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招誰惹誰了?

老百姓常說“用了化肥瓜不甜,果不香”,這些是不是化肥造成的?

肥料對於土壤和農作物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肥料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如何合理地施用多種肥料來達到最佳的效果,使我們的農產品更安全,環境更美好?

一提到肥料,大家都認為是農家肥,是一個臭烘烘的糞便,是的,它是我們有機肥的原料。現在我們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肥料家族又有好多新的品種,比如說化肥、綠肥等等。今天我給大家主要是講一講有關化肥、有機肥和綠肥的有關故事,我是一個科研工作者,我經常去做科普但是往往被別人科普。曾經我有一個朋友他送了我一大兜子的蔬菜,他說他自己種的絕對沒有用農藥和化肥,絕對是安全的,質量是槓槓的,你可以要放心的去吃,絕對不能浪費。我拿到這一袋子蔬菜之後,我感覺到:他怎麼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到農村去租自留地,自己去種自己去銷,自己自產自用,他一定是被社會上各種對於化肥的不正當的宣傳給嚇懵了,我又一想,化肥招誰惹誰了?大家對它有如此大的偏見?

【面對無化肥蔬菜的尷尬】

我是一個肥料科研工作者,他送了我一個沒有用化肥生產的農產品,我怎麼能夠吃得下去?這是對於我們一個無聲的諷刺,但是這樣的事可能是也是常見的。我經常會聽到好多有關肥料上面的一些故事,今天就是我們給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就是我問一下在場的各位,你吃不吃用化肥和農藥生產的農產品?吃,是吧!有的人說不吃。但是我告訴大家,我們90%以上的農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絕對要用化肥和農藥,如果不用化肥和農藥,它的產量、品質各方面的都會打折扣,如果你不吃用化肥和農藥生產的農產品你會餓肚子的,你沒有更多的東西可吃。同時我意識到肥料的科研沒有肥料的科普更重要,堅持寫科普的文章,讓大家瞭解肥料、認識肥料,合理的使用肥料,我為肥料主持公道,我為化肥主持公道。

化肥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化肥起源於歐洲,是由英國的科學家在煉焦中回收硫酸銨而形成了化肥,這是十七世紀初的事。又過了一百年到十八世紀初,就是1908年,德國的一名科學家他發明了合成氨的技術,用空氣中的氮和氫在高溫高壓下反應,合成了氨形成了化肥,據那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然後發佈的一個消息,肥料對糧食產量的貢獻達到40%到60%。

【化肥對糧食的貢獻達到40.46%,它撐起了糧食安全的半壁江山】

我們有好多的長期定位試驗也得到了這樣的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用肥料用化肥和不用化肥,我們的糧食產量會相差55%到65%,它撐起了我們糧食安全的半壁江山。為什麼說對於肥料有這樣那樣的偏見呢?問題出在哪裡?不出在我們的肥料本身,它出在於肥料的使用過程,比如說我們人吃東西一樣的,我們的食品本身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吃多了,吃的不合理,我們會胖,胖了就會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出現,我們的身體會出現狀況。這種狀況就是我們對食品使用過程當中的問題,還不是食品本身的問題。

【我們用7%的耕地 6%的水資源,養活了20%的人口 卻用了35%的化肥】

從我們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把化肥引入了中國,我們的小麥產量由195斤增加到700斤,甚至於高的達到1000斤和1500斤,所以說我們的糧食產量也上去了。我們曾經自豪的說:我們用7%的耕地、用6%的水資源,然後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

但是這背後有一個故事,就是我們用到了35%的化肥,我們化肥用量太大了。

剛開始我們的化肥的農效率效率是很高的,我們一斤化肥可以增加一百斤糧食,到後面增加到六十多斤,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化肥每一公斤的化肥增產糧食六公斤,就是我們的農業效率越來越低,就是化肥的使用量越來越大。化肥使用量大了之後又造成一個什麼樣的影響呢?它主要是一個就是我們的水體負營養化、面源汙染然後我們土壤健康,然後農產品質量都有影響。但是這個影響絕對是有,和化肥脫不開干係的,但是絕對不是完全由肥料造成的。

