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为何要推行车轮斩?

大秦铁鹰剑士


蒙古的车轮斩是带有报复性质的战争政策,它是以民族世仇为基础的屠杀行为,在当时看来并不符合兼并战争的需求,故而是一种野蛮又非理智的行为。


民族世仇追溯

十二世纪,蒙古草原上的诸多部落大多是受契丹人所建立的辽朝控制。到1125年起,金国灭辽并大举南下,北方的蒙古草原开始活跃。其中孛儿只斤部落酋长合不勒趁机自立,通过战争以及兼并手段拓土开疆,势力大增,附近各民族部落于1127年推举他为蒙古部长,称为“合不勒汗”,这就是成吉思汗的四世祖。同时期的塔塔尔部也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并已好战、善斗著称,合不勒汗的妻弟因患重病,邀请了塔塔尔部的巫师治病,病未治好且暴毙,合不勒汗妻弟族人愤怒的将塔塔尔巫师杀死,从此两个部族结下怨恨,时常发生火拼,相互抢夺对方财产。


“昔金人盛时,鞑虽小夷,粘罕、兀术辈尝虑其有难制之状。”——郑所南

金太宗完颜晟曾宣合不勒汗入朝,意在敲打一下这个新崛起的势力,但合不勒汗酒醉失态,搞得金太宗很不愉快,本来就对蒙古部落崛起感到不安的金太宗决定摊牌,企图让蒙古部落依附于金。但合不勒汗胸怀大志,不愿依附,他不仅杀死了金国招降的使节,还起兵树立抗金大旗。金国先派胡沙虎讨伐未果,又逢金太宗逝世,金熙宗即位,内部不稳,合不勒汗趁机向金返攻,连拔西平、河北等二十七团寨,金遣名将完颜兀术出征蒙古,打了两年未取丝毫战果,于是在1148年与合不勒汗议和,割二十七团寨,岁给衣食,承认并册封合不勒为“蒙兀国王”。



金国虽难以节制蒙兀国,但依旧保持着极高的警惕,他们采用民族分化政策,利用塔塔尔部与蒙兀国的矛盾来鼓动蒙古草原的内耗。蒙兀国后继者俺巴孩汗为了缓解两者矛盾,曾亲自带女儿前往塔塔尔部联姻,但遭到塔塔尔部的残忍对待,他们抓住俺巴孩汗送往金国,被钉死在木驴之上。

蒙兀国的汗位再传给忽图剌,而后又传到了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手里,而也速该汗也是在塔塔尔人的宴会中被毒死,这也直接导致了蒙兀国的灭亡。故而乞颜部孛儿只斤氏与塔塔尔部的仇恨在金人的挑唆下越演愈烈,这就为后来的车轮斩埋下伏笔。



蒙古军车轮斩的经过

金章宗承安元年(1196年),金丞相完颜襄出兵讨伐不愿意再向金纳贡的塔塔儿部,此时的成吉思汗看到了复仇的机会,他联合谋划王汗一起攻打塔塔儿部。塔塔儿部与金军作战失利,溃逃至浯勒扎河畔,成吉思汗与王汗联军在此已等待多时,守株待兔的联军轻松的战胜了塔塔尔残军,其首领蔑古真.薛古勒图被成吉思汗斩杀,残军、奴隶、平民、牛羊皆被成吉思汗吞并。


此时蒙古草原各部落对于金国尚有附庸关系,成吉思汗此战在金国眼睛属于立功表现,故而获封“札兀惕忽里”,这也让他在蒙古各部中的政治地位大为提高,后来成吉思汗于1201年战胜了强大对手扎木合,成为草原上一个雄厚的势力。一年之后他便开始向察安塔塔尔、阿勒赤塔塔尔、都塔兀惕、阿鲁海塔塔尔等塔塔尔诸部发动进攻。这是蒙古草原上的一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主战场位于哈拉哈河入海处的答阑捏木儿格斯,战争的结果是蒙古大军折损过半,塔塔尔诸部彻底被消灭。战后成吉思汗下令将塔塔儿部高于车辖的人全部杀掉,剩余的孩子与妇女老人收为奴隶,这就是著名的车轮斩。



