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臨摹歷代名家山水畫?


中國畫的學習和提高,臨摹名家名畫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臨摹雖然是必要的方法,但也必然要講究方式,不然會徒勞無功甚至與臨摹的初衷漸行漸遠,就得不償失了。當然每個人臨摹自有主張和習慣,分享一些自己的體會算是參考吧。

一臨摹要先定位

臨摹也會有很多階段,很多目的,並不是所有的名畫都適合自己,所以選擇臨摹之前,應該對自己的水平還是要有個準確的定位,剛開始學畫的階段,多看名畫是非常必要的,名畫可以說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的,就像讀書要讀名著一樣的道理。

但如果臨摹就要謹慎,畢竟初學對於國畫的技巧還未掌握,對於國畫的境界還不甚瞭解,只是一味的照搬並沒有好效果,何況有時連照搬也未必可能,就說山水畫,皴法就有十幾種不止,所以還是從一些啟蒙畫譜開始臨摹,比如《芥子園畫譜》

二臨摹要有範圍

中國名畫可謂璨若星河,不可能都能臨摹遍,再者中國畫也有很多種類,很多流派,很多風格,就算能臨摹大部分,這樣的臨摹也只能是鬍子眉毛一把抓,而產生不了實際的效果,所以,臨摹之前就應該先找到自己臨摹的範圍。

範圍的確定當然首先是自己的喜好,或者說自己準備學習的風格類型,除此之外,確定臨摹名家的範圍,也要確定名畫時代的範圍,畢竟中國畫歷史也比較長,當然如果有老師,最好讓老師推薦一下,畢竟老師對你的水平和特點比較瞭解,對國畫的認識也高些,這樣臨摹就事半功倍了。

三臨摹要突破

臨摹除了初學時要儘量依樣畫葫蘆,以後就不能照搬了,要有自己理解後的突破,說實話如果真能臨摹的很逼真,能做到的可謂鳳毛麟角 ,如果真能臨摹的惟妙惟肖,恭喜你出徒了,可能就有人臨摹你的名畫了。


也應該在範圍上突破,這與上面有範圍不矛盾,首先是自己的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另外這種突破也不是天馬行空,而是要取長補短有的放矢,比如自己多畫工筆,但也會選一些寫意名畫臨摹,藝術也應該互相借鑑,博採眾長。


紅梅工筆佛畫


中國畫的學習和提高,臨摹名家名畫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富春山居圖,黃公望為鄭樗(無用師)所繪,畫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縱33釐米,橫636.9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縱31.8釐米,橫51.4釐米,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臨摹雖然是必要的方法,但也必然要講究方式,不然會徒勞無功甚至與臨摹的初衷漸行漸遠,就得不償失了。當然每個人臨摹自有主張和習慣,分享一些自己的體會算是參考吧。

文徵明·松石高士圖

一臨摹要先定位

臨摹也會有很多階段,很多目的,並不是所有的名畫都適合自己,所以選擇臨摹之前,應該對自己的水平還是要有個準確的定位,剛開始學畫的階段,多看名畫是非常必要的,名畫可以說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的,就像讀書要讀名著一樣的道理。

但如果臨摹就要謹慎,畢竟初學對於國畫的技巧還未掌握,對於國畫的境界還不甚瞭解,只是一味的照搬並沒有好效果,何況有時連照搬也未必可能,就說山水畫,皴法就有十幾種不止,所以還是從一些啟蒙畫譜開始臨摹,比如《芥子園畫譜》

文徵明·扇面山水圖


二臨摹要有範圍


中國名畫可謂璨若星河,不可能都能臨摹遍,再者中國畫也有很多種類,很多流派,很多風格,就算能臨摹大部分,這樣的臨摹也只能是鬍子眉毛一把抓,而產生不了實際的效果,所以,臨摹之前就應該先找到自己臨摹的範圍。《山水》


範圍的確定當然首先是自己的喜好,或者說自己準備學習的風格類型,除此之外,確定臨摹名家的範圍,也要確定名畫時代的範圍,畢竟中國畫歷史也比較長,當然如果有老師,最好讓老師推薦一下,畢竟老師對你的水平和特點比較瞭解,對國畫的認識也高些,這樣臨摹就事半功倍了。潘天壽《雨後江山鐵鑄成》


三臨摹要突破


臨摹除了初學時要儘量依樣畫葫蘆,以後就不能照搬了,要有自己理解後的突破,說實話如果真能臨摹的很逼真,能做到的可謂鳳毛麟角 ,如果真能臨摹的惟妙惟肖,恭喜你出徒了,可能就有人臨摹你的名畫了。

也應該在範圍上突破,這與上面有範圍不矛盾,首先是自己的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另外這種突破也不是天馬行空,而是要取長補短有的放矢,比如自己多畫工筆,但也會選一些寫意名畫臨摹,藝術也應該互相借鑑,博採眾長。


趙少儼


臨摹歷代名家山水,是要循序一定的順序和規程的,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傳統山水畫論宗,分北宗南宗。北宗以斧劈皴法為代表,實質是以面皴特徵,強調氣勢,重視點線筆法;南宗用水絕倫,擅長渲染,更注重意境。歷朝歷代的山水畫家,無不立足於前人成就,重視師承,在繼承的基礎上努力尋求創新和突破。