比如說我們的面源汙染,我們的面源汙染就有農業源、有工業源、有生活源,就農業源的汙染是最小的,遠遠低於我們的生活源的汙染,但農業源中的氮和磷這兩個元素的汙染是佔農業源的12%和25%,也是一個比較小的數字。甚至我們把面源汙染的罪過歸於化肥,完全歸於化肥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說我們再看看大氣汙染,我們大氣汙染成分很多,大家都說溫室氣體,我們過量的使用了化肥之後也會造成氨氣、氧化亞氮揮發到空氣中,

對於那個大氣有汙染,確實這是存在的,但是我們合理使用就不會有這種現象。據我們統計我們現在大氣汙染,我們使用肥料的貢獻只有5%,5%的貢獻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

同時我們看看土壤健康,我們有人說我們土壤板結是化肥造成的,其實也是不對的。土壤板結可能主要是大水漫灌或不合理耕作造成的。有的說這個瓜不香了果不甜了這是由化肥造成的,其實也不是,因為我們化肥和我們的有機肥都是一樣的,作物吸收的時候也是把吸收的它的營養元素,有機肥也是分解中最小的營養元素的吸收,化肥也是營養元素的吸收,它們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的,只有我們合理的使、合理的配施,我們的瓜也會很甜、果會很香,只有我們施多了之後就是我們的產量非常高的時候,我們的品質會相對的下降,產量和品質這兩個指標是相悖的。

我們有的人為了追求非常高的產量,使用了很多的化肥,它的品質會有一定的減少,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所以說是我們的化肥,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們的化肥,對我們的貢獻絕對大於副作用,氮肥也就是尿素,氮肥(中的氮元素)來自於空氣,把空氣中75% 70%左右的氮,然後通過合成氨的技術然後生產出尿素也是非常潔淨的。我們的磷和鉀來自礦山,礦山雖然有伴生的有色金屬,在我們生產磷氨的過程中會把它取出很多而且相對應的也是比較純淨,

只有我們把化肥的量減下來把我們化肥的效率升上去,我們國家的綠色生產才會實現,我們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油桶子會有殷實,我們吃的會更加安全。

【有機肥到底安不安全】

有機肥是我們一個傳統的產物,我們也用了多少年,從農家肥演變到有機肥,但是目前的有機肥和以前的有機肥完全不一樣,目前的話我們有商品有機肥,商品有機肥它大多數是為了處理我們規模養殖場的廢棄物、糞便而生產的有機肥,它肯定有所區別。

我曾經與一個朋友去下館子,這個菜單上有一個菜名叫有機菜花,這個服務員介紹說這個菜花非常好,說我們用有機肥生產的這個味道絕對不錯,而且非常安全,點讚的人特別多,我們的朋友點了我也吃了,味道和其他的沒有什麼多大的區別,我們朋友也說沒多大的區別,我認為這樣的。今天我見這個化妝師的時候,她說她們也經常去買一些有機的產品,但是她也吃不出什麼感覺,但是就是(有機)產品心理上確實是是比較安全的。我們由有機肥生產的產品呢,我一聽到他說用有機肥生產,當時我心裡就馬上發怵,有很多疑問,

為什麼呢?有機肥又怎麼了?

大家都認為是有機肥生產的是最好的,其實我們現在目前的有機肥標準上有一點的漏洞,這個標準上的漏洞相當於三聚氰胺加到我們牛奶上的漏洞是一樣的,但有一個指標,就是我們有機質的含量45%,當時定的也是比較高,好多企業生產的達不到這個標準,我們又要純淨的禽畜糞便生產的有機肥,它的有機質才能增加到37%-38%,最多達到40%,如果生產一個45%的合格產品,非常難。

我們廠家怎麼辦呢?添加秸稈讓它合格。沒有秸稈,養殖場沒有秸稈,或者到外地拉來成本太高,他們就摻加一種叫做什麼呢?風化煤。風化煤是我們礦物質的一種碳,它對我們的直接使用對我們的土地,對於糧食沒有任何作用,但是我們檢測的時候,我們直接測有機質(肥)中的碳乘上個1.724就變成了有機質,它檢測的這個方法它分不清這個是禽畜糞便中的碳還是我們的風化煤中的碳,所以說我們完全用一個風化煤加上一定的化肥,然後生產的假有機肥是我們的檢測時無能為力的,

