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丘区魔芋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汉阴县丘区魔芋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刘 毅

魔芋 , 学名蒟蒻 , 块茎中富含葡甘聚糖 (KGM)、 蛋白质 、氨基酸 、 生物碱等多种物质 , 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 , 故在食品配料 、 医疗保健 、 日用化工等方面用途广泛 。 汉阴县地处秦巴腹地 , 秦岭北麓 , 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 , 日照较少 , 雨量丰沛 , 湿度适宜 , 是魔芋栽培最佳适生区之一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前 , 汉阴县魔芋的栽培方式仅限于农户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 , 主要以鲜芋或用鲜芋加工出来的粗粉加碱煮沸去毒 , 制作成魔芋豆腐食用 , 产业化水平较低 。

80 年代中期 , 魔芋 KGM 成分被开发在各领域利用 , 其显现的经济效益刺激了一些农户种植魔芋的积极性 , 特别是1998—2008 年 , 在市场引导和政府号召下 , 魔芋种植生产规模逐年扩大 , 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增收实效 [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当前 , 魔芋平均产量可保持在 37.2 t/hm 2 , 纯利润为烟叶的 3~4 倍 、 玉米的5~6 倍 , 魔芋产业已成为当地带动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极具开发前景的特色产业 。 随着魔芋价值不断被开发利用 , 该县魔芋种植业由传统零星种植向规模化 、 产业化种植转变 , 使魔芋种植模式日趋多样化 。 但是在种植发展过程中 , 因种质资源 、 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 , 魔芋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 现对魔芋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 以供参考 。

1 魔芋生长习性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 。 由于系统发育的结果 , 其具有喜温暖湿润 、 土质肥沃疏松 , 忌高温强光的特性 , 以海拔 680~1 000 m 地方为最适宜区 。 海拔高于 1 200 m 的地方由于无霜期短 ,>10 ℃的活动积温少 , 因而不能种植 。 海拔 680 m 以下的平川 , 虽为适宜区 , 耕作条件好 , 但 7—8 月气温高 、 光照强烈 , 对魔芋生长不利 , 必须解决遮荫问题方可规模种植 。

2 魔芋品系

魔芋属种已知共有 163 个 , 我国拥有魔芋 20 余种 , 按化学成分分为 3 类 。

2.1 葡甘聚糖型

主—成分以葡甘聚糖为主 , 干物质含量在 50%~60% 之间 , 仅含有 11%~20% 的少量淀粉存在 。 其代表品种有花魔芋和白魔芋等 , 也是目前大规模种植和食用的魔芋品种 。 花魔芋的特点是环境适应性好 、 产量大 , 而白魔芋品质高但产量低 。 花魔芋红芽 , 肉质微红 , 麻杆 , 适应 800~2 500 m 高海拔栽培 , 平均产量 30 600 kg/hm 2 ,KGM 含量 52.7%。 白魔芋白芽 , 肉质洁白 , 绿杆 。 适应 800 m 以下低海拔 、 温度较高 、湿度低 、 日照较强的环境 , 平均产量 22 350 kg/hm 2 ,KGM 含量 59.3%。

秦巴山区主栽杂交选育花魔芋品种性状比较结果如表 1 所示 。

2.2 淀粉型

主—成分以淀粉为主 , 干物质含量约占 40% 以上 , 仅含有 3%~5% 的少量葡甘聚糖 , 其代表品种有疣柄魔芋 、 甜魔芋和南蛇棒等 。

2.3 中间型

主要成分葡甘聚糖干物质含量 33.7%, 淀粉干物质含量38.8%, 其代表品种有攸乐魔芋和西盟魔芋 2 个品种 。

3 魔芋高产栽培技术

要使魔芋丰产 , 必须念好 20 字口诀 ( 即 : 种子是前提 ,土地是基础 , 技术是核心 , 管理是保障 ), 抓好 10 项保优技术 ( 即 : 品种布局 , 选好地块 , 种芋处理 , 精细整地 , 土壤消毒 , 适时播种 , 轮作套种 、 合理密植 , 科学施肥 , 病害综防 ) 。

3.1 品种选择

魔芋选种直接关系产量和后期管理 , —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 在魔芋品种选择上需—充分考虑地区环境特点 , 并结合地质条件来选择优质品种 , 从而保证魔芋可以健康生长。

