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論與量子力學合龍,揭開震撼世界的人間真相!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解讀與補充》(28)

《感知運動發生的原理》

感知論提出,一切的存在都是感知運動,人們不免要問,感知是怎麼開始運動的?感知運動的原理是什麼?首先,我們必須擯棄物質獨立存在的客觀觀念。物質,比如粒子,它們開始呈散漫的遊離狀,其實就是無狀態,它們突然間集合或是變得有序,是一種力或者能量讓它們集聚或做有序運動的。這種“力”就是一種規則,是在某個範圍以內運動的作用於介質的方式,是能夠改變介質,比如粒子和夸克運動形態的理由和原因。這種“力”並不能看成是物理的,它是一種抽象的規則到作用力的過渡形態,這個最原始的規則的力的來處就是非感知領域。這種“規則力”的出現區域就是感知領域,這種規則力造就出一種運動方式,這個運動方式創造出兩個不同的角色,一個是感知體,一個是被感知體。這個運動的結果就是在感知體處呈現出來的物質性事實,這就是我們所知的存在,而這個“所知”就是感知。在感知以外還存在著什麼,我們一概不知,而且永遠不知。注意:這個“知”就是感知的方式,因為我們只能以感知的方式體驗到存在的事實,而存在的事實只能以感知的方式呈現,所以,我們必須給一切存在加上感知的前提,就是:感知存在。


感知論與量子力學合龍,揭開震撼世界的人間真相!


以上就是感知運動的發生原理,已經不能說得再具體了,再具體也只能增加一些比擬和描述。理解感知原理的關鍵是放棄唯物觀的物質意識,重新發現物質產生的原因及過程。這個原因及過程正在被科學的量子力學所揭示,與其說量子力學是一種儀器下的物理狀態,還不如說它的本質是一種哲學思辨。量子力學已經即將和感知論會師,這才將是人類世界首次真相大揭密。僅僅依靠量子力學的物質現象揭示不足以揭開人類世界的存在真相,而且極容易將人誤導入精神及宗教信仰的區域,作出人的主觀精神或宗教意義的解釋,這將消解量子力學發現的意義,將人導入新的誤區。而感知論則完美的解釋了物質的起源和生命及人的起源,在物質和生命之間,發現了新的連結關係,真正揭示了物質與生命存在的目的與意義,這是人類存在真相的終極性揭示。量子力學的每一項研究成果都在有力地證明感知論的正確,而感知論不僅僅揭示了人類世界的來源與去向,並且完美地構建了人類社會的相處模式和存在形態,這種倫理式的理念是量子力學無法構建的,也是唯心主義及宗教信仰根本無法完成的意識形態建築。感知論到達的人文境界是人類的終極去處,是人類最終的歸宿。


感知論與量子力學合龍,揭開震撼世界的人間真相!


感知論與科學研究最終合龍,只證明一個道理,終極真相只有一處,存在的本質只有一個,人類的出路只有一條,其他的猜測、想象及假設都是暫時的,不會長久存在。因為它們終因不合於存在本質而崩潰,而感知論構建的理論體系是迴歸於存在本質的基本原理,它不會脫離存在而另建一說,所以它的理論會不斷得到存在事實的證明,目為它就是存在的真相,存在不會有另外的真相,這就是感知原理及其理論長久可靠的根本原因。人們儘可以懷疑感知理論的正確性,但是,從感知理論出世起,人們再也找不出比感知論更完善更符合邏輯的另外的理論體系。人們會竭力證偽感知論,但很快會發現是徒勞的,因為人們不可能用感知方法來證偽感知理論,相反,生活體驗和時間推移只能越來越多地為感知理論證真,因為人們的生活行為就是在為感知證真,也只能為感知證真。


感知論與量子力學合龍,揭開震撼世界的人間真相!


理論上,只有另外的存在方式,即非感知才能為人類的感知活動證偽。但從邏輯上講,非感知就是不能感知的存在,即使有也與人類或感知體無關,也許它們在進入感知領域前是存在的,但難知道呢?這個“不知道”就是人類的終極界限,這個界限才是人類世界能夠存在的根據,如果沒有這個界限,那麼一切的存在都不會存在。(接下)

注: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