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思想的舞蹈

愛因斯坦說“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濟齊魯說“哲學是能醫治心靈百病的藥石”,埃西克斯說“哲學是指出真理的指南針、暗示真理的明燈”,黑格爾說“哲學是科學之王,科學從哲學得到他們的本質、概念和活力”,馬克思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這些人把哲學捧上了天,他們像供奉神明一樣將哲學供奉起來。


哲學是思想的舞蹈


然而,帕斯卡爾說“能嘲笑哲學,這才真是哲學思維”,勃特勒說“一切哲學如果尋根問底,都是無稽之談”,亞當斯說“哲學是對不能解決的問題作出的愚蠢答案”,維特根斯坦說“哲學是一場防止人類理智受到語言迷惑的戰鬥”,懷特海說“哲學的目的不是解釋神秘事物,而是把它們逼得走投無路”……這些人將哲學踩入泥中,使哲學成為世人嘲弄的對象。
有時候哲學書讀得越多反而越使人迷惘,尤其是對教科書上說的“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之類的解釋,你越琢磨越感到疑竇叢叢。究竟要怎樣才能走出這種困境呢?叔本華有段話終於為我指點了迷津:
“只有從那些哲學思想的首創者那裡,人們才能接受哲學思想。因此,誰要是嚮往哲學,就得親自到原著那肅穆的聖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師。每一個這樣真正的哲學家,他的主要篇章對他的學說所提供的洞見常千百倍於庸俗頭腦在轉述這些學說時所作的拖沓膚淺的報告。”
於是,我遵從叔本華的教誨重讀了老子的《道德經》和有關蘇格拉底的著述,到這時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哲學並不神秘,概括起來就是“愛智慧善思辨”而已!漸漸地我明白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疑問是哲學之始”(蘇格拉底)的道理,也明白了“凡可以說的都可以說清楚,不可以說的最好沉默”(維特斯根坦)“科學是你知道的,哲學是你不知道的”(羅素)的真實含義。


原來哲學不是學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因為哲學不是任何一種知識,只是探尋知識的某種方法。一個有志於哲學思考的人,首先要承認自己的無知,並在好奇心的引導下,攜手懷疑才有可能探測客觀存在與主觀存在之間的奧秘。要防止自己滑入決定論的泥沼,懷疑是唯一管用的法寶。懷疑既包括對他人的質疑,也包括對自身的質疑,而且後者更為重要,因為懷疑是一個人始終不渝追求真理的永恆動力,對他人的質疑可能是虛榮心使然,對自己的質疑才是對哲學無可置疑的真正熱愛!
記得第一次讀蘇軾《題西林壁》時,其中深湛的哲理曾令我歎為觀止。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如果我們把“廬山”比擬成“自然存在”,哲學家和科學家們就像技藝精湛的攝影師,他們各自站在不同的位置為“廬山”拍攝出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照片,但誰能說自己拍攝的“真相”就是“廬山真面目”呢?即使一個人能跳出廬山從遠處或從高空去拍攝,他拍到的“真相”依然也不會成為“絕對真理”,因為所有照片都是“自然存在”某一部分或某一側面的摹寫,“廬山真面目”永遠隱藏在人類朦朧的直觀中!

有人說哲學是探明真相尋找真理的學問,但是如果真相只是可遠眺卻不可逼近的地平線,你越試圖接近它,它反而會離你越遠;如果真理只是可欣賞卻不可把玩的水中月影,你越想擁抱它,它反倒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不是可以就此斷定那些自稱掌握了“絕對真相”的人統統都是江湖騙子嗎?
於是,我暗下決心:我要把對真理永久地質疑當成自己唯一的使命,因為我已認定所有真理都是蹩腳的。我要駕駛懷疑與堅信的雙輪馬車去尋覓真理,因為絕對懷疑與絕對相信都會使真理終結,懷疑自己的懷疑與懷疑自己的確信才會成為自己認識真理的一個又一個新起點。沒有懷疑的堅信容易使人盲從,沒有堅信的懷疑容易使人虛無,人類唯有在懷疑中堅信、在堅信中懷疑,才能憑藉它們在精神世界裡走得更遠。我還要永遠與奢談真理的人作對——如果他絕對肯定真理,我就努力去否定;如果他絕對否定真理,我就努力去肯定,直到讓他明白真理既永在又不會以某一恆常狀態永在為止。
哲學是對思想的思考。思考的前提是什麼?是懷疑。沒有懷疑,思考根本無從進行。因此一個思想者首先要具備的便是懷疑精神,這種懷疑必須始終貫穿其一生,一旦他把他人或自己的某種觀點當成毋庸置疑的絕對真理,他作為思想者的生命便完結了。因為他要麼不斷重複別人的話,要麼不斷重複自己的話,而對思想者來說重複便意味著死亡!