综合其区域性 、 抗病性及生产力等分析 [3] , 低海拔品种安魔128、 高海拔品种清江花魔芋 具有适应性广 、 抗逆抗病 、 高产稳产 、 易繁优质等综合性状 , 是汉阴县最佳适选品种 。 预备作种的魔芋 , 要认真挑选 , 要求表皮光滑 、 皮色嫩黄 、 外形端正 、 芽眼饱满 、 顶芽短壮 、 无破损或病疤 , 单个质量以 150~300 g 为宜 。

3.2 选地整地

科学选地是保证魔芋可以更好生长的重—条件 。 因此 ,要综合考虑海拔 、 温度 、 光照 、 土壤 、 湿度等因素 , 以选择背风向阳 、 易排水 、 光照条件较好且无强光照的半阴半阳的缓坡 、 山间谷 ( 坡度小于 20℃) 为宜 , 要求土层深厚 (30 cm 以上 )、 疏松肥沃 、 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的中性偏酸砂壤土 。 另外 , 忌选择已连作 2~3 年的地块 , 也不能与茄科 、 十字花科等 ( 辣椒 、 烟草 、 萝卜 、 马铃薯 、 白菜 ) 间作或者轮流种植 , 否则易导致病害发生 , 降低产量和品质 。

下种的地块—精细整地 , 深耕 2 次以上 。 其中 , 冬前深耕冻伐 , 春季播前翻耕 、 耙磨 , 做到细 、 碎 、 平 、 松 , 无石块 、 杂草 、 残茬 。 春播整地之前用生石灰 500 kg/hm 2 , 拌入硫酸铜2 kg/hm 2 撒施在土壤表面深翻 (30~40 cm);7 d 后播种时使用波尔多液 400 倍液喷施于种植沟 , 或使用 5% 辛硫磷颗粒剂 37.5 kg/hm 2 撒施在种植沟内进行灭菌处理 , 并使用 2.5%敌百虫 30 kg/hm 2 拌细土撒施防治魔芋虫害 。


汉阴县丘区魔芋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3.3 适时播种

魔芋生长适宜温度为 17.5~25.0 ℃, 日平均气温低于12.5 ℃或高于 30 ℃的地区不适宜种植魔芋 。 汉阴县气候转暖 、 温度回升一般是在春分至清明节前后 , 当土温保持在 12~15 ℃之间时即可下种 , 种芋萌动前—播完 。 注意春播不可过早 , 禁止秋冬播种 , 以防止低温烂种 。 播种采用条播或挖窝点播 , 播深 15~25 cm, 黏性土和阴坡地可适当浅些 。

种植密度因地 、 因品种特性和种植模式而定 。 一般行株距为种芋横径的 6 倍 (30 cm)、4 倍 (25 cm), 保证播种密度在 4.5 万株 /hm 2 以上 。 在林下高山区 , 净种 3 万株 /hm 2 左右 ;采用南北向深沟高畦种植 , 定植厢宽 2.5 m 包沟 , 边沟深约30 cm, 畦高 30~40 cm。

3.4 因地栽培

3.4.1 庭:平地栽种法 。 该种植方式不利于排水 、 透气 , 产量低 , 易染病害 。 不建议农户在不成大块的房前屋后 、 坎边 、路边等处种植 , 若要栽种 , 应尽量避开黏性土壤 , 采用单行垄堆 ( 坑 ) 栽 。 低温时 , 采用地膜栽培增温 , 高温时加大遮荫作物比例和用草覆盖地面降温 , 实现保护性栽培 。

3.4.2 高杆作物间种法 。 该种植方式既缓解了低海拔区高温带来的病害 , 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 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 种植模式有玉米 、 桑 、 向日葵 、 高粱与魔芋间作 。 以玉米魔芋间作种植模式为例 : 播前高垄 ( 高 × 宽 90 cm×25~30 cm) 整地 ,2 行魔芋间作 1 行玉米 ( 沟宽 30 cm, 株距 20~30 cm) 或 3 行魔芋间作 2 行玉米 , 魔芋和玉米可同播 , 也可在魔芋种植结束后再进行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 。 此法缺点是魔芋生长期长于玉米 , 后期荫蔽度差 , 连作病害重 , 建议倒茬 、 适度规模种植 。

