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時,去做這4件事情,你的人生會越走越順


人到中年時,去做這4件事情,你的人生會越走越順

文丨白菜

2020年已經到來,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他們就這麼半推半就地搭上30歲的時空列車,展開下一段人生旅程。

但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準備好。

那些已經邁入30歲關口的人,迷茫緊張又焦慮;而緊隨其後的95後和00後則在一旁觀望,同樣是一臉懵逼。

有一個學員對我說:

“感覺剛大學畢業才20出頭,就要開始30而立了;

30歲之後,馬上就要面臨35歲危機了;

35歲之後,人生會不會就只能這樣了?”


你看,時間就是這麼殘酷,它從來不等任何人。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寫過這麼一段話:“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

人到中年時,去做這4件事情,你的人生會越走越順


成年人的生活是緩慢受錘的過程,任何人都無法避免。但如果你在30歲什麼都不做,之後只會被錘地更慘。

沒時間抱怨,也等不及賣慘,邁入30歲關口的年輕人,需要做點什麼,才能在35歲到來時,變得更加從容。

關於如何過好30歲,我想給你提4個建議。相信我,做好這些事情,才會讓福報不請自來。

01

重視對身體和健康的長期投資

前段時間,#90後不敢體檢#的話題上了熱搜。一問原因才知道,他們不是害怕體檢,而是害怕體檢報告單上的異常指標。

不知道你有沒有意識到,到了30歲,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過去讀書時,熬個通宵,洗把臉就能去考試,考完繼續嗨。現在呢?加班熬一夜,好幾天都緩不過來。人到中年,壓力越來越大,體力越來越差。

現在一刷朋友圈,總能看到年輕人身體狀況爆紅燈的消息,比如暴飲暴食後進急診搶救、連續多天加班後猝死、參加酒局喝到胃出血......

人民日報曾經做過一份調查,從疲勞到猝死,僅僅6步:輕度疲勞→身體發沉→筋疲力竭→身體有恙→疾病纏身→突發猝死。

茨威格說過:“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總以為疾病和死神只會光顧別人。”

那些在醫院中抱怨“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年輕人,都曾經對死神的無數次警告視若無睹。

年輕時無節制地透支自己的身體,等到老了就會追悔莫及。

所以,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心理,因為你熬過的夜,吃過的油膩快餐,葛優躺在家裡偷過的懶,最終都會全部表達在你的身體上,直到把你徹底反噬。

人到中年時,去做這4件事情,你的人生會越走越順


所以,動起來吧,規律運動是人生的長期投資,而且,永遠不會虧錢。

運動的好處有很多:健康的身體、年輕的樣貌、自律穩定的生活節奏、自信樂觀的精神氣兒以及對人生的掌控權......

那些說沒有時間鍛鍊的人,都在為自己的懶找藉口。

人生拼到最後,都是拼的體力。活得久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在變化莫測的人生中準備好一副好身體,你才會有未來的無限可能。

02

不要主動選擇平庸

前幾天一個朋友找到我,沒說兩句就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在同學聚會上受打擊了。

其實大家都知道,參加同學聚會就是一場攀比會。她也知道,但自我感覺還不錯,沒什麼好害怕的。

畢竟在二線城市有車有房,在部門裡擔任項目小組長,老公大度孩子聽話。無論在誰看來,無從從哪個角度對比,她都不會比同學差到哪裡去。

人到中年時,去做這4件事情,你的人生會越走越順


誰知道,她看到同學的一剎那,原本的沾沾自喜,瞬間被打擊得自慚形穢,因為她覺得自己太平庸了。

攢錢看非洲動物大遷移、報班學了肚皮舞、連續5年參加半馬、連續365天做不重樣的早餐......

而她想了想,都不知道自己在過去的10年裡,做了什麼值得為人稱道的事情。

每天手機不離手,習慣刷微博、看綜藝打發時間;

下了班之後就圍著孩子打轉,都沒有好好讀過一本書;

讀書時還能聽懂美劇字幕,現在連abandon都拼不好。


日子渾渾噩噩,毫無驚喜可言。她突然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正在主動走向平庸。

有人問,平凡和平庸的區別是什麼?