所以說我們檢測時這個標準的漏洞一旦存在。

我們也做了建議,要把這個漏洞儘早的補上,讓我們的有機肥更加安全更加合乎標準。第二個問題就是有機肥它本身就是禽畜糞便和動植物的殘體然後生產的一種肥料,因為禽畜糞便和動植物的殘體大家都知道禽畜糞便來自我們養殖場,養殖場在養殖的過程中我們為了保障我們的養殖(的畜禽)不得病,我們要用抗生素,我們要用其他的一些東西,99.99%都要排出來,然後我們就會生產有機肥,同時它還有一些草籽還有一些病菌、一些蛔蟲等等等等的。如果我們要生產合格的有機肥,我們必須把這些有害的物質完全取出才可以,但是我們取出的話辦法也很多,當然最常用的一種就是高溫發酵。

【要合理使用合格的化肥】

在北京石景山有一個農場,它也是致力於有機物農產品的生產,供給高端人群,因為他要生產最好的農產品,他的概念就是:我絕對不能用化肥,我要用有機肥。為了提高產量,他們大量的用有機肥,但是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他檢測生產的麵粉裡面重金屬含量超標,生產的

蔬菜裡重金屬超標,他查了好多原因:水的問題、土的問題、生產資料的問題,最後查來查去它的原因就是有機肥。

當時它用了一個農業養殖場,大型養殖場生產的那個有機肥、禽畜糞便,然後做成的有機肥,而且用量特別大,然後它那個裡面的重金屬還有抗生素等等的對它的土地有了汙染。我們就認為是有機肥生產的,它是確實有問題的,我們要用有機肥確實要用合格的,要控制一定的量。土壤消納有機肥、有機質它是有一定限度的,決不能是濫用、不能多用,說到這裡我就是想這個化肥被妖魔化了,有機肥我們絕對還不能迷信,我們還有什麼肥料可用?

【能吃的肥料——綠肥】

有一種能吃的肥料,你們聽過沒有?沒有聽過是吧。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肥料就是綠肥,綠肥在我們國家也用了上千年時間,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貴資源,就和我們中藥一樣。它是一種作物,它自身就是豆科綠肥,它自身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我們把它叫做什麼呢?植物氮肥廠。

而且它自身固了空氣中的碳,然後返到土壤中能夠活化我們的土壤,然後增加土壤中所有微生物的活動,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肥料。

為什麼能吃呢?因為它是一個作物,比如說紫雲英、二月蘭、箭筈豌豆的嫩葉經過煮了之後可以拌涼菜, 把它翻到地裡,它根有根瘤菌固定空氣中的氮作為氮肥,一般情況下我們一畝地種綠肥、豆科作物,可以固到四到六公斤的氮,相當於我們小麥全生用氮的一半,同時它又固定空氣中的碳,這個碳元素就是我們的有機質有機肥。

【綠肥犧牲自我 保全作物】

我們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的首席科學家曹衛東先生他提出的一個綠肥+的一個概念,就是用綠肥生產的農產品它是比較安全的,比如綠肥+蘋果 ,綠肥+葡萄生產出的葡萄酒,綠肥+水稻生產出的麵粉(大米)它最安全的,為什麼呢?比如我們舉個例子,我們現在做綠肥+蘋果,就在那個蘋果果園的行間種上綠肥,綠肥它固定空氣中的氮然後供應到土壤中供蘋果來用,而固定空氣中的碳作為有機質功能用,同時綠肥的還有一個功能,它把所有的病蟲害都吸引到自己身上,讓蘋果發(病)蟲少一點、少用農藥等等,它生產的那個蘋果風味兒,安全指標各方面都特別好,我們就是用綠肥+的一個新的概念。

大家都想一想,就是我們的肥料試驗週期是多長誰知道?一天?兩天?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一年?兩年?我年過半百我們做肥料研究將近30年的歷史也是這三十年是我的工作最有效的時期,但是對於我們的肥料研究的這個歷史長河中,這是一瞬間,我們有機肥我們用了幾千年,綠肥我們也用了上千年,我們化肥將近用了兩百年,但是我們對肥料的探索、創新,絕對沒有停止,剛才說的我們的肥料週期多長,自從有化肥以來我們英國洛桑實驗站,它做了175年的試驗,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做完一直在做,175年一個試驗怎麼做?現在目前這個試驗也是我們全球時間最長最有說服力,而且肥料和土壤也有的一個最大的一個平臺,影響力非常大。

