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一条巷子 因春晚而爆红 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导读:

每年,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了。在除夕夜,无论是异国他乡的游子还是不同身份的中华儿女都会赶回到家中,一家人围在餐桌前,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一家人聊聊这一年的境况,也谈一谈未来的想法,其乐融融的。春节还有一个中华儿女不能错过的娱乐活动,就是看春晚。央视春晚已经连续播出37年,每年除夕晚上20:00,一家人吃着年夜饭,唠着家常,看着春晚,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央视春晚的高收视率,也造就了万人空巷的盛况,春晚不仅仅火了一个又一个明星,唱红了一首又一首经典好歌,演出了一段又一段艺术人生,还会带火一个又一个热门目的地。其中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部,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全长100米,宽度仅仅只有六尺的巷子——六尺宽,就是因为春晚而爆红的地方,它可不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巷子,它还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优良美德。

安徽有一条巷子 因春晚而爆红 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安徽有一条巷子 因春晚而爆红 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我们都知道,春晚就是一个“爆款”的集中地,每年的春晚都会带火不同的东西,有时候是一首歌,有时候是一个小品,有时候是某个明星,有时候是一首歌,但是在2006年的央视春晚还带火了安徽的六尺巷。在2006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安徽籍知名艺人赵薇演唱了歌曲《六尺巷》,“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这首歌就是取材于安徽省桐城“六尺巷”的典故,原本只是在安徽省稍有知名度的六尺巷,登陆了央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之后,一夜之间,桐城六尺巷的历史佳话传遍祖国的大街小巷,从大年初一开始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安徽有一条巷子 因春晚而爆红 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安徽有一条巷子 因春晚而爆红 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相信很多人会疑问六尺巷凭什么能够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呢?其实这个根本不需要产生疑问,知道六尺巷故事的人就会明白这一切虽然是意料之外,但是却是情理之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六尺巷是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全长100米,宽度仅仅只有六尺宽,但是它最初是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这条巷子,看似和我们看到的所有的巷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两家房子的院墙之间空出来的一条方便人行走的巷道而已,事实上这条巷子并非一条普通的巷子那么简单,而是流传着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安徽有一条巷子 因春晚而爆红 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安徽有一条巷子 因春晚而爆红 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当朝宰相张英收到一封家书,信上说自家老宅因为盖房子,与邻居吴家因为宅基地的事情产生了矛盾,写这封家书也是希望能够获得他的支持,用宰相的官网来压一下吴家,但是当朝宰相并没有假公济私,而是回家书“千里家书只为墙,让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到信后便主动让出三尺,邻居吴家也不再纠缠,也在自己家的围墙外礼让出来了三尺,这就是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六尺宽,六尺巷也因此而得名。这段历史,在安徽乃至全国都广为流传,彰显了乡邻之间、亲朋之间、人与人之间“谦和礼让”、“和谐相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安徽有一条巷子 因春晚而爆红 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安徽有一条巷子 因春晚而爆红 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六尺巷,虽然全长不过只有100米、宽度仅仅只有六尺,但是当我们置身其中会发现,这里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礼让”的美德。在刚进巷道时,就能够清楚的看到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家书雕刻在六尺巷之中,它不仅仅是一条巷子,它更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缩影。也正是这一份传承,它成为央视春晚的一个节目的取材,成为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一条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巷子。

安徽有一条巷子 因春晚而爆红 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安徽有一条巷子 因春晚而爆红 传承着中华民族“礼让”的传统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