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上的定期或基金都是電子貨幣操作,無紙質憑證,數據會被銀行或機構篡改掉嗎?

超級颶風g


感謝您的閱讀!

事實上,真的可以改!可是,你以為一般權限的人就可以改嗎?而具有特殊權限的人,他們如果更改了數據,我們想想是什麼後果呢?——他們牽一髮而動全身。因為一個數字的更改,可能會影響到數據庫的數據。我們簡單的來說,就是賬目不平衡!

權限➕安全。你得知道,並不是只有一個人在看著這筆資金,哪怕100元,都可能會涉及到多個部門,比如說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等等,因此,每個人對於支付寶基金的權限不同。

其次,銀行的數據管理員,以及系統監控,數據如果被更改,直接被監控到,數據的不統一,就會直接報警。

賬單,更清晰?你在支付寶購買基金,它是有賬單的,這些賬單能夠清晰的記錄你的使用情況,購買情況:


一旦你購買後,這些記錄會更清晰的給你查詢,如果你的財富出現波動,我相信你肯定會有所察覺。

別擔心資金安全。我們知道支付寶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安全保障——500萬的財產保障。如果出現了問題,支付寶會及時進行資金的賠付,除非是正常的投資波動。


LeoGo科技


很多人可能都有類似的擔心,貨幣電子化後如何確認貨幣的安全呢?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前幾天剛報道的華夏銀行技術處處長覃某,就是在總行服務器植入病毒程序,實現跨行ATM取款但賬戶餘額不減少,個人盜取資金717.9萬元。

正如題主所擔心的,支付寶上的定期或基金也沒有紙質憑據,會不會被管理機構篡改掉呢?我們的投資安全嗎?

幾年前我也有這樣的顧慮,因此每次網上投資之後都要自己記賬,然後每月或者不定期進行對賬,後來一直沒有發現錯誤,紙質記賬太麻煩就免了。但是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在每月月底對投資的電子化產品進行截屏保留,一是為了盤點理財效果;二是可以作為對賬的憑據。

通過6年多的互聯網理財,我一共碰到3次因為理財機構系統故障導致的賬務不準確問題,都是他們自行恢復的,其中某P2P出現兩次系統故障,一次資金顯示歸零,一次只顯示本金沒有收益;京東金融的眾邦寶出現一次系統故障,投入資金顯示歸零。系統修復完成後,資金賬目都是準確的。

至於題主說的自行篡改的現象,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或者聽說任何理財機構有這樣的做法,我認為他們不會,應該也不敢這樣做。

因為,首先電子貨幣操作都有電子流水,這個記錄是要求完整保存的,真出現問題,可追溯性非常強,很容易查處。

其次,要通過系統修改必須具備超級權限,需要多層審核,而且要有人工干預,這也是病毒程序難以攻破金融系統的原因。

因此,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互金直通車


這問題問的,當現代投資監督管理制度是擺設麼?

能不能改?投帥以前在銀行科技線裡混過8年,可以負責任的說,能改,只要有生產環境的讀寫權限,一條update語句就可以。但是,會不會改,絕對不會,而且改了也沒用。

投帥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現代資本市場的設計,環環相扣,可不是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首先,是角色分工,一支投資產品,不管是定期理財還是基金,涉及到的主要角色,有管理人,一般是基金公司或者銀行保險的資產管理部或子公司;託管人,一般是有託管資質的商業銀行;銷售,包括管理人直~肖,和銀行及支付寶、天天這樣的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帶~肖;TA,也就是註冊登記機構,包括內置型、外置型(一般就是中登)和混合型,(真的是在說TA,不是那啥)。

管理人負責投資增值;託管人負責資金安全;TA負責份額登記、分紅計算、淨值公佈等等;銷售,比如支付寶這樣的,只負責提供交易渠道,讓大家通過有個平臺可以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

然後,就是份額對賬了。對每一支基金或是理財,銷售手裡都有一份數據,每天申購多少贖回多少,多少資金多少份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TA手裡都有一份數據,每天申購多少贖回多少,多少資金多少份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託管人手裡也有一份數據,每天申購多少贖回多少,多少資金多少份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天,注意是每天啊,各家銷售的數據彙總跟TA的數據,必須是一致的。TA的數據,跟託管人的數據,必須是一致的。對基金會計、託管核算來說,最可怕的五個字莫過於“對賬不一致”,因為只要出現不一致,就要查原因,要調賬,直到最後全部一致才能結束一天的工作,才能下班。

三方相互獨立的金融機構啊,任何一方修改了數據,當天就會被其他兩方發現,它修改這東西有什麼用呢?