我們國家也是一樣,我們的劉更另院士他設計了陰離子的試驗,他在(湖南)祁陽做(試驗),現在目前做了四十五年,就從1975年開始 四十五年,因而是我們肥料研究上的鼻祖。我們省也不落後,我們省現在目前有四個將近四十年,一個超過四十年了的長期定位試驗,這些試驗也是在回答著我們肥料上的肥效問題,肥料使用對於環境的影響以及我們肥料上的一些我們想不到的一些問題,為國家的糧食安全,為我們國家的化肥農藥的減施增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肥料試驗週期長 出效慢】

但是我們長期實驗真的是很難,一做就幾十年,我們有效工作才多少年?我們做了四十年,人生有幾個四十年?大家想一想,而這四十年做的試驗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一直是為這個試驗如何去做怎麼去做,然後為試驗的經費發愁,為試驗的產出發愁,面對著一個冰冷的肥料,面對著我們一個寂靜的土壤,也面對著我們有生命但是不會說過話的作物,常年地去做下去、默默地做下去燃燒著生命,而且我們的成果產出也非常慢,評獎的時候往往評不上,職稱也上不上這幫人怎麼辦?這個指揮棒交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上我們怎麼辦,我們也是經常的非常困惑,是放棄還是接手?我應該怎麼辦?但是我們看見了我們有老一輩的科學家他們堅韌不拔的一種精神做了一輩子,無名無利,我們也必須接受,這是一個長期定位試驗是國家寶貴資源。

【當前需要減肥增效】

經常說一個作品三十年的就算文物,我們長期定位試驗做了四十年,大家算是不是文物?和文物一樣,可能它還比文物還要寶貴,所以說我們必須堅守。但是我們堅守這個究竟對國家有什麼用呢?就是

我們肥的用量大了用量多了要減肥,減多少合適?怎麼去減?從我們這個長期定位試驗我們可以得出我們減25%到30%左右的化肥對我們糧食安全不會造成影響,而且我們的化肥對環境的影響可以減少40%到50%,這就是長期試驗的結果。

所以說我們肥料現在非常尷尬,在糧食安全和環境安全的夾縫中生長,所以要把好這一個度,同時我們也得到我們要提倡我們的耕地的有機質提升,耕地質量不會下降,然後要培肥,怎麼培才是合適的,我們通過長期定位試驗得到,我們每畝地施上兩百到四百斤有機肥,才能保證我們的耕地質量不會下降,才能保證我們土壤中的新碳和老碳的相互交替這都是我們長期定位試驗得到的,而且還得到了一個我們在八十年代我們一公斤肥料可以生產二十二公斤的糧食,到現在我們只能生產六公斤,肥料的農業效率在下降,肥料支撐糧食安全的作用在下降。

我們(的試驗)就已經受國家的重視,我們要有對策,這都是我們長期試驗能做的等等的,它是圍繞著我們的六大作物,六大特殊作物,咱們省上的制種玉米、馬鈴薯、蔬菜、中藥材等作物,我們設計了二百五十個監測點,這二百五十個監測點就是保證,我們的特色作物的如何施肥,來說明我們的耕地地力如何去演變,對於我們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也起著支撐作用。

對我們國家的政策的出臺也起著一個支撐作用,甚至這個肥料的用處特別大,但是這幾年來我們通過長期生物之間實驗的堅守,通過我們近幾年長期定位試驗的影響,就是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我們成立了甘肅省長期定位試驗協作網,又申請到了農業農村部耕地保育與農業環境科學觀測試驗站,也申請到了國家土壤質量涼州實驗站,像等等這樣的的工作,都是我們長期定位實驗做到的。

我就認為有為才有位,有位才有大作為。祝我們的美麗的鄉村越來越美麗,祝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富強祝我們的農民朋友們能夠脫貧致富。

摘自車宗賢演講,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節水農業研究所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