车轮斩的历史分析

蒙古部落在12到13世纪依旧处于奴隶社会,按照奴隶社会的发展规律看,奴隶主之间的战争是以财富的占有为主导,而非破坏性、毁灭性的战争形态。人口资源对于落后的蒙古部落来说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因此蒙古军对塔塔尔部实行的车轮斩毫无战略意义。特别是在游牧民族之间,人口数量稀少,奴隶的劳动生产价值不言而喻,成吉思汗此举并非理性措施。


再从战争结果来看,塔塔儿部经过车轮斩后等同于部族毁灭,至此蒙古草原上只剩克烈部的王汗与乃蛮部的太阳汗这两大势力可与蒙古部抗衡。蒙古军在此战中的损伤是伤及元气的,成吉思汗没有选择从塔塔尔部中补充力量,而是实行了屠杀政策,这在战略上亦非合理。如果非要找到一条合理性,那我想应该是震慑作用,即向潜在敌人发出的讯号,与成吉思汗为敌者,死亡是唯一的道路。


历史上的屠杀被征服一方的合理性还有一点就是战俘的供养问题,倘若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战俘,引起哗变的可能性会增大。但对于游牧民族的战争而言,他们的战争以野战为主要形势,并非农耕文明的攻城拔寨,粮草付之一炬可能就会结束一场战争。成吉思汗与塔塔尔诸部之间的会战以大规模兵力折损收尾,但收货的牛羊马匹既是财产,又是粮食,即使是战争中受伤或者战死的马匹都能作为粮食,故而也不会存在战俘供养问题。

成吉思汗在对待塔塔尔部的车轮斩政策,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两个部族之间的世仇所致。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但他也是一位残暴的杀戮者,类似车轮斩的屠杀不仅仅出现在蒙古草原的统一进程中,其西征大军在花剌子模的屠城更为惨烈,他可以宽仁,无条件投降者皆可宽松,他亦可以野蛮,与其为敌者的下场就是死亡。

参考史料:《金史》、《蒙古秘史》、《剑桥中国史》


棍哥观史


什么叫做车轮斩?

车轮斩是蒙古人的一种集体屠杀方式,他规定对于男性战俘,只要你的身高高过马车的车轮,就得死。

一般孩子的身高低于车轮,所以可以不杀。当然了,侏儒也有能活下来的 成吉思汗也不是每次战斗结束后都使用这种残酷的屠杀方式,但对于蒙古人中的叛徒塔塔儿人,成吉思汗使用了“车轮斩”来屠杀。


他们两个部落有很深的仇恨。当年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被塔塔儿人捉住,作为俘虏送给了金国,金熙宗下旨处死了俺巴孩汗。

俺巴孩被杀前曾对合达安太子说:

"今后以我为戒,你每将五个指甲磨尽,便坏了十个指头,也与我报仇。"

金熙宗将俺巴孩钉在木驴上处死,这是"专惩治游牧叛人"的刑罚。 蒙古高原当时处在一个部落林立,四分五裂,群雄逐鹿的时代。

其他部落都是独立自主的,只有塔塔儿部落向金国称臣,算是蒙古人中的叛徒。当时蒙兀国是高原上最强大的蒙古人建立的国家,俺巴孩汗就是蒙兀国的大汗。


他领导蒙古人民抗击金国,金国四次征战蒙兀国都大败而归。俺巴孩汗为了团结塔塔尔人,将女儿嫁到塔塔尔,并且亲自去参加婚礼。

可是塔塔尔人却把参加婚礼的俺巴孩汗抓住送给了金国。 俺巴孩汗中了塔塔儿人的奸计,被金熙宗钉死在木驴上,蒙古人对金国和塔塔尔人的仇恨达到了高潮。金国和塔塔儿人成为了成吉思汗的死敌。

塔塔儿人有金人撑腰,常常入侵、抢夺其它部落。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也死于塔塔儿人之手。

新仇旧恨让成吉思汗永志不忘,消灭金国和塔塔儿人,替俺巴孩、也速该,以及被残杀的部落人民报仇,血债血偿是成吉思汗的心愿。


若干年后塔塔尔人被成吉思汗征服,他对塔塔儿人便使用了车轮斩,几乎杀光了这个部落的所有男人。塔塔儿的女人全部被掠走,赏给胜利者。塔塔儿部从此被灭绝。

金国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

“鞑靼来,鞑靼去,官家被赶得没有去处。”

金人据此认定蒙古人终将是他们的心腹祸患,于是每三年就要派兵剿杀蒙古人一次,称之为灭丁!