我的回答是,每個人都是平凡的,但不一定所有人都是平庸的。只有那些主觀上已經放棄自己的人,才是平庸的人。

《肖申克的救贖》裡有這麼一段話:

“你所面對的圍牆是很有意思的東西,一開始,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

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才是人生最絕望的監獄。”

對自己的得過且過,才是人生最絕望的監獄。

努力學一門新的技能,發展一個真正的愛好;

學習一門小眾的語言,結識幾個圈外的朋友;

給生活一點儀式感和神秘感,給人生一點驚喜和與眾不同;

不在瑣碎和八卦中耗盡自己的精力;

也不在抖音和網劇等快餐文化中虛度人生的光陰。


30歲的你,不該是青春的結束,而應該是精彩的開始。

03

掌握一項時間越久、價值越高的技能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5年之後,也就是35歲的時候,你拿什麼跟小年輕們競爭?

是時間?精力?職位?還是長相?

正確答案應該是:掌握一項時間越久、價值越高的技能。

人到中年時,去做這4件事情,你的人生會越走越順


還記得那位36歲說自己啥也不會的收費站員工麼?還記得被華為清退的34歲員工麼?還記得《小歡喜》裡被裁員痛哭的黃磊麼?

大多數人在30歲時面臨的殘酷現實是:到了35歲,無論是在時間、精力或者可塑性方面,都會被小年輕們無情碾壓。

連軸轉加班,身體吃不消;全國到處跑,家裡放不下;思維已經固化,聽不進去建議......

如果你會的東西,小年輕們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而且他們那公司憑什麼留你呢?

而如果你所掌握的技能,是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才能掌握的,小年輕們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到達你的高度,你自然價值連城。

所以,在30歲的時候,如果你還沒有一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掌握的技能,例如寫文章,設計,管理能力,帶團隊的能力等等,

那麼,是時候好好考慮一下,開始學習並掌握一項這樣的技能了。

只有這樣,到了35歲的時候,你才有可能保持自己競爭力,不被公司邊緣化。

04

學會給自己做減法

不久前看了一個關於白巖松的演講,他說起自己前半生的工作經歷。

人到中年時,去做這4件事情,你的人生會越走越順


29歲那年,他已經被破格提拔成了高級記者,學術頭銜是教授。除了記者,主持人,他還同時擔綱臺裡三檔節目的製片人。

再加上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白巖松憑藉優秀的報道得到了不少誇獎。換做任何人,這個時候都會拼命往前衝,爭取多出鏡多表現,然後迎接未來的一片大好。

但是這個時候,他突然覺得一切都不太對勁了,不停地問自己:“你究竟要做什麼?哪些東西要拋掉?”

他停了自己的節目,推了製片人的工作,1年內沒有任何出鏡,還拒絕了副主任的職位。

有人說他傻,但他卻說:“只要我願意,我可以做很多東西。但我發現我只能做新聞,我也最該做新聞。”從此,他專注新聞,開發更精良的欄目。

正是做減法,成就了現在的白巖松。

對於很多人來說,30歲之前要玩命地做加法、去嘗試,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種可能,你也不知道命運將會給你怎樣的機緣,所以不試你怎麼知道。

但30歲之後,就要開始做減法。

為什麼要做減法?因為不是所有的你都適合,也不是適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該去做,只有有所捨棄,有所側重,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

05

寫在最後

在很多人眼裡,30歲是人生很可怕的階段。

古語中說:“三十而立”。到了30歲,你有沒有房和車,有沒有穩定體面的工作,有沒有和諧美滿的家庭,都是你是否“立”得起來的通俗標準。這些物質條件,在無形中給人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但30歲同時也是也個很奇妙的數字。

夏目漱石曾說:“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必有暗;至於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處暗亦多,歡濃之時愁亦重。”

過去想不通的瓶頸,現在想通了;過去不明白的道理,現在明白了。

其實,30歲更像是一個定時鬧鐘,提醒我們人生邁入了新的開始。有些人不在意,繼續睡了過去,而有些人會醒來,去做一些改變。

我們無法控制時間,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行動。

行動起來,重新開始,一切都不晚。

- THE END -

作者:白菜,首發於薇安說。薇安,全球傑出女性平臺Queen時代創始人,知名公眾號“薇安說”創始人,創業公司CEO。前世界500強高管,每年掌管生意數十億,暢銷書《迭代》作者,資深教育專家。

歡迎關注:薇安說,在薇安說後臺回覆“

成長”,教你如何在迷茫中崛起,如果你也想獲得快速的成長,少走彎路,這份成長小驚喜一定要來領取!

更多精彩好文:(點擊藍色字即可跳轉原文)

人到中年時,去做這4件事情,你的人生會越走越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