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有哪些主流大口径枪弹?

核达鸭


如果要算最主流的大口径,那就从.50(12.7mm)开始。装备量最大的当然是美国的.50BMG(12.7x99).

这种弹和M2老干妈机枪自打一战之后就开始装备美军。是美军百年居家旅行杀人越货的必备良枪。从西线到太平洋,拆墙开罐头打飞机,脏活累活统统包干。到现在为止,老干妈还在服役,而.50BMG也从机枪跨界到了反器材狙,也算越活越滋润。

而在二战期间老毛子大口径枪弹挺多的~ 还能坐下来斗个地主。首先是毛子根据12.7x99,加长弹壳,加大装药而搞出来的12.7x108弹

这玩意一般用在重机枪上,最有名的是DShK,二战期间主要负责问候德国飞机。

到了现在,中东绿叔叔和非洲黑叔叔们把德什卡机枪搬上皮卡车玩的很high

而老毛子还有的12.7x108R这种带底缘的大口径弹就比较偏门了, 这款毛弹虽然看起来尺寸也是12.7x108,但和12.7x108mm无底缘弹没关系

12.7x108R是20毫米施瓦克航炮缩口改到12.7毫米口径的航空机枪弹,只有少量改装,因为作战效能不理想而草草收场。

二战中毛子更常见的反坦克步枪弹是14.5x114,老毛子当年觉得用12.7*108去拆坦克开罐头太鶸,于是研制出14.5x114mm弹,看看粗壮的身躯,变态的口径,32000焦的动能。一股子浓浓的毛子风扑面而来(下面的7.92x57瑟瑟发抖)

刚刚开始14.5x114被用在了PTRD-41及PTRS-41两种反坦克枪上,后来就被毛子用在诸如KPV这类防空机枪上,还被扩口到23mm,被拉壮丁装到航空机枪上拆飞机去了

然后...既然有大口径弹扩成航炮的,那自然也有航炮缩成大口径弹的,比如23x152mm改的14.5x147mm

然而动能没提上去多少,成本还高,这种子弹也夭折掉了。

说完了美苏,再说一下腐佬,腐佬大口径子弹也不少,1930年代腐佬觉得7.7毫米机枪太渣渣了,所以30末年代英国人放大了.303版本维克斯机枪,搞出了.50维克斯机枪。这种机枪一般皇家海军防空用的多

他使用的是12.7*81子弹,算是当时一票12.7子弹里面最弱的一个。

所以后来英国人粗暴地把壳长拉长到120mm所以就有了罕见的12.7*120SR

12.7*120mmSR版本维克斯机枪只有英国海军少量装备所以不多见,

当年国军进口了几挺,所以国内也有12.7*120mmSR遗留。

而英国人拆坦克的.55BOYS反坦克步枪弹呢,是借鉴自12.7*99BMG,在此基础上扩口到13.9mm,加装弹底束带以对抗高膛压

而法国人二战也有大口径...但基本没派上用就是了,比如下图13.2*99哈奇开斯弹,存在感很低。


德国呢,一水的7.92口径子弹,真要说什么大口径也是有的,比如7.92*94他爹13x94mm反坦克弹,这款弹改自一战时德国的13.2x92SR。1938年上马,但39年就被小口径高初速的7.92*94取代。

德国空军的MG131机枪虽然没怎么在地面上混,但13*64mmB子弹怎么也算是大口径了


而15毫米MG151/15,德国空军自己觉得那个是炮(其实也是),但如果按照20mm为界限的话...15×96 mm我还是扔到枪弹里算了。

二战几个重要国家的出镜率高的大口径子弹应该都在这里了,日本就懒得说了,93重机枪学13.2哈奇开斯M1929,Ho101抄维克斯、Ho102抄布瑞达机枪,Ho103抄M2。