金军抓住的蒙古男人,只要是高度超过车轮,就全部杀掉。对于那些男孩子则斩去四根手指,使其长大的无法射箭,不能成为一名战士。

灭丁是金国施行的灭绝民族的政策,成吉思汗的“车轮斩”就是由“灭丁政策”而来。 蒙古当时还是奴隶社会,部落的战争就是奴隶主之间的战争。

屠城后:


哪个部落获胜,败者的所有财富和人口就全归你了。所以对一般部落,成吉思汗在征服他们后,将他们的族人纳于自己的治下,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子民。

所以“车轮斩”不是经常使用的,在征服天下的战斗中,成吉思汗规定只要投降不屠城,如果敢反抗则一定屠城。但对塔塔尔人,只有斩尽杀绝一条路。

“车轮斩”是一项灭绝人性的残暴政策,蒙古人也不敢经常使用,他们逐渐被汉族文化同化,从野蛮的奴隶制进化到封建社会,不能不为咱们的文化强大同化作用而自豪。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 《拉施特书》


刚日读史


蒙古人口少,撑死了百万人。想要以如此少的人口统治一个大帝国,蒙古人就需要采取奴化教育,让被征服的人产生奴性。而车轮斩就是奴化的第一步。



车轮斩,顾名思义就是杀掉高于车轮的男子。这个制度衍生于金国人的“减丁”。

金国人在崛起并占领中原后,出于对草原部落的恐惧,便每隔几年就会派大军到蒙古草原“减丁”,即杀掉高于车轮的男子,奴役其子女,烧光其毡包,夺走其牛羊。让草原部落无法对金国形成威胁。

为了不被金国人杀戮,相对分散的草原部落便纷纷依附于金国人脚下,这其中就包括了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

后来成吉思汗决心脱离金国,并发誓要将金国给自己造成的苦难以十倍还给金国人。于是他便制定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即先征服整个漠北草原,然后再征服金国。当时第一个被成吉思汗征服的部落是塔塔尔部。

公元1202年,成吉思汗大败塔塔儿部,为父祖俺巴孩汗和也速该汗报了仇(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和曾叔公俺巴孩汗都是被塔塔尔人害死的)。出于对塔塔尔人的报复,以及担心反复无常的塔塔尔人会报复他,成吉思汗仿效金国人的减丁制度,对塔塔尔人进行车轮斩。(塔塔尔人是鞑靼人)

经过车轮斩后,塔塔尔部除了妇女和没有车轮高的儿童外,男丁基本被杀绝,对蒙古不再构成实质性威胁。

需要说明的是,成吉思汗并不是每征服一个部落都会施以车轮斩的处罚,他只是对塔塔尔这种世仇部落才会这么干。比如他后来征服了克烈部和乃蛮部时,就只是处死了扎木合、太阳汗、王汗,没有对这些部落的族人赶尽杀绝。

毕竟蒙古缺人,过分的杀戮,对蒙古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征服草原后,成吉思汗决心对金国宣战,但对金国下手之前,他还要先剪除金国的头号小弟西夏。

在蒙古与西夏的交战过程中,成吉思汗也没有搞车轮斩。因为西夏非常“懂事”,蒙古军还没怎么用力,西夏就投降了。另一方面,成吉思汗需要离间蒙夏关系,拉拢西夏为自己效力,他没必要跟西夏撕破脸。(但是后来灭西夏时,就开始屠城了)

西夏臣服后,蒙金战争正式开始。当时蒙古除了对金国施以强大的军事攻势外,还对金国境内的汉人和契丹人进行了政治诱降。

由于汉人和契丹人本来就是二等公民,因而当蒙古人杀入中原后,相当多的中原汉人和契丹人便投降到了成吉思汗的帐下。比如在蒙古汗国长期担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的耶律楚才就是那时候归顺的。


当然了,有投降的,自然就有不降的。对于不投降的人,蒙古人的报复措施很简单,就是直接屠城。

实事求是的说,这一招的效果并不好。毕竟屠城就是死路一条,肯定会激起抵抗者的抵抗意志。因此在成吉思汗西征后,接替他坐镇中原的木华黎便改变了策略,改杀戮为招抚安民。于是,这才迅速扭转了成吉思汗西征后,金军一度反攻的不利形势。(也是在这一时期,蒙古军的主力由蒙古人变成了北方“汉人”)