3.4.3 林下间套种植法 。 该种植方式是 “ 从林中来 , 到林中去 ” 的原生态种植 , 实现了林木与魔芋优势互补 ,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15] 。 岚皋县 “ 林 — 芋 — 蜂 —菌 — 肥 ” 综合循环研发与应用 , 丰富和深化了魔芋产业发展内涵 。 测试结果表明 , 以槐树林为最佳 , 核桃 、 板栗林地次之 , 其中 , 选择刺槐四至八年生幼林 , 株行距 1.5 m×2.0 m, 荫蔽度 50% 套种单产高 、 效果好 。 借鉴 、 复制岚皋县林下魔芋种植模式实践和应用 , 为汉阴县魔芋规模化 、 科学化 、 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3.5 田间管理

3.5.1 调配施肥 。 施肥应轻底重追 。 底肥优选土杂肥 、 圈肥等有机肥 ( 忌鸡粪 、 草木灰 ), 需充分腐熟后施用 , 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施魔芋专用肥 。 施腐熟农家肥 45 t/hm 2 或不含氯的高钾复混肥 750kg/hm 2 为宜 [20] , 盖 5cm 薄土再下种 , 将种芋顶芽向一个方向倾斜 45℃ 放置 , 放好后再覆土 10~15 cm。 为确保种芋生长期养分供给和块茎干物质积累 , 追肥分 3 个时期进行 : 前期在幼苗至展叶未封行进行 , 结合中耕除草 ,施尿素 30~60 kg/hm 2 ; 中期在 6 月下旬至 7 月初 , 结合中耕培土 , 用尿素 45~60 kg/hm 2 和硫酸钾 112.5~150.0 kg/hm 2 混拌施于植株基部附近 , 应注意肥种隔离 , 防止烂种烧苗 ; 后期在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 , 基部追施硫酸钾 150~225 kg/hm 2 ,覆土 , 并于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叶面喷施 0.2% 磷酸二氢钾溶液 2~3 次 。

3.5.2 除草覆盖 。 魔芋为浅根作物 , 一般在春耕整地后用草甘膦除草剂彻底清除杂草 。 出苗散叶前只能人工拔除杂草 ,此外通过培土和覆盖也可抑制杂草生长 、 保温保湿 。 展叶后 ,应尽量避免田间农事活动 , 以防止伤根 、 伤叶感染病菌 。 封行前将已消毒处理的秸秆等覆盖物均匀横放或铺放在田间 , 覆盖物因地 、 就近取材 , 蒿草 、 秸秆 、 树叶均可 , 不宜使用稻壳 、 麦糠等过细材料 , 以免妨碍通气 。 厚度约 5 cm, 以不充分密闭表土层为度 。

3.6 病虫草害防治

魔芋病害以细菌性软腐病和真菌性白绢病为主 , 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销毁 ; 选用 78% 科博 ( 或 64% 杀毒矾 )1 000~1 500 倍液或 2% 农抗 120 水剂 400 倍液消毒 , 控制病菌传播蔓延 。

魔芋虫害主—有蚜虫 、 甘薯天蛾﹑斜纹夜蛾 、 豆天蛾﹑蛴螬 、 鼠妇 等 。 不同害虫幼虫期可依次选用 50% 乐果乳油800 倍液 、20% 杀灭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 、5% 锐劲特悬浮剂2 500 倍液 、25% 快杀灵乳油 1 000 倍液 、90% 敌百虫 800~1 000 倍液 、40% 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喷杀或灌窝 ; 成虫期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

为从源头上防范魔芋病虫害 , 应做好播前处理 。 一是紫外线杀菌 : 将种芋置于太阳光下照射 2~3 d, 并注意翻动 , 使各个部位曝晒均匀 ; 二是草木灰拌种 : 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粉剂 ( 药量为种重的 2%~3%) 浸种 1 h 后 , 用生石灰和草木灰按 1:1 的比例混匀成粉衣拌种 , 晾干后待播 ; 三是熏蒸 ( 喷洒 ) 消毒 : 在密闭空间内 , 按空间体积使用甲醛 8 mL/m 3 配比高锰酸钾 5 g/m 3 对魔芋种芋进行 24 h 熏蒸处理 ; 也可用 72%农用链霉素 1 000 倍液或 53.8% 可杀得 800 倍液均匀喷雾种芋 2 次 , 晾干备种 ; 四是药剂浸种 : 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00 倍液分批浸种 0.5~1.0 h, 或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分批浸种 2~4 h, 捞出后摊晒 , 堆放厚度不超过 10 cm, 以利于晾干后播种 ; 建议药剂浸种前先进行55 ℃水浴 10 min 恒温浸种 , 对白绢病和蚜虫有抑制作用 ,防效为 94.7% 。


汉阴县丘区魔芋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