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赏析(3),贝多芬《悲怆》



周末聆音 | 古典音乐赏析(3),贝多芬《悲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著名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他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周末聆音 | 古典音乐赏析(3),贝多芬《悲怆》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 这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


周末聆音 | 古典音乐赏析(3),贝多芬《悲怆》


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算很难攻破,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家爱不释手的曲目。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关于"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