估计也是有自我反省,成吉思汗在西征花剌子模时,他的屠城频率并不高。

一般来说,只要主动投降,蒙古军就不会事后报复。如果遇到轻微的投降,蒙古军才会在城破后,施以车轮斩的惩罚。如果强烈抵抗,那就是屠城了。

说到这里,成吉思汗搞车轮斩的目的就很明确了:车轮斩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屠杀,它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恐吓对手。即当时蒙古人对敌人的一种恐吓+拉拢的手段。

如果车轮斩吓不倒敌人,那蒙古人就会施以屠城的惩罚。这才是纯粹的屠杀。




不过,蒙古人屠城也不是全城都杀。通常来说,蒙古人也有三不杀的规矩。

一不杀是不杀工匠,也就是有手艺的人。

二不杀是不杀胆小鬼。不杀胆小鬼,当然不是因为蒙古人心慈手软,不忍心杀。而是蒙古人需要胆小鬼散播恐慌,让下一个城池惧怕,这些人因为已经被吓得不行了,到了新地方后一定会添油加醋的描述,瓦解守城士兵的士气。

三不杀是不杀炮灰。不杀炮灰跟不杀胆小鬼的原因一样,不是不忍心杀,而是要利用炮灰给蒙古人开路。比如攻城时,蒙古人就会趋赶炮灰去填护城河,或者让炮灰在前面挡枪。不打仗时,炮灰就负责苦力工作。

所以说,车轮斩和屠城是一脉相承的,一般是先车轮斩,有效果了,就不屠城;车轮斩没效果了,就会屠城。

总的来说,车轮斩是蒙古瓦解敌人士气的一种手段。这种行为具有屠杀性质,但蒙古人使用这种手段时,其初始目的并不是为了屠杀,而是恐吓敌人。归根到底来说,蒙古人还是希望借这种手段,让敌人放弃抵抗,沦为自己的奴隶。


Mer86


关于这一点,其实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蒙古高原之上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间惨像!也许有人会去质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可你们知道蒙古人在进攻欧亚大陆的时候带来多大的灾难吗?

伊朗高原原先有300万的人口,可蒙古人攻下来以后就只剩下了几十万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原先有14000万人口,蒙古人攻占下中原以后只剩下了7000万人口,大规模的退耕还草让蒙古人的征服全世界的行动,使得全世界的人口如同雪崩一般在下降。据不完全统计,蒙古人拿下世界花费的人口代价是一个亿!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损失的总人口数也只不过是1.4个亿!

没有人能够去诉说蒙古人带来的恐怖感,因为很多地方都实行了种族灭绝式的屠杀!在这其中能够去诉说一下恐怖感的,也只有这个车轮斩!

意思也很明确,就是拿当地所有的男孩儿拉过来,只要超过车轮,可斩杀,至于说其他的男性,比如说其他男人造就已经全部都被杀死了!

有人就会说了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诞生的?蒙古人为什么这样嗜杀成性?

蒙古人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其文化的底蕴偏低,所以在草原之上他们的行为就更加的接近原始的民居部落,什么意思?你如果看一下远古时期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那不是可以用血腥来形容的,一旦一个部落攻打下另外一个部落,那被打败的那个部落只有面临被屠杀的命运,女人抓过去当奴隶男人全部杀掉,把你这个部落的所有的神话体系全部摧毁殆尽以后,然后这个部落不复存在。

本来按照历史惯性来讲,蒙古部落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只会越变越好,不会越变越差,可是在女真人看来蒙古人越强对自己的威胁性越大,所以女真人在第一次进入蒙古人的部落的时候,就跟蒙古人带来了一种弑杀的基因,

女真人第一次进入蒙古高原的时候,对于这一批生活在高原之上战斗力彪悍的民族,心里十分记得,就害怕对方成长起来,然后威胁自己,所以就杀鸡给猴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挑了一个部落,将他部落里面的所有成年男性全部杀死,男孩儿直接被干掉,剩余的也被砍掉了四根手指,这么做带来两个后果,第一,让蒙古部落相互之间意识到屠杀的好处没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就是屠杀的好处,你把对方给屠杀了,对面就不可能找你复仇了,你拿着个他的资源那简直就是心安理得,第二女真人还挑起蒙古部落之间的矛盾!