第三,就是動機的問題。人家為啥要改你的數據?

TA:我只管份額,資金全在託管人那裡,我改數據有什麼用?再說我好好的收著賬戶管理費,我改數據圖什麼?本來就不是我的,改了也不歸我。

託管:我只管資金,份額全在TA那裡,我改數據有什麼用?再說我好好的收著託管費,我改數據圖什麼?本來就不是我的,改了也不歸我。

銷售:我就是幫著賣賣東西,錢和份額都不在我這,我改數據有什麼用?再說我好好的收著手續費,我改數據圖什麼?本來就不是我的,改了也不歸我。

管理人:我只管投資賺錢,其他和我沒關係,管理費和業績報酬費歸我,數據是啥,我不管,也管不了。


綜上,金融機構能不能修改自己數據庫裡的數據?可以的。但是他們不會這麼做,因為制度設計決定了,他們既沒有機會也沒有動力去修改用戶數據。非要說,整個金融市場全部串通起來坑您那點錢,投帥覺得,有點被害妄想了。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了,不妨點個贊再走吧。PS:我不是什麼小編,如果嫌ID太長,一定要起個暱稱的話,就叫我投帥吧。。。


仁義禮智投


這種可能是存在的,但只是理論上,實際操作很難很難很難。首先,支付寶的業務吞吐量,每秒都在幾萬至幾十萬筆。這中間會牽扯全國所有支持支付寶綁定的銀行。各家銀行都有帳,而銀行間清算,又有央行做總賬,比如你支付寶上是中行的卡,買了東西,對方收款是農行額度卡,這種銀行間清算是聽中行的,還是聽農行的,所以只能央行出面,總賬在央行。各家銀行自己的服務器會有備份,會有災備,而且是異地災備。你要篡改數據,就得同時把所有支持支付寶的銀行的服務器數據全改了,而且還得把央行的服務器也改了,這樣才有可能不被發現。全國銀行的都給同時改了,還包括央行,這可能嗎?所以說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


xz磊哥


    這是一個好問題。這個問題隱含的是“一家公司用什麼方法規避管理層竊取公司資產”,這個涉及到內部控制、IT審計方面。

    內部控制機制

    涉及到公司財務和資金往來,批准人、操作人、審計人是相互分離的,管理層有相應的批准權限,但是沒有權限執行這個操作,此外中間還有審核人,操作人的行為也是受到監控的。


    現代公司架構、會計制度是相輔相成,會計制度成為一門學科,每個公司都離不開會計,這些都是相互牽制的。在財務上,財務審計對賬目進行審查,IT架構上,IT審計對系統隱患進行審查。

    從IT系統考慮,CEO完全沒有必要擁有IT系統的最高權限,這個也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會存在很多潛在的風險。


    受到監管

    在我國,資金結算賬戶只能由銀行開設和管理,受到人民銀行的直接監管。資金變動必須是同步的,你可以修改為1億,但是銀行賬戶必須流入支付寶1億。


    根據人民銀行的《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規定,每天存管銀行都要和支付機構進行對賬,在對賬中,如果資金流出大於資金流入,形成了單邊賬,那麼就存在問題。如果支付寶、基金公司修改賬戶資金,在次日對賬之前,完成這些操作,但是隨後就會被發現。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理論上存在可能,實際上只有不會這樣操作,這明明是嚴重的違規行為。


對於存放在一些平臺上的錢,如果不是整數的話,多一塊或者少一塊我們都記不太清楚,因為我們相信平臺。拿我們消費時來說,我們提供了付款二維碼之後我們會看到消費了多少錢,但我們難道還去計算賬戶餘額是多少?一句話,系統告訴我們有多少就是多少!


