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場江蘇’紅十字’小分隊:將物資最快速度送往前線

武漢戰場江蘇’紅十字’小分隊:將物資最快速度送往前線

“社會各界捐贈的每一隻口罩、每一分錢,我們都要認真核對驗收,開具捐贈信息,將愛心物資以最快速度送往最需要的地方。”3月21日,在江蘇援武漢醫療隊隊部,江蘇省紅十字會援武漢工作組負責人、江蘇省紅十字會賑災救濟部部長聶城對記者說。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社會各界的愛心捐贈物資如潮水般湧向武漢。按照標準流程,每一筆捐贈無論鉅細,都要進行款物接收、發放與賬目核對、開票、彙總整理等工作,再將捐贈信息以及接收捐贈物資、發放物資情況在網上公示……工作量巨大,武漢市紅十字會緊急求援。

2月2日,接到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通知,江蘇省紅十字會派出5人工作組前往武漢協助開展工作。2月20日,江蘇省紅十字會再次增派2名同志赴武漢加入工作組。一個多月來,每一天,江蘇省紅十字會援武漢工作組都在拼速度、拼效率。工作組成員、南京市紅十字醫院醫務科科長錢鵬形容他們工作節奏是“頂著晨霧出發,頭戴星月而回”。

“不拼不行!”聶城說,一方面社會愛心不容辜負,另一方面,緊缺防護物資等,早一點到達就能減少一分疫情傳播的可能,也是“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因懼怕感染,前期不少運輸車開到武漢,司機卸完貨調頭就走,造成大量物資捐贈人信息不全。因為捐贈物資量巨大,有的接收倉庫是交給物流公司負責,流程管理上不夠專業,甚至出現將捐贈信息中的捐贈方寫成物資生產廠家等不少差錯。

瞄準“痛點”,對症施策,江蘇省紅十字會援武漢工作組迅速拿出解決方案――對於定向捐贈物資,貨不下車,錄完即走,點對點投送;對於非定向物資,發動志願者參與接收管理;對於信息錄入,必須利用信息化群,尤其是很多散件,要用“雲表”動態管理。相關建議被武漢市紅十字會迅速採納實施,愛心物資第一時間通達“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迎刃而解。

另一項工作量巨大的是前期捐贈信息的補全。信息不全的,挨個電話打過去;電話打不通的,通過快遞公司找攬件單位;毫無信息的,在武漢市紅十字會官網置頂公告徵集……再將採集到的信息歸類彙總,補錄系統,開具票據,逐條公示。由於工作量較大,從到達武漢的第一天起,工作組成員幾乎每晚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白天累了,有時在椅子上一歪就能睡著。連續奮戰10天后,前期積壓的物資發出去了,捐贈發放信息都理清了,愛心傳遞的整個鏈條暢通了。

接收捐贈物資和發放物資遠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例如,武漢市紅十字會收到很多捐贈的口罩,外包裝寫著“N95”,打開一看卻是普通口罩,有的甚至是誤買的“贗品”。不符合規範的物資一旦送到一線使用,就會造成感染風險。來的每一件物資都要拆檢抽檢、驗收合格才能發放。

“對很多愛心企業來說,捐贈票據可用於抵扣稅,愛心人士也需要及時的收悉反饋,才能在全社會形成更大的愛心合力。” 聶城說。在前期,真的出現過有人故意捐贈“一分錢”,考驗紅十字會工作是否盡責。當捐贈人收到捐贈信息公示反饋後,才確信每一份愛心都能抵達。愛心不分大小,每一份愛心都彌足珍貴,都是在為武漢保衛戰盡一份力。為此,聶城在微信朋友圈發佈了這樣一句感悟:“一片口罩一片情,一垛物資滿屋情。”

除了協助處理數據等工作外,7人工作組還要負責江蘇部分愛心物資發往江蘇援武漢醫療隊的分配工作。2月22日一大早,一輛輛汽車駛向江蘇援武漢十多個醫療隊的住地,家鄉的美食來了!原來,車裡裝的是宜興一家“百年老字號”通過江蘇省紅十字會系統送來的蔥油餅、牛奶等愛心物資,抵達武漢後,需要在最短時間內配送。2月21日晚,江蘇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武漢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聯繫上了武漢當地的司機志願者團體――“武漢不慫司機”。

“記得那一天天矇矇亮的時候,31位武漢當地的司機開著私家車就來了,他們主動幫助我們記錄物資、搬運物資等等。”聶城說,這些志願者司機此前並不認識,因為網上一個帖子集結到一起,自春節以來一直協助武漢市紅十字會承擔收貨、送貨、送人等任務。

截至3月21日,江蘇省紅十字會援武漢工作組協助武漢市紅十字會承擔3個物資倉庫和5個捐贈賬戶的賬目清理和信息發佈工作,累計完成臺賬資料23份,編制物資、資金賬目表280餘個,處理捐贈數據11.3萬條……這支“紅白戰袍”小分隊的實戰表現,受到武漢方面及江蘇援武漢醫療隊的一片熱贊,得到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高度肯定。

新華報業赴武漢採訪組記者

王世停 王 拓 王子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