这件事情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蒙古部落在蒙古高原之上长达百年的血腥的自我残杀,那个时候的蒙古高原简直就是一副人间炼狱,在成吉思汗没有统一蒙古高原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个人间炼狱究竟该持续多长时间。

但是俗话说得好,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蒙古人被成吉思汗统一了以后,面对女真人那是简直就没有留手,而是往死里打!最终女真人在蒙古人和南宋方面的夹击之下,死相之惨状,甚至有人特意留下来一些画作为记录。

相比较而言,在这之后在中国东北地区崛起的努尔哈赤则要稍微聪明一点,他的选择是联合蒙古部落,将蒙古部落提拔到一个和自己比较相近的地位,但与此同时还是要确立主仆关系,在这种情况之下蒙古人的战斗力为它所用,而蒙古人也不会对努尔哈赤产生较大的危险!


漩涡鸣人yy


不论是金国人的“减丁”政策,还是由此衍生出来蒙古大军的车轮斩,都是比较残酷和冷血的,就是杀掉所有高于车轮(约1.5米)的所有男子,他们之所以推行如此恐怖的行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



一、属于少数民族的蒙古人和金人,当时属于未全开化的民族,骨子里都带着茹毛饮血的野性,中原地区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在儒家文化的长年浸润下,文明是高度发展的,自然很少出现大屠杀的现象。金人实行“减丁”,以及后来祖先是女真人的清朝,攻入中原后曾经制造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加上蒙古人的车轮斩,这些都与生产力及文明的落后有着深刻的关系。纵然蒙古人的铁骑踏遍了大半个欧洲,用武力让征服地的人们臣服于他,然而元朝存续却不过百年,马背上能征服天下,却不能马背上治天下,元朝吸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训,怕被同化,不愿大幅度的吸收中原文化,最终只在历史上昙花一现。



二、蒙古大军的车轮斩起先主要应用于宿敌塔塔尔部落,因为塔塔儿部害死了成吉思汗的祖父和父亲,自己也差点命丧于塔塔儿部之手,成吉思汗是恨毒了塔塔儿,故而对塔塔儿实行车轮斩也是为报父辈之仇。随着蒙古大军的征战四方,疆域越来越辽阔,蒙古人害怕被征服的地方会东山再起,反抗自己,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打的他们爬都爬不起来,车轮斩几乎是灭族的政策,攻城之后,血流成河,哀鸿遍野,加上牛羊等物资装备全被抢走,自然一时半会无力反抗。在征战中难免会遇到誓死抵抗的城池,对此,蒙古大军的政策就是,稍加抵抗则会实行更为残忍的屠城政策(虽然有部分免于一死,但是被抓去做苦工或当炮灰),许多民族因此被灭族。惨绝人寰的车轮斩除了打趴下敌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震慑,让其他城池不敢轻举妄动,对于以后的顺利扩张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铁木真及其子孙的残酷暴虐,使世人常冠以元朝屠夫的名称。历史已然远去,现在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过去的亚历山大帝国也好,蒙古帝国也好,希特勒也罢,那些只会使用武力的人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浮生半日闲yylsg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车轮斩",所谓车轮斩就是指成吉思汗所率领的蒙古铁骑每次战争胜利之后,对待俘虏的一种残酷的屠杀手段,这个车轮斩中的车轮是一个划分的标准,凡是身高高过车轮的男子一律杀掉,而妇女和身高低于车轮的少年男性便能够保存性命。

而蒙古大军之所以实施这么残酷的车轮斩,主要有着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震慑敌人。

蒙古大军实施车轮斩的起源是成吉思汗对塔塔尔部实施的一次灭族行动,因为塔塔尔部曾杀害过成吉思汗的父亲。

在这次战争中,成吉思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战争胜利后成吉思汗对所有塔塔尔部族的成年男子采用车轮斩的标准实施了处决。

而车轮斩真正的起源其实是来自于金国,金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就曾经如此对待蒙古族人,名曰"减丁",金国在那时候每年都会派大军来蒙古草原,杀掉一些高于车轮的男子,抢夺奴隶、妇女、儿童和牲畜、财物。

