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的海南“六尺巷”故事更动听

  由于历史原因,海南临高新盈镇残疾人罗春梅家门前的巷子仅60厘米宽,只能容一人通过,为了方便她一家人出行,左右邻居三度拆墙,让了三尺又三尺,最终让出了一条宽2.5米可以过三轮车的宽巷子。(详见14日南海网相关报道)

  正值阳春三月,海南这则新“六尺巷”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如一缕和煦春风,轻抚面颊,温润肺腑,让人为之动容。

  据报道,罗春梅肢体二级残疾,家里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丈夫打散工和政府低保,她家的房子坐落在新盈镇和平街林志年房屋后的空地上。之前由于乡镇规划不规范,很多村民宅基地之间并未规划道路出行。以前出行的通道,后来因村民陆续建房被堵住了,后来只能从另一处宽仅60厘米的小巷子出入,巷子仅能容纳一个人通行。“每次买米买菜,都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以前地面没铺水泥,下雨天经常是满脚泥巴,寸步难行,还容易滑倒。”

  看到生活困难的罗春梅一家出行不便,左右邻居都主动出手帮助:左邻居林志年一家连续三次推倒自家围墙,让出更多路面。右邻居吴和明家不仅主动退让土地,还帮助硬化了巷口进出的道路,并给罗春梅家装了铁栅栏门。左右邻居几经努力,终于成就了目前的可以自由通行的“六尺巷”。对这样的举动,两家邻居说“有人称赞我们,也有人说我们太傻。不过,我们始终坚持认为这样做是应该的。”他们甚至还觉得能力有限,给罗春梅家的帮助还太少。

  历史上,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广为流传,令人感佩。而如今,海南临高县现代版的“六尺巷”故事更是打动人心,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今年2月9日,海南发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规划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蓝图。而文明的乡风,淳厚的乡情无疑是整个战略的精神内核和原生动力。

  从彰显乡村文明建设成果的文昌冯坡镇湖淡村垃圾处理“湖淡实践”,到临高新盈镇新“六尺巷”故事,都不断传递出令人欣喜的海南乡村新气象。类似这样的文明佳事,政府层面应深度挖掘,加大宣传。用榜样的力量,道德的影响,来教化乡里,引导群众。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正如这首有名的《六尺巷》歌中所唱,海南“六尺巷”的故事在新时代文明之风的浸染下,更加温暖动听,意义非凡。(舒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