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納》:我們也許羨慕別人的生活,卻沒有勇氣真正成為別人

斯通納活過,然後死去,如你我一樣。他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就發生在你我面前,看似平淡。然而,寫出這種“簡單”卻需要天才才能完成。讀這本書是一本令人難過卻又美妙的閱讀體驗。——《星期日泰晤士報》

《斯通納》:我們也許羨慕別人的生活,卻沒有勇氣真正成為別人

為什麼要閱讀《斯通納》這本書,也許正如媒體評論的那樣,他的生活很平淡,然而在這平淡中卻感受到一點不尋常之處,這個不尋常之處也許就是人類一直追尋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感。

《斯通納》:我們也許羨慕別人的生活,卻沒有勇氣真正成為別人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意義是什麼?這是我看《斯通納》這本小說過程中經常陷入反思,曾經有人簡單的回顧一個人的一生,那就是:來了,活了,走了

但是這六個字又可以無限制的擴充,有的人把它擴充為英雄的讚歌,諸如《天國王朝》電影中青年鐵匠巴里安的傳奇故事,他在十字軍東征中尋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意義,那麼他的來了,活了和走了,顯得如此值得紀念。

《斯通納》:我們也許羨慕別人的生活,卻沒有勇氣真正成為別人

有的如我們熟悉的喬布斯的信念一樣: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喬布斯通過劃時代的蘋果系列產品確實改變了世界,讓我們在享受快捷通訊的同時也能感受了工業時代的美,這是一種追求產品簡單和極致之間平衡的美。

還有的的人生意義那就是享受,正如我曾經說不會抽菸喝酒,更不願意賭錢的時候,有人驚歎道那你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在一些人看來,人生的意義就是要享受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特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定要有的,否則人生就沒有樂趣。

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和樂趣所在,然而《斯通納》卻是找到另一種不同的意義所在,在平淡中感受到一種生命的韌度,第一個個體都應該是獨一無二般的存在。


斯通納的軌跡偏離

斯通納是一個奇怪的人,貧困的家庭出身給了他一個看上去脆弱的,對世事並不怎麼關心的性格。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有時他好像去抗爭了,有時卻承受著生活的強姦,面對生活的淡然,卻讓斯通納一直行走在怪異的邊緣。

《斯通納》:我們也許羨慕別人的生活,卻沒有勇氣真正成為別人

父親讓他去學習農業,原來想著是學成歸來可以為貧瘠的土地帶來點豐收的希望,結果斯通納遇到了基隆這個古怪的人,對這個世界可以說是充滿了憤怒的人。

有時候人生就是這麼奇怪,一不小心變可能偏離了既定的軌道,不過這種偏離對於斯納來說也許正是人生意義的開啟。

這個人給了斯通納一個機會,最終斯通納變成了大學裡的講師。

面對是否參軍的疑問,斯隆對斯通綱說:你必須記住自己是什麼人,你選擇要成為什麼人,記住你正在從事的東西的重要意義。

《斯通納》:我們也許羨慕別人的生活,卻沒有勇氣真正成為別人

這樣平淡的語言被說起過多次,但在這部小說中,卻是有點發人深思,工作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對於斯通納來說遠沒有找到,卻要面對選擇是否參加戰爭?而他本人對於戰爭卻是一點感覺都沒有,這樣的選擇那麼意義何在?

所以斯通納算是幸運的,當朋友戰死沙場的時候,他還在校園裡為論文焦慮去沒有生命的威脅,不過他遇到了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旅程,那就是愛情。


斯通納的婚姻

斯通納的愛情充滿了怪異,怪異的不是愛情,而是愛情中的兩個人到底是愛還是不愛,這樣的意義在何處,好像兩人都沒有找到。


關於愛情和婚姻的糾結如今顯得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是為愛而結婚,為結婚而結婚,還是為了物質生活而結婚,不同的選擇導致的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

《斯通納》:我們也許羨慕別人的生活,卻沒有勇氣真正成為別人

當斯通納遇到伊迪絲時,他們之間有多少愛情,這是個問號。

但有些東西是明確的,如雙方都是出身於傳統的家庭,都有著看上去完全正確的三觀。

所以一個要做好丈夫,一個要努力去做一個好妻子,事實證明斯通納基本做到,妻子卻是用盡全力還是遊離在婚姻之外,這是一個為結婚而結婚的女子。

貸款買了新房子,收拾房子變成了雙方的樂趣所在。

當斯通納在收拾屋子,當屋子逐漸變得有模有樣時,他意識到,很多年來,自己並不知道,他有過一份憧憬,一直鎖在內心某個地方的憧憬,就像一個見不得人的秘密,這個憧憬表面上是一個地方,其實就是他自己。

所以雖然妻子伊迪絲流離在他的生活之外,房子還有貸款的壓力,但斯通納很開心的生活,正是在這不斷的收拾過程中,也收拾的是自己對生活的一份希望和信心。

但是妻子發動了一場沒有銷煙的戰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戰爭?只因為無愛的婚姻中的自我折磨而已。

