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蛇出洞,智取敌据点(四)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天气有些阴沉,一丝丝的微风带着初秋的凉意。

南岗据点的日军还像往日一样,早操过后,一个伍长带着几个鬼子和翻译到衙头去买菜。因为日军自从来到了南岗,一直很平静,没有遇到过抗日武装的袭扰,所以依旧大摇大摆地说笑着赶路。

大约九点左右,当走到距衙头还有二里地的小岔口时,突然从一棵老槐树傍边的破庙里窜出5、6个男子,手中的几把大眼盒子炮冲着鬼子身后一阵猛扫,四个鬼子猝不及防一头便栽在了地上,翻译官吓得浑身发抖呆若木鸡,被一个高个男子一脚踹翻在地缴了手枪。

领头的便是独立团侦察排长赵拴柱。

侦察员们查看了一下断气的鬼子,解下鬼子身上的弹药盒,系到自己腰上,又捡起了地上的几支步枪,抬起鬼子尸体扔下了路边的深沟里,然后把地上的血迹和周边的痕迹处理干净,押着双腿发抖的翻译消失在岔路口的小道上。

拴柱为什么选这个地方设伏。

原来通过几天勘察,这个岔口往西是一条小路,刚刚能容下一辆牛车的宽度,蜿蜒近二十里到一个叫庄头的小村子。山道崎岖不平,一边挨着陡峭的崖壁山体,一边是十几丈的深沟。沟底是怪石嶙峋的河床,因为兩季刚过,沟里还有不大的小溪潺潺流淌着。沟对过一、二百米也是几乎没什么植物的石头山体,山上长有零散的灌木和杂草。这条道也是到庄头村的唯一可走之路。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次伏击远离衙头村,怕消灭了那几个鬼子,遭据点鬼子报复当地百姓。

拴柱几个人押着翻译走了一个多时辰到了庄头,和早已等在这里的李连长们会合。

这次不费吹灰之力一下消灭了四个鬼子,缴获了四杆三八大盖和一把撸子,大家高兴地围着拴柱问长问短,村里的老乡们也都围过来瞅热闹,不时有人过来踹翻译一脚,指着鼻子写几声。

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拴柱他们对翻译进行了审迅,得知据点有鬼子55人,小队长是叫村上的少尉,据点有一挺鸡脖子重机枪和三挺歪把子和四十几支步枪,重机枪布置在炮楼的三楼。除队长和小队部住炮楼,其余的鬼子都住在炮楼边院子里的两大间平房里。

审问完翻译,便把他捆在院子的牛槽旁,让一个战士看着他,然后和李连长进了堂屋。

这个翻译看着进进入入的八路,心里盘算着自己的下场,觉得一阵阵发慌。

突然隐隐约约听到堂屋里有争吵声,他慌忙支起耳朵,原来是关于他的处理问题。抓他的长官说要先留着他,以后有用。另一个说不能留,明天得把他处理掉以绝后患,两个人争吵声越来越大,听得翻译官一阵阵的冷汗往外冒。他脑子不停地转动,得想办法跑。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黑,看守他的战士也换了好几次岗,每换一个人,翻译都讨好的给他们搭讪,遇到的都是冰冷的脸色。他越来越绝望,逃走是唯一的一条路了。好在这段时间他试着去解绑他的绳子,觉得有解开的可能,他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希望后半夜有逃脱的机会。

大概三更天的时候,一个小战士过来接岗,装睡的翻译偷偷抬起眼皮看了看他,小战士大概十五、六岁,个头不高,满脸的稚气。睡眼朦胧地交接完岗走到他面前看了一下,便一屁股坐到堂屋门前的石墩上抱着枪发呆。透过挂在牛棚上马灯的微弱光线,他看到小战士眨巴着眼晴,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不停地打着哈欠揉着眼晴,好像马上又要睡着的样子。他一阵暗喜,觉得可能会有溜掉的机会了。

果不其然,过了一个时辰,翻译官看到战士坐在石墩上靠着墙熟睡起来,还间隔着鼾声,知道这个时候人最容易犯困,一定是睡得最熟的时候,他觉得机会来了,他偷偷解开早已弄松的绳子,轻轻站起来,稍微伸展了下筋骨,蹑手蹑脚来到了大门口,轻轻把门打开一条缝,隔着门缝,看到门外站岗的战士,也靠着门口的大树,坐在地上抱着枪打起鼾来,他小心翼翼的拉开门,惦着脚尖弯下腰身快速地向村口跑去。

引蛇出洞,智取敌据点(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