支付寶上的定期理財或者基金都是支付寶跟第三方合作,如果想改你的數據那麼很多環節都會出問題,可這是存在著監管的。一般人可能不會察覺到裡面發生了什麼,但聰明人是很多的,一旦出了問題平臺或者銀行都是極其嚴重事件,而且東窗事發是遲早的事!不好好運營賺確定性的錢偏偏去冒極大的風險去改數據,除非是腦子進水。


篡改數據無非是資金池,可債遲早還是要還的!


小兵一枚


理論上來說是有可能的,畢竟銀行的技術系統,也是由技術人員開發出來的,如果技術人員要操作,當然能做得到,2018年10月,法制晚報不就有個報道:華夏銀行技術處處長覃某利用職務便利,在華夏銀行總行核心系統內植入計算機病毒程序,使跨行ATM機取款交易不能計入賬戶,然後成功取款700多萬元歸為己有。

不過這個技術科的科長雖然技術很厲害,但是卻沒有好好學一下會計,你搞了700多萬出來,現金和系統的賬目匹配不上,賬目做不平,銀行肯定要追查的,所以最終落網了。所以不論是銀行還是支付寶,如果要篡改掉用戶的數據,單打獨鬥肯定不行,要一系類的人配合起來才有可能實施,但是人一多,事情敗露的風險就高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去坐牢的,所以這種問題在現實裡,基本是不可能發生的。

至於說在支付寶上購買的產品,更不用擔心了,它涉及到跨系統,你從支付寶內的餘額去購買定期或者基金,你的錢是從支付寶轉入發行定期或者基金公司的銀行賬戶裡,那麼支付寶這方有轉入的記錄,相應的發行方的銀行賬戶裡也要有轉入記錄。如果你購買成功後顯示持有了該產品,證明已經入賬成功,後續假設對方要抹去你的持有記錄,除非它把支付寶的轉入記錄也抹掉了,否則有轉入的痕跡,卻沒有相應的轉出痕跡,這筆錢怎麼可能憑空消失?

曾經的我,一度也跟你一樣,疑神疑鬼,總覺得銀行會黑自己的錢,所以每個月都投資多少錢,存款餘額多少,都會記入在記事本里並截圖,但是登記了一年後,我發現賬務從來就沒有出錯過,所以很多時候,往往都只是我們過於杞人憂天而已。


鯉行者


逗我一臉,自己去看看產品內容,都是有託管銀行的,你以為錢都在阿里或者買的產品那邊?保監會 銀監會規定必須有指定第三方託管銀行 且一般都是大銀行,你想的太多


後來的我們cc


題主的這個擔憂其實也有其他人擔心過,數據被篡改不是不可能。

技術上可行

因為現在的結算系統都是中心化的,黑客的通過入侵中央服務器不是不可能篡改數據,只是現在國內的防禦機制還比較完善,沒有真正出現過類似問題,但是技術上不是不可能。

作案人一般不是銀行或者機構

不管是銀行還是支付寶還是基金,都是受到銀保監會嚴格監管的,從動機上不會發生這種低級錯誤。但是不法分子還是有這個可能性的,只是現在技術優勢在銀行和支付寶這邊。

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可以避免這樣的問題

因為目前主流的結算系統都是中心化的,中央服務器的遭受攻擊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防禦起來壓力很大。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通過區塊鏈加密受到可以大大降低被攻擊的可能性,提升安全性。目前銀行和支付寶都已經著手研究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有朝一日就能打消人們對安全性的鼓勵。

麻煩您動動金手指:關注、評論、點贊、轉發,給我一點鼓勵謝謝!!


愷哥說事兒


大家好!

我是小賢

一般是不會的,在購買定期或者基金時都是需要你進行授權的,你同意之後即是和基金公司這些機構簽訂了電子合同,上面有明確的責任與權力,可以仔細看看。僅代表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的可以提出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