哲學提供人類認識世界和自我的方法,科學、宗教、藝術則提供人類認識世界和自我的手段。哲學永遠在質問:什麼是世界和自我?科學、宗教和藝術不斷在回答:世界和自我是什麼……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值得驕傲的理由,唯獨哲學沒有,因為哲學不是知識而是人類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某種方法,然而無論哪種方法都不可能永遠有效、放之四海皆準。
哲學思想的可貴之處在於它的突發性與獨特性,那些被人反覆傳誦的千篇一律的思想只是思想的贗品。真正的哲學思想是突如其來獨一無二的,真正的哲學家不是“他在思想”而是“思想在思他”! 思想絕不是乾癟的文字所能完全表述的,任何偉大傑出的思想必然帶著殉道者的熱情、希望與視死如歸的勇氣,必然伴隨著思想者不朽的人格魅力!
思想者往往是孤獨的,因為他們總愛窺探人性的奧秘!當他們讚美人性時,別人會以為他們在自吹自擂;當他們譴責人性時,別人又會不自覺地對號入座,對他們萌生恨意。偉大的思想常常會被同時代人斥為荒誕、怪異,這是人類的虛榮心在作怪。人們樂意讚賞千年前的平庸思想,卻不肯承認當代人的深刻,那是因為害怕自己因此而相形見絀。所以那些沽名釣譽、害怕孤獨的人永遠成不了思想者,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選擇思想便選擇了孤獨。一首優美的詩可以贏來經久不息的掌聲,一篇犀利的檄文可以博得滿堂喝彩,一種深邃的思想卻會激起鋪天蓋地的反對聲浪。因此卓越的思想在當代鮮有知音,平庸的思想卻能夠煊赫一時名滿當下,真正偉大的思想只有在遙遠的未來才能得到呼應,但到那時該思想的洞察者早已作古。

害怕孤獨的人其實是害怕與精神的自我相處,人類除了那個整天忙忙碌碌、直接面對他人的有形肉身之外,還有一個默默靜觀著自己肉身在盡情表演的無形的心靈。人們害怕心靈對肉身的關照實在是因為自己肉身的所作所為太平淡無奇了,因此只有那些言行舉止不同凡響的人才會喜歡與眷念孤獨。真正的思想家害怕被世人理解更甚於被世人誤解,被世人誤解只會令他傷心,被世人理解則會使他對自己的思想產生懷疑與厭倦——因為媚俗與平庸正是思想家的墳場!
哲學是一片詭異神秘的旅遊勝地,在那裡你可以釋疑解惑、消愁解悶、洗卻所有身心的塵埃,在那裡你會感到心曠神怡、飄飄欲仙、萌生無數美妙的冥想和慾望。但是,你必須及時返回現實生活中來,否則你可能因為流連忘返迷失心智,成天唸叨一些誰也聽不懂的風聲鳥語而終老山林。
哲學是人類最早的思想成果之一,它也必將隨著人類的發展壯大綿延千年萬載……但要回答“哲學是什麼?”卻並非易事,恰如老子所言“道之為物,惟恍惟惚……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人類所有對哲學的解釋毫無例外都是對哲學的嘲弄與背叛,因為哲學本質上就是對習俗與習慣的反思與背離!
哲學像空氣一樣與人類休慼相關密不可分,但它看不見摸不著,你根本無法體察到它的存在。也許在你永遠離開地球遷徙到另一星系的那一天,當你從高空遠遠眺望那個曾經居住過的藍色星球時,你能體察到它的存在,甚至理解它存在的意義,然而,那時候你已經無法對地球上的同胞們訴說了。

哲學像時間一樣與人類同生共死糾纏不清,但它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你根本無法感受到它的在場。也許當死神蒞臨你即將永別生命的那一刻,或者當你永別過去永別生養你的故土永別你生死難忘的親人時,你能感受到它在場,並且洞悉到它的奧秘,然而,那時候你只能帶著那個秘密不無遺憾地默默沉入永恆的虛無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