傳統的妻子只是為了孩子而要了孩子,卻在孩子幼年到童年時幾乎無視,而一旦意識到孩子與父親走得更近的時候,那種血緣的牽掛或者是對丈夫的無意識的敵意,讓孩子遠離父親。

斯通納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卻無法反抗這樣的安排,正如最終因為一個學生而遭受不公平待遇時時,他的態度也是隨遇而安,此時的斯通納並沒有太多的想法,生活而已。


斯通納的愛情,真倒黴

第二次的愛情不期而遇了。

在四十三歲的時候,斯通納遇到了愛情,並學會了一樣東西:你最初愛的那個人並不是你最終愛的那個人,愛不是最終目標還是一個過程,藉助這個過程,一個人想去了解另一個人。

與凱瑟琳的相知相惜,讓斯通納再次煥發了青春,這樣的愛戀不可能不被人知曉,但是奇怪的是妻子由於長年的冷暴力對於這樣的關係已經開始熟視無睹了,抓小三這件事對於斯通納的妻子來說,實在是一件無聊的事,還不如自己生活好自己得了,所以即使知道,也不想知道太多,只不過偶爾嘲諷一下而已。

《斯通納》:我們也許羨慕別人的生活,卻沒有勇氣真正成為別人

沉迷於愛情中的兩位,無視外人的看法,他們開始相信,可以生活在自以為對他們的愛情充滿知音的世界,在那裡自尊又舒服地活著。

在山地度假村,詩意的描寫很讓人心動,曾經我也聽過雪從樹木的枝條下悄然滑落的聲音,如今卻是滑落在記憶中,若不是文字的描述更是無從想起,林中小鹿優雅的步伐,一切顯得如此自然和優美。

當凱瑟琳平靜的說:“比爾,如果我們不曾擁有過別的任何東西,至少還有這一星期。”好像這一星期只是愛情輓歌的前奏而已。

這個世界永遠不會缺少衛道士的,更不會缺少落井下石的人,兩個無助的人,更進一步的說是斯通納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無法邁出關鍵的一步,是的,無愛的妻子,心愛的女兒,還有自己那看上去對生活必不可少的工作,這一切是一個美麗的肥皂泡,看上去脆弱,但是要自己親自打破它,卻要擁有無比堅強的勇氣,但是斯通納不是這樣的人,所以凱瑟琳說:真倒黴

為了顧全斯通納,凱瑟琳退出了斯通納的生活,四十歲純真的愛情就這樣消失了。

突然想起一段文字:在錯的時間遇到錯的人是婚姻,是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愛情。

無聲的戰爭 

當一本《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大賣了之後,其實也說明了男女之間總是處於無聲的戰爭當中。

《斯通納》:我們也許羨慕別人的生活,卻沒有勇氣真正成為別人

妻子伊迪絲一直在和斯通納進行著無聲的戰爭,這樣的戰爭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種煎熬,但是雙方都堅挺著沒有走出最後一步,為了婚姻而婚姻,在婚姻中戰爭帶來的結果則是格蕾斯的妻子和斯通納的翻版。

面對不幸的家庭,個人總是哀嘆我還能怎麼辦呢,順受的人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抗爭的人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但是格蕾斯選擇了順受和無聲的抵抗,結果造就了自己看上去與世無爭卻是悲慘生活的源頭。在這一點上格蕾斯繼承了斯通納的順其自然和那一點點的抗爭之意,結果成就了自己對於伊迪絲的拷貝版。

當斯通納提供了一條遠離家庭的選擇時,格蕾斯並沒接受,不要安排的命運,卻要選擇以自己的方式來逃離,只不過這樣的逃離代價卻是自已的所謂不是愛情的愛情。

命運又再一次輪迴,當格蕾斯懷孕,那個格蕾斯根本不愛的小夥子與伊迪絲會面商討結婚的事時,曾經斯通納第一次面對伊迪絲的的場景好像再一次重現了。格蕾斯冷漠固執了選擇了自己抗爭的方式,卻選擇了一條不歸路,結果當小夥子戰死沙場時,無所謂傷心,也無所謂開心,只有一句可憐而已。

斯通納的戰爭就這樣延續了又一代,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無奈。


斯通納最後的抗爭是退休,只不過敗給了疾病,最終斯通納放棄了抗爭,倒是無所謂悲傷,無所謂快樂,以平靜的姿態面對命運加於他的。

自己的那本書,他沒有過那樣的幻覺,以為會從中找到自我,在那已然褪色的印刷文字中。而且,他知道,自己的一小部分,他無法否認在其中,而且將永遠在其中。

生命中最後的一刻,他已經感覺不到任何意義,生命的孤獨和對他人他事那種自我的無聲抗爭在這一刻已經宣佈結束。

《斯通納》:我們也許羨慕別人的生活,卻沒有勇氣真正成為別人


斯通納的一生可以這樣如文章開頭般的歸納下:在求學八個春秋後,正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拼殺猶酣的時候,他獲得了哲學博士的學位,拿到母校的助教職位,直到1956年死去。他的職稱始終沒有升到助理教授以上的級別。修完他的課後記憶猶新的學生寥寥無幾………

在他生命的盡頭,或許他可以坦然面對這個問題:你的一生,還要期望別的什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