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败掉西汉天下的“慈母”

汉代政治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外戚干政,并成为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这个特征在汉武帝时代以后更为明显。

汉成帝即位以后,他的生母王政君成为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其中两个和她同父同母,即老大王凤、老四王崇,另六个同父异母。八人中,除老二早死外,其他七人都随着汉成帝的即位成为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

汉成帝先是封和他母亲同父同母的两位舅舅为侯。四舅王崇去世了,太后很伤心,于是转过一年,汉成帝就把其他还健在的五位、与太后同父异母的舅舅全都封了侯,世称“五侯”。但这并没有让王政君感到满足。她除了同父同母、同父异母的兄弟外,还有同母异父的兄弟。连这同母异父的兄弟,她也想让汉成帝封侯。

王政君:败掉西汉天下的“慈母”

▲ 以王政君为主人公的电视剧《母仪天下》剧照

这真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因为她是皇帝的妈,就要让凡是和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都来享受荣华富贵,贪婪无止境,属于化公权为私权的典型。汉成帝平时都听他妈妈、舅舅的,这回总算硬气一次,拒绝封他母亲同母异父的弟弟为侯,说没这道理。

按照传统,王政君的娘家兄弟不仅能封侯,还有机会成为“首席执政官”。首先以大将军身份执政的,是王家兄弟中的老大王凤,朝中一切都由王凤说了算。

曾有人向汉成帝推荐过一位名叫刘歆的青年才俊,汉成帝召见后觉得这个年轻人的确很有才华,再加上刘歆也是老刘家的宗室成员,所以决定拜他为“中常侍”。汉成帝让人去拿与“中常侍”身份相称的衣冠来给刘歆穿戴,这时左右人等提醒他说,这件事还没跟你舅舅王凤商议过呢!汉成帝说,这么小的事,还要跟大将军商量什么,我这个皇帝做不了主吗?左右的人拼命叩头固争,说千万不敢自作主张,还是先禀报大将军为是。谁知王凤还真不答应,刘歆做中常侍这件事也就作罢了。

拒绝让刘歆做中常侍还是小事,王家兄弟还有更大的事。有一位正直的官员弹劾王凤专擅朝政。汉成帝也是被他舅舅压抑得太深,所以一开始很欣赏这位敢于直言的官员,并决心削弱王凤的权力。谁知消息不密,汉成帝下手前,先被王凤知道了。王凤故意示弱,上表辞职。结果“太后闻之为垂涕,不御食”——为了袒护兄弟,用绝食来向她儿子抗议。

王政君:败掉西汉天下的“慈母”

▲ 王政君和汉成帝

汉成帝之前在很多事情上不和他舅舅叫板抬杠,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意让他妈伤心。这回老妈又出马了,汉成帝只得再次退缩。不仅王凤的权力没有被削夺,弹劾王凤的官员反而死在监狱里,并且全家流放。这个结局吓得满朝官员张口结舌,再不敢对王家人说三道四了。

权势鼎盛,又有太后撑腰,王氏兄弟的骄奢淫逸也登峰造极。其中一位因为身体不舒服,居然开口向汉成帝借宫殿避暑;为了让自家园子里的大水池有活水源,居然凿穿长安城的城墙,把城外的河水引进到家里,注入水池中,然后在水池中行船歌舞。另一位舅舅干脆按照皇宫的规格给自家盖楼,这在当时完全是僭越的行为。

后来汉成帝微服出访,发现几个舅舅的豪宅如此了得,大吃一惊,回宫后决定严惩这几个舅舅。于是兄弟几人重施故技,“欲自黥劓谢太后”,打算自己黥面、劓鼻去向太后谢罪——这还是在理用老太后做挡箭牌。汉成帝果然害怕“伤慈母之心”,就免去了对这几个舅舅的惩罚。

从此以后,王家兄弟子侄轮流执政,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西汉灭亡。最后一名执政的,就是篡汉自立的新朝皇帝王莽。这是典型的“政出私门”。

王莽在他的仕途中,也曾想出过很多花招,来讨好王政君。有一次王政君偶然说道:“我始入太子家时,见于丙殿。至今五六十岁,尚颇识之。”(《汉书·元后传》)六十余年前,王政君在太子宫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受到还在做太子的汉元帝的临幸,怀上了汉成帝。

王莽很敏锐地把握住了王政君的怀旧心态,马上安排王政君故地重游,满足她怀旧的情感需求。王政君果然心情大好,觉得这个侄子太会办事了,于是一步一步地,将朝廷大事的处决权,包括人事选拔任免权,都放心交给了王莽。王莽从此顺着这个台阶一步步往上走,最后走到由假皇帝而真皇帝的地步。

王政君:败掉西汉天下的“慈母”

▲ 王莽和王政君

有人批评道,其实正是王政君给了王氏家族机会,也给了王莽机会。王莽凭借着王氏家族积累已久的权势,才有有篡汉的可能。这个批评并不过分,王政君为维护、提高王氏家族的地位,搅乱了正常的政治运转途径。兄弟封侯、父子执政,门风奢侈、僭越无礼尚在其次,更为关键的是,让朝廷的决策权成了王氏家族的私门权力,终于给西汉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王莽篡位之际,派人去向王政君索要皇帝的传国玉玺。王政君毕竟以刘家媳妇自居,对王莽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王政君极为愤慨,一开始坚决不肯交出玉玺,后来颇不得已,愤怒地将玉玺扔向地上,击碎了一个角。在民间传说中,皇帝玉玺叫“金镶玉玺”,典故就在这里,因为这个被摔碎的角,据说后来用黄金补上了。

对于王政君这最后的表现,《汉书》评论道:

“ 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在大局上没有见识和把握力,不及早防微杜渐,让王莽坐大到无可抗拒,才死护着一个玉玺不肯给他,这有什么意义呢?真可说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对善于总结历史教训的宋代士大夫来说,坚决反对外戚干政,反对由皇权衍伸出各类私有权力,就成为他们的最基本的政治思想之一,司马光正是这类士大夫的代表。绵延二百余年的西汉王朝,最终竟然断送在过度包庇外家的“慈母”手中,这样来看,宋代士大夫的反思,也确实是足以引起后人警醒的、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洞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