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史經典題型,答題模板,請查收!

相比於理科,文科最大的優勢莫過於"答題模板"了

很多同學在複習的過程總會遇到或大或小問題,總覺得自己複習的不錯,一測驗就發現了問題,答題時不知道該如何入手,不知道該從哪幾方面答題才能得高分。

文綜:政治、歷史、地理全套答題模板奉上~


高考政治


一、政府(國家)

1、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學依據。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學依據是什麼?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

①我國的國家性質;

②我國的國家職能;

③我國國家機構應該堅持的原則;

④國家這樣做的意義。


2、政府(國家)這樣做的經濟學依據。

在《經濟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國家)這樣做的經濟學依據是什麼?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

①社會主義的本質;

②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

③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

⑤市場在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是有弱點和缺陷,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⑥國家宏觀調控主要運用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⑦國家這樣做的經濟意義。

3、政府(國家)在經濟學裡面的行為是宏觀調控;政府(國家)在政治學裡面的行為是履行國家職能。


二、國際關係

1、(政治學)為什麼會出現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為什麼會出現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國際關係極其決定因素。

2、(政治學)中國為什麼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中國為什麼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

①主權國家的權利與義務;

②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

③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

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要求,有利於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

⑤國際競爭的實質;

⑥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的外交政策;

⑦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標等)。

3、(經濟學)國際經濟關係

在《經濟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發展國際經濟關係的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

①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要求;

②市場經濟開放性的要求;

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④對外貿易的作用。

4、(哲學)國際關係

在《生活與哲學》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發展國際關係的哲學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

①事物是普遍聯繫的;

②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③內因和外因的關係;

④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⑤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辨證關係。

高考政史經典題型,答題模板,請查收!


三、政黨

在我們平時的練習和高考中,經常出現運用“政黨”的知識分析說明一些政治現象。回答此類問題,一定要用以下知識點考慮:

①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②中國共產黨的宗旨;黨的指導思想;

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

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⑥加強黨的建設;

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⑧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⑨我國的政黨制度。

四、企業

企業是市場的重要活動主體,是《經濟生活》的重要內容,高考政治在《經濟生活》部分經常考到企業的知識,而且牽涉的知識面廣,知識之間關聯度大。但是也有規律可遵循。

我們在回答企業該怎麼辦之類的問題時,與企業有關的知識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係;(因為企業生產的是商品、要重視產品質量)

②掌握市場信息,調整產品結構,面向市場組織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

③加強管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

④採用先進技術,進行技術開發和創新,建設創新型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⑤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以較少的資源,較低的成本,生產較多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⑥經營者必須具有良好的素質,還要提高企業勞動者的素質,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⑦企業要搞好售後服務,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實施名牌戰略,堅持正當競爭,反對惡性競爭;

⑧企業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按價值規律辦事情;要自覺遵守市場交易原則,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⑨企業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必須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

⑩堅持科學發展觀。

五、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1)公民與國家的關係——是統一和諧的關係。國家權力機關由民主選舉產生,國家權力來源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應該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2)要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3)三大原則:

①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②堅持公民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③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4)公民監督。

2、《生活與哲學》在公民(個人)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①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是統一的關係;

②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③人與規律的關係;人與聯繫的關係;人與矛盾的關係;

④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⑤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3、《經濟生活》在公民(消費者、勞動者)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①個人消費品的分配;

②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勞動合同制度;

③公民應該有納稅人意識

④公民的幾種投資行為——購買股票、購買商業保險、存款儲蓄、購買債券;

⑤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質,享受了權利,就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要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高考政史經典題型,答題模板,請查收!


