不畏懼的態度。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

另外,漢高祖劉邦出生於沛郡豐邑。春秋戰國時,沛地屬宋國。戰國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國,沛暫屬齊。

公元前284年,五國伐齊,楚國佔領宋國淮北故地,沛改屬楚。此後直到楚國被滅(公元前223年),沛一直屬楚,共有61年之久。西漢建立後,沛縣屬楚國(漢代藩國)。漢高帝十一年立劉濞為沛侯,屬中央直轄。高帝十二年,改立劉濞為吳王,沛歸楚國管轄。呂后元年封呂種為沛侯,由中央直轄,呂后七年改劉種為不其侯,呂后八年呂后亡,平諸呂亂後,沛又歸屬楚國。所以說漢高祖劉邦也可以說是楚國人。楚文化後融入到漢文化中,成為了漢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參考書目:《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