所以,在臨摹前一定要搞清楚師承關係,搞清宗派特徵,才會胸有成竹。可立足一家,橫向縱向都有眉目,但動手臨摹,一定要緊盯一人。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終無所成。

臨摹程式,勾,皴,點,染。薄施數為,不能急於求成,濃墨重彩,一步到位。要發揮宣紙的特性,求厚重,忌淺薄。

在此基礎上,掌握了一家特徵,再擴大戰果,發現變的跡象,力爭搞清楚山水畫發展的軌跡,先專後博。先繼承,後創新,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7104787652071308"} --}

異度9631


芥子園入手,需要老師指導臨摹。因為芥子園是刻本,線條比較硬,完全照著臨會畫死。

芥子園好比骨骼結構圖,但是我們要畫的是人,臨的時候腦子裡要有真實的樹石的樣子。

然後臨古畫原作,我個人喜歡臨沈周、倪瓚、弘仁、董其昌,從局部和粗筆開始,因為線條比較明顯,然後全臨。需要找老師幫忙看看,指出不足之處,慢慢地眼光就養出來了。

有個app叫 中華珍寶館 ,裡面有大量高清原圖,推薦使用,我用ipad看,特別高清。

手不要停,哪怕每天畫兩筆,就兩筆,也比擱置著不動彈強。

紙的話從手工毛邊紙入手,然後半熟宣,然後卡紙和絹,各種材料都用一下有利於瞭解它們的特性。生宣熟宣也都可以用用試試,最好不要摁住一種用,然後其他紙的特性一概不知。

顏料的話馬力就可以,青綠和淺絳會用到,水墨不用,但是還是要會上色不是?

大小不同的筆肯定要準備的,初學的話白雲就可以。

作為畫師家屬,學畫四個月餘,最近在臨董其昌。覺得畫畫好開心,我以為我在學畫畫,但是又覺得其實是在養生。因為畫樹的時候是樹的狀態和呼吸感,石頭是石頭的狀態,水是水的狀態,感覺自己在心裡要裝著那個事物,落筆的線條才能有分毫地接近它們,一張畫畫完,感覺遍遊山川,靈魂附體到各種花草樹木上,暢快極了!


康居畫業


學習山水畫要從基礎入門。先了解山水畫是由山巒、山石、樹木、雲霧、水流、湖泊和人物屋宇組成的。學習山水畫必須先把這些景物人物逐個畫好,打下基礎才能開始臨摹創作山水畫。臨摩古人畫先應以介子園畫譜為範本 ,逐個進行臨摩。臨摩畫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練習筆法和用墨,筆法有聚鋒尖筆和散鋒破筆 ,一般勾線點苔用尖筆 ,皺擦點樹用破筆。關於用墨應注意枯溼濃淡三原則:寧願潦草不要刻板,寧願乾枯慎用溼筆,寧願用淡墨慎用濃墨。這些基本知識掌握了,便可臨摩整幅山水畫進行作品創作了。


毛桂雲47


找到一個自己喜歡風格的作品很關鍵,心中有山水才能畫的好山水。記得也是在頭條裡看的一段視頻大概意思說多讀書,畫自然不一樣。提高自己的修養才是主要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求闕閣主


首先要喜歡,之後用心,隨著時間流逝,慢慢堅持,堅持到最後就是贏家。


文化眾誠


基礎景物入手。山水畫是由山巒、石頭、樹木、雲霧、瀑布、江湖這些主要景物組成的,學山水當從畫好這些景物入手,從一塊石,一棵樹學起,只有把這些基礎景物畫好了,才能打好基礎畫出好畫。練習筆法墨法。畫基礎景物也是練習筆法墨法的過程,筆法有聚鋒尖筆和散鋒破筆兩種,通常勾線、點苔用尖筆,皺擦、點樹用破筆,墨法初學主要注意筆墨運用三原則,寧草勿刻(寧願潦草勿要刻板),寧枯勿溼(寧願乾枯用筆慎用溼筆),寧淡勿濃(寧願用淡墨慎用濃墨)。臨摹先南後北。臨摹練習是學山水畫的主要方法,宜先選擇南派山水入手較好,南派山水通常構圖簡潔,筆法隨意,留白較多,枯筆為主,許多畫連渲染都沒有,比較容易入手。如清四僧石濤、石溪、弘仁、八大的山水都很簡練淡雅。北派山水高山復嶺,蒼松古柏,雲煙瀑泉,較為複雜,技法要求要高得多,可在較熟練後再作。當然,南派簡潔並不是說就簡單,實際上越簡單越難畫出水平,只是容易入手而已。


草莓愛民謠


用心寫好每一個字!



電影賞析情感世界


首先必須要明白的是,人這一輩子想要完成臨摹歷代名家山水畫,從生命時間上來說是個既不現實,又沒有必要去做臨摹歷代名家山水畫的事情。

學習方法很重要,古人早就留下了繪畫之道……”造化自然,師從自然” 。如圖:


古人確實是這麼做的。

就是在現代,生活中也不缺少這樣的場景。


畫的各種皴法,都是古人來之於實景寫生的總結。 “師從自然”證明了古人絕沒有胡說八道!

古人的作畫方式充分的說明了一個現象,畫自己”耳聞目染”的東西是最有生命力了。

本人也來湊個熱鬧,自己眼中的山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