等到后来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席卷天下的时候,蒙古战士也不是天降神兵,也会产生有大量伤亡,为了保全有生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很多情况下需要立威,需要杀鸡骇猴,让其他的敌人胆寒,不敢在蒙古人与其他部落进行战争的时候袭扰自己的后方,面对蒙古铁骑时逼迫他们不做无谓抵抗,早日投降。

不得不说,这种政策也起到了一定效果,正是因为前期成吉思汗推行这种车轮斩,后期征战四方的时候,许多小国、小部落在掂量完双方实力对比之后,都是直接选择投降臣服,而蒙古大军对这类的对手也以怀柔为主,并不会采取车轮斩,只是对一些负隅顽抗的部族进行屠杀,进一步震慑未来对手。这也正是实施车轮斩所带来的“好处”。

其二,俘虏的去处问题。

不同于我们这一类农耕文明,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聚集地,而他们也主要是通过畜牧业来生活,而对于前期每次战争过后的俘虏处理问题上,成吉思汗所率领的蒙古军很难直接将其青壮年编入己方部队,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忠诚度问题。

作为同样是游牧民族的对手,都是天然的骑兵,没有忠诚度可言的俘虏拥有马匹,就意味着有了便利的逃亡条件。

假如对手族人抵抗意志坚决,常怀有不臣之心,有动辄反叛逃亡的传统习惯,那么与其留下他们给未来带来隐忧,倒不如斩草除根来的干净。

蒙古人的铁骑缺少杀戮女人的传统习惯,草原上的女人从来都是宝贵的战利品,可以充当传宗接代、繁衍本部族人口的天赐礼物。

为什么要留下一定数量的幼儿?

那是因为他们短期之内并没有造成威胁的能力,所以将其留下无妨,稍长大一些能够将其洗脑作为自己战力的补充力量当然最好,如果心中怀有仇恨的,也可以在接近成年后作为自己部落训练的一块磨刀石,给新长成的士兵们练手。

综上,蒙古大军推行车轮斩并非一以贯之的习惯,主要发生在扩张前期,而原因也是因为需要鲜血来铸就蒙古的赫赫威名,摧毁对手的抵抗勇气,同时也解决了无法对俘虏妥善安置的问题。

到了征伐后期,蒙古已经铸就威名,也就不需要实施这种残忍的屠杀行为,而是将这些丧失抵抗勇气的成年男性投入生产建设之中,攫取更大的利益。


历来现实


车轮斩,不是车轮战。

这是一种残酷的刑罚,是灭族的一种手段。具体执行是:留下对方的女人和财产,把所有俘虏的男人,凡是高于车轮的都要斩首。

可怕吗?非常可怕。

蒙古人使用车轮斩的历史由来

蒙古人很勇猛,有时候还很鲁莽。但是,这不代表蒙古人见人就杀,见城就屠,所以,蒙古铁骑经过的地方,并不是不长草,也并不是没有了百姓。

但蒙古人使用车轮斩的事情是真实的。他们把这个政策用到了塔塔尔部落身上,因为这是世仇。

塔塔尔部落是金国的走狗,早先,在辽国和金国发达时,蒙古国还没有腾飞,于是塔塔尔部落倾向于金国。这让蒙古人看不起这个部落。但塔塔尔并没有因为看不起,而和金国疏远。

当年,成吉思汗的堂曾祖父俺巴孩汗,拿着 金刀到塔塔尔部落去进行和平联姻。

但联姻不成,反而被塔塔尔部落送到了金国那里。金国人将乞颜部落当成了敌人,所以俺巴孩汗的悲惨命运来了,被钉死在木驴上,还在闹市暴晒了三天。

没有办法,谁叫人家金国强大呢?谁叫塔塔尔部落是金国的狗腿子呢?

