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西翠蘭,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嶽西翠蘭茶產於安徽省大別山腹部的嶽西縣。該茶外形芽葉相連,舒展成朵,色澤翠綠,形似蘭花,香氣清高持久,湯色淺綠明亮,滋味醇濃鮮爽,葉底嫩綠明亮。嶽西翠蘭創制於80年代初,1985年被農牧漁業部評為全國名茶。

嶽西翠蘭,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嶽西縣有著悠久的製茶歷史

據史料記載,早在秦漢時期,茶樹種植進入安徽就是由四川經陝西、河南傳到安徽西部大別山一帶;唐朝即形成商品。唐《封氏見聞錄》載,當時“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市場“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到了宋代,茶葉以其品質優良遠銷山東、河北、陝西各地。當時,全國設13個山場收購茶葉,安徽大別山區就佔6個。其中就有現嶽西境內的舒州羅源場;明、清、民國時期,生產的黃大茶“能消垢膩,去積滯”,深受河南、陝西、山東人所喜愛;建國後,改制的綠茶是“舒綠”出口創匯的拼配骨幹;1958年研製的“天堂雲霧”曾轟動當時的省內市場。80年代後,茶葉科技人員研究形成自己的採製技藝,講求形、色、香,製成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品一嶽西翠蘭。1985年,在國家農牧漁業部的全國優質名茶評比會上,初出“閣”的翠蘭,便俏立於全國11個“名旦”之列,成為全國名茶。專家、教授們對嶽西翠蘭的評價是:成茶外形芽葉相連,自然舒展,形似蘭花初放,色鮮綠,毫顯露,有光澤。沖泡後,嫩香持久,滋味醇濃爽口,湯色淺綠明亮,葉底嫩綠若鵝黃,勻整鮮潤。察形、嗅氣、品味、觀色,無不心曠神怡。

嶽西翠蘭,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嶽西翠蘭是雲霧茶

嶽西縣是個典型的山區縣。抬頭就見山,出門就爬山,茶園一般分佈於海拔700米左右的山上,縣內常年雲霧籠罩(年平均有霧日149天),日照百分率低(年平均42%),年平均氣溫12.7C,≥0C有效積溫4622.6C,≥10C有效積溫3845.4℃,≥0C的天數292天,≥10C的茶樹生長期192天,因而從熱量條件來看,極適宜茶樹生長。晝夜溫差大(10.2C),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以上,80%降雨量集中在生長季節(4~10月),平均相對溼度達80%以上。植被覆蓋率達86%以上,高的達99%,最低的也達80%。茶園土壤為酸性結晶岩類坡積殘積物,pH值在5.2~6.2之間。

嶽西翠蘭,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嶽西翠蘭產區源自大別山深處

嶽西翠蘭茶目前主產於縣內主薄、頭陀、來榜、中關、古坊、田頭等6個自然片,茶園面積23000畝。產量1993年已達40噸,比1985年的0.25噸增加100多倍。

嶽西翠蘭,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嶽西翠蘭茶的制工考究。

翠蘭的採製技藝,主要是把好三關。一是採摘關。嚴格掌提一芽二葉初展的標準,要求芽頭勻,不破碎,注意保鮮。二是殺青關要求小鍋少作,第一次高溫快炒。鍋溫150“C左右,時間一般以三分鐘為性,目的是保持色澤」第二次著重作形,達到自然成形、舒展成朵。三是烘關,頭次毛火,要求高溫快乾,火溫90°C左右。達七成千時,攤晾十分鐘。二次足火,火溫60°C左右,至幹為止。取培前火溫略微加大以提高香氣,再經攤涼後包裝。當然,“翠蘭”要先天條件優越,須得茶苗好,葉肉厚、芽頭壯、內質佳。這就要求茶園基礎好,座落地點好,土壤陽光好。


嶽西翠蘭,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嶽西翠蘭,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