六《文化生活》主要命題點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對社會的作用;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文化綜合國力;文化對人的影響(優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發展與創新:創新的重要性;創新的途徑(根本途徑和具體途徑);處理好兩對關係,克服兩種錯誤傾向;創新的主體—人民。

3、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核心;為什麼要弘揚(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樣弘揚。

4、先進文化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思想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凡是經濟學中見到如何經營類題時,應想到:

①市場:面向市場進行產業、產品結構調整,生產適銷對路商品;遵循價值規律,將生產資料與勞動力進行優化合理配置。

②科技:貫徹科教興國戰略,運用高新技術,加強自主創新;

③管理:加強管理,貫徹人才強國戰略

④素質:提高經營者,勞動者的素質;

⑤效益: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大產出,提高經濟效益,走新型工業化之路。

⑥品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與信譽,創立品牌,生產優質無公害商品,衝破國際“綠色壁壘”;

⑦競爭力: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將企業做大做強,增強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運用政治學知識回答如何做,一般會從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兩個角度來回答,但具體的又可以從黨、國家機關、公民角度回答:

①從國家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履行國家職能和堅持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方面回答;

②從黨的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黨的領導和執政方式及加強黨的建設角度回答;

③從公民的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及其關係的處理角度回答。

④從哲學角度回答怎樣做的問題,一般要側重於方法論,原理不用過多表述,但一定要結合實際問題來談,要體現哲學的思想與方法的要求。


高考政史經典題型,答題模板,請查收!


【解題技巧】一般意義類主觀題回答的角度和術語可以歸納如下:

第一、經濟意義

一、描述國內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結構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

③(有利於)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④(有利於)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⑤(有利於)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增強競爭力。

⑥(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基礎地位;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二、描述對外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對外貿易,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周邊)環境。

②(有利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第二、政治意義

一、對國家的政治意義:

1、國內有關活動

①(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人民負責);真正做到”三個代表”鞏固國家政權,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②(有利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建設法治政府),轉變政府職能。

③(有利於)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高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

2、對外交往活動

①對我國的意義:(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安全;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

②對地區,世界的意義:(有利於)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維護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二、對黨的政治意義:

(有利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基礎);保持黨的先進性,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真正做到”三個代表”,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關係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係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第三、思想文化意義

(有利於)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發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國民素質,以德治國。


高考歷史


一、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一)、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1)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爭背景:

國內:

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國際:

1、經濟:工業革命→市場原料。

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二)、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國內:

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

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

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三)、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1、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2、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

內因:

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

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

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

外因:

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

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高考政史經典題型,答題模板,請查收!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藉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繫滲透。

如“五四”運動爆發

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

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如尼德蘭革命爆發的原因:

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舊制度矛盾;

②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

③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

(六)、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2、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

如王安石變法:

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

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等;

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


高考政史經典題型,答題模板,請查收!


二、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活動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態、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一)、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佈局+...

1、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結構、佈局+...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②農業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佈局+...

③手工業經濟=(紡織+礦冶+陶瓷+...)(技術+佈局+...)

④商品經濟=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⑤經濟結構、佈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展+...

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

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制、租傭調製等;再分析農業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佈局;城市商業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展等。從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等。

2、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①經濟發展要素=技術+資金+市場+原料+勞力+經濟結構+經營方式+政策+...

如19世紀後半期美國經濟發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制、大規模農業經營、壟斷模式等。

②經濟成份=自然經濟+外資+合資+民資+官資+國營+集體+個體+...

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保存、農民個體經濟發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復發展;國營企業確立領導地位、集體協作經濟興起等。

③國際經濟=總格局+(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協作+競爭)

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現代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作與競爭等。

(二)、政治內容=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1、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階級+軍事+財政+民族+對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專制的強化、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關係、對外關係等。

2、近現代政治=政局+制度+政體+體制+政權+政治力量+權力+權利+...

如辛亥革命後的政治狀況:包括政局的動盪、確立共和政體、三權分立的體制,袁世凱篡權、各派政治力量爭奪權力的鬥爭、人民的基本權利問題等。

3、國際政治=體系+格局+集團+合作+戰爭+對抗+妥協+...

如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兩大集團的對抗與妥協,集團內部的合作與矛盾,冷戰與熱戰等。

3、文化內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交流+...

(1)自然科學=(科學理論+科技發明)(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農學+...)

(2)社會科學=思想、宗教+教育+史學+文學+藝術+...

(3)文化交流=(民族+對外)(傳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態過程:準備→開始→發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如:西安事變、法國大革命、二戰等。事態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性、持續性的歷史活動,如:百家爭鳴、洋務運動、工業革命等。對事件、事態過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動發展順序、再分活動領域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