过了几代,到了成吉思汗的爸爸也速该了。也速该也是部落的领袖,并且和塔塔尔部落对战时,杀了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兀格,并且将自己的儿子取名叫铁木真。

在也速该看来,铁木真这个名词只能有一个人享用,最好的铁只能有一块(铁木真是好铁的意思)。

但是,也速该杀了塔塔尔部落的首领,塔塔儿部又怎么能愿意?其后不久,也速该也被人杀了,是一个少年和一个大叔合作下的手。你没猜错,那小子就是前塔塔尔部落首领的儿子。

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轮到成吉思汗崛起了,成吉思汗带着祖先被杀,父亲被害的历史,抡起了复仇之剑。为了防范塔塔尔部落以后来寻仇,成吉思汗命令大家,采用“车轮斩”的方式,对塔塔尔部落进行灭族式的行为。

蒙古人为什么车轮斩留下了小孩,还有比这更残酷的吗

有人说了,蒙古人既然要灭族,那么把所有的男人都杀了就好,管他什么老人小孩。

成吉思汗有他的考虑,如果彻底灭族,就会兔死狐悲,很多其它的部落就不好收服了。

另外,女人留着可以赐给军士,或者奖赏給军官,或者当成佣人,总之女人的好处多多,杀不得!留着比车轮低的小孩,可以教导过来,成为蒙古大军的一员。

成吉思汗的办法很残酷,也确实有用。那到底有没有更残酷的对待俘虏的办法呢?

有的。

在蒙古军西征过程中,凡是遇到抵抗比较猛烈的城池,蒙古人攻下之日就是屠城之时。所以,在蒙古西进中,屠城还是有几个。屠城当然比车轮斩更痛苦,因为屠城直接杀死了所有人员,一个不留。

任何暴力执政都是长久不了的事情,除非有强盛的文化在做支撑,否则长期的暴力只会带来短暂的辉煌,起义者会此起彼伏。

于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好,还是建立的四大汗国也罢,统统时间不长。


蓝风破晓


所谓“车轮斩”就是杀掉所有高于车轮(约1.5米)的所有男子,的确曾经在蒙古大军中出现过,但不是针对所有敌人。

车轮斩衍生于金国人的“减丁”,金国人在崛起并占领中原后,每隔几年就会派大军到蒙古草原“减丁”,既杀掉高于车轮的男子,奴役其子女,烧光其毡包,夺走其牛羊。这对于蒙古人来说无疑是残酷的,为了不被金国人杀戮,相对分散的蒙古部落纷纷依附于金国人脚下,这其中就包括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

当时的铁木真,发誓要在自己强大后将十倍的苦难带给金国人,他最终做到了这一点。而“车轮斩”也正是在铁木真还未成为大汗时做出的战略决定。而第一个遭到“车轮斩”的部落是塔塔尔部。

为何铁木真会这样痛恨塔塔尔部,而不是像对待蔑儿乞等部落一样,还有些仁慈可言呢?

这是因为世仇所致,当年塔塔尔部曾一度归顺金国,帮助金国人进行“减丁”,对乞颜部进行过杀戮。铁木真的先祖俺巴孩汗曾带着金刀去塔塔尔部进行和平联姻,没想到塔塔尔人将俺巴孩汗扣留并且交给金熙宗。俺巴孩汗被钉死在木驴之上,他在闹市中暴晒三天而死,在死前,俺巴孩对长生天起誓,要自己的子孙就算磨断了十根手指,也要杀光金国人和塔塔尔人。

铁木真继承了先祖的意志,对塔塔尔部下狠手。在围攻塔塔尔部的战斗中,他下令施行“车轮斩”,杀掉塔塔尔部所有高于车轮的男子,财产和女子可任意掠夺。

在后来的草原战争中,车轮斩没有再施行过,反倒是西征花剌子模的时候,再次实施过,不过也仅仅是对个别城邦。蒙古人对于开城投降的城邦予以优待,可以让其保留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并且不予抢夺。但如果顽抗,换来的是比“车轮斩”还可怕的报复,那就是屠城。不论老幼,一概斩杀。相对来说,“车轮斩”还算仁慈的,起码留下孩子。


李泉涌


车轮斩是什么东西?就是蒙古人在对待战败者时,会将敌方所有男子列出来,但凡是身高超过车轮的全部斩杀,而低于车轮的幼童还能活下来。

看题目而言,好像蒙古人曾经对无数部族实行过车轮斩,而实际上遭受到过车轮斩处罚的敌人还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具体车轮斩在哪些人身上实行过呢?