疯狗的轻武


二战期间的大口径枪弹当属12.7mm、13mm、14.5mm、15mm最著名,但要分应用最广泛,最多的还是12.7mm枪弹。

M2重机枪使用12.7mm枪弹,服役年近100年了

12.7mm枪弹多用于重机枪(也用于防空),以美制M2重机枪最典型,除了伴随美军各兵种经历二次世界大战的各大战场外,还广泛支援到了盟军当中,不过援助的多以战斗机、坦克装甲车辆配套使用居多。例如苏军接收的谢尔曼中型坦克有M2重机枪,但配发给步兵的基本没有。在苏联的军备体制当中12.7mm枪弹多用于战斗机航空机枪,还有用于反器材的反坦克狙击步枪上,14.5mm枪弹与之差不多,我们最熟悉的反坦克步枪PTRS-41以14.5mm最出名。一般来说大口径枪弹的弹头可以有更多的应用,穿甲弹、燃烧弹、甚至可以有破片弹。

反坦克步枪战后被改成一大票反器材狙击步枪,其大口径枪弹威力杀伤步兵和轻目标是完全够用的。

PTRS-41和PTRS-41反坦克步枪以14.5mm口径为主

二战时期的战斗机格斗武器也经历了一个口径增大的过程,当然战斗机防护水平增高是主要原因,崇尚口径即正义的的苏式武器当然不能落伍。12.7mm机枪是苏联各式战斗机的标配,一般一架苏式战斗机由两挺12.7mm机枪和20mm机炮组成,而与德军交战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军的战斗机格斗武器还使用7.92mm枪弹搭配20mm机炮。德空军在二战时期盟军战斗机火力压力影响下也就应用了新的大口径枪弹,接下来我将介绍德国13mm枪弹和15mm枪弹。

13mm和15mm大口径枪弹几乎是德国人独有的口径,至少德国的应用要更多一些。13mm MG131机枪应用在BF-109、FW-190后期型上取代7.92mmMG-17机枪,成为搭配20mm机炮威力稍好的的副武器。不过战争进行得非常激烈,双方都致力于提高武器的杀伤效率,13mm是不足以满足战斗需求的,除此之外德国还开发过一款15mmMG151大口径机枪用作武器吊舱,不过随后20mm、30mm机炮作为主副航空机炮以后大口径机枪就在德国新式战斗机(DO-335、TA-152和喷气式战斗机)上没出现过了。

德国力求空中火力的13mm、15mm大口径机枪寿命其实很短。

13mmMG-131航空机枪



15mmMG151航空机枪

二战时期大口径枪弹多是空军需求刺激增加改进的,并且最终大大超过枪弹口径的范畴。除了攻击机挂载的75mm、50mm炮不准确为航空机炮外战斗机携带的最大口径还有37mm航空机炮,这也远远超过战斗机最早时期的航空机枪口径。陆海军要使用的火炮等攻击武器口径虽不是航空机炮能比的,但是陆军中的步兵显然也很少使用到超过14.5mm的机枪了,除了战后狙击专业化外,那就是威力过剩观念泛滥造成了通用机枪口径小型化了。主流的大口径重机枪虽没有退役但是也没有增加口径,当然目前仍然能够应付步兵和一般的轻装甲目标是没必要提高机枪口径的。步兵不用三角架固定几乎不可能使用大口径机枪射击,而口径增加的大口径枪弹后坐力将更大还不能达到20mm炮的威力,自然口径选择又单一了起来。

最主流最广泛地还是12.7mm枪弹,因为12.7mm枪弹威力对地面的目标打击威力是够用的,也正是战后研制的绝大多数反器材狙击步枪都是12.7mm的。


客矢解


一种是德国的7.92*57,毛瑟弹,这可是当时的主流

第二种是毛子的莫辛纳甘,7.62*54的

第三种是老美的7.62*63的30-06弹

第四种是日本的有版


用户4566164552280


6.5mm、7.62mm、7.92mm、9mm


京中HW冻一坨


二战期间,枪弹口径7.62较多,也方便,通用。

较大口径有德国的9㎜枪弹。

前苏联的14㎜口径反坦克枪弹,此枪弹威力较大,特别残暴,能射穿40mm厚的装甲, 以致于后来西方国家的坦克装甲厚度均采用厚于50㎜以上。

在二战后最残暴的应该是具有20㎜口径的枪弹,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应该还是算作枪,而不是炮。有美国,日本,印度,克罗地亚,等等国家都生产和使用过这种口径的枪和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