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在我們當地有流傳著這樣一句童謠:“八月的桃梨,玄月的橙橘,十月的板栗樂呵呵

”。五十年代在陝西的陝西半坡遺址發現了食用慄的遺蹟。可見在6000多年前的祖先們就已經開始食用栗子了。


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詩經《鄘風·定之方中》 : 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樹之榛慄,椅桐梓 漆,爰伐琴桑。可見從2000多年前我們就開始大規模的開始種植栗子

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前人對板栗的分類也相當細緻,將最小的定為茅慄,最大的則稱之為為板栗。而外形圓圓如子彈,皮厚味道像胡桃的品種,則被稱為石慄。常見的種植型板慄以兗州、宣州兩地所栽培的品種為最好。

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慄,分為北方慄和南方慄。北方慄果肉含澱粉量低,蛋白質含量高;果皮色澤較深,有光澤;香味濃,澀皮易剝離,適於炒食。

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而南方慄個頭大含糖量低,澱粉含量較高,肉質偏粳性,多用作菜慄。

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不管北方慄和南方慄每年只接一次果,所以每當到了栗子成熟的季節,樹梢掛滿著沉甸甸的板栗。古時候沒有速凍技術,所以板栗的保存就成了最大的問題。古人就想方設法的用板栗作為主要的食材來製作更美味的食物。

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板栗餅就是在古人的不斷嘗試下孕育而生。宋代蘇軾晚年就特別喜歡吃板栗餅,還特地為它題詩一首:老去自膝腰腳病,山翁服慄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鄭逸梅也贊曰:“肥也,嫩也,暖也,盡慄之長,非老好饕不知。”真真是對栗子愛到骨子裡。

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板栗餅的做法隨著朝代的更替也千變萬化,從煎炸到蒸煮,再到烘烤等等。至今最為健康和廣泛的到認可的還是烘烤的板栗餅。

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板栗餅的製作方法相當復 雜,工序也比較繁瑣。所以尋常人家也不會每天都做,只有在逢年過節、婚嫁等重要的日子才有製作。主要的製作方法是,先採集新鮮板栗,去殼去皮。此步驟最為繁瑣,大家都知道板栗的內皮是最為難去除的。

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再洗淨,上鍋蒸熟。蒸熟後用石臼碾壓成粉。然後混合植物油、麥芽糖漿等混合翻炒,直到水分全部炒幹。到這一步也只是把內餡做好了,還有更為複雜的外皮和烘烤。


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外皮分油皮和油心,經過三、四次擀皮,為了達到一層一層的酥軟口感。取一份外皮兩份板栗內餡包裹,上烤箱四十分鐘後,新鮮可口的板栗餅就出爐了。

一枚板栗餅的成長史

配上一壺清茶,讓茶的清香混合著板栗餅的味道,別有一番風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