曾经的金国,为了打压蒙古部落,实行过一种政策,那就是减丁政策,这种政策的确一时间让蒙古部落人人自危,成吉思汗的部落就曾今因为畏惧减丁政策依附在了金国之下,同样依附金国的还有塔塔尔部。

塔塔尔部不仅仅是依附在了金国之下,还成为了金国的有利爪牙。

曾经的成吉思汗,他的祖上就曾经建立起了一个蒙兀国,当时的金国已经十分强大,但是蒙兀国大势已成,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暗中想办法摧毁蒙兀国。

当然了,作为金国刽子手的,就是塔塔尔部,塔塔尔部在暗中想办法瓦解蒙兀国的力量,并且诱捕了蒙兀国后来的大汗,并将之交给了金国的领导人,金国人对这名大汗处以了极刑,借此来威慑蒙兀国的其他部落。

成吉思汗的父亲也曾经成为过蒙兀国的大汗,但是却被塔塔尔部人用毒酒害死了,在他死后,成吉思汗度过了极度悲惨的同年,成吉思汗也因此对塔塔尔部人十分厌恶,在崛起以后,击败塔塔尔部以后更是对其部族实行了车轮斩。

实行这种措施不会遭遇顽强抵抗吗?当然会。

塔塔尔部人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自己的下场以后,就曾经奋起抵抗,折损了成吉思汗不少好手,而塔塔尔部人正是通过成吉思汗的一位亲戚得知的这个消息,而成吉思汗在这以后,不再允许这个亲戚接触部落大事。

后来成吉思汗征战四方,很少使用车轮斩这种政策了,面对强大的蒙古大军,不少国家都是能抵抗就抵抗,抵抗不过就投降,对于那些顽强抵抗的小国家,蒙古人都曾经实施过车轮斩,而更严重点的,甚至是直接屠城。

车轮斩还算好的,至少城中的妇孺能活下去,但如果屠城,那可真的就一个人都活不了了。

在面对大宋王朝的时候,蒙古国并没有那么残忍的实行车轮斩,甚至他们并没有强加管理,反而是让大宋人继续以前的制度,而他们只收取赋税,这样子蒙古人的钱袋也越来越鼓,而汉人反抗的时候,他们也根本没办法阻止。

车轮斩固然残忍,但成吉思汗用的还是不多的,也只是面对那些顽强抵抗,惹怒了他们的人才会使用此种残酷政策。


魏青衣


蒙古帝国的强大毋庸置疑,但蒙古族人口始终是蒙古帝国称霸草原的巨大限制。

在蒙古帝国征战四方的过程之中,屠杀当然是有的,“车轮斩”也是不容抹杀的,但是这些都是蒙古帝国征战中的少数情况。

成吉思汗“车轮斩”。

“勒勒车”是一种非常古老、耐用的马车,但是对于“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来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

“勒勒车”的车轮一般高达一米五,这主要是为了适应草原上恶劣的天气,不管是雪地、还是沼泽,都不能阻挡“勒勒车”前进的步伐。

成吉思汗所实行的“车轮斩”,就是所有高于一米五的男性都要杀光,幸存的女性、男孩虽然沦为奴隶,但也会与成吉思汗麾下的战士组成新的家庭,甚至会逐渐融入蒙古族,成长为蒙古族的战士。

当然“车轮斩”这种残酷的手段,成吉思汗也不是经常实行,更不会出现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族内部的战争中。

最著名的一次“车轮斩”,就是成吉思汗对他的死敌,杀害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的“塔塔尔部”实行的。

“车轮斩”确实是非常的残忍,所有的高于车轮的成年男性被杀,意味着整个塔塔尔部的传统消失殆尽,在也没有死灰复燃的机会,但这也是成吉思汗消灭塔塔儿部最有效的手段。

从此“塔塔尔部”遭到了毁灭性打击,逐渐消失在草原上。

但“车轮斩”从来不是蒙古帝国征战的全部。

在蒙古帝国西征花剌子模的过程中,兄弟并不占据优势的蒙古帝国取得了节节胜利,对于主动开城投降的将会得到特别优待,截然相反的是,当遇到激烈的抵抗时,成吉思汗就会发动屠城。

只要是主动投降的城池,青壮都会沦为蒙古帝国征战的炮灰,他们的子女都会沦为奴婢,只有工匠能够躲过厄运,成为成吉